漢世祖 第687節
張德鈞道:“此事還源于洛陽府新頒布條令,由趙府君親自主持,自七月起,凡進出西京貨物,規定進出地點,接受盤查清點。 洛陽府于洛陽周邊,設立了五處檢查場,專供貨物進出,官府派專吏進行檢查,確定關稅,當場收取,入城之后,城內市內貨物交易,不再加收。 除五處檢查場外,其余進出城門通道,只允許行人進出。這支商隊,顯然是第一次來京,尚未了解情況,想如從前那般,自定鼎門進城,城衛自然阻止。 他們想要帶貨物進城,最近的通道,該去西南厚載門,而非走定鼎門!” 果然,張德鈞講解間,城門前的形勢已有所變化,在城衛的指點下,商隊已然調轉方向,朝原路返回,轉道向西而去…… 見此景,再聽張德鈞講述,劉皇帝表情似乎柔和下來,他當然在第一時間便察覺到趙匡義出此令的便利之處。大漢商品經濟發展至今,商稅收取,始終是一個難題,市坊界限被打破后,過去的市稅制度也更難滿足當下的發展。 如趙匡義這般,把貨物進出的關口給把好關,不說一勞永逸地解決所有問題,但至少能解決大部分的貨物稅收問題,對城市商業秩序也是一種提升。 “這個趙匡義,果然能搞出一些花樣!”劉皇帝輕笑道:“這個辦法不錯,能解決不少貨物稅收問題!不過,想要做好,避免混亂,可就沒那么容易了,京城貨物進出量,可不是一個小數目,為這幾處檢查場,可要配備不少的人手吧!” 張德鈞道:“趙府君將洛陽府下原本的市稅吏卒,重新整合,分派諸關,又從巡檢司借調官兵,人手應當是不缺的!” “也是,這樣的職位,位卑而權重,且利益牽扯極大,怎么會缺了?”劉皇帝玩味一笑:“只怕,想要進入這新關稅監的人,是擠破了腦袋吧!” “官家英明!”張德鈞道:“確是如此,不過,趙府君的關系,可不容易走通。就小的所知,對于所有稅吏,趙府君都親自考察,通過之后,方才任用,另外也時常親自走訪各關,因而,目前為止,一切運轉還算良好!” “還真是趙匡義的做事風格!”劉皇帝淡淡一笑。 “另外,趙府君還對城內稅收進行整飭,按照街坊市進行劃分,各置稅吏,負責轄內各經營場所稅收收??!可以說,如今西京商稅情況,煥然一新!”張德鈞又道。 “趙府君真干吏??!”一旁,張雍終是忍不住贊嘆道:“若此制最終成行,運轉無礙,再作后續補充完善,那可以極大改善西京商稅收取問題!可以想見,今歲西京商稅,當有極大的增長!” 劉皇帝兩眼中也不禁流露出欣賞的目光,道:“辦成一件差事或許不難,但訂立一套行之有效、可以流傳的規矩與制度,那可就不容易了,趙匡義在此事上,辦得不錯,看得出來,他也費心了!” “子雍!” “在!”張雍應道。 “回頭把趙匡義出臺的這份貨物檢查與稅收新制取來給朕看看!”劉皇帝吩咐道。 “是!” “此制新定,具體施行也還未久,還看不出什么問題!是否真的切實可行,還需待時間檢驗,就在西京試行吧,關注關注效果再說,若是確實可行,不失為一套辦法,今后也好推廣往全國道州城鎮!”劉皇帝指示道。 “陛下見微知著,高瞻遠矚,臣欽佩萬分!”張雍當即開吹。 劉皇帝笑了笑,不再作話。 “官家,是否回宮?”剛才的話題,喦脫插不上嘴,見討論結束,便適時地表現自己的存在感。 “時間還早,何需急著回宮!”劉皇帝搖搖頭,吩咐道。 “官家欲游何處?” “去泰和樓看看!”劉皇帝道:“恩科試舉快開考,八方學子會京師,想來為京城增色不少,我們也去見識見識,長長見識,添添文氣!” “是!” 泰和樓乃是東平王趙匡贊的產業,這么多年下來,在京城內名氣極大,也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每到朝廷科考,更主動給進京會考士林學子提供便利,讓他們備考,交流討論,今歲亦然。 這段時間,隨著恩科之期臨近,來自天南海北的學子學吏,陸續抵京,溫習備考,交流往來,也為西京再添一份盛世光景。 而此番恩科,在科目上也比較有針對性,除進士科外,加大了醫科、算科、農科、史科的比重,并且錄取人員,也有所放寬。再加上開國以來第一次武舉,可以說,這將是大漢專業性最強的一次科舉了。 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 “恭迎陛下返京!” 垂拱殿前,太子劉旸、宰相趙普以及幾名主要軍政重臣,恭立于御道之側,行禮參拜! “免禮!都免禮!”秋風輕拂的面上洋溢著笑容,劉皇帝心情看起來十分不錯,態度很是親切。 “陛下休養如何,可曾順心如意?”劉旸含笑,溫聲關心道。 “很好,這一覽我大漢風光景物,身心俱暢??!”劉皇帝看著幾人,說道:“不過,朕在外邊游山玩水,閑情逸致,累諸位在京cao持國務,辛勤敬業,朕倒有些不好意思了!” “在其位,謀其政,蒙陛下信重,托臣等以腹心,臣只當盡職盡責,不復所期。若是尸位素餐,不僅辜負陛下信任,臣等心也難安!”趙普說道。 “哈哈!這滿朝公卿之中,趙卿為國為民的覺悟是值得所有臣公學習的,將朝政交給你處理,朕是分外放心??!”劉皇帝笑吟吟地看著趙普。 趙普聞言,頓時做出一副榮幸的表情,微躬身,揖手道:“陛下謬贊,臣慚愧,實不敢當!” “趙卿就不必謙虛了!”劉皇帝道:“回宮前,朕在京內轉了轉,都邑繁華,人聲鼎沸,頗有河清海晏、萬物祥和之感,這些都是眾卿勤勞務政之功??!” “都別站著了,回殿再說!”寒暄幾句,劉皇帝招呼著幾人往垂拱殿內而去,說道:“也不需你們給朕接風了,天色已晚,朕命人備一席酒菜,我們邊吃邊聊!” “是!” 眾星捧月,入殿落座,內侍奉茶,濃郁的茶香逐漸彌漫在殿內空曠的殿內,很快就演變成一場高級茶話會。 放下茶盞,劉皇帝抬首,看向眼下事實上主管軍機事務的樞密副使曹彬,道:“還未抵京,便已收到遼東打了勝仗的消息!捷報朕已然看過了,曹卿再給朕講講目前東北的局勢吧!” “是!”曹彬起身,條件反射般,肅容正聲。 “坐下講!”對曹彬這改不了的習慣,劉皇帝又是欣慰,又是無奈,輕笑道。 聞言,曹彬這才回座,從容稟道:“根據后續軍報,黃龍府已然徹底收復,盤踞其間的遼軍,被馬仁瑀一舉掃除,得俘3299人。遼軍主帥耶律斜軫,終被軍騎搜捕所獲,不過,最終自刎而亡,未得生擒。 另有遼將耶律休哥、蕭撻凜率領殘部千余人逃脫,遁隱山林,追剿不及,馬仁瑀判斷,這股殘敵將返遼京! 目前,馬仁瑀正親自坐鎮黃龍府,休整兵馬,待下一步動作!” 劉皇帝不由頷首,嘴角泛起少許笑容,道:“馬仁瑀越發有大將之姿了,這一仗幾獲全功,地契丹盡失東北啊,朝廷該當嘉獎!” “是!”曹彬應道。 “馬仁瑀另有三事請示!”停頓了下,曹彬又繼續道:“其一,頑敵耶律斜軫首級是否送達西京,抑或傳示諸邊,以彰軍威,以懾群狄?” 聞言,劉皇帝頓感唏噓,語氣中盡是可惜:“耶律斜軫也算是一代名將忠臣了,雖然是敵將,前番也給我軍造成了莫大的損失,但戰場之上,各為其主,對其才情與智略,朕還是很欣賞的。 如今,他也算是為契丹殉國了,死者已矣,就不必再折辱其尸身,大漢的軍威也無需通過此法來彰顯,就留其全尸,與其一個體面吧! 答復馬仁瑀,將耶律斜軫入殮歸葬,樹碑銘文,就讓他長眠東北土地吧!” “是!” “陛下此舉甚善!”聽到劉皇帝的處置,趙普在旁,率先開舔,道:“這不僅予耶律斜軫一個體面,也彰顯吾皇寬宏仁厚,對我大漢將士浴血奮戰之功也是一種紀念。對仇敵尚且如此,傳將開來,陛下威德定可遠及四海八方,何愁諸部族不遠來投漢,以表臣服?” 聽趙普之言,劉皇帝直覺甜絲絲的,也不由發笑,這個趙普,簡單的一個施恩舉措,從他口中就變成了一舉數得的好事。 趙普呢,則面色如常,貴為宰相,一點也沒有恭維諂媚的羞臊感,就這份面皮與涵養,也算是修煉到家了,朝中少有人及。 曹彬則繼續道:“其二,黃龍府收復后,那女真完顏部首領完顏跋海請命,希望朝廷能兌現諾言,使其接受黃龍府。馬仁瑀不敢自專,請示朝廷,如何決議?” “這等事情,還需上奏朝廷決議?”石守信當場表明態度,道:“我大漢將士效死奮戰所得城土,豈能拱手讓與這些野人蠻族,這區區完顏跋海,也未免異想天開了吧!” “話不能這么說!”王溥搖搖頭,道:“去歲,北伐戰酣,局勢未明,陛下曾允諾以黃龍府為其屬地,又賜都督之職,完顏部乃敢背反契丹,舉兵于北,牽扯了不少遼軍精力,于對遼事務,其所部終究是對大漢有功的。今其恭請前諾,朝廷若是直接拒絕,恐有傷國儀,背信之舉,非大國所為!” “話的確不能這么說!”聽王溥之言,石守信斜視他一眼,反駁道:“完顏部確實有功,但他舉族南下,打一個空虛的黃龍府,卻落得一個丟兵棄甲,大敗虧輸的結果。 他若自取黃龍府也就罷了,然如今黃龍府是被我王師攻取,勞師耗時彌眾,若是拱手與人,只怕軍心不服。王相公中樞理政,不知將士辛苦,欲讓國家之土,說得如此輕松,冠冕堂皇,我實不敢茍同!” 石守信的話里,難免譏諷,他王溥也是個要面子的人,哪里能忍,當即慍怒道:“石樞密言過了吧!老夫何曾說過要讓地,只不過擔憂國家體面罷了,難道你欲使陛下背棄諾言,顏面掃地?” “我只知道,出賣國家領地,玷污將士之功,這才有傷國儀君威!”石守信當即駁斥道。 “石樞密此言是斷章取義!” “王相公此言不覺有辱國體?” 這兩人,一個計相,一個樞相,就這么在劉皇帝面前吵起來了,聲音一個比一個大,倒令眾人驚訝。劉皇帝也一樣,略帶好奇地看著二者,暗自思量,這兩人何時結怨了,竟在他面前如此爭鋒相對。 還是太子劉旸出聲,稍加勸阻,這才有所平息。并且,兩人俱是恍然所覺,轉向劉皇帝,只見他表情玩味地審視著自己,頓時神色斂起,恢復重臣的儀態。 “二卿吵完了?”劉皇帝輕笑道。 聞言,都是一驚,王溥當即道:“臣失態了!” “臣失儀!”石守信也做類似的反應。 目光在二人身上轉悠了兩圈,劉皇帝道:“二位都是國家柱國重臣,都是為大漢考慮,各執己見,本無不妥,不過,都是同僚,這火氣還需收斂一些!” “是!”劉皇帝一發話,二人徹底蟄伏下來,態度恢復如初。 收回目光,劉皇帝指示道:“王卿所言有理,朕去歲的許諾,可不是空話,天子金口玉言,朕可不想言而無信,令蠻類恥笑。石卿說得也不錯,朕若是朕將黃龍府送給完顏部了,至少東北將士,就不會答應?!?/br> “如今看來,當初一時大方,倒落得當下這尷尬的局面,如此兩難局面,該如何解決?” 面對劉皇帝此問,殿中一時沉默,大漢的重臣們,似乎同時陷入為難之中。既有顧及劉皇帝顏面,又不能讓土失國,似乎確實難以處理。 空氣中安靜了許久,還是趙普開口了,拱手向劉皇帝:“陛下口含天憲,既出其言,斷沒有毀約的道理。臣以為,完顏部索取土地,不妨答應之!” 驟聽其言,石守信頓時蠢蠢欲動,不過見劉皇帝沒有反駁,也就按捺著沒有像剛才那般發作。 劉皇帝呢,多少也了解趙普這個人,知道他還有話說,也沒表態,只是繼續聽他說。果然,趙普沒有故弄玄虛,繼續道:“不過,黃龍府之地,乃東北要沖,不可許人,又為將士力戰所得,更不能傷及軍心。因此,臣建議,不若在黃龍府外,另擇一地封賞之!” 聽其言,劉皇帝稍加思索,老臉上綻開笑容,問道:“依趙卿之見,改賜何地合適?” 趙普顯然是早有計議,也不掖著,當即答來:“臣以為,不若將混同江以北的鐵驪地區賜與完顏部,雖不如黃龍府繁榮,但勝在廣闊。一如前例,令其自取,他若能取而收之,朝廷也承認,若是其實力不足,也怪不得朝廷。 臣忖之,那完顏跋海也不是失智之人,恐怕也明白像朝廷討要黃龍府不是件易事,只欲要個說法罷了,朝廷這邊與他一個說法。 另外,再支持其所部一些錢糧兵器,以安其心。如此,既不傷及陛下顏面,也實惠完顏所部,勉得兩全。 臣慮如此,還請陛下審定!” 趙普言罷,所有人都若有所思,不由得對趙普側目,在場的公卿,見識可都不淺,都隱隱感覺到此議可行。包括石守信,也沒再堅持不能讓土之說,默默地坐在那兒。 劉皇帝則看著趙普,微微一笑:“趙卿果有急智,解朕一困??!” 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 “些許小智,不足為道!”趙普謙虛道。 “能為朕分憂,就是大智!”劉皇帝輕笑著說道,磚頭看向殿中常年掛著的那幅漢輿全圖,目光直接落在東北一隅。 “去,把東北詳細圖冊找出來,朕要看看!”劉皇帝朝著喦脫吩咐著。 “是!” 喦脫應命而去,垂拱殿內,書多、圖多、奏章多,也算是一個小型的資料庫,隨時供劉皇帝查閱。喦脫的效率很高,很快便找了出來,恭敬地幫助劉皇帝鋪開在御案上。 當然,所謂的東北細圖,仍舊比較粗糙,不在于制圖水準,而是大量信息的缺失,由于現實因素的限制,根本不能同大漢核心屬地那般,能夠有實地的考查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