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永平紀事_分節閱讀_26
可過了半月,楚歸卻是鐵了心不理他,竇憲再怎么覺得自己的做法是有理的,也沒法不慌了。 他好不容易在廷尉府衙門口逮住了楚歸,但是這人當沒看見他一樣,只自顧自往鐘府去。在府衙門前大庭廣眾之下竇憲不敢強來,只得上了馬車跟在楚歸后面。楚歸有心甩掉他們,走得越來越快,眼看就要拐入馬車進不了的小巷子。卻沒想竇憲借著馬車擋住巷口,一把便將楚歸抓到了馬車上。 楚歸早就知道竇憲勁很大,卻沒想能將他像拎小雞一樣拎起來。他坐在馬車上還有氣喘,兩人都不發一言,平息過一會后,楚歸才冷靜道,“近來我去廷尉府就職,找來近來詔獄重大案件的卷宗來看,結果永平五年竇家坐賂案的卷宗赫然便在其中?!?/br> 竇憲眼睛一跳,忍不住問道,“這份該是絕密卷宗,怎么會隨意就夾雜在其中給你看呢?” 楚歸嘲道,“竇大人倒是清楚的很。我問過給給我找來卷宗的小宋,他說是許師兄看過的,但是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這斷然也不是許師兄放在里面的,只是有人想提醒我,許師兄看過這個,而且他離京之事與此有關而已?!?/br> 竇憲臉色明顯難看起來,“除了那人,還有誰能做得這么明顯!這么毫無顧忌!” 楚歸伸手蓋住了竇憲嘴唇,低聲道,“慎言!” 竇憲將楚歸的手緊緊握住,楚歸抽拖不得便由他去,又問道,“那韓紆之子被殺是怎么回事?” 竇憲臉色又難看幾分,仿佛下定了很大決心才開口道,“并非我意。祖父和父親的血海深仇,我雖時刻都不敢忘,可事干重大,并不敢輕舉妄動,只能徐徐圖之。殺一個韓紆之子能頂何用,只不過是一時意氣罷了,反倒打草驚蛇,讓那人知道我竇家時刻未忘父仇,只會越發忌憚我們,對竇家百害而無一利?!?/br> 楚歸瞧竇憲頭腦倒是清醒的很,疑惑道,“京城傳遍了竇家門客斬殺韓紆之子,你將韓紆之子頭顱祭奠你父親之事,傳得有眉有眼的,又是怎么回事?” 竇憲不禁嘆了口氣,“雖非我意,但也與我所為相差無幾,你便當是我做的吧?!?/br> 楚歸見竇憲話中似有袒護之意,心思電轉,倒是想透幾分,能讓竇憲自己擔當袒護的又能有幾個,而明顯,此人對竇家的價值甚至比竇憲還重要。如此一來,楚歸便也不好多問。 “你想過你一天不放棄這個念頭,你沒想過有天會招致殺身甚至滅族之禍嗎?” 竇憲眼神堅定地看著楚歸道,“我當然想過,所以才不忍將你卷入其中?!?/br> “可是這并非你不想便不會的,你沒看到我早已從頭到尾被卷入其中卻一無所知嗎?” “這不一樣?!?/br> 楚歸拍了拍自己額頭,他一時也沒法和竇憲說清,只是繼續問道,“那許師兄又是為何離京的?” 竇憲心中跳了一下,他下意識不想讓楚歸知道,這倒與其他不一樣,不是怕給楚歸招致啥禍患,而是出于私心。他知道許然和他從小一塊長大、一塊進京,兩人關系很好;若是讓楚歸知道許然引咎與他有關,他很怕兩人因此與他生了隔閡。 在上一次楚歸問他時,便被他糊弄過去了,這次又被問起,都到這個地步,也沒法再隱瞞,再隱瞞也只會更糟。 ☆、41 靜默良久,他有些發干的嗓音道,“是因為我讓許然借官職之便,將我父親當年的案卷拿出來與我看,被天子發現了,才被調出京的?!?/br> 楚歸眼睛驀然睜大,眼神都不禁有些抖動,即使他有過很多猜測,當竇憲親口說出來時,還是覺得有股冰水澆下來的感覺。 他轉過頭,不想看他,問道,“你是拿什么威脅的許師兄?” 竇憲眼神一黯,忍不住輕聲問道,“在你眼中,我就是那么不堪的么?”許然對你來說就像兄長一樣,我再如何報仇心切,也不會去威脅他。 楚歸被竇憲這番有些委屈的責問倒弄得有些怒了,盯著他恨聲道,“我也不想把你想的那么不堪!許師兄是什么人我還是清楚的,若不是你拿捏住他什么把柄,他又如何會答應你做這事?” 竇憲心里有些發慌,一把將楚歸緊緊地抱在懷里,有些急切道,“是我不好。許然家里的生意出了點問題,求到我頭上。竇家在西南一帶商道有些實力,幫了他家一把。詔獄絕密卷宗管理嚴格,這么多年來我都沒親眼見過,一時犯了糊涂,才會忍不住借許然之便?!?/br> 竇憲勁大,楚歸掙脫不得,他心里又是難受,又是愧疚。他與竇憲、許然兩人都相交甚篤,若是竇憲幫了他師兄,他定會感激,可是他竟然以此挾恩圖報,給許然帶來禍端,他不禁有些愧對他師兄的感覺。這讓他覺得有些難以接受,即使別人沒有幫你的義務,可是這種□□裸的帶著交易色彩的,還是讓他很難受。 兩人之間一時沉默下來。竇憲曾因楚歸有所顧忌過,可是從他少年時背負的仇恨起,他便無法放棄一絲一毫的機會。他告訴自己這本就是交易,各取所需,一個愿打、一個愿挨,有獲得就要有付出??墒撬桓覍Τw這么說。畢竟許然對于他們兩個而言的感情分量是不一樣的,關于他的事上,他們不會做出一樣的選擇,他不是一樣的對價。 竇憲只聽到懷里一道很冷靜的聲音傳來,“你有你的堅持,我有我的想法。最近都別來找我了。你讓我一個人冷靜冷靜?!?/br> 竇憲聽得不禁腦袋一空,整個人都愣住了,等他回神之際,楚歸早已沒了影。 撕心裂肺的疼痛。心像被挖了一塊似的。他從少年時代便所背負的,從未動搖過,他因心中的仇恨,懷著莫大的堅韌,不顯一絲一毫??扇缃?,眼看著心愛之人因此與他之間越走越遠,他卻不可避免地感到了心痛。 幾乎每天,竇憲都會去看一下楚歸,只是遠遠地看著。他知道楚歸發現了他,他希望哪天這人能諒解他與他重歸于好。只是,還沒等來,便又發生了件讓他乃至竇家都頭痛的事。 竇家大妹立后不久,本來依靠竇家之勢與郭皇后所出的諸侯王,后位穩固是沒太大問題的??墒菦]多久,便傳來大宋貴人誕下皇子的消息。 在大宋貴人所生皇子之前,天子已有兩子,可是母族不顯,并不為世人所重視??墒谴笏钨F人便不一樣了。在天子還是太子之時,大宋貴人便入主東宮,依著馬太后外家侄女的身份,本是有希望立為皇后的。 宋家也是大家族,只是和竇家比起來差了些。天子并非馬太后親生子,馬太后態度不顯,一直不想將馬家綁上天子的戰車,天子多次請封馬太后諸兄弟的事,也被馬太后婉辭了。 由此一來,宋家明顯不夠天子妻族的分量,年少氣盛的天子轉而投向了一直被他父皇所忌憚精心打壓的竇家,而竇家經十年蒙塵,依著竇固的紐帶與戰功,算是達成了結盟。 不想橫生枝節,大宋貴人竟在此時誕下了身份顯貴的龍子。俗話說母憑子貴,大宋貴人又是天子后宮中資歷長的,宋家一向清貴,自是水漲船高。 而竇皇后即使承幸多時,卻一直未有消息傳來。太醫一直都在給宮中貴人把平安脈,竇皇后的身子也是沒大問題的。 但形勢逼人,竇家也沒法不急,不僅竇皇后沒消息,連小竇貴人肚子也沒動靜。竇家暗地里也是遍訪名醫,希望能找到法子誕下龍子。 自楚歸讓竇憲不要來找他后,竇憲便是各種法子刷存在感。除了時時呆在遠處看下楚歸好不好外,竇篤來纏著楚歸的次數也越來越多。竇篤如今身為黃門侍郎,行走宮掖之間,但相對來說還是比較清閑的,除了當值,自由支配的時間也很多。他又是皇后親弟弟,宮闈之間的消息也靈通。 以前他大哥和楚歸如膠似膝時,便嫌他礙眼,老打發他做東做西,來看楚歸的次數也不多。等到這個時候,他大哥便又想起他了,這段時日,簡直比從辟雍學堂畢業后來的次數加起來還多。有事沒事,他大哥便把他打發到這來,讓他幫著吹吹風、看看情況啥的。 竇篤心大,是個直腸子,沒那么多彎彎繞繞,學時就與楚歸關系好,楚歸也沒法因著竇憲的關系牽連他,索性便由著他來了。多個人聒噪也免得自己一個人胡思亂想。 竇篤將宮里的這些全數都告訴了楚歸,還一個人在那里叨叨叨地說他奶奶和幾個嬸嬸啥的,又找了啥世外高人,求了啥方子,又去了啥寺廟,拜了啥菩薩。 楚歸是知道這竇皇后壓根就不會有自己的孩子的,雖然這個事實對于居于深宮的女人而言,是多么殘酷的事實。即使母儀天下,身份尊貴,做得再好也只如馬太后一般,一生尊貴,但終究還是有隔閡,更何況對于竇皇后而言,未知數更多,能不能像馬皇后那般都還是個問題。 楚歸止住了竇篤的聒噪,問道,“圣上是的確臨幸過皇后是吧?” 竇篤瞪大了眼睛不滿道,“那當然啦!天子可是雨露均沾的,要不然那大宋貴人怎么懷的龍種??!而且大姐貴為皇后,臨幸的次數還要多些?!?/br> “那既然如此,你們有想過皇后和小竇貴人都沒懷上是其他的原因嗎?” 竇篤一臉懵逼,“這懷孩子的事誰說的準!我哪知道是啥原因??!反正大姐和小妹的身體都是沒問題的?!?/br> “你剛才說,小梁貴人近來也有消息的是吧?” 說道這個,竇篤又是一臉苦瓜相,“是啊,大姐最近可上火了?!?/br> “皇后和小竇貴人身體都沒問題,但兩人又都沒懷上,而其他貴人卻喜訊連連。其中定是有其他原因的?!?/br> 竇篤頓時一臉凝重,悄聲道,“莫非是圣上忌憚竇家,給大姐和小妹吃了什么不能生子的東西?” 這下輪到楚歸懵逼了,狠地拍了竇篤腦袋一下道,“你這沒遮攔的!” “那又是為啥???” “我只是以前聽人說過,血緣太近的成親的話,會很容易要么懷不上,要么懷上了生下的也會有問題。你們母親和天子也算堂姐弟了,你們祖母也出自皇家,更別提世祖祖上也是竇太后所出。血緣關系如此之近,很可能會對懷上龍種有影響?!?/br> 竇篤聽后一副瞠目結舌的樣子。 楚歸不滿道,“不信的話,你可以去問問那些有經驗的老大夫,看有沒有這回事!” 皇后無子,無論是歷朝歷代,都是個尷尬而又敏感的問題;也許真那么寸,恰恰當了皇后卻不能生育,但這種幾率太少了,因為各種平衡,不愿讓皇后生子,讓外族勢力坐大的,大概也有;但是楚歸說的這種,卻也是很可能的。 尤其歷朝越往后,經過十幾代,權貴階層不斷固化,皇族與各大家族之間不斷反復通婚,到后來,帝王生下嫡子的可能性便越來越小,而其中,尤以東漢最為典型。 如今竇憲任侍中與虎賁中郎將,在宮掖行走,竇篤也任了黃門侍郎,竇皇后從飲食到吃穿,定都是十分注意的,以竇家的實力,即使是天子想動啥手腳,都不容易。但是這完全只是楚歸的推測,也并不完全排除天子不想讓竇家女懷上龍種的可能。 竇家身為外戚,又是將門,還是前朝遺族,無論是天子還是朝臣,對他們的忌憚都不可能完全放下。 轉眼到了來年,宮中傳來馬太后身體抱恙的消息,而朝廷上宋家聯合馬家還有一干朝臣,奏請立大宋貴人誕下的三皇子為太子。如今皇帝、皇后正年盛,三皇子也不過襁褓之年,這些朝臣便奏請立太子,實在讓竇家十分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