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嫩美女在线啪视频观看,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岛国三级在线观看,久99视频精品免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漢世祖在線閱讀 - 漢世祖 第518節

漢世祖 第518節

    在這個過程中涌現出的文武英杰,又豈是一個“乾祐二十四功臣”所能涵蓋的,然而能力有優劣,功勞分大小,資望論高低,劉皇帝所選出的二十四功臣,只是其中具備代表性的二十四個人。

    雖然傳聞說是有魏仁溥、慕容延釗那五臣選定,但那指的是其他大小功臣,而這二十四臣則完全是劉皇帝自己挑選出來的。至少,魏仁溥就不會把他自己列在其中,還位居文臣之首。

    這實則是場分蛋糕的盛會,一朝得封,則至少奠定三代之地位,五世之福澤。而二十四臣,則是其中最美味的二十四塊,尤其還加有功臣圖、配享太廟這些名留青史、與國休戚的點綴,怎能不讓上下期待。

    如今,這份名單終于公布出來了,而反應也是多樣,有喜悅,有釋然,也有失落,有感恩戴德的,當然也有不服氣的,但不管怎么樣,已經定下的,當眾宣布的,卻是不容置喙。

    魏仁溥、慕容延釗二人入選,是沒有什么疑問的,且不提功勞、名望這些軟硬資本,就人家如今還是大漢宰相,執掌大權,就不會有人敢隨便去非議。

    二者之后,就沒有完全根據功績來排序了,有個“死者為大”的考慮在里面,同時也減少在世之人因排序問題而產生一些不平衡。

    代國公折從阮,鎮守府、麟,抵御契丹,保土安民二十載,又有平定西北六州戎亂之功,在樞密院時,協理軍政,加強朝廷對禁軍掌控,也有建樹。

    兗國公王樸,距離其逝去還不足一個月,當時皇帝的重視,引起的轟動,如今還停留在眾人的記憶中。再加其,進獻平邊策略,制定國策,治河,饋軍,大治淮南,這系列的功勞,也足以使其安穩處其行列。

    瀛國公馮道,作為幾代元老,名聲上惹人非議,對大漢的功勞似乎也算不上突出,但是作為皇帝,劉承祐可知道在乾祐初期那些年,馮道在朝廷中的作用,尤其在楊邠遭貶之后,在穩定人心,安治國家上,做出的貢獻。并且,在其政治生涯的最后兩三年,更是一改過往的作風,除了和協眾臣之外,還積極進言獻策,配合劉皇帝的大略。

    陳留王符彥卿,此公有在唐晉時期積累的政治資本,大漢建立之后,歷鎮多地,安治之方,又給大漢培養了一個賢后,一個惠妃,再有北伐的大功,當在其列。只是從親王改封郡王,這是降等了。

    襄陽王安審琦,鎮守襄陽多年,漢初之際,力卻南平,為大漢守住中原門戶,使朝廷免方面之憂,又北上統軍,保河北安寧,北伐戰爭,力戰破敵。同樣,由荊王改封。

    東平王趙匡贊,不用多說,保衛幽燕,進獻國土,抵御契丹、支持北伐的功勞,就足夠了。雖然最終的封賞,與劉皇帝當年的承諾相比,可謂“薄待”了,但又嘗不令趙匡贊更安心,異姓王可不是那么好當的。更何況,還有符、安二郡王在前。

    豫國公王章,此公已經去逝多年,到如今,被人遺忘得差不多了,但是,他在大漢建立過程中,所立的功勛也是實在的,調運糧草,供應軍需。并且,在乾祐初期那幾年,朝廷中哪個官最難做,哪個職位壓力最大,毫無疑問,三司使,計相。

    在國家財政拮據,幾乎難以為繼的那段艱苦的日子里,是王章嘔心瀝血,不顧罵名,不顧非議,制定各種名目,保證收入,維持著國家財政而不使其崩潰。

    有的事情,劉皇帝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哪怕后來因為楊邠之事,也受到了一定的牽連,但劉承祐不會忘記這種干臣,也愿意與其以足夠的榮耀與身后名。只是,對于王章而言可惜的是,他沒有兒子,其女婿張貽肅也死了,與他有血緣關系的只有一個外孫了,但是,外孫是沒法繼承爵位的,只能給后代留下一份不錯的政治資本了。

    邢國公郭威,老郭的功勞,主要體現在開國之后,協理軍政,構造經綸,為朝廷舉薦了不少將才,又有南鎮襄陽,輔定荊湖的功績。后來的急流勇退,則更證明了那段時期他的功績與在朝中的影響力。有點虧的是,他當年主動請辭之時,劉皇帝一度動了封王之心,只是后來打算給他追封,沒想到他活了這么久,到如今,封王的心思也就淡了。

    陜國公趙暉,陜州首義、推戴劉氏的舉動,永遠是他人生中最大的轉折點與閃光點,至今仍被劉承祐銘記,入漢之后,鎮守一方,平李守貞,大破孟蜀,主動入朝,配合削藩,奠定了其地位。再加上有個出色的兒子趙延進繼承家業,趙家富貴綿延,已經走在了很多功臣的前面。

    商國公王峻,這或許是讓很多人感到意外的事,哪怕王峻后面驕橫跋扈,失盡名望,自取其咎,但是論及對國家的功績,也是不容抹殺的。出使汴梁,查看虛實,力勸高祖進取中原,乾祐初年,內憂外患,只領一部禁軍西進,統率關中豪杰,擊敗后蜀大軍,力挽狂瀾,解救大漢西南危機。后又作為征討淮南的主帥,全權負責前期的戰事,連破唐軍,奠定勝利基礎。

    在國家最艱難的那段時間,王峻算是挺身而出的一個人,解憂濟難,功難抵過,但戰績功勞卻又是實在的,人既已死去多年,劉承祐也愿意給他一個公平的評價,因其最終客死于商州,所以封爵商國公。不過,他的爵位同樣傳不下去,當年其子因為在汾州任上貪瀆不法,戕害人命,被范質給正法了。

    滎國公史弘肇,入汴之功,主管禁軍,整治洛陽,久鎮靈州,如今還在蘭州鞏固朝廷西拓的勝利果實,為了國家積勞成疾,一度作為劉皇帝放出去的刀子,二十四臣,當有他一席。

    英國公柴榮,他的功績,簡單地提一下,南下潞澤,東出太行,欒城大戰,平杜重威,鎮守澶州,攻取淮南……一一列舉下來,是足以鋪滿一整張紙的,也不容質疑,從晉陽被征召到劉皇帝身邊開始,大漢的軍政間,華夏的歷史上,就深刻地烙印著他的痕跡。而從爵位的封號就可以看出地位所在,唐初之時,有衛公、英公,而今的大漢,同樣。

    汝國公李谷,追隨劉皇帝的時間雖然稍晚一些,但從欒城之戰后開始,從恒、深、冀、趙四州到整個河北,將之從崩亂之中拯治,在軍民財政的事務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國家早期,河北的局面一直是個大問題,而李谷在那里,劉皇帝就能放下一般的心。再其后,治開封,拜相,坐鎮揚州,直到去歲,帥師平南,一舉功成,登上人生巔峰。

    溫國公向訓,河東起兵前夕追隨劉皇帝,從晉陽到澤潞,再到東出太行,及至欒城的過程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后面的大小戰爭,也都活躍著他的身影,奠定北方水軍的基礎,西赴關中,大破蜀軍,經營西南,滅蜀大功?;蛟S只有滅蜀之戰向訓才是主角,但是,他的履歷同樣驚人,讓人不敢忽視。

    安國公高懷德,不算柴榮,作為劉皇帝大小舅子中,最出色的將帥,從隨軍西平李守貞開始,大大小小的戰爭,除了平荊湖以及最終的平南戰爭外,高懷德都參與其中,戰功顯著。

    莒國公李濤,作為從開國之初,就活躍在大漢朝堂的宰輔之臣,做過兩年首相,輔治內政。去職之后,巡撫荊湖,如今又南下治理兩廣。

    榮國公趙匡胤,趙大的功績,參考高懷德,各有千秋。

    興國公范質,參贊決議,制定國策,編寫刑律,維護國法,嚴肅吏治,再加上由中央到地方的執政經歷,都讓劉皇帝不會忘了這個雖然屢次頂撞自己,但堪為直臣的功勛。

    褒國公王景,歷鎮地方,寬政安民,又有西破后蜀,收取秦鳳的功績,再加上西拓千里,收復故土,使得其地位高漲。

    汲國公薛居正,擔任計相,主理國家財政近十年,使劉皇帝前進有力,其間苦功,可想而知,又編史之功,文治之臣,有其一席。

    耿國公武行德,參考趙暉,累鎮多方,居有善政,從無劣跡,而最重要的在于,在那段最為艱苦的日子,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劉皇帝始終記得是此公恭敬朝廷,全力支持,這份感情,持續到如今。

    壽國公李少游,他與劉皇帝的關系,是不用贅言的,治真定,主政關中,再留守洛陽。當然,他最重要的一些功勞,是不好堂堂正正拿到臺面上來講,但是,劉承祐就是認為,他當列一席。

    第16章 新勛爵體系

    一份封賞名單,牽動著上下人心,如果要做到盡善盡美,絕對公平,讓所有人都滿意,那也是不可能的。而最頂級的二十四人中,還是值得商榷,不能服人的,比如武行德,比如李少游,他二人的功勞、威望相對于其他人,都要薄弱些。

    但是,由劉皇帝擬定,又豈能做到毫無偏私,那也太為難人了,并且這對劉皇帝而言也不是件一拍腦袋就能決定的事。在這二十四臣之外,看起來有資格入選的仍舊不少。

    比如韓通,或許他自己都有些不明白,為什么落選了,論及戰功、資歷也算扎實,只是沒有特別突出的地方,也就在平荊湖的過程中,率偏師大破周行逢,值得特別書寫,然而,那與十多年來大漢諸多波瀾壯闊的戰爭相比,級別偏低。

    或許時至如今,韓通最后悔的事情,就是當年沒有死皮賴臉、磕頭搗蒜謀求個北伐的職位。心中或許有所失落,但還不至失衡,他從一個小小騎卒,屢受提拔,如今還是禁軍三衙之一巡檢司的都帥,爵位上也不算虧待,受封河內公,還被列在國公之下第一人。其子韓徽也頗受皇帝看重,在朝中擔任著重要職位,父子同受恩寵,雖然遺憾,卻也沒有什么不滿足的。

    至于其他人,如上黨公郭從義,這是河東元臣,文武雙全,器量風流,從開國時期起就是藩鎮節度,從滑衛到魏博,一度是作為開封北面最重要的將帥,拱衛著京師的安全。在藥元福去逝后,又入朝為官,作為皇子們的老師。

    而提到藥元福,就又不得不說乾祐初年,這個年逾花甲,猶被甲提刀,躍馬出擊,上陣作戰,殺敵建功,在鞏固關中及西南、西北各地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后來同諸節度入朝,從京畿巡檢到皇子老師,也是兢兢業業。爵位從汾國公改封汾陽郡公,由其長子藥重遇襲爵。

    還有王晏,當年陜州首義三節度,侯章貪婪不法,最后被王晏在洛陽炮制了,而比起趙暉,王晏的才干一定程度上要更為出眾。只因為在坐鎮晉州時,與當時的武德使王景崇沖突,以致有對抗朝廷的舉動,雖然最后在趙暉的協調小,平穩解決,但也因此遭貶。后來被啟用擔任西京留守,治洛有功,再加進獻傳國玉璽,被提升為騰縣公,此番改封淮陰縣公。人總得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

    王全斌,或許最感郁悶的就是他了,論資歷、論聲望、論能力,都是上上之選,如果得到劉皇帝的同意,早早地發兵滅了大理,或許他也在其列了。

    并且,如果王全斌入選,那王仁贍、李繼勛、崔彥進、郭崇威、王彥超、張勛等將領,那就都有資格了。如崔彥進,從滅孟蜀,從平嶺南。

    而石守信、潘美、楊業、張永德、趙延進、曹彬、劉光義這些中生代將領,功勞自然是有值得稱道的地方,但資歷是個硬傷,不是所有人都有趙大的際遇。

    相比于武臣在功勞上的比較、爭議,本該更容易引起掰扯的文臣,卻幾乎沒有引起什么波瀾。不是入選的那些人眾望所歸,而文臣還沒有資格與實力要求更多,究其本治,在天下初定的當下,還是武臣的盛世,屬于文人的春天還未到來。二十四功臣,武臣位列其中十五席,還是在劉承祐有意的平衡下,才造成的這種比例。

    比較不甘的,要屬陶谷了,畢竟他也是追隨劉皇帝的老臣了,如今也是位居中樞的宰臣,有所期望,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自我衡量一下,同位列其間的文臣相比,失望地發現,是真一個也比不了,更為郁悶的是,最終只得了個新安侯的爵位?;蛟S,今后他都不好意思被人呼為“陶公”了。

    事實上,這已經是劉皇帝對陶谷的優待了,縱使不提他過往一些不堪的行為,朝廷有眾多的戰將,如白重赟、羅彥瓌、王審琦、郭進、黨進、韓令坤、董遵誨、韓重赟、康再遇、康延澤、劉廷翰、曹翰、崔翰、李漢瓊、馬仁瑀……這些人,也都只按照縣鄉亭三等封侯。

    公爵,是一個巨大的門檻,并且可以想見的是,開寶年以后,想要提升,將更加困難。

    還有一批失意者,那就是包括榆國公李洪信等皇親國戚在內的一大批舊爵,或降減,或直接奪爵。如李洪信,能保留一個榆次縣公,都是看在太后李氏的面子上了。另外,不姓劉的皇叔慕容彥超,也由昌黎郡王降爵,改封灤國公。姐夫宋延渥倒是被封為惠國公。

    連堂堂國舅都如此了,更何況于其他人了,那些在大漢建立以及統一的過程中沒有實在且令人信服功績的人,是毫不留情地針對。

    而經過這樣一場整頓,大漢的勛爵體系煥然一新,首先就是數量問題,雖然因為新增功爵,而導致數量沒有減少,但基本剔除了那些不合理的封爵,并且,高等級的爵位數量基本是被腰斬了。除了那二十四王公,最終得封賞縣公以上的外臣,只有五十四人。

    當然,調整最狠的,要屬勛職階官,這才是大漢勛爵最為泛濫的地方。如果說對貴族爵位是大刀闊斧地整改,對于勛階體系則是徹底的推到重建,幾乎將把三代以來所有的勛職散官全部廢除,而重新根據軍功、政績、履歷,進行重新的分配、賞賜,這也是波及全國的。

    可以想見的是,會引起一番震蕩,但舊的去了,有全新的勛貴階層填補,有這些新的得益者維護,那些舊職舊封自然該被掃進歷史垃圾堆中去。

    任何改革變動,有得意者,就有失利者,哪怕是大漢的新封爵們,尤其是那些被降爵的?;蛟S是為了安撫眾人的情緒,對于勛貴的待遇,相比過去,則有了顯著的提升。

    并且,在劉皇帝的調整下,大漢爵位的重要性在提高。雖然沒有食邑、土地這種實封,但是,俸祿是十分優厚的。就在此前,劉承祐讓三司頒布了一份全國勛爵職祿條文,上面對大漢所有勛爵、官吏所享受的待遇有了明確而細致的規定。

    以國公為例,除了地位、榮譽的表彰,以及服飾、乘車、免役等一系列的待遇外,每年可以從朝廷領取俸錢兩千貫、俸糧五百石、絹一百匹,錦五十段,仆俸三十人額,這些只是例俸,至于其他金銀器、雜彩以及逢年過節的賞賜則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而給,但絕對不會太吝嗇。比起乾祐年間的“小氣”,這一回劉皇帝與朝廷已經算是大方了。

    當然,最重要的是,爵位是可以世襲的,哪怕三代之后降等,也是可以傳與后人。而其他的勛官、階官、職官,都不行。并且,負爵而任職者,可以享受雙份待遇,除了爵俸,還有職俸,而其他在職者,不管加了多少勛階,都只能按最高品級領取一份俸祿。并且,國公有一百頃土地可以免稅,還有子孫入學、蔭官的機會?;旧?,考慮到了方方面面。

    可以說,劉皇帝在勛爵體系上,投入了不少的心血,對于大漢的功臣,也算是優待了。因而,對于大部分得到封爵的人而言,都還是很滿意的,或許有降有減,但最實在的利祿收益,可是大大增長了的。

    劉承祐做這些改革調整,還真不是為降低朝廷的財政壓力,因為按照新貴族的數量與俸祿的提升,在支出上比起往年,反而有了不小的增長,這也是此前他對姐夫宋延渥提到朝廷財政的原因。

    而經過這一番cao作,大漢的勛爵體系得到完善,縱有不合理之處,也只需在今后適當調整。同時,一個維護大漢統治的勛貴集團與統治階級,正式確立,而自唐以來泛濫的勛爵問題得到解決,冗官冗員得到初步遏制。

    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

    有資格在崇元殿上唱名的,都是侯爵以上的人,再加上一些高品級勛散官的賜封,前前后后也耗費了一個時辰,方才宣讀完畢。而殿中的氣氛,進入了一種稍顯詭異的氣氛中,詭異就詭異在人心的異樣起伏。

    事實證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不在酒宴之上,滿案豐盛的酒宴,除酒水飲過之外,rou食菜肴未動一筷,目光都盯著宣讀的呂胤與石熙載二臣。

    宴上的情形是這樣的,甲不動,乙不動,丙跟著不動,剩下的人都不動,殿中的人安然在座,殿外的人也靜坐作陪。明明腹內空空,卻坐看著美味佳肴涼去。

    見場面如此嚴肅,還是劉皇帝出言打破,笑道:“諸卿都不餓嗎?酒菜都涼了,朕可是饑腸轆轆,快開動吧!”

    “傳朕口諭,讓殿內殿外與宴之臣,都別干坐著了,動手動嘴!”劉承祐又朝喦脫吩咐著:“命尚食局再準備一些熱食與溫酒!”

    “是!”

    在劉皇帝的帶動下,御宴再度回到正軌,氣氛真正熱烈起來,不管失意者還是得意者,這種時候,只有用酒來說話,又或許是腹中饑餓,那些冷掉的酒菜也享用得津津有味。

    禮樂響,歌舞起,燈火通明,推杯換盞,人聲如潮,崇元殿宴這才有宮廷御筵的繁盛景象。在這個過程中,以黃荃、顧閎中為代表的一干畫師,各據一案,一邊飲酒,一遍觀察記錄中殿內殿外的人物、場景……

    他們自然是帶有政治任務的,想要把一時之盛記錄下來,除了文字的描述,再沒有比圖畫更直觀的。而想要將崇元殿這場盛會完整地記錄下來,就需要足夠多的畫師合著,并需要足夠的筆力與畫藝。

    黃荃是川蜀有名的宮廷畫師,畫人畫景本為其所長,而顧閎中,就是那個畫《韓熙載夜宴圖》的人,隨同李煜一同來京,被安排在翰林院,而今又到他施展才能的時刻了。不過,畫此圖時的心理,想當然會有所不同,從一個降臣的視野觀大漢宮廷,可以期待能再成就一幅傳世名畫……

    酒水的氣味,逐漸彌漫在空氣中,劉皇帝也開始沉浸其中。先是各功臣代表,向劉皇帝敬酒謝恩。然后是文臣代表,武將代表,皇子女,宗室,外戚,各道州,諸使節,諸降主,諸降臣……

    光是這一串的人,就令劉皇帝有些應接不暇,一開始還克制著,后邊酒興也就上來了,情緒到來,也逐漸放下了架子,表現得隨意了許多。

    劉承祐的心情,是真的愉悅,殿中情形印入腦海,他此刻也再去猜測臣僚們內心的想法了,只想輕松一回,暢飲一場。

    “隨我去敬一敬大臣們!”端起酒杯起身,劉承祐招呼著劉旸。

    此時的劉旸,就像一個吉祥物一般,面帶微笑,坐在食案上,從頭到尾,只有舉眾共飲,與向劉皇帝敬酒的時候碰了下酒杯。在這樣的場合下,只有劉皇帝是唯一的主角,他這個太子,處境著實有些尷尬。

    按規矩,文武公卿們也當向太子表示禮敬,然而現實是,并沒有,也就竇儀與劉溫叟等少數朝臣主動些。這還是當太子以來,劉旸頭一次覺得有些不適應,或許,也是年歲逐漸長大了。

    事實上,劉承祐與劉旸這父子倆,都要開始去適應、去習慣一個逐漸長成的太子。而劉皇帝呢,似乎也是察覺到了劉旸的尷尬狀態。

    皇帝與太子走下御階之時,殿中的氣氛更加熱烈了。另外一邊,高貴妃稍微瞟了一眼,她心情仍舊發悶,郁郁不樂,當然她此番倒不是郁悶劉皇帝對劉旸的關愛,而是對自家亡父高行周沒能入二十四功臣之列而感到不滿。

    雖然去世得有些早,但按照已有的“標準”,臨清王高行周絕對是有資格的。尤其是,同樣是國長,符彥卿、折從阮、郭威都在其列,何以會遺漏高行周,一想到這,高貴妃怎能高興得起來。

    當然,劉皇帝怎么可能會忘記高行周?只是,在高懷德在列的情況下,高行周就必然被移除,劉皇帝的考慮就這么簡單。就像如果柴榮仍舊姓郭,那么郭威也必然不能入選一般,對于名分這種東西,劉皇帝也是看得越來越重了。

    另一方面,所謂的二十四功臣,又豈是完全按照功勞、論資排輩來定下的?

    必然不是!

    為何足有九名文臣?為何李少游、武行德這樣明顯不能服眾的人能在其列?為何封二十四人,在世的只有十八人,并且剩下的還有好幾人或老或衰?

    這些問題,若是細致地推敲一番,就能發現,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

    高貴妃終究是個女人,有些事情不是她能夠看清楚的,不過,她也不是個政治白癡,至少知道劉皇帝是不能得罪的,劉皇帝定下的事,是不容挑戰的。

    當看向自家兒子時,豐滿的胸脯仿佛被一股按捺不住的怒氣顫動著,劉晞可沒有劉旸的包袱,喝得正歡,與劉昉一起,這哥倆勾肩搭背的,好不快活,并且,還嘗試著引誘meimei劉蒹喝酒……

    或許是高貴妃的目光太有穿透力了,劉晞有所感覺,回頭注意到母親的目光,脖子一縮,趕忙拉著劉昉去給親戚長輩們敬酒了。

    今日,幾個年長的皇子,也算是重要配角,劉皇帝給他們封爵了,劉煦是秦公,劉晞是晉公,劉昉是趙公,顯然也做好了給這幾個兒子更多鍛煉的機會。至于剩下的,除了劉旻嗣魏王之外,哪怕比較吸引劉承祐的注意的五子劉昀,都沒有任何表示。

    劉皇帝這邊,卻將尊禮下給那些失意者,比如韓通,說他仍是軍中頂梁。

    比如王溥,如果沒有被放到地方歷練,一直待在中央,或許王溥會有一個不同的地位。對他,劉皇帝以勉勵為主,重用在即,未來的大漢朝堂是他的。

    比如李崇矩,作為武德使,掌管天下耳目,位卑而權重,并且已經擔當此職整整十年了,以劉皇帝的多疑,如果不是他做得實在太到位,豈能待這么久。就像他的名字一般,這是恪守規矩的臣子。對他,劉皇帝覺得一個武鄉縣公的爵位有些薄待了,不過李崇矩卻向劉承祐表示,對他封賞太重,不足當之。

    還有王全斌,大概知道他心中的郁悶,劉皇帝很直接地表示,讓他戒急戒躁,保護好身體,靜待良機。

    在殿中,還有一個群體,就是以孟昶、李煜為代表的降臣,這些人被安排在一塊兒,氣氛也詭異得很。南平王的爵位降成了南平公,也從高保融變成了高繼沖,這個才二十歲的青年,對此沒有絲毫辦法,所幸繼承的爵位、財產是足以讓他享受一世富貴的。

    孟昶的趙國公也被奪回封給劉昉了,改封廣平公;李煜的彭國公也沒享受多久,變成了廣安公;還有郇國公李從益,直接降為金城侯,認真地講,他連亡國之君都談不上,如今也不需要再過于厚待以收買人心了。

    還有個曾今的天下之主,晉少帝石重貴,第一次漢遼和議之時,被放回,想要擾亂視聽。結果,劉皇帝大大方方地派人迎接,將之封為懷國公,富貴榮華待著,養到如今,說起來,也只有石重貴心情或許是最復雜的,看著曾經的臣子成為真正的天下之主,訴說真命,高高在上……

    當然,經歷了那么多磨難,已經快五十歲的石重貴,也不會有什么多余的想法了,能安安穩穩地做大漢的永安公,已是大幸。

    

    



<u id="0bgj4"></u>
  • <wbr id="0bgj4"><source id="0bgj4"></source></wbr>
  • <sub id="0bgj4"></sub>

    <wbr id="0bgj4"></wbr>
      <wbr id="0bgj4"><legend id="0bgj4"></legend></wbr>

        <sup id="0bgj4"></sup>
        <wbr id="0bgj4"></wbr>
        <wbr id="0bgj4"></wbr>
        白嫩美女在线啪视频观看,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岛国三级在线观看,久99视频精品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