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第956節
書迷正在閱讀:奶茶多糖體、朕懷孕了,誰干的、傾世毒妃惑天下:盛世謀妃、系統逼我做渣女[快穿]、我被嗩吶帶飛升了、我在毛絨獸世當典獄長、重生后我被宿敵們包圍了gl(np高h全神經?。?/a>、霸總穿成一條狗、在他心上撒野、奇門改命師
他只是計算,朝廷能不能在滿足這些條件下,臘月前湊足剩下的四百余門火炮。 至于這些條件,只要自己說可以完成任務,那么剩下的要求朝廷也自然會滿足。 朱允熥笑著點點頭:“那就按照你說的辦,具體需要什么,只管和內閣提,便說是孤的意思?!?/br> 京師這邊涉及鋼鐵行業的工廠,早晚是要搬遷走的。 總不能讓大明朝的京師應天城,日后的天空總是灰蒙蒙的,再也不見藍天白云。 將重污染的產業轉移走,是一件勢在必行的事情。 產業和污染,是必然存在的事情,沒道理一棍子全都打死,就不做這些事情了。 但應天城卻是大明朝的京師所在,于情于理也不能太過埋汰人。 反倒是如將作監火器研發廠和龍江造船廠研發室,這樣的存在是需要保留,并且還要進一步擴大,留在應天城范圍內的。 朱尚炳這會兒功夫,也已經摸夠了那門重達三千公斤的重型火炮,悄無聲的走了過來。 “要是有條鐵路能從應天城直達西域就好了,便是再多的火炮也能送過去?!?/br> 他只是隨口嘟囔了一嘴。 朱允熥卻是很贊同的點頭道:“內閣已經做出了一個長達十年的計劃,有關于改進京師連通邊緣地區的道路問題?!?/br> 應天城地處中原以東,在計劃之中,是要有三條分別連同北方、南方、西方的鐵路和水泥路的。 至少是要有這三條大動脈,途徑各處要緊地方。 朱尚炳頗是有些意外,默默的沖著朱高熾使了使眼色。 大有一副,我一言而中的意思。 朱高熾默不作聲。 內閣有十年計劃,同樣的稅署也有諸多計劃。 只是朱尚炳這個憨憨一直在上直親軍衛當差,所以才會不知道罷了。 而這邊,讓將作監為西征做準備的事情已經敲定,朱允熥便轉身帶著兩人離去。 至于說軍中所需的火銃。 大都督府那邊自然會和工部、將作監敲定細節的。 明軍更大批量的換裝火器,已經不是一個爭議的問題,而是一個必然要做的事情。 等朱允熥離開將作監在應天外城的試驗廠,自朝陽門回到內城。 就發現了城中的不一樣。 東城區域的各部司衙門,已然有不少人是等候在這里的。 很顯然,有人先前是關注了自己去向的。 其中有戶部尚書夏元吉,還有吏部文選清吏司郎中白玉秀,以及其他部司衙門的官員。 而在最前面的,卻是皇城東墻根下書報局里做管事的孫青書。 他當初因為歲數大了,已經沒了入仕從政的念頭,便一直在書報局做著文報的事情,連帶著傳播心學。 不過這兩年心學也有所改進。 在理論之下,還增加了不少實踐的東西。 總的來說,已經和原本該出現的心學思想,有了根本性的轉變。 如果再以心學而論的話,倒是有些偏頗了。 而今,更應該稱之為新學。 從天下和百姓出發,一切有用的、先進的、未有的、已有的,都是值得分析、改進和利用的。 孫青書不在朝中為官,但因為書報局和文報的存在,在朝中和民間卻有著不俗的身份和地位。 他站在路邊,看著回城的朱允熥,滿臉笑容的拱手上前。 “小人恭賀殿下,今日獲封東宮太子?!?/br> 在他之后,則是夏元吉、白玉秀等人的賀喜了。 雖然現在朱允熥還沒有經過冊封大典,但旨意卻是實實在在的下來了,皇帝也不可能再有所改變。 而如果一切都按照現在走,在大明永盛朝之后,皇帝位便是朱允熥的了。 容不得這些人不來恭賀。 朱允熥下了馬,拱手還禮。 他目光掃過在場的官員們,有過去支持洪武新政的,也有過去反對洪武新政的。 但隨著朱標登基,自己被冊封為皇太子,一切都已經成為了過去。 現在誰還能不清楚,大明會將新政一直持續到底。 沒人愿意再強硬固執的對抗新政。 那等真正頑固不化的,也早就被砍了腦袋,或是回歸故里。 在朝中的,不論到底是否真心贊同新政,明面上都不可能再有什么言語了。 如今倒是要更加的注重官場吏治,防止朝中和地方上的官員們,會衍生出更多的手段去貪腐受賄、魚rou百姓。 在與一眾官員簡略交談之后,朱允熥總算是將這些希望能在自己面前拉眼緣的官員給送走。 現場,便只剩下了夏元吉、白玉秀、孫青書三人。 孫青書依舊是最先開口的。 “殿下,今日書報局已經在加急趕印這一期的文報,會著重提到洪武新政,以及各項新政對我朝的益處,并且會嘗試帶起民間討論,我朝接下來的朝政國策,會往什么方向發展?!?/br> 朱允熥點點頭:“錦衣衛那邊還在一直和你們對接消息吧?!?/br> 孫青書點點頭。 而朱允熥提到的錦衣衛和書報局對接消息,則是書報局利用錦衣衛在地方上的暗哨優勢,掌握天下人心動向,符合情況的推動輿論的走向。 朱允熥見孫青書點了點頭,便說道:“最近再多出一些,有關于前漢、前唐征討治理西域的文章,再說一說西域對于我朝的價值,看看民間有多少聲音,是希望能去西域長長見識,打拼打拼的?!?/br> 前漢為何會退出西域,盛唐又為何在堅持了無數年之后放棄西域。 無外乎是鞭長莫及,加之漢民人口基數太小。 等日后大明收復西域,繼續向西延伸屬于大明的勢力,必然會遷發百姓前往西域。 但在此之前,還是要先在民間打下基礎,鋪墊一下西域的前景。 將世界屋脊,變成大明后花園里的一座假山,算得上是朱允熥目前能想到的,有生之年可以達成的目標。 而在完成這個目標之后,大明只有等待下一次科技的大發展,才有可能繼續前進了。 孫青書重重點頭,這樣的事情書報局已經做過很多次了,現在不過是宣傳西域而已,算不上太難的事情。 隨后朱允熥就看向夏元吉,臉上笑了笑。 而夏元吉,則是露出一張哭臉。 “戶部絕不會拖朝廷后腿!一應所需的糧草物資,戶部定然會按照計劃,如數調撥至各處!” 夏元吉擲地有聲的給出一個承諾。 朱允熥點點頭,沒有再多說。 眼下的大明朝堂,算起來依舊是戶部干的事情最多最累。 每一天都是海量的錢糧收支需要計算。 可如果僅僅是計算的話,不過是廢些時間和筆墨罷了。 更為關鍵的是,戶部還需要統籌整個大明的錢糧賦稅,需要平衡每一項開支。 便說朱允熥剛剛在將作監定下的一千門火炮的需求。 僅僅是這一項,戶部就至少要拿出五萬兩白銀,炮彈和火藥另算。 這個價格,已經算是很低的了。 在后來的萬歷朝,一門原始的一百九十公斤的大神炮,一門造假就要十二兩白銀。 光是西征計劃,戶部僅是火器一項,就要準備不下三十萬兩白銀預算。 朱允熥伸手拍拍夏元吉的肩膀。 “戶部的差事是重擔,重擔必然是要以重權轄之?!?/br> “你入閣的事情,不要急,會很快?!?/br> …… 第七百二十八章 開業日 如今說來,都已經可以用當年指代了。 在當年,朱允熥開始參與大明朝政的時候,最早就是將解縉、夏元吉、鐵鉉三人給聚集在了一起。 而今。 解縉已經是大明心學扛把子。 鐵鉉東鎮瀛洲多年,回來之后便一舉踏進內閣,如今還在九邊忙著整頓邊軍和草原牧民的關系。按照時間節點來算,要不了多久,鐵鉉也就能重新返回朝廷了,到時候恐怕又要有一波封賞以及權力的轉移。 而在三個人里面,反倒是夏元吉起步最早,但卻又成了如今三人里唯一一個不是內閣成員的。 如今的內閣之中,首輔任亨泰兼著禮部尚書的差事,翟善則是以吏部尚書進入內閣的。解縉掌戶部、工部事,高仰止掌三法司事。 等之后的鐵鉉回京,大概是要將兵部事給擔起來,或許還會加一個兵部尚書銜。 于是夏元吉就徹底變得尷尬起來了。 昔年的小伙伴們,一個個都成了朝堂大員,只有自己貌似是還在‘原地踏步’。 他不是沒有動過入閣的心思和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