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節
好在天道軍頂住了察哥的瘋狂反撲,并成功的實施了諸如挖圍城壕溝、炸博州城樓等一系列行動,對夏軍造成了巨大的心里壓力。再加上十幾萬從京西、京東兩路緊急調集來的民兵在加入他們后所形成的“虛假”的兵力優勢,更是令夏軍感到絕望,至今仍成功將夏軍圍困在了博州城內。 只不過由于在此前時宋軍并沒有完全損毀夏軍的糧草,夏軍進入博州發現假糧倉時,察哥也沒有如蕭察剌一樣下令全軍忘乎所以的開懷大吃,所以夏軍的糧草狀況要比遼軍強很多,省著點吃,還能堅持住,目前仍與天道軍僵持著,但誰都知道這種僵持的情況不會持續太久,察哥隨時會破釜沉舟,跟天道軍進行一次決戰! 當前的情況正是,宋軍在一旁不懷好意的窺視著,夏軍也隨時都可能發動決戰,這些都迫使鄭飛必須盡快結束對遼軍的招降,然后立刻率領大軍南下馳援博州戰場! 好在,遼軍已經投降了,但在率軍南下前,又有一個新的問題擺在了鄭飛的面前,那就是現在要如何處置投降的這近三十萬遼兵,他們目前雖然投降了,卻還沒有真正的忠誠于鄭飛,一有機會,他們就可能反叛鄭飛,而鄭飛又不放心將他們全部押往身后的腹地,因為要押送他們必然耗費許多兵力,而且如今腹地兵力空虛,一旦他們真的叛亂了,就等于后院失火,后果難以想象。 這種狀況的確是出乎了鄭飛等人在先期的預料,在原本的計劃里,鄭飛他們本來是做好了要與遼軍惡戰一場的準備,預估的結果是要在消滅至少一半的遼軍后遼軍才會被迫投降,誰曾想到遼軍居然一下子就被嚇住了,短短三天,怯懦的主帥殺了主戰的副帥,帶著幾乎整個遼軍投降了,俘虜嚴重超標,這才造成了如今這種麻煩的局面。 鄭飛與朱武等人在遼軍投降的當晚就緊急討論了整整一晚,但卻是毫無頭緒,眾人一籌莫展,甚至還有人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說,實在不行就干脆分批把遼軍全部殺了吧,又節省糧食,也總好過他們指不定什么時候突然反水來得強。 沒想到,這個建議竟得到了許多人的贊同,就連一直堅奉不殺俘、不虐俘的鄭飛也不由有些心動,當然,鄭飛還是拒絕了這個建議。 就這樣又拖了兩天,博州的劉法等人已數次派人快馬來報,說博州城內炊煙的升起次數與密度已經越來越少,夏軍嘗試性的突圍也越來越頻繁,種種跡象顯示察哥看來已經徹底被逼上了絕路,就要準備決戰了。 正在邊境提防宋軍的王進也派人來報,說宋軍蠢蠢欲動,應該是已經知道遼軍投降了,姚古看來是要有所行動了。 鄭飛對這些事都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決定將龐萬春的獨立軍與武松、李逵等人的軍隊共七萬人分別派往博州和邊境,自己則率領剩下的幾萬大軍和十幾萬冒牌天道軍繼續留在高唐一邊監押遼軍,一邊想辦法,雖然這么做有些冒險,但想來有自己這個大軍統帥坐陣,遼軍暫時還不敢怎樣。 但這也不是長久之計,卻誰都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事情竟很快出現了轉機……! 730,蕃軍(12) 在第三天的一早,軍營守衛見數騎絕塵從東面而來。 很快,鄭飛就接到了一個令他吃驚的消息,來者不是別人,居然就是耶律采潔和阮小二等人,他們到來的日期竟比預計的提前了足足四五天! 鄭飛急忙迎了出去,還沒到營門口,就見一名女子騎著一匹大馬而來,定睛一看,就是耶律采潔! 都說小別勝新婚,他們二人這番歷經磨難的重逢之喜自不必多說,大庭廣眾之下,臉皮本就比城墻還厚的鄭飛竟情不自禁的抱著耶律采潔大笑著轉了好幾個圈,饒是耶律采潔為草原女兒,性情要比中原女子豪邁大方的多也禁不住害羞異常。 不過,雖然害羞,但她卻也感覺出了鄭飛是真心為她的回歸而高興,心中的諸多擔心也終于煙消云散,而眼見軍營內幾千上萬雙眼睛都在嘿嘿笑著往這邊看,耶律采潔羞得趕緊求著鄭飛快點把她放下來,鄭飛不依,直到耶律采潔說別碰著孩子,鄭飛這才想起來耶律采潔還懷著孕這件事,嚇得他趕緊把耶律采潔輕輕放了下來,一邊為自己的粗心大意自責,一邊小心翼翼的關心起了耶律采潔的肚子。 這一幕可把在旁邊跟著的阮小二給看傻了眼,他可是直到剛剛也還不知道耶律采潔居然是有孕在身,他再一想到從登州到此地這一路幾百里地快馬加鞭、顛顛簸簸的長途趕路,這肚子里的孩子該不會受到影響吧?這要真有事,那自己的罪過可就大了! 阮小二想著想著,臉都綠了,一下子跪倒在鄭飛面前連聲告罪。 他這一告罪,鄭飛也才反應過來,對啊,你們怎么來得這么快? 阮小二苦著臉解釋說,“夫人從登州出發時原本是坐得馬車,雖然迫切急于見到統帥,但并沒有要求快些趕路,誰料還沒等出登州地界,就從前線傳來消息,說統帥您正率軍在前線跟遼、夏、宋三國聯軍大戰,急得夫人當即要求不再乘坐馬車,而是要獨自騎快馬,用最快的速度趕到前線。屬下拗不過夫人,便只能親自帶著十幾騎保護著夫人一路快馬加鞭,沒黑沒白的往前線趕來,誰知道……夫人竟是有孕在身,屬下要真知道是肯定不會讓夫人這樣的,屬下有罪,請統帥責罰!” 鄭飛一聽耶律采潔這一路竟是這么來的,也嚇得臉都有點發綠。 耶律采潔見狀趕忙為阮小二開脫,“夫君,是我瞞著阮將軍的,也是我主動要求的,跟阮將軍沒什么關系,夫君你別怪他。不過這也沒什么大不了的啊,我們契丹女人都會騎馬,許多懷了孕在生之前還挺著大肚子騎著馬放羊牧牛呢,沒事沒事?!?/br> 鄭飛聽了這話差點暈倒,小姑奶奶,人家是牧民,身子本來就結實,你可是公主大小姐,養尊處優的能跟人家比嗎? 鄭飛先是讓阮小二起身還寬慰了幾句,“兄弟沒事,你一路護送我媳婦來已經夠辛苦了,快點去休息吧?!贝钚《Ф魅f謝的一走,他就立刻命人火速去把安道全找來,然后小心翼翼的像護送大熊貓一樣把耶律采潔扶進屋。 耶律采潔雖然對鄭飛的過度小心有些不以為然,但看他如此關心小心自己,心里還是美滋滋的。 很快,安道全就來了,立刻為耶律采潔號起了脈,半響之后才松了口氣說喜脈仍在,問題不大,但這一路的顛簸還是有些影響,需要多休息。 鄭飛這才長舒了一口氣,而耶律采潔一聽居然還真有點小麻煩也才有點后怕,眼珠當即就有點紅,愧疚加擔心的直想哭,被鄭飛好一陣安慰才重新好起來,直到此時她也才想起一件重要的事,慌忙問鄭飛戰事已如何了? 鄭飛卻不知道該怎么給她說,再怎么說自己也把她老爹的幾十萬人馬全給一窩端了,這口可不好開啊。 但耶律采潔冰雪聰明,一看鄭飛的表情就猜到了個大概,她長舒了一口氣,然后握起鄭飛的手對他說,“夫君,奴家已經是你的人了,無論何事都是會向著你的,更何況這件事也是大遼背信棄義在先,無論是出于道義,還是出于自衛,你做什么都不過分?!?/br> 鄭飛聽了很感動,這才一五一十的將整個過程詳細的說給了耶律采潔。 耶律采潔聽得時而害怕,時而高興,時而神傷,又時而興奮,看向鄭飛的目光也帶上了深深的自豪與驕傲,這是自己的男人,一個絕對善于創造奇跡的男人,身為他的女人,怎不會為之自豪呢? 而在一聽遼軍實際上并沒有死許多人,幾乎整體上為鄭飛所俘虜,而且鄭飛也不打算殺掉他們,目前受到的待遇也很不錯的時候,耶律采潔更是高興異常,再怎么說那些人也是自己的族人,而現在這種結果也是再好不過的了。 唯一遺憾的是耶律大石被蕭察剌殺害了,她雖然沒見過耶律大石,卻聽說過這位在遼金之戰中大放異彩的未來之星,她是多么希望這樣的人能為自己的夫君所用。 鄭飛到這時也才問起她為何這么急著要來前線? 耶律采潔道,“我擔心夫君孤軍難敵,所以才急著來前線,想要憑著我身為大遼公主,燕王耶律淳的掌上明珠的身份,幫你勸說遼軍,最起碼也勸說一下南京道大軍,讓你能少一些強敵。如今看來我是多慮了,夫君你如此的神勇,不費吹灰之力就招降了幾十萬生猛的遼軍,根本用不到我的幫助?!?/br> 跟耶律采潔這種開朗大方的女子聊天,頗投鄭飛的脾氣,鄭飛也極不要臉的笑道,“那是,本夫君素懷悲憫天下之心,立誓安定天下,建立起一個全天下各族平等共存的安定時代,當然連老天爺也幫我了……?!?/br> 沒想到,牛皮剛吹起來一半,鄭飛又想起來了眼前的這件大麻煩事,頓時又如同個泄氣的皮球般焉了下來。 耶律采潔見狀不禁奇怪的問道,“夫君你怎么了?是有什么難事嗎?” 鄭飛也沒有瞞耶律采潔,將眼前的困境又如實道出。 誰料,耶律采潔聽罷卻是微微一笑,“我還以為什么事呢,就這點小事?” 鄭飛吃驚的看著她,“這還算小事?本夫君都快被愁死了!”但看著耶律采潔一副高深莫測的笑吟吟的樣子,鄭飛心中一動,立刻反應過來,兩眼放光的握起她的手,虛心的求問道,“夫人,你可有妙計助我?” 耶律采潔點點頭,問道,“夫君,我剛給你說了,你就忘了我的身份了嗎?我可是大遼公主,燕王的掌上明珠!而且別忘了我還有一個身份,我也是赫赫有名的大遼才女,整個大遼官場,誰不知道我耶律采潔的名字?” 鄭飛愣愣的點點頭,卻還是沒明白過來。 耶律采潔無奈的笑笑,愛憐的摸了摸鄭飛的臉頰,自己這個夫君,有的時候聰明的逆天,空手套白狼一個接一個,有的時候卻又笨的要死,只得又道,“夫君,你想,幾十萬遼兵現在最怕的,也是最讓他們心中不安的是什么?是他們不知道自己未來的命運會怎樣,因為他們投降的是恨他們入骨的漢人,他們怕當炮灰,怕當替死鬼,凡是來自夫君你的任何命令都會讓他們心存懷疑,忐忑不安。即便夫君你說你是代表我爹也沒用,因為誰都知道這只不過是一句幌子,可以讓他們有理由投降,卻不足以讓他們死心塌地的給夫君你賣命?!?/br> 鄭飛終于眼中一亮,似乎明白了什么,驚喜的看著耶律采潔。 耶律采潔一笑繼續道,“但如今有了我這個如假包換的大遼公主就不一樣了,我雖在南京時不曾插手過軍務,但我爹的那些手下基本都見過我,如果讓我去勸說他們,給他們承諾,他們肯定會相信的,最起碼有我在最高統帥的身邊,他們的心就更能安穩一些。到時候,他們就不再是夫君你的隱患和威脅,而會成為夫君你真正的手下!夫君你也根本不用把他們押往腹地,何不也帶著他們一起去博州呢?試想一下,幾十萬遼軍突然浩浩蕩蕩的殺到博州,尊奉夫君你為統帥,那帶給察哥和宋軍的將是何等的震懾,就算嚇不死察哥,他手下的夏軍也定會被嚇得喪失一切士氣與勇氣!” 鄭飛聞言大喜過望,他激動的將耶律采潔緊緊抱入懷中。 “夫人,你為何愿意為我做這么多?你可知道,你這已經等于……叛國呀!” 耶律采潔將頭緊緊靠在他的胸口上,柔聲道,“夫君,如今大遼皇帝昏庸,jian臣當道,殘害忠良,大遼已經完了,我認為我并不是在叛國,而是在重新拯救它,我相信夫君你也一定會幫我拯救我的契丹同胞,是嗎?” 鄭飛心中一震,用力的點點頭,“我發誓,我會的!” 731,蕃軍(13) (第二更十點前奉上) 察哥站在博州城的城樓上,面無表情的看著城外連綿不絕、一望無際的天道軍軍營,就如同一具雕塑一般。 在周圍部下的眼中,察哥的目光仍然犀利,他的背影仍舊高大,他的鎧甲仍舊鮮亮,渾身上下仍散發著一如往昔那位叱咤大漠的西夏權王的無盡威勢,令現在城樓上每一名正在看著他背影的黨項士兵都能感受到來自他的力量,深受鼓舞! 但…… 此時如果有黨項士兵可以騰空飛起,飛出垛口來到他的面前,看到他的正面,一定會感到一種無言的悲傷…… 察哥眼中犀利的目光已消失不見,只留下布滿血絲和憂慮的雙眼,自信的面容也已不復存在,眼角和臉頰盡是疲憊的皺紋,他的精神狀況看起來很不好,再加上雙鬢怎么也掩飾不了的灰白,幾乎在一瞬間,他就像是突然蒼老了十多歲一樣。 是的,也只有在這種無人可以看到的情況下,他才終于可以把自己最真實的一面表露出來,他也是個人,他不是神,他也會疲憊、憂慮、不知所措甚至恐懼。 但,他更是大夏的權王,他是皇帝的親弟弟,他要維護皇帝與皇族的尊嚴,他還是大軍的主帥,他不能讓自己的部下看到自己最不堪的一面,因為那會嚴重影響士氣,試想,連主帥都如此的話,還能指望部下做什么呢?尤其是在這種危急的時刻! 現在說什么后悔的話或用最惡毒的語言咒罵敵人都已沒有任何的意義,察哥暗暗一咬牙,在努力讓自己的樣子重新恢復自信與威嚴之后,他才慢慢轉過身來,走幾步又來到另一側的垛口,看向城內,只見從城樓往城內,目光所及之處所有大街小巷上都已站滿了黨項的士兵,每一個人都抬著頭看著他,滿場皆靜,只有風吹旗幟的響聲與坐騎所打的鼻息聲,呈現出一幕令人窒息的肅殺! 看到眼前將士的表現,他感到很滿意,自從宋國的陰謀事發,夏軍先后經歷了糧草被毀,突圍不出,又中了計謀被困死在這個城中的不利遭遇,尤其是現在大軍已經沒有糧草了,若放在別的軍隊早已喪失一切士氣與勇氣了,但自己手中的這支軍隊還是能再一戰! 當然……,也是最后的一戰! 昨夜,他召集起所有的大小軍官近兩百余人,說破了嘴皮子,恩威并重,幾乎對每一個人都許諾了極重的賞賜,并將今日的決戰描繪的信心十足,這才讓整個大軍再次鼓起了破釜沉舟,與敵軍決一死戰的勇氣! 他很清楚,這是自己最后一次機會,因為這樣的事只能有效一次,如果這一戰失敗了,以后無論自己再說什么,再做什么,都無法再讓大軍一戰! 而這些天經過不停的派敢死隊試探敵軍,他已經看出了敵軍的薄弱之處,也發現了敵軍的糧草輜重存放的方向,今天,他便將大軍分成了三部分,兩處佯攻吸引敵軍的注意力,再集中自己最精銳的這一支精兵直搗敵軍的薄弱之處,突圍,搶糧! 結果只有兩個,要么成功,要么……就跟敵軍決一死戰! 察哥長舒了一口氣,朝著正在城下的兩名大將李延成與李良輔點了點頭,二人什么也沒說,只是朝著察哥一抱拳,便同時調轉馬頭,分別向城南與城北疾馳而去,指揮自己那一路大軍準備要開始對敵軍展開佯攻了! 察哥又朝著城內一揮手,幾萬精兵便都先后坐在了地上,最后的決戰即將打響,需要保存哪怕一丁點的體能。 接下來,察哥并沒有等待太久,隨著兩聲響箭在間隔很短的時間內先后從城南與城北飛起,城南與城北的城門同時打開,李良輔與李延成所指揮的各五萬大軍終于沖出了城去,對敵陣發動了猛攻,數百名傳令兵也間接不歇的往來于城南、城北與察哥處,時刻向察哥報告著戰事的情況。 察哥并沒有立刻行動,他只是站在垛口后,雙目如鷹,仔細的觀察著敵軍的動向,等待著最佳的時機! 終于,在一個時辰后,察哥雙目一動,他發現敵軍終于動了,有一大股敵軍往城南移去,他甚至還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雖然離得太遠他看不太清相貌,但無論從體型、戰馬、標志性的白甲裝束還是敵軍的士兵對那人的態度上,他還是能認出那是死敵劉法,是劉法指揮著這一大批敵軍去了城南! 察哥心頭一喜,他仍在等,又過了一炷香的時間,他覺得時間應該已經差不多了,只見他快速轉身走到另一側的垛口,大手一揮,下令道,“進攻!” 戰鼓終于響起,正坐在地上的十余萬人同時起身,上馬的上馬,提刀的提刀,城門同時打開,從第一騎沖出城門開始,十萬大軍就如同潮水般涌出城去,吶喊著殺向了敵軍陣地! 察哥重新快步回到垛口,瞪大眼睛看向前方,只見敵軍陣地一片躁動,塵土飛揚,敵軍已經有了反應,但他們明顯慢了,沖在最前面的騎兵距離他們已經不足三百步,察哥心頭大喜,但就在此時,令他瞠目結舌的一幕突然出現了,只見敵軍原本空蕩蕩的軍營內,就像是憑空從地底下鉆出來的一樣,數不清的敵軍如同螞蟻般朝著陣線集結而來,更令察哥震驚的是,還有一名身穿白甲的大將在如黑色江海的敵軍中分外醒目,那人……竟是劉法! 劉法剛剛不是帶人去了城南嗎?他怎么還會在這里?! 察哥心神一顫,瞬間涌上一股苦澀,上當了,看來自己又上當了,這個堪稱是自己克星的劉法再一次猜中了自己的想法,甚至也就是說,連自己這些日子好不容易試探出來的所謂的敵軍薄弱之處也是假的! 察哥長嘆一聲,隨即毫不猶豫的連下了三個命令,分別給李延成、李良輔與由自己指揮的大軍:計劃全部作廢,三路大軍已不存在佯攻與主攻之分,三路全都是主攻!誰突圍成功就派人通知另兩路。 察哥知道,就算已經知道可能是上當了,但如今箭已發出便再沒有收回的可能,此刻鳴金收兵,對已把最后一口氣提上來的夏軍來說將是災難性的,唯有一條道走到黑,與敵軍展開決戰!這是他現在唯一的選擇! 看著沖在最前面的一隊又一隊夏兵就像是被割倒的麥子一樣消失在激起的塵土之中,察哥痛苦的逼上了眼睛…… 地獄,是人類對所能想象到的最可怕地方的終極描繪,古往今來,無論是何國家、民族或文化,都有對地獄的描繪,只是地獄究竟是何樣子,還是沒有人真正見過,人們只是發揮著想象,編織著各種各樣令人不寒而栗的地獄場景。 但凡是參加過博州之戰的人,乃至只是戰后去打掃戰場的人,都會在回憶起博州之戰場景的時候將其描繪為:地獄! 夏軍與遼軍雖然同時被已相同的方式圍困在相距不過一百多里的兩地,兩軍的處境幾乎完全一樣,但兩軍在不同領導層的指揮下還是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遼軍選擇了投降,而夏軍,則選擇了最慘烈的一條路,死戰! 732,蕃軍(14) 博州戰場在打響前,天道軍由原魯智深、種師道等人的二十萬大軍再加上已經趕來支援的武松、李逵的四萬人,共有二十四萬大軍,至于剩下的十幾萬民兵基本不具有什么戰斗力,只是用來壯一壯軍勢,威嚇一下二十萬夏軍。 雖然從表面上看起來,就算不加上十幾萬民兵,天道軍的總兵力也比夏軍要多四萬人,但實際上真正兵力占優勢的其實是夏軍,只是他們不知道而已。 因為天道軍既然是圍困博州城,就要分兵四處,這樣一來,二十四萬大軍在每處只有不到六萬人,然后就是再各加上湊人數的四萬民兵。 現在察哥將自己的二十萬人兵分三路,所以李良輔和李延成兩路的各五萬人實際面對的真正具有戰斗力的天道軍也就只有六萬人,基本勢均力敵,而在察哥這一路,察哥的十萬人面對劉法的六萬人甚至還占有優勢! 但夏軍的優勢卻還不止于此,此時的夏軍已經被察哥洗了腦,他們對突圍后高官厚祿的渴望,對察哥的信任,尤其是對被俘的恐懼,對生存的渴望,讓夏軍具有一種古往今來所有戰場上最可怕的氣質,那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破釜沉舟般的勇氣! 戰斗一打響,夏軍就瘋了,所瘋狂的程度甚至超出了察哥的預期。 一隊又一隊夏軍就像是瘋了一樣朝著天道軍的陣地發起沖鋒,吶喊震天,戰馬嘶鳴,千軍萬馬嗷嗷叫著向前奔騰卷起遮天黑塵,完全不在乎天道軍已在陣前挖下的圍城深壕。 天道軍早已有所準備,瞬間箭如雨下,厲嘯聲起,數以萬計的箭支發出著驚天怒嘯落下,雖然夏軍手中大多有盾牌,但每秒還是有數不清的夏兵中箭倒地,只是他們還是在沖,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就踏著他們的尸體往前沖,后面的人再倒下了,還有更后面的人瞬間補充上來。 在夏軍的沖鋒軍中,有一些人受到了重點的保護,那是一隊隊扛著云梯的人,云梯豎起來可以用于攀爬城墻,放倒后自然也可以跨越極寬的溝渠,而為了越過天道軍所挖的圍城溝,夏軍在城內已經把用皮繩把兩個甚至三個云梯緊緊綁在了一起,以增加承重,還用木板等東西釘補在梯子上,讓云梯搖身一變就成了板梯,這些云梯就成為了夏軍突圍的關鍵! 劉法等人在高處也很快發現了夏軍的舉動,他們立刻下令弓箭手集中往那些架著云梯的夏兵身上射,但夏軍也早有預防,更多的夏軍圍繞著云梯舉著盾牌前進,在云梯兵之前保護著他們,搬著云梯的兵倒下了,自有盾牌兵去補,盾牌兵倒下了,還有別的盾牌兵重新補充上來。 終于,夏軍沖到了壕溝之前,弓箭手們把盾牌一扔,不顧危險舉弓就射力圖壓制住天道軍的弓箭,盾牌兵把盾牌撤去,讓云梯兵可以把云梯架在壕溝上,但他們這一撤,云梯兵便失去了保護,如雨般的箭支射向他們,許多人瞬間成了刺猬,但饒是如此,許多已身中數箭、口吐鮮血的夏兵還是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些力氣把云梯夾在了壕溝上。 云梯一架,擠在壕溝之上的夏軍終于有了前進的出路,他們踏上云梯,嘶喊著殺向天道軍的陣地! 天道軍發動了最后一撥弓箭襲擊,從云梯上中箭墜入壕溝的夏兵就像是雨點一樣,但夏兵實在是太多了,終究還是被他們沖過了壕溝,踏上了土地! 兩軍相逢,勇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