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世祖 第245節
“方才演武觀摩,我大漢軍容如何?”劉承祐輕飄飄地問道。 李德明不假思索,回道:“將士魁梧,兵甲精良,實乃天下第一強軍!” “哈哈……”劉承祐張揚地笑出了聲,似乎對其回答很是滿意。 “說吧!”笑容一斂,劉承祐看起來也不打算弄虛的了,直接擺手道:“李璟遣你二人北來,又作何打算?” “啟稟陛下,臣等奉命而來,冀望大國撤軍,弭兵罷戰,倘若此,我主原依大漢稱臣納貢之意,并割廣、壽、濠、泗、楚、海六州!”鐘謨拱手,不似孫晟那般還要爭一爭,直接將底牌和盤托出。 “呵!”劉承祐當即嗤笑一聲,冷淡道:“你口中六州,而今已盡數臣服與大漢,為朕所統御之州縣,用漢土賄朕,慷朕之慨,爾等竟是何居心?” 漢帝這一張嘴,盡是強盜邏輯,貪欲的嘴臉,赤裸裸地展現在二臣面前。鐘謨面皮稍稍抖動了幾下,心情暗沉,顯然對于李璟的條件,劉承祐并不滿意。 見其狀,劉承祐則忽地變了臉,惡狠狠地盯著二者,語氣疾厲道:“先有孫晟,再有你二者,連番北來,糊弄于朕,當朕好欺嗎?來人,將這二者,拉出州衙,斬首示眾!” 天子令落,立刻有四名侍衛入內,架起鐘、李二人,便朝堂外拉去。驟然間的變故,讓二人完全反應不過來,看漢帝的模樣,根本不似作假,其殺性竟然如此之重,當即慌了。 鐘謨掙扎著高呼:“兩國交戰,不斬來使!” 李德明則直接求饒,痛呼饒命,兩腿拖在地上,擺動不已,差點將靴子甩掉。 “陛下饒命,臣有話說,臣有話說!”李德明的呼聲撕裂,乃至慘厲。 見狀,劉承祐這才揮手,讓侍衛將二者放開,在側侍候的李昉也閉上了準備進諫的嘴。劉承祐目光冷冽,一副不耐的模樣,寒聲說道:“你還有何話可說?朕可沒有閑暇,在這里聽爾等誆誘之辭!” 這一回,二者干脆地跪倒在御前,鐘謨表情緊繃著,不自然地蒼白了許多。李德明則拜道:“我主不知陛下之威,漢軍之強。惟愿陛下寬臣以三兩日之誅,愿還金陵,請獻淮南之地與陛下!” 聽其言,劉承祐神色這才緩和下來,看著這李德明,這才是識時務者嘛。沉吟了一陣,盯得此人,心情忐忑,暴生冷汗,劉承祐幽幽道:“既如此,朕給你一個機會,暫留你一命!” “謝陛下!”李德明頓時道。 劉承祐手遙指南方,說道:“你回去,告訴李璟,朕所求不多,割地、稱臣、納貢!而今,我諸路漢軍,正在席卷淮南各州,他的時間不多了,待朕盡取,僅僅淮南,可不足以令朕罷兵!聽明白了嗎?” “是!”李德明道:“臣明白!” “派人,送他們回去!”劉承祐吩咐著。 待兩名唐使離去,劉承祐再度掩起了他臉上所有表情,麻木如常,心思則異?;钴S。 “陛下!”李昉將整理好的幾封奏報,放于案頭,輕聲問道:“如此威嚇偽唐,若迫之過甚,只恐適得其反,使其生頑抗之心!” “你所慮甚是!”劉承祐說道:“不過,人呢,意志一旦放松,想要重拾志氣,可沒那么容易。更重要的是,朕不能讓李璟君臣,看透朕的意圖。侵之愈急,逼之愈甚,是為加深其決議。即便適得其反,朕也不過變急取為緩圖罷了?!?/br> 想了想,劉承祐又道:“擬詔傳令諸軍,加強進攻,繼續拔除偽唐沿江之戍堡據點,將唐軍,給朕趕到江里去。和,不妨議;仗,不妨打!” 唐使這邊,待遇看起來還不錯,被漢帝的大內侍衛護送著向渡頭,上船,拔錨起航南下。 船艙內,鐘、李二人,對面而坐,狀態都不好,面沉如水,沒人說話,氣氛一時沉悶異常。過了好一會兒,鐘謨終于開口了:“李侍郎,當真欲還金陵,請陛下獻淮南?” “不然呢?”李德明抬了下眼皮,沖鐘謨說道:“漢軍之兇暴,你也見識到了,動輒殺人,蠻狠無情。漢帝之貪欲,豈是小利所能滿足,如不舉淮南而獻之,如何能罷戰事,消兵禍?” 聽其言,鐘謨面色悵惘,道:“向使提出此議,日后,何以立足于廟堂,如何面對江淮父老?青史丹書之上,留有一筆,亦是千夫所指,惡名昭昭??!” “鐘侍郎如懼非議,回朝之后,就由我獨奏吧,你自可緘默,置身事外!”李德明淡淡地說道。 見其態度,鐘謨閉嘴了,不復贅言。 事實上,李德明也是沒辦法了,回想起來,在漢帝面前,他表現得實在過于不堪。尤其為求活命,自請勸獻淮南的話,一說出口,就沒什么后路了。 另外一方面,他也看出來了,此議雖有過于唐,不利于江淮,卻大功于北漢。他日,北漢若能滅得南唐,憑著這份功勞,在北漢朝廷那邊,也能有一席之地。 此番北漢征唐,隨著戰事的進展,可謂天下矚目,有不少人都意識到了,這亂世紛爭,已近尾聲,從北漢蒸蒸日上的發展情況來看,只要不出大的意外,天下再度歸一,也僅是時間問題。 在一般人看來,北漢征唐,只是貪婪于江淮之富庶。但在有識之士眼中,這便是一統天下的前奏。而李德明,顯然就是這諸多有識之士之一。 鐘、李二人,還歸金陵,將出使的情況一匯報,果然,頓時引起了李璟的盛怒,對二者大為不滿。 “強盜,惡匪,暴徒!”內殿之中,李璟氣得手直抖,差點將御案掀翻了,怒聲道:“朕連番遣使,求告于彼,已是低聲下氣,極盡屈辱。六州廣大之地,猶不能滿足其野望,竟欲貪圖我整個淮南,欺人太甚!” “北漢要打,朕陪他打!辱國至此,辱朕至此,再難向那小兒低頭!”李璟一手奮力舞動,高聲叫囂著。 有的時候,叫囂得越厲害,反而襯其心虛,無能狂怒罷了。李德明與鐘謨跪在御前,待其發泄完了,李德明方才沉聲稟道:“陛下,淮水六州,而今已盡在漢軍掌控,滁、揚之地大部亦然,黃、舒、和、泰諸州,正遭攻伐。僅以六州,實難滿足其野望??!” “難道,我大唐就只能任其予取予求嗎?”李璟瞪著李德明。 李德明道:“而今北漢,十數萬軍,正攻伐我沿江戍防。臣北上,觀漢軍之強,天下無雙。我朝連敗,僅以齊王那不足十萬的雜合之眾,如何能擋。陛下若以意氣,拒絕和議,與其相爭,如若徹底激怒漢帝,渡江南攻,陛下何以當之?一旦江防有失,悔之晚矣!” 聽李德明之言,李璟怒容稍斂,流露出少許畏懼之色,意識到那等情景,不由哆嗦了兩下。 但顯然,其猶有不甘,目露頹然:“難道,就沒有其他辦法?” “陛下,而今北漢對江北之地,侵攻愈急,如不盡早決定,賺其退軍,一旦淮南盡陷,唯恐十四州,亦不能滿足漢帝之貪暴!”李德明悵然嘆道。 為了完成任務,李德明也是豁出去了,一言一句,盡顯“投降派”的風采。 但是,李璟仍顯猶豫,淮上六州與江北十四州相比,這其間的差距,可不是一星半點。這個時候,助攻的來了,樞密副使李征古前來稟報:“泰、和、舒州盡降漢軍!” 聞言,李璟看起來再無奢望,意氣消沉地擺了擺手,語氣哽咽:“罷了,朕愿盡獻淮南之地!稱臣納貢,以退漢兵!” 第130章 喪國之約 “什么!”李征古聞言,色變,驚詫至失聲,有點不敢相信地向李璟確認道:“陛下說什么!” “除此之外,如欲漢師罷戰北退,別無他法!”李璟緊繃著臉,指節捏得發白,滿面的屈辱之色。 “陛下不可??!”李征古當即拜倒,急聲道:“淮南乃國之半壁,如人之雙腳,若失其一,大唐何以立足天下?江北若失,江南何以守之!” “不獻江北,漢軍不依不饒,只怕連江南也難以保全!”李德明在旁,駁斥道。 聞言,李征古頓時扭頭,怒斥道:“定然是你這jian賊,向陛下進此讒言。漢帝向你許諾了何等好處,竟然敢提此賣國之議?!?/br> 被李征古這般指著鼻子斥罵,李德明哪里受得了,在唐廷,他素受宋齊丘、李征古一黨所排擠,也是怒火中燒地回應道:“匹夫安敢辱我!我只是將漢帝之所愿,陳與陛下,何談賣國! 只有爾等,不識大體,不顧大局,自不量力,妄談軍事,若不是爾等,大唐何以連連敗績,至此危難境地!難道,爾等當真要致大唐以亡國,方才滿意?” “jian臣!jian賊!jian佞!jian邪!”李征古直接起身,擼起服袖,竟欲要動手的樣子,仍舊劈頭蓋臉,四連責罵:“行齷齪之事,還敢于大殿之內,天子御前,大言炎炎!” “你這弄臣,如此污蔑于我,定不干休!”李德明回擊道。 “都給朕住嘴!”李璟被他二人吵得心煩,忍不住怒聲,叫停二人。 殿中的爭吵戛然而止,倏地安靜下來,落針可聞,頹然地坐于御案后,李璟看著鐘謨與李德明:“你二人,再往江北去一趟,與漢帝商談和議,告訴漢帝,朕答應割讓淮南,請漢軍暫時休戰!稱臣納貢之議,另制表單!” “臣遵命!”李德明當即道。 “陛下三思??!”李征古再勸道。 “再思,三思,能退漢軍嗎,被北漢侵占的城池、土地,爾等能拿得回來嗎?”李璟反問,問得李征古啞口。李璟打心里,是真不想再聽到敗報了,開春以來,已然被淮南戰事煩得神經衰弱了。 退出殿后,李征古急匆匆地,別開李德明,追上鐘謨,問道:“鐘侍郎,你二人北上,面謁漢帝,究竟發生了何事?你為正使,何以讓那李德明,逞邪弄jian?” 迎著李征古逼視的目光,鐘謨只是微微搖頭,嘆了口氣:“事已至此,多說無益。李公以為,漢軍能夠輕易便退去嗎?” “那也不能盡割淮南!”李征古厲色道。 方才在殿中,鐘謨沒怎么說話,任由李德明發揮,任由二李爭吵,打算盡量淡化自己在此次和議中的份量與作用。此時,面對李征古,也不打算多言,只是做出一副哀頹無力之狀,緩緩出宮而去。 李征古自不會甘休,當即出宮,去尋宋齊丘。而唐主欲盡割淮南以求和平的消息,如疾風一般,在南唐朝野之間傳揚開來,頓時引起軒然大波。 此前,僅割淮上六州,便已引起非議,而況于此番。尤其在鐘、李二人再度出發之后,南唐內外朝臣們,群情激勇,集體上書,欲請李璟罷那敗國之議。 當然,倒不是這些朝臣,對于南唐當真有多么地忠心,對漢軍有過分的仇視。只是淮揚地區,利益太大,尤其是鹽利,他們這些既得利益者,怎么能眼看著被北漢并吞。 但是,叫囂得再歡,李璟僅以一句話答之,能退漢軍即罷議。朝臣之中,如欲說激切乃至悲切者,僅有韓熙載以及少部分有識之士了。 韓熙載上表李璟,希望他能再堅持一段時間,正值農時,北漢軍勞師已久,必不能久駐于淮南。拖得越久,必有變動,懇請李璟能夠暫息和議之舉,觀時待變。 只可惜,韓熙載雖有見地,但難耐李璟休戰之心,再加同樣的、類似的話聽多了,也覺厭煩。是故,對于韓熙載之議,根本不加思量。甚至于,怕韓熙載行為過激,直接派御醫過其府給其“治病”,讓他安養府中。 至于宋齊丘,只在府中,失望地感嘆了一句:先帝篳路藍縷,宵衣旰食,所創之基業,墮毀于此,只盼老朽入土之前,勿見國之敗亡。 廬州,合肥。 不提南唐那邊輿情洶涌,得知二使復來,漢天子劉承祐此番,態度要好許多,不僅令正好到行營轉運使王樸率侍衛相迎,還在第一時間便接見二者。這番姿態,倒使得李德明有些受寵若驚。 “李公此番,給朕帶來了什么好消息?”劉承祐故作不知,稱呼都改了敬稱。 “回稟陛下,經臣勸導,我主已同意,割地、稱臣、納貢!”李德明賣好一般,向劉承祐稟道,并奉上李璟之書。 接過閱覽,笑容在劉承祐臉上綻放開來,看著李德明,劉承祐道:“李公不負朕望??!有大功于大漢,朕必不忘之!” 李德明趕忙道:“臣只希望,兩國能夠早息兵戈,還復太平!我主請示陛下,能否暫時休戰,以表納和之意?” “自無不可!”劉承祐當即吩咐隨侍在前的參軍張貽肅:“即可擬詔,發往在淮南諸軍,暫停進攻,就地休整,待和議結果!” “是!” 在劉承祐這兒,休整,估計是主要目的。畢竟取下壽春后,大舉南下的這近十日間,諸路漢軍,進展神速,但上下兵士,卻也不免疲敝。另外一方面,凡是皆有度,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更改策略,一張一弛之間,給李璟以希望。 “謝陛下體諒!”李德明道。 “至于這議和的細節,就由我朝工部尚書、水陸轉運使王樸,與你二人商議吧!”劉承祐說道,給王樸使了個眼色。 見狀,王樸立刻應道:“臣奉命!” 王樸的辦事效率,還是很高的,稍晚些的時候,前來復命,隨身帶著一封冊頁,恭立于御前,念道:“經臣與之商討,初擬和議如下:其一,南唐割江北壽、濠、泗、楚、光、海、滁、和、揚、泰、廬、舒、黃、蘄一十四州與大漢; 其二,李璟去帝號以稱臣,改稱‘唐國主’,罷一切帝王鑾儀服飾僭越之制,以乾祐紀年; 其三,漢唐之間,以長江為界,互不侵犯,每歲進貢東京,金兩千斤、銀十萬緡、錢十五萬貫、茶葉五十萬斤、米糧十萬石。 凡此種種,請陛下審閱?!?/br> “這都是我方提出的?”劉承祐問。 “第一條自是雙方共識。李璟若稱臣,第二條則為必行之事,天下只能有一位天子,那便是我中原大漢天子,其余割據地方,僭越稱帝者,都當一一剪除。進貢清單為偽唐所擬,臣在數額,有所增益!”王樸穩穩地答來。 點著頭,對其差事表示認可,劉承祐做出指示道:“先這樣吧,將約定內容,制成國書,讓李德明帶回金陵!” “就放李德明一人?那鐘謨才是正使??!”王樸有些奇怪。 劉承祐淡淡地說道:“朕知道,不過觀鐘、李二人,鐘謨疑思甚重,往顧不定,再放其回去,恐節外生枝。時下的金陵朝堂,對此和議,已是群情激涌,此書帶回,只怕更是沸反盈天了。就讓李德明,為我朝奔走吧!” “陛下慮事周全!”王樸頷首。 “至于那鐘謨,就讓他暫時去同孫晟做個伴,對弈談天,吟風弄月,豈不為美?”劉承祐朝李昉吩咐著,一點也沒有覺得強扣使節有什么不妥。沒辦法,誰教他拳頭大。 安排完,劉承祐將目光放到王樸身上,觀其樣態度,比其去歲,明顯蒼老了許多,發髻平添幾分灰白,眉宇之間,難掩疲憊。 劉承祐不由抽了口氣,竟然難得地動情說道:“王卿,辛苦了!” 話雖短,卻明顯多了幾分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