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世祖 第674節
漢宮,瑤華殿。 不論是開封還洛陽,都有這么一座宮殿,這是高貴妃的寢殿。此時的宮殿,正沉浸在一片輕松喜悅的氛圍當中,張燈結彩,福、壽等喜字,張貼于顯眼之處,內侍宮娥,人皆含笑,連春光都明媚了幾分,似是在助興祝壽。 今日,乃是高貴妃四十三歲生辰。 寢殿內,整齊地擺放著大量包裝精美、各式各樣的壽禮,雖然此番生辰,高貴妃并不打算大cao大辦,但是宮廷內外,有心者的禮物卻是沒有任何折扣,包括后妃、皇子女以及親戚貴族們,都自覺地表示心意。 當然,對于這些錦上添花的賀禮,高貴妃并不是太在意,只是命宮人將之收好,并按名記錄好,尋得時機,還是會一一回禮的。 高貴妃穿著一身華貴的宮裙,艷麗的著裝掩蓋了幾分老態,而她最關心的,也顯然不是這些禮物,哪怕是再殷勤。 “娘娘,喦中官來了!”殿中女官興沖沖地稟報,高貴妃也頓時來了點精神。 “小的恭賀娘娘壽喜!”很快,內侍行首喦脫入殿行禮,態度恭順。 “免禮!”雖然喦脫是劉皇帝身邊的紅人,貼身宦官,但高貴妃可沒有一點逢迎,只是態度上顯得溫和一些。 “多謝娘娘!”喦脫直身,隨即招呼著隨行而來的兩名太監,奉上一株鮮紅欲滴的珊瑚樹,笑道:“這是官家為娘娘準備的壽禮,特令小的送來!” 高貴妃雍容之間,終于露出了些許笑意,打量了兩眼,甚是欣喜,倒不是在乎這株珊瑚有多名貴,而是感受到劉皇帝的心意。此樹她也認識,乃是淮海王錢弘俶當初花費重金,自廣州海商手上購得,覲先宮廷。 “官家呢?”不過,禮物再美,更關心的還是送禮物的人。 喦脫含笑應道:“官家言,傍晚當幸瑤華,來為娘娘慶賀!” 聞言,高貴妃頓時喜笑顏開,當即著人看賞,不過被喦脫力辭,他平日里沒少受貴妃的賞賜,但今日卻不得不看日子。 劉皇帝的禮物到了,其余的,高貴妃也就不那么在乎了,安然落座,一面聽候來自各方的祝賀,一面同公主劉蒹交談。 一直到三皇子晉公劉晞一家趕到,在夫人宋氏的陪伴下,劉晞親自抱著還在襁褓中的兒子,仍舊是過往那副豁然自如、看淡一切的表現。 夫妻倆行大拜之禮,以作祝壽,兒孫齊聚,高貴妃也收起平日里的嚴肅。很自然地從劉晞手中接過孫兒,一臉慈愛的表情。 劉晞之子,也就六個月大,劉皇帝賜名文海,也是大漢第三位皇孫??粗哔F妃逗弄著孫兒,劉晞也陪著笑,道:“母親生辰,當好生cao辦一番才是!” 貴妃眼里,滿是對孫兒化不去的愛意,隨口應道:“又不是什么大壽,前者你爹嘉慶之日,最終也未大辦,我這邊若是隆重了,只怕免不了流言蜚語,要說我鋪張奢侈了!這樣也好,就我們一家人,聚一聚便好!” 說著,高貴妃還是還是不免感慨道:“可惜,你舅舅不在京中……” “您的生辰,舅舅還是記得的,這不,早就準備好壽禮,交待我一并送入宮中!”見貴妃情緒稍顯低落,劉晞道。 聞之,貴妃笑了笑,似乎想到了什么,發出一道無聲的嘆息。 這么多年了,高貴妃在宮中,地位崇高,榮寵不衰,皇后之下,就是她了。但心中難免郁結,時常有一種孤獨感。 不是因為同漢宮佳麗們爭風吃醋,她早就不在意這點了,宮中也基本沒有人能動搖她的地位。她是個性格堅毅而有主見的女人,為劉晞也是從cao碎了心,但是,不論是兒子,還是兄長,似乎都不理解她,都不和她一條心。 而自從劉皇帝冊立太子之后,十多年了,地位日益穩固,貴妃也暫時按捺下來了,但心中總歸是難以釋懷的。 想到過去的心酸,貴妃看向劉晞的目光,變得有些“不善”起來,問道:“你近來公務如何,是否繁忙?” 劉晞隨口答道:“工部有慕容叔祖主事,我自然落得清閑,也不需勞神cao心,十分自在!” 聽其言,再見其狀,高貴妃頓時鳳眉一聳,她最見不得的就是劉晞這不求上進的模樣,頓時呵斥道:“慕容皇叔年事已高,你何忍讓他奔波勞苦,你爹把你安排在工部,就是讓你替他分擔繁務,本該多多幫襯,你怎還是這般懶散!” 注意到高貴妃的眼神,劉晞頓時一個激靈,眼珠子一轉,訕訕一笑:“娘教訓得是,我一定改!” 對劉晞的反應,實在沒有太多的誠意,高貴妃頓感一口氣堵在心頭,兒子大了,封爵成家,她是越發難以管教了。 嘆了口氣,道:“你爹也是,連劉煦都已經主掌理藩院了,卻將你放在工部,置于人下!” “大哥前立大功,已然證明才干,足可獨當一面,我才短識淺,還欠缺歷練!”劉晞說道。 聽他這么講,高貴妃頓時道:“北伐期間,你也久在御前,輔理要務,你爹不是也大加贊賞?” 高貴妃語露不滿,劉晞趕忙道:“慕容叔祖德高望重,我跟著他,也能學到不少?!?/br> 見貴妃還欲就此事說些什么,劉晞趕忙轉移話題,看向一旁的meimei劉蒹,笑問道:“meimei婚期可曾定下了?” 母親與兄長的交談,劉蒹始終淡定,從小到大,類似的情景,她也見得不少了。劉晞沖她發問時,還眨了兩下眼睛,見狀,少女也是溫婉一笑,道:“還未定下,只當聽父母安排!” “那屆時,我這做哥哥的,一定備一份厚禮!”劉晞表示道。 兄妹倆的眼神交流,高貴妃也注意到了,她也同樣熟悉,當初少時,在她面前劉晞就極善通過劉蒹轉移話題。 心中暗嘆,高貴妃也沒再糾纏,而是說道:“宗訓今后就是你妹夫了,還當多多往來,他尚未入仕,有機會,也當多提拔一番……” 對高貴妃這種嘮叨教育,劉晞沒有絲毫的不耐,只是含笑道:“他可是英公的兒子,又是爹的女婿,自有爹與柴家為之安排,我何德行,能夠提拔他,順其自然即可……” “你!你今日是來給我祝壽的,還是來氣我的!”見劉晞對自己的勸導總有來言,高貴妃終于繃不住了。 觀察著貴妃的反應,劉晞也趕忙道:“兒子豈敢!您訓導的是,我一定聽命,多和妹夫聯系……” 看劉晞這恭順的樣子,高貴妃總覺堵得慌,沒來由的感到郁悶。想到是自己的生辰,終是沒有糾纏,形容變得認真,轉而問另一件事:“聽說你爹準備給你們兄弟封王了?” 聞言,劉晞有些意外:“您從何處聽來的流言?” “你別給我裝傻充愣,和我說實話,你如何想的?”高貴妃雙目一瞪。 “我又何來的想法?”劉晞嘿嘿笑道。 但是在貴妃的眼神下,劉晞還是老實了些,道:“此事,全看爹的想法!” “那應當是真的了?”高貴妃追問。 注意到母親期待的目光,劉晞略作沉吟,點了點頭:“如無意外,應當是了!” “開年以來,北伐功臣將士,都陸續得到封賞,我還奇怪,你們兄弟也立有殊勛,怎能沒有封賞!”貴妃道。 劉晞則平靜地道:“為自家事盡力,豈能盼望賞賜!” 聽他這么說,高貴妃一愣,旋即頷首道:“你說得是,是我失言了!你還當再接再厲,多為朝廷辦事,為你父分憂!” “你爹按捺封王之事,莫不是在等劉昉、劉旻歸來?”高貴妃恍然問道。 這回,劉晞直接應道:“是!” 提及此,貴妃又忍不住道:“你看劉昉,此番他可闖出偌大的名頭了,今后只怕益得圣心,你就不能效仿他?” 聞言,劉晞又有些沒心沒肺地道:“兒若是有四弟的勇武韜略,定然也向爹請一支兵馬,到漠北去打仗……” 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 白日當空,釋放出萬丈光芒,輕松地刺蒼穹之間稀疏的云層,盡情揮灑大地。碧天白云之下,山林原野相接,夏初時節,天地萬物都展現出一種蓬勃之勢,茁壯成長,曠野之間,也仿佛煥發著無限生機。 不過,地處中原腹地,京城近郊,終究難以看到太多原始的風貌,邙山之內,或許不乏深林幽境,但邙山之外,卻已經遍布人文痕跡。 開寶九年,夏,四月,選得一個好日子、好天氣,御駕起行,幸邙山行獵。 在洛陽,最合適狩獵的地方,毫無疑問是洛陽西苑,那是沿襲隋唐的皇家園林,雖然在過去有所衰敗,但洛陽重修之后,也經過重新的開拓整葺,劃定禁區,廣植樹木花草,放養各類動物,并禁止百姓在其間墾殖砍伐,多年下來,也漸復生機。 不過,此番劉皇帝舍西苑而不就,而奔邙山行狩,不為其他,只因為他興致在此…… 在邙山東南,洛陽官府以及隨駕禁軍相互配合,設置了一片近二十里的圍場,占據道路,控制出入隘口,既免百姓意外闖入造成傷亡,也以免影響到皇帝狩獵。 明晃晃的陽光之下,曠野之中,大量的禁騎穿著輕便的服甲,奔馳游弋,演練騎兵戰術的同時,也驅逐著這片林野間的獵物,為接下來的狩獵做準備。 圍場中間,行營早已搭建完善,在大量隨從人員的陪伴下,御駕也已入駐。夏季的風不算大,但高揚的龍旗仍舊在風中飛舞著,明黃的旗幟透著高貴與威嚴,禁軍將士的盔甲與武器,也反射出耀眼奪目的光芒。 此番隨駕護衛,除了大內宿衛之外,另從在京當值的三衙馬步軍禁兵中調了三千甲士,每一軍都沒有遺漏,所揀著都是精銳,護駕是其職責,而皇帝檢閱軍隊軍容,檢查訓練成果,考察戰術戰法,則是主要目的。 針對各軍之間的對抗比武,行營則安排了一整日的節目,用以讓皇帝及隨駕貴族、大臣及外使們觀賞。 而隨著劉皇帝巡獵的人員,同樣龐大,后妃皇子,以及有資格有閑暇的公卿大臣、子弟,也足有數千人。 如今劉皇帝出巡,必是勞師動眾,也難以做到過去的“輕車簡從”了,每一動,總山呼影從,萬眾矚目。 高臺立于圍場中央,鮮亮的綢布鋪開,圍出一大片的場地,席位由高到低,依次鋪開,比起圍場,這更像個戲場,一個供劉皇帝觀賞取樂的戲場。 金玉打造的龍椅,擺在臨時搭建的高臺之上,在陽光的照射下明晃晃的,抓人眼球。劉皇帝則與符后端坐其上,空間很大,足夠二人同坐。 如今的季節,大概是一年之中劉皇帝最喜歡的了,春寒已消,炎夏未至,氣候暖洋洋的,十分也十分舒適,心頭直覺敞亮。 劉皇帝呢,頭戴一頂嵌玉幞頭,穿著一套圓領龍袍,一身黃澄澄的,外邊還罩著一層輕便的紗袍,看起來有些sao氣。胡須也修整地漂漂亮亮的,只是不知覺間,已夾雜著少許白色。 隨駕的貴人們,在遮陽傘下,各自安坐,一個個都是衣冠楚楚,言笑晏晏,左右談笑著,氣氛十分和諧。 離得御座稍近的,還有一批特殊的人群,那便是來自吐蕃、黨項、回鶻、吐谷渾以及西南獠蠻諸族的首領代表。 這些人,一部分是臣服大漢,被朝廷授予官職,另一部分,則是與朝廷修好,積極向大漢靠攏的人,尤其是吐蕃人。 在過去的十多年中,大漢的實力不斷西擴,尤其開寶之后,更屬狂飆激進,貪大求全,不只恢復了盛唐之境,還占據了不少傳統吐蕃城土關隘。 這毫無疑問,是壓縮了吐蕃人的生存空間,而這個過程,也并不是一帆風順、波瀾不驚的,也伴隨著沖突與爭斗,有見勢臣服的,也有抗拒斗爭的,為數不少的大漢軍民與吐蕃部民都在大漢的西拓中失去了生命。 吐蕃雖然四分五裂,沉淪已久,但人家占據主場,雖然在大漢的西拓戰略中始終處于下風,但也給大漢造成了不少損失。 并且,早在開寶四年前后,大漢對西部高原的擴張就已然趨近極限,而在近些年,西進的腳步也早早停下,大漢已進入了實質上的鞏固期,這也并不容易。 每年,朝廷都能夠收到來自西南以及西北大量的關于邊州沖突的奏報,雖然沒有發生什么大的亂子,但毫無疑問,大漢西陲,尤其在與吐蕃勢力接壤的區域,并不安寧,甚至可以說,沖突屬于常態。 而隨著北伐結束,經過劉皇帝與大漢諸公們籌議,決定收縮勢力、停止擴張的大計之后,吐蕃問題,也到了解決的時候了。 進入開寶九年后,朝廷便廣派使者,邀請高原之上的吐蕃各族各勢力前來洛陽,會商漢蕃之間的友好往來,意圖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延續十多年的矛盾與沖突。 而面對朝廷的盛情邀請,高原上的諸部族勢力,大多數還是積極應邀,不少地方首領不惜親自前來,沒有來的,也派出了重要代表。 吐蕃之外,其他部族,不論西北的,還是西南的,不論境內的,還是境外的,只要同大漢有所往來的,都受到了邀請,不遠千萬里,而向漢廷。 因此,近段時間,隨著各族各勢力代表陸續入京,洛陽之中,夾雜各式各樣口音外語的番人胡人有了明顯的增多。 這些人,不只帶來了禮物,隨之也有不少商隊貨物一并抵京,也催發洛陽城一波“國際貿易”繁榮。 因為人員過多,京城的禮賓館甚至都住滿了,這也給大漢朝營造了一種萬邦來朝的景象,朝中不少臣僚上表的上表,寫文的寫文,共同贊譽開寶盛世。對于進京來朝的這些各族各勢力代表,朝廷也給予了優厚的禮待,戶部專門撥款,讓他們盡情感受天朝帝都的繁榮昌盛。 行狩的決議早就定下了,而因為來朝的這些各族勢力代表,劉皇帝特地推遲了一些時日,專門把這些人都帶上,讓他們再感受一番大漢軍力之盛,為之后就大漢邊地安全、諸族共容諸事宜舉行進一步的磋商。 原本,只是劉皇帝閑來興致,想要狩獵一番,散散心,但由于這諸般因素,這場狩獵已被賦予了更多政治意義。 高亢悠揚的號角聲飄蕩在行營之間,雖有些縹緲,卻同樣驚得山林間的鳥獸沸騰,伴著一陣極具節奏的擂鼓聲,這場會獵的第一個節目展開了。 大量年輕的騎士,策馬奔騰,入場參拜。這些年輕人,身份都很特殊,都是皇子以及勛貴之中的杰出子弟,他們基本代表著大漢的未來,此番要接受劉皇帝校閱他們的弓馬。 第356章 被忽視的皇子 萬眾矚目下,策馬進場的有二十來人,除了幾名皇子之外,都是勛貴子弟,并且身份都不低,韓通的長孫、李谷的次孫、柴榮的五子、王全斌的嫡孫,總之都是大漢最頂層的二三代。 一個個裝扮的光鮮亮麗,精神抖擻,座下皆是良馬駿騎,昂首挺胸,接受著劉皇帝的檢閱,也享受著所有人的目光,這樣的場合對他們而言,越發像一個展示自我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