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厚黑日常[清]_分節閱讀_467
陳氏哽咽著,只寒聲問:“告密的jian細是誰?” 這時候,胤禛看似隨意地掃了周圍一眼,目光從顧懷袖臉上一晃過去,才道:“是一個安插在太子身邊的侍妾,她貪慕榮華富貴,不想太子倒掉,所以做出了這樣狼心狗肺的事情……” “這人如今何在?” 陳氏又問了一句。 現在的陳氏,看上去似乎又有了當年剛剛嫁進張家不久的意氣和儀態,整個人看上去都有了精氣神。 顧懷袖卻忽然有了一些不大好的預感,她想要上去,可是邁不開腳步。 陳氏就這樣端端正正地坐著,目光明凈地瞧著胤禛。 胤禛道:“四十七年廢太子之時,溺死于毓慶宮蓮池之中了?!?/br> 當時這個消息在宮里傳得還算是遠,可陳氏那個時候已經在桐城修養,根本不知道。 聽完了胤禛的話,陳氏扶了一下扶手,終于起身,再次無聲地給胤禛行了叩拜大禮,顧懷袖看她人都要站不穩了,上去扶了一把,卻被陳氏推開了。 陳氏緩緩退了出去,顧懷袖站在原地,驟然有些不知所措。 陳氏不可能知道宮里林佳氏就是顧瑤芳,也不可能知道顧瑤芳頂替了宮里真正的林佳氏進去,這會兒林佳氏已經死了,相關的人員應該也早已經被滅口。陳氏不搭理她,應該是別的原因。 顧懷袖潦草地給胤禛這邊行了個禮,出去的時候才喚了人重新來伺候。 胤禛看著顧懷袖追出去,自己卻慢慢端了一杯茶來,這是桐城土茶,去年時候張廷玉將張英和他自己制的茶著人送上京城,康熙還夸獎了一陣,又想起當年的張英來,頓時好一陣感嘆??扇缃褙范G看著這茶,心情一點也好不起來。 他手腕上沉沉地,看了自己手掌許久,才端茶來喝。 外面顧懷袖已經追了出去,跟在陳氏后面:“大嫂,大嫂……” 下臺階的時候,陳氏差點摔了一跤,她前所未有的清醒,似乎一瞬間就回到了當初張廷瓚還活著的時候。 她所摯愛的男人,因為這樣荒謬的理由而去的。 在被顧懷袖扶住的一瞬間,陳氏幾乎以為自己要哭出來,可她沒有,她發現已經哭不出來了。 站直了身子,站在廊下,陳氏只問了顧懷袖一句話:“如今你也在為雍親王賣命?” 顧懷袖終于知道陳氏之前為什么不搭理自己,她過了許久才回道:“是?!?/br> 陳氏一下笑出聲來,“那二弟呢?” “不是……” 顧懷袖不知道陳氏到底要問什么。 這一瞬間,她忽然看不懂這個病弱的婦人。 陳氏的身子烙鐵一樣燙著,明明很病弱,可偏偏沒有倒下去,有一口氣撐著她,撐著她的骨皮血rou,讓她還站在這里。 遠遠地天幕上泛著紅光,不是什么好兆頭。 多災多難的康熙四十九年,陳氏知道自己命數快盡了,能在死前知道個準話,到底也算是死得明白了。 “有的人要死的時候,會忽然看開,什么看不明白的都看明白了,對自己做過的那些錯事也都一清二楚,就像是婆婆去世的時候……有的人要死的時候,會被上蒼賦予極大的智慧,老天爺會將天機昭示給她……” 陳氏聲音帶著幾分模糊和渺茫。 她用一種極端憐憫的眼神看著顧懷袖,用枯瘦的手掌撫摸了她的臉頰,又緩緩地放下,一個人順著前面的石徑走過去了。 顧懷袖不知道為什么,覺得很冷。 這一刻,她已經知道了。 陳氏的命,已走到盡頭。 第二一四章 蛛絲馬跡 陳氏果然再次病重了,而這一次,不管是張廷玉還是顧懷袖,都知道陳氏大限將至。 她在病榻之上掙扎苦痛了很久,一會兒說看見了老天爺的化身,一會兒又說張廷瓚來看她了,慧姐兒嚇得不敢靠近她,只有陳氏偶爾清醒的時候會上去跟她說話。 張廷瓚就留下了慧姐兒一個女兒,如今見著嫡母將去,哭得跟淚人一樣。 下來張廷玉也問了顧懷袖,當時是個什么情況,顧懷袖只把胤禛的話一句一句說了,于是張廷玉也沉默了。 到底這件事都是陳芝麻爛谷子,可傷還在。 且略過陳氏不提,單說江南災情,也是一件傷腦筋的事情。 江南各地的災情漸漸匯總過來,桐城不過是胤禛與胤祥其中一個過路的地方,就有兩萬戶災民,更不用說別的地方安歇流離失所之人。 幸得這一次有沈取這邊的米行支持著捐了糧,別的人也不敢不捐,雍親王就這樣看著這些平日里富得流油的商戶,終于將錢吐出來一些用于賑濟災民,倒是一句話都沒有說。 可以說,沈恙是有本事,可還需要朝廷里抱上一棵大樹。 這一次的事情,到了后半程都是沈恙出來負責,一半是他擔心取哥兒的身子,一半是他不想把旁人都牽連進去。 顧懷袖在一旁也漸漸看出點味道來,沈恙跟四爺這邊也算是搭上了。 原本漕幫那邊就有沈恙的人,可因為張廷玉之前指宋犖打擊他,所以折了不少的人。 朝中雍親王管著的乃是戶部的差事,庫銀常常虧空,若有個沈恙,培養他起來握住了江南官鹽的命脈,同時打擊私鹽,鹽課上來哪里朝廷哪里還愁錢? 都說沈恙是沈萬三第二,是財神爺,胤禛也是尋常人,不會不喜歡這么個人。 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幾乎是一拍即合。 所以這個時候,旁邊那個李衛,看在顧懷袖的眼底,就格外刺眼了。 她不知道到底是自己造就了歷史,還是歷史推著她做出一件又一件的事情。 就像她不知道自己如果沒在點禪寺以字示警,歷史上的雍正是不是就會這樣死去一樣。也可能,即便她不示警,后面也會發生別的事情……可是她終究是不知道的,她只能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做出一切的決定。 有時候是對,有時候是錯。 身在局中,哪里又能看得分明? 也許有機會,她在數十年滯后再回頭來看如今的每一個決定,才會知道大概的正誤,可真正的評判是很難的。 李衛到底會走哪條路,現在還說不清楚,至少現在看著,似乎跟未來的雍正一點關系都沒有。 年羹堯的meimei年沉魚果然在今年被康熙指給了胤禛當側福晉,隆科多也入值理藩院,年羹堯本人赴任四川,李衛如今還是在這江南漁鄉的一個販夫走卒。上位者們眼中的販夫走卒,顧懷袖眼中的未來封疆大吏。 一直等到七月底,災民才陸陸續續地散去,沈恙也早就去辦事兒了,取哥兒留在張府住了一段時間,跟著張廷玉讀書,張若靄也在。 顧懷袖照顧著除夕正月,一面打理著外面的事情,一面還要顧著初一十五去龍眠山的祭掃。 倒是正月很快會說話了,能叫娘,第二天就會叫爹,好歹也算是這么多糟心事里唯一值得高興的一件。 今天就是兩位欽差走的日子,兩位天潢貴胄下來,倒是一直沒有什么架子,只是做事也沒有留什么情面。 胤禛給過顧懷袖一個江南官員的名冊,告訴她這些上面哪些是他的人,哪些是太子的人,還有哪些是八爺黨的人,至于剩下的那些,不是還在觀望,就是堅定的皇帝黨。 只是顧懷袖不明白,到底這東西給她有什么作用,她一點也不想碰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