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第955節
書迷正在閱讀:奶茶多糖體、朕懷孕了,誰干的、傾世毒妃惑天下:盛世謀妃、系統逼我做渣女[快穿]、我被嗩吶帶飛升了、我在毛絨獸世當典獄長、重生后我被宿敵們包圍了gl(np高h全神經?。?/a>、霸總穿成一條狗、在他心上撒野、奇門改命師
朱允熥終究還是如朱高熾所說的一樣,帶著他們到了這里。 當初朝廷要徹底革除西南土司制度,他作為皇太孫,領兵西南,就是先來的將作監,將當時最新打造出來的迫擊炮首次用到了戰場上。 效果自然是顯著的。 原本困擾明軍的西南大山地形,那些過去能借助高山溝谷躲藏在大山里的土司,如今在迫擊炮面前,已經是藏無可藏、躲無可躲,無處遁形。 而西南之所以能這么快速的結束革除土司制度,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新式迫擊炮的出現,得以實現。 戰爭打的是什么? 是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 更先進的訓練模式,更先進的軍事器械,更完善的后勤補給。 “西域和西南不同,迫擊炮能在西南取得顯著成效,獲得豐厚的收益,但若是換到西域那茫茫戈壁,就不一定能有一樣的效果了?!?/br> 將作監在城外的實驗廠區,朱允熥輕聲解釋著。 朱高熾在一旁好奇的詢問道:“所以這一次,將作監又有新的東西弄出來了?” 朱允熥搖搖頭,以至于原本還充滿好奇的朱高熾,不由的露出失望的神色。 他也只是笑了笑,未曾言語。 就算自己給將作監弄出了無數的設定,那也不可能讓將作監時不時就弄出新東西來。 工業科技的發展,越往后越是需要時間的積累。 就像現在。 大明所使用的火銃,也一直只是在槍管強度和擊發方式上做改進。 更高的強度,更快速的擊發。 但想要從火銃,直接蛻變到自動步槍,哪怕是栓動步槍,這中間都是差著無數的科技積累。 真要是能那樣。 朱允熥反倒是希望能先弄出六管機槍來。 憑著大明如今的資源整合,只要在西域的戰場上一字排開千余把機槍,哪管對面是有多少敵人,直接扣動扳機不松手就好了。 但是現實就是,大明現在的工業積累,還是原始初步的。 不過,就算沒有新式的武器出現,但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卻是目前工部和將作監的工作重點。 卸任工部尚書的張二工,如今反倒是愈發的精神起來。 不再被繁瑣的部堂事務牽扯,張二工好似是煥發新春了一樣。 聽京中某些抄襲書報局文報的小報透露。 原工部尚書張二工,如今在家中,夜里頭總能大顯雄風。 張二工此刻就陪在朱允熥幾人身邊,從一排排制造出來的火炮、火銃前走過。 “如今將作監已經將我朝所有的火器重新分級分檔?!?/br> “火炮方面,如今就有陸用輕、中、重三型火炮,皆是新式工藝制造?;疸|則分類更多,亦有不下十五種,如今三型火炮,皆以配發裝備軍中,火銃則有一十一種裝備軍中,雨下四種還在測試之中。 海軍所用火器,則以輕型火炮和重型火炮為主,與陸用版有所區別,增加海上穩定裝飾,補充射擊準度。海軍火銃則為兩種,船上所用的長射程火銃,以及登陸所用的速射火銃?!?/br> 龐大的露天庫房,無數泛著金屬光澤的火器,一字排開,密密匝匝。 朱尚炳站在陸用重型火炮前,就已經是挪不開腳了。 重達三千公斤的重型火炮(整個明朝最大的火炮也不超過兩噸),一發炮彈,就能將一堵城門轟開。而這些,如今大多是配置在重要的關口和城防上的。 張二工則是領著朱允熥和朱高熾,到了一排輕型火炮前。 “最新式的輪式馬拉火炮,整體重量只有五百公斤,全裝可由一批馱馬拉動。若是崎嶇道路,可由四匹馱馬分裝運輸,或一個小旗隊的官兵轉運。 這一次朝廷即將出兵西域,臣和將作監同仁以為,軍中當大批量裝備這一批火炮,最是適合西域那邊的地形和面對的敵軍?!?/br> 朱高熾饒有興趣的聽著張二工的介紹。 朱允熥則已經是走到了這款火炮旁放置的介紹前。 按照將作監的分級,這一款火炮,應當是介于陸用版輕型火炮和中型火炮之間的。 五百公斤的重量,超過三百公斤以下的輕型火炮定級,一千公斤以上兩千公斤以下的中型火炮定級。 輕型火炮如今在軍中,大多是用作大批量火力覆蓋使用的。 而中型火炮,則是作為攻堅和大火力攻擊使用的。 這款五百公斤級的馬拉火炮,倒是更加專注于機動性和火力均衡了。 朱允熥伸手拍在上揚的炮口上,目光看向張二工。 “一千門炮,能不能做到?” …… 第七百二十七章 讓世界屋脊變成后花園里的一座假山 當朱允熥說出一千門這款新式馬拉炮的需求時。 朱高熾的眉頭不由的跳動了一下。 即便是整整一千門火炮,按照每門火炮五百公斤去計算,那就是足足五十萬公斤的鋼鐵用量。 足足五百噸的鋼鐵??! 如果按照將作監最新確定的長度、重量單位計算的話,應當就是這個數了。 朱高熾在心中快速的換算了一下。 這還不論在制造過程中的材料損耗,如果將這些都算上的話,那恐怕就得往六百噸的量去估算了。 而且這款新式的馬拉火炮,雖然說是可以僅僅使用一匹馱馬就可以拉動,但如果是做長途運輸的話,恐怕就得要兩匹甚至是三匹馱馬才能保證運輸速度不會降低了。 一千門火炮,就需要至少三千匹馱馬。 而一門火炮,又需要配備多少枚炮彈和火藥呢? 按照大都督府下的作戰參謀部的軍用品計劃規定,明軍所有的火炮營,在戰時每門火炮的每個炮彈基數,都是以十二枚作為計算的。 而這一個基數,也只是確保軍隊在一場戰斗中最低活力保證。 一般而言,按照大都督府的要求,最好是能保證有三個基數的炮彈供應。 三個基數,就是整整三十六枚炮彈,以及所需的發射火藥。 這些加起來,就又有好兩三百公斤重了。 而考慮到這一次大明對西域用兵,必然是要經過無數次的戰斗,需要將大明的存在投射向蔥嶺以西,還要配合四川道、四川都司、陜西道、陜西都司仰攻高原,就需要更多基數的炮彈和火藥供應了。 這將會是一個天文數字的軍需供應! 張二工的臉上也同樣的,顯露出一絲吃力。 他猶猶豫豫半響后,才低聲開口道:“殿下,將作監現在已經按照工部和大都督府前期的要求,打造出近六百門這款新式馬拉炮,但是這一批火炮中,有三百門是要運往南征大軍……” 朱允熥直接說道:“南征大軍的訂單需求,先往后拍一拍?,F在還有四百余門火炮的短缺,能否在大軍西征前打造完畢?” “那要看朝廷什么時候下旨出兵西域?!?/br> 張二工同樣很直接的給出了一個答案。 朱允熥想了一下。 眼下快要到七月了,而西域那邊八月底九月初的樣子,尤其是北庭,就會有降雪出現。 明軍今年肯定是不可能出陽關,攻入西域的。 但再此之前,朝廷卻必然是要調兵遣將,囤積在陽關之后的肅州地界上,還會前出一部分兵力駐扎在哈密衛等地,提前做好部署。 那么,最遲最遲也會在明年,也就是永盛元年的時候,大明就會正式對西域發起攻勢。 “今年臘月前,就要將這一千門炮裝船,運往河南府?!?/br> 朱允熥給出了一個時間節點。 臘月前一千門火炮裝船,從應天出發,走運河轉黃河,抵達河南府。 然后在河南府卸貨,轉到西部鐵路上,經由西部鐵路運輸到陜西道,最后就要通過馬匹將這一千門火炮,硬生生的拉到肅州衛和哈密衛的地盤上。 漫長的河西走廊,就算朝廷調集更多的人力物力,恐怕也需要三四個月,才能將這一千門火炮送到哈密衛的西征前線去。 至于大明進攻高原。 即便是新型火炮,也很難派上用場。 實在是那邊地形太過險要,還不如多調集迫擊炮送過去使用。 張二工則是走到一旁,叫人拿了紙筆過來,一個人在那里寫寫畫畫的。 朱高熾便開口道:“大青城那邊如今已經豢養了不少良種戰馬,大青城北邊的草場上,朝廷的馬場也建成了,到時候可以下令讓大青城將這批戰馬轉到陜西道境內等候,配合朝廷籌集的馱馬,一同轉運火炮前往哈密衛前線?!?/br> 朱允熥點了點頭,算是認同了這個轉運方式。 這里就體現出了當初營造大青城,拉攏招撫那些草原牧民的優勢了。 如今的大青城可不光光是單純的為京師輸送源源不斷的牛羊rou,以及那些用作軍需的牛羊皮,還在飼養著眾多的良種戰馬。 要知道,中原之地從古至今,都是不能大規模養育良種戰馬的,最近的也就是河套地區以及青海湖一帶了。 如今,大青城就坐落在河套地區的外河套,再加上一直掌握在大明手中的內河套地區,每年都為明軍提供著大量的良種戰馬。 倒是青海湖一帶,如今還不在明軍手中。 那邊。 張二工在經過一系列的計算之中,終于是手掌重重的拍在那張布滿文字的紙張上。 他回過頭,沉聲道:“若是能在三個月內,將太平府礦那邊的鋼鐵廠改進,就能為朝廷增加一條火炮生產線,這樣臣就能保證在臘月之前,湊足一千門新式馬拉炮,交付軍中?!?/br> 還有更多的問題和要求,是張二工沒有說出來的。 比如,這中間就需要增加不下三千名工人的要求,還有需要擴大太平府那邊銅礦的開采量和冶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