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師 第172節
書迷正在閱讀:Alpha上將的媳婦兒養成記、離婚后前夫加入了修羅場、小酒娘你馬甲掉啦、穿回來后,對老攻無感、他眼中有流光、總有人阻礙我認真工作、獨寵東宮、穿書后我成了反派的貓、穿成年代文深情男配后、全校都以為我A裝O 完結+番外
“兩位尚書怎么看?” 朱棣問的是兩位尚書,自然不想厚此薄彼。 但實際上,兩人都知道,這種人事方面的問題,問的其實是吏部尚書蹇義。 或者說,這是對蹇義的一次考察。 考察的問題不算難,蹇義毫不猶疑地答道。 “收稅的人,首先需要識字,懂術數?!?/br> “否則的話,連姓名都不會寫,算帳都算不明白,怎么可能收得好稅?被人蒙鬼一樣哄騙罷了?!?/br> 茹瑺點點頭,就是這個道理。 “其次,在理論上收稅的人最好是外鄉人,或者跟本地不相熟的人,否則,很容易受到各種關系的掣肘?!?/br> “最后,收稅的人,在品行上最好高潔一些.若是做不到,那么有某種能限制他被收買的方法,也是可以的?!?/br> 說完這三點,蹇義自己都搖了搖頭。 若是找到幾個、幾十個、幾百個這樣的人都不難。 可問題是,大明需要的是幾萬個! 太難了。 聽到這里,朱棣也曉得,似乎、好像,建立一個獨立的鄉級收稅機構,從成本和人員上考慮,都不可行? 這不由地讓朱棣有那么一絲絲地郁悶。 皇權不下鄉,看來確實有其原因。 倒不是朱棣舍不得砸錢,問題是,砸了錢,賠本建了一套鄉級稅收機構,就大功告成了嗎? 不可能的。 如果都是些不符合要求,能力、品行達不到要求的,反而既收不上來稅,又很快就會腐化墮落。 事實上,要求人靠品行來做事也太難了。 人的道德底線這種東西是萬萬不能試探的。 茹瑺補充道:“而且陛下,如果是要稅收人員常駐鄉里,無論是什么人,住的久了,經年累月間,都會被當地人影響、同化,繼而變得跟現在的里甲制度無二的?!?/br> 朱棣不由地點了點頭。 但他還是在繼續嘴硬。 “沒事,姜先生總會有辦法的?!?/br> 看著不肯低頭的皇帝,蹇義和茹瑺也只能在腦海中幻想翻個白眼了。 皇帝倔的跟頭驢一樣,他們做大臣的能有什么辦法。 至于姜星火會有什么辦法? 蹇義和茹瑺不覺得姜星火會有什么辦法。 在這種建立新的鄉級稅收機構注定賠本,而且賠本了選了人,若干年后一樣腐化墮落成無效機構的選擇面前。 誰能想出來辦法? 這就是個無解的難題! 皇權不下鄉,也不是大明一朝的問題。 如果這個難題有解,上千年來的歷代王朝,為什么找不出答案? —————— 新歪脖子樹下。 夏原吉幾乎說出了跟蹇義同樣的答案。 “識字、懂術數、廉潔、異鄉人?!?/br> 姜星火指著地面道:“好,那我們后面的3政策分解4政策實驗5政策宣傳6政策推廣,就都暫時不說了,我們先來討論前面的1機構準備和2人事準備?!?/br> “畢竟,如果解決不了機構和對應人事的問題,那么后續的政策執行,也就無從談起?!?/br> 朱高煦和夏原吉對此感到非常認同。 “自古以來,辦事的都是人嘛,再好的政策,都需要具有相應素質和能力的人去執行,才能保證政策不走樣?!?/br> “否則,哪怕提出政策的初心很好,最后在下面的人手里,都會走了樣?!?/br> “事實上,基層治理的困境,不僅是在我們當下的時代,甚至可以預見地是,在幾百年后的未來,都是一件非常困難且難以破解的事情?!?/br> 密室中幾人神情愈發好奇了起來,看來,這些實際問題,姜星火都知道。 兩位尚書不由地心頭一跳,姜星火明知山有虎,為什么還要偏向虎山行? 難道,姜星火真的有辦法解決“人”的問題? 這個念頭一經升起,便讓他們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那么說了這么多,到底有沒有辦法破解呢?” 姜星火的膝蓋終于酸了,他揉了揉,站起了身子。 姜星火冷清的話語從兩人的頭頂飄來。 “我的答案是,有!” 當這個“有”說出口的時候,所有人都愣了。 不是姜星火前世庸俗的歷史無腦小白爽文里描寫情緒的“震驚!無比震驚!”,而是愣了。 是的,這個答案對于大明這個時代的人來說,就是天方夜譚。 對于天方夜譚的事情,人們不會覺得震驚。 只會覺得有點發愣。 這啥???真的假的? 沒有給他們反應的時間,姜星火繼續道。 “正如秋先生所說,負責收稅的人,需要有四項能力或條件?!?/br> “我們不妨倒著推,第一點,異鄉人?!?/br> “請問,大明的什么群體里,充滿了來自五湖四海的異鄉人?” 當這個問題問出來的時候。 朱高煦一激靈,他的大胡子都仿佛要翹了起來。 “軍隊!” “你很聰明?!苯腔鹦α诵?。 姜星火還沒繼續說下去,夏原吉就急促打斷了。 “如果讓軍隊去收稅,豈不是重演晚唐五代的悲???” “刀把子加錢袋子,天下,可就要大亂了!” 姜星火說道:“不,秋先生有沒有想過,還有一種可能?” “什么可能?”夏原吉凝神問道。 “除了衛所制的定額軍戶,我聽他說?!苯腔鹬噶酥复蠛?,“其實靖難之役之中還招募了許多新兵進入野戰部隊?如今戰爭打完了,不需要那么多的常備兵力了,野戰部隊里的老卒,其實是可以退伍的?!?/br> 夏原吉有些明悟,但還是覺得其中有問題:“即便不是衛所兵,沒有遺澤園可以待,那些在靖難的時候臨時招募的老卒,等到老了退伍,不該解甲歸田嗎?” 衛所制里的“遺澤園”就是養老院,而大明的軍制,本來都是衛所兵,不存在退伍一說。 但奈何靖難之役,南北軍雙方為了消滅對方,都是卯足了勁兒,往最大限度上征召兵員。 這也就導致了,北軍(燕軍)如今有規模龐大到數十萬的野戰和地方守備部隊等待安置。 而朱棣,一時半會兒還沒想好怎么辦。 畢竟,他爹朱元璋的制度里,衛所賺錢衛所花,一文別想帶回家。 衛所就是軍戶的家,老子死了兒子上,也就不存在什么退伍一說了。 而靖難之役,改變了這一切。 “沒到解甲歸田的時候,國家需要用,難道還能拒絕接著做事不成?”姜星火說道:“再說,老卒不代表他真的七老八十,十幾歲上戰場,打滾了七八年便不算老卒了?不想接著打仗了,或者受了一身傷,該不該退伍?退伍怎么安置?難道年紀輕輕血氣旺盛,又在軍中學了一身殺人技,要放回原籍惹是生非嗎?” 夏原吉一時語塞。 朱高煦補充道:“姜先生說的保守了,甭說上戰場七八年沒死的,就算是一年里,幾次大戰打下來沒死的,都算是頂精明強悍的老卒了?!?/br> “所以嘛,除了異鄉人,這不就又額外滿足了一個條件——精明強悍?!?/br> 姜星火笑道:“而且,除此之外,老卒還有一個普遍的特點,那就是比普通人,更有紀律性和服從性?!?/br> 在這個時代的軍隊,軍官對士兵的懲罰是再普遍不過的現象,在戰場上不服從紀律和指揮,解決辦法大概率就是“借你人頭一用”。 殺雞儆猴,以儆效尤。 或許老卒會有驕橫自大的習氣,但無論如何,他們肯定是比普通人更有紀律性和服從性的。 夏原吉深深蹙眉,他總覺得,軍隊的老卒距離合格的稅收官之間,缺乏的條件還太多太多。 “那廉潔呢?怎么保障?這群老卒,定然是驕橫慣了吧,到了地方鄉里,幾頓酒灌下去,好吃好喝再送上那些腌臜的享受,說不得就被人擺平了?!?/br> 朱高煦一聯想到手下那些驕兵悍將的德行,不由地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 夏原吉說的可太對了! “廉潔不能靠人品,需要靠相應的制度?!?/br> “制度保障廉潔,在三方面?!?/br> “第一個方面,薪俸?!?/br> 姜星火扶著膝蓋侃侃而談:“能保障廉潔的薪俸,其實不需要多高,但勝在持續?!?/br> “持續的意思就是,一旦你犯了事,以后大半輩子的薪俸就沒有了,這個薪俸,可以是退伍的賞賜按年分批發放,再加上新的職位的薪俸,綁定在一起?!?/br> “而你大半輩子的薪俸,一定是遠高于你的‘犯罪成本’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