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節
眾人趕忙齊聲稱是。 一名幕僚立刻上前說道,“大人,耶律大石已伏誅,平州軍對他死心塌地,您看……!” 蕭察剌點點頭,“去安排吧,但要小心,平州軍戰斗力可不俗!” 幕僚道,“是!” 他轉身剛要走,卻又被蕭察剌叫住了。 只見蕭察剌面色猶豫片刻之后終于說道,“再派人去見耶律不古野,問他愿不愿意效忠我,隨我一起投降,他若愿意就好,若不愿意……你明白!” 幕僚趕忙道,“是,您請放心!” 728,蕃軍(10) 蕭察剌派人將耶律大石的首級送往了天道軍,當聽聞耶律大石的首級已被送來時,帥帳之內,天道軍眾將皆是大喜,鼓掌相慶。 朱武等人歡喜的看向鄭飛,正準備恭喜鄭飛可以兵不血刃的招降二十多萬遼軍,但他們等看清楚了鄭飛的樣子,每個人卻都愣住了。 只見鄭飛呆呆的坐在位上,絲毫看不出任何為這件好消息而高興的樣子,剛剛還一片歡騰的帥帳瞬間又安靜下來,眾人面面相覷不知道統帥這是怎么了,是沒聽清楚消息?還是因為這件消息太值得高興了以至于高興的過頭都忘了反應? “統帥……?”朱武又提醒了一句,“耶律大石的首級已經送到了,遼軍的使者正在外面等待召見?!?/br> 鄭飛回過神來,卻是輕輕的嘆了一口氣,心中莫名的一片沉重,耶律大石的死對他來說當然是一件好消息,但他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因為只有他知道耶律大石雖然是個契丹人,但也是一位頂天立地的英雄,更是一位未來的王者,如此一位未來的王者還沒等榮登王位建立功勛,卻這樣不明不白死被自己人出賣而死,怎不令同為王者的鄭飛感到悲憐呢? 只可惜就是這樣,正所謂天無二日,民無二主,自從鄭飛決定安定天下,為整個天下的所有種族都帶來永久的和平開始,這個天下曾經、現在或將來的所有王者,無論是趙佶、趙桓、李乾順,還是耶律延禧、完顏阿骨打、耶律大石等等所有人便都成為了鄭飛必須跨越的敵人,要么臣服,要么……毀滅! “曾明義,”鄭飛說道。 坐在花榮后面的曾明義趕緊出列,“屬下在?!?/br> “你見沒見過耶律大石?知不知道他長得什么樣?” “屬下早在大……遼國時就見過他,十分熟悉!” “你出去看一下,看看是不是真的耶律大石的首級,檢查的仔細些?!?/br> “是!” 曾明義應聲立刻走了出去,眾人恍然,紛紛暗道怪不得統帥沒有表現得那么高興,原來是因為還不確定送來的究竟是不是耶律大石的首級,說到底是大家都太沉不住氣了,高興地有點太早了,統帥就是統帥,考慮事情就是比大家周全。 不一會,就見曾明義又從外面急步走了進來,臉上還殘存著震驚的表情。 “啟稟統帥,屬下已經確定,送來的的確是耶律大石的首級!” 鄭飛點點頭站起身來,對眾人說道,“走,隨我一同出去見一見他?!?/br> 說罷,鄭飛率先朝外走去。 眾人又是一愣,見他?見誰?見耶律大石?一個阻撓敵軍投降的敵軍主帥首級有什么好見的?竟還要上上下下一起出去見? 眾人都是大惑不解,但疑惑歸疑惑,眾人還是趕忙都起身跟在鄭飛后面往外走。 待來到外面,只見在幾名契丹官兵之前的地上有一張攤開的浸滿鮮血的白布,白布之上,正有一顆人頭。 幾名契丹官兵眼見鄭飛率眾而出都很驚訝,雖然遼軍還沒有正式的投降,但他們都明白這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出來的這位可是掌握著他們生死的人,連忙都恭敬的朝著鄭飛施禮。 鄭飛沒有管他們,徑直率人來到離耶律大石的首級之前還有四五步才停下,抱起拳,微微彎腰,朝著他施了一禮,心中默默念道,“耶律大石,如果你在天有靈,我希望你能明白,就算沒有我的出現,你的民族,曾經強盛一時的契丹族,在一百年后,在你建立的西遼為蒙古所滅時也免不了被滅族,完全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的命運!現在,雖然你死了,西遼也不會再出現,但你的死卻是給了契丹族一個更大的機會,我愿意奉獻我的一切,安定天下,建立起一個天下各族平等共存,融為一體的時代,讓漢族、契丹、黨項、女真等等各族的人民,放下武器,遺忘仇恨,和平永存!” 眾將眼見鄭飛如此禮遇耶律大石的首級,除了朱武和吳用,全都是更加不解,可也只能跟著鄭飛也像模像樣的行了一禮,十分隆重。 朱武和吳用二人對視一眼,兩人表情都是若有所思,隨即眼中一亮,似乎是想到了什么,看向鄭飛背影的目光中又是一片佩服。 這下可把幾名遼軍官兵看傻了眼,他們萬全沒有想到居然會看到這種場景,這天道軍表現的有點不對勁啊,他們為什么要如此禮遇他們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的一名敵軍大將呢? 就在這幾名遼軍官兵茫然無措的時候,鄭飛看向他們,說道,“我問你們,耶律大石的尸身何在?可還完好?” 蕭察剌派來專門負責談判的一名手下趕忙道,“尸身正在城內,依舊完好無缺?!?/br> “很好,你們回到城內,立刻命人將耶律大石的尸身送來。要送得仔細,絕不可有絲毫的損毀?!?/br> 那人一愣,隨即反應過來,“是?!毙闹懈且苫?,不知道鄭飛葫蘆里賣的什么藥。 鄭飛看了看眾人,高聲說道,“我聽說過耶律大石將軍,也是位頂天立地的英雄,契丹人皆親切的稱之為林牙大石,此雖為我等之敵而枉死于此,但莫以成敗論英雄,林牙大石也應受到足夠的禮遇!” “吳用,”鄭飛對吳用說道,“待大石將軍的尸身送來后,與首級重新縫為一體,好生收斂,按王侯之禮厚葬之,墓碑要面朝北方遙望遼地,愿他之魂靈早歸故鄉!” 吳用似乎早就料到了鄭飛會這么說,他大聲應道,“是!”說罷,他瞄了朱武一眼,二人快速交換一下眼神,都是一副果然如此的樣子,然后他又看向那幾名遼兵,只見他們果然都是一副大驚失色的表情,有幾個人臉上還露出激動的神色。 “你們準備什么時候出城投降?”鄭飛終于說到了正題上。 幾名遼兵這才回過神來,那代表趕忙說道,“我們蕭大人說,他可以率軍投降,但要您答應幾個條件?!?/br> 鄭飛把眼一瞇,冷笑道,“條件?說來聽聽?!?/br> 那代表暗暗咽了口唾液,這才鼓足勇氣說道,“第一,所有遼軍的指揮權仍歸我們蕭大人,但我們蕭大人一定會聽從齊王殿下的所有指揮,劍令所指,莫敢不從!二,齊王殿下請賜蕭大人免死鐵牌,日后除謀逆與反叛您之外,萬罪皆不加身!第三,請齊王殿下對天下宣誓,日后無論與大遼之間如何,皆不可拿蕭大人作為與大遼通好的條件,將蕭大人送給大遼!” 鄭飛聽罷呵呵一笑,“就這些?” 代表心中一動,看樣子有戲啊,連連點頭道,“是,是,就是這些?!?/br> 鄭飛仍舊笑容滿面,問向朱武,“朱兄,遼軍幾天沒吃飯了?” 朱武笑著回道,“已兩天未見城內炊煙燃起?!?/br> 鄭飛又笑道,“人不吃飯,一般能撐幾天?” 朱武笑道,“俗話說的好,一天不吃餓得慌,兩天不吃腿腳慌,呵呵,等餓到三四天的時候,連刀就都拿不起了?!?/br> 鄭飛繼續笑道,“那咱們有多少人馬,遼軍又有多少人馬?” 朱武道,“我軍在城外有六十萬大軍,遼軍不足三十萬?!?/br> 鄭飛重新看向那代表,仍舊笑容滿面,“聽說你們蕭大人昨晚大醉,這都又到傍晚了怎么還沒醒過酒來?他算個什么東西,到現在還敢跟我談條件?你現在立刻滾回去告訴他,明天上午子時,他親自帶著不超過十個人首先出城來投降,待我驗明正身之后,剩下的遼軍再全部脫掉鎧甲,扔掉兵器,每一千人為一隊出城投降,每隊降罷后一隊方可出城。否則,要么老老實實在城內等著餓死,要么即刻出城跟我決一死戰!” 代表臉色大變,急忙道,“殿下,我們已經按您的吩咐除掉了耶律大石,表明了我們的誠意,您不能……!” “我為什么不能?你們表達誠意是必須的,而老子現在滅你們是分分秒秒的事,這就是老子的理由!”鄭飛冷笑著又道,“老子招的是降兵,不是招的大爺,蕭察剌還想擁兵三十萬,他居心何在?!是想跟我平起平坐嗎?!回去告訴他,投降老子就只有乖乖聽話一條道,老子能給出的保證就兩條,一,保他命,只要聽話,既不會殺他,也不會把他送給遼國。二,保他榮華富貴,不想給老子當差的話,保他富貴一生。除此之外,任何東西,只能我給,他不能要,聽清楚了嗎?!” “統帥,我們……,”代表滿頭大汗掙扎說道,打算做最后的努力。 鄭飛大手一揮,“立刻滾,回去傳話,一個字也不準差,還有,無論蕭察剌是否投降,耶律大石的尸身都必須在今晚酉時之前送來,否則,我馬上往城內投一千顆火油彈,將高唐城變成一片火海!” 那代表與幾名遼兵聽得直頭皮發麻,慌忙起身就往外跑,準備回去報信,卻又聽鄭飛喊道,“回來!” 幾人心中一驚,趕忙又跑了回來,“您……還有事?” 鄭飛問道,“耶律大石死的時候,遼軍就沒人反對嗎?他的嫡系平州軍呢?” 代表猶豫了一下。 鄭飛臉色一沉,“說,若敢說謊,殺了立刻喂狗!” 代表打了個哆嗦這才趕忙回道,“我們蕭大人才是正牌主帥,他要誅殺耶律大石,軍中莫敢不從,至于平州軍確為耶律大石之嫡系,為保萬全,我們蕭大人派五萬大軍圍剿,平州軍不從,已被斬九千人,俘百余人?!?/br> 鄭飛聽了心中一驚,不禁有些惋惜,他已聽曾明義說過,若論現在城內整個遼軍之中哪一支的戰斗力最強,當屬耶律大石的嫡系平州軍,但如今居然幾乎被殺光了,只留下一百來個人,蕭察剌這老小子也真是夠狠??! 鄭飛點點頭,本還想再問一下耶律不古野的處境,因為耶律不古野是不會輕易投降的,但想了想,又怕給他惹來不必要的麻煩,只得閉口不問,一揮手讓這幾人重新滾了蛋。 待他們一走,鄭飛又命人將耶律大石的首級包好,又深深看了一眼便轉身進了帥帳,他剛一走,眾人就立刻圍住了朱武和吳用,不解的問他們統帥的葫蘆里究竟是賣的什么藥,在此之前巴不得讓耶律大石死的是他,現在又一副為耶律大石之死如此神傷的還是他。 朱武與吳用相視一笑,兄弟們這腦子真是不開竅啊,耶律大石是誰?他既是遼軍的副帥,也是遼軍誓死抵抗不投降咱們的所有人的代表,支持耶律大石的人有多少?咱們或許不知道,但想必肯定也不會太少,雖然這些人因耶律大石之死,再加上現實的困境,以及在蕭察剌的鎮壓下不得不屈服于蕭察剌,但他們也一定很恨蕭察剌,不只是他們,就連那些想投降的人,他們在內心深處也一定是對耶律大石充滿敬佩的,而咱們統帥之所以如此禮遇耶律大石的首級,就是為了拉攏這些人的人心,顯示統帥寬廣的胸懷,同時更能襯托蕭察剌出賣國家忠良的卑鄙!你們沒看到那些契丹人剛剛聽完統帥的話后所表現出來的激動嗎?他們能被蕭察剌派來談判,一定都是蕭察剌的死忠,就連他們都被統帥感動了,你們想一想等這個消息傳到遼軍之中,遼軍會是何等的反應吧! 眾人恍然大悟,一個個表情那叫一個佩服,不禁再次感嘆,統帥就是統帥,真是算無遺策??! 鄭飛并沒有再等多久,僅僅半個時辰之后,就有部下來報,遼軍把耶律大石的尸身送來了,鄭飛再次率眾親自出帳相迎。 隨同而來的遼軍官員也帶來了蕭察剌的決定,說他完全接受統帥的條件,明日一早就出城來降。 第二天,蕭察剌沒再敢耍什么花樣,他帶著三名部將第一個騎馬出城,來到了天道軍的陣地。 鄭飛連帥帳都沒出,就在帳內等著蕭察剌求見,獻上了降表。 隨后,遼軍也按照要求分批出城投降,遼軍整個的投降過程還算順利,唯一的麻煩是許多遼兵一度拒絕出城投降,原來契丹人生在馬上,長在馬上,戰馬就如同他們的家人一樣,他們可以脫下鎧甲,扔掉兵器,但卻舍不得放棄自己的戰馬,更是擔心自己投降天道軍后永遠也沒有機會再次見到自己的戰馬。 鄭飛在得知這個情況后隨即通令遼軍,雖然現在還讓他們保留戰馬是不可能的,不過,他們可以騎著戰馬來投降,天道軍會給每個人的戰馬做好編號,如果他們在日后是真心投降,表現極好,就能有機會重新得到屬于他們的戰馬! 此舉一出,遼軍雖不見得說是一片歡騰,也算都松了一口氣,投降的進展重新恢復正常。 待所有遼軍投降完畢后,鄭飛命大軍將他們整體分成十部分,分批管理,保障飲食,并嚴令全軍不可做出任何羞辱遼兵的舉動! 同時,鄭飛和花榮也終于得到了一個好消息,耶律不古野果然因為反對蕭察剌,被蕭察剌捉拿起來,蕭察剌本想殺他,但耶律不古野在南京道大軍中人緣極好,蕭察剌殺了耶律大石已經搞得南京道大軍軍怨極重,人心惶惶,在幕僚的建議下,為了預防再激起兵變,蕭察剌還是放棄了殺耶律不古野,只把他囚禁起來,準備獻給天道軍,蕭察剌的本意是耶律不古野既然是名堅定的主戰派,那肯定會為天道軍所惡,把他交給天道軍,一定會被天道軍千刀萬剮,正好借刀殺人,就這樣,耶律不古野因此而撿回一條命。 鄭飛和花榮喜出望外,親自將耶律不古野秘密請進帥帳。 耶律不古野剛開始還一心求死,但在鄭飛和花榮的極力勸說下,再加上對遼軍的極度失望,耶律不古野終于被鄭飛的誠心所打動,決定歸降,但他還有一個條件,就是一定要殺死蕭察剌,為耶律大石報仇! 鄭飛沒有答應,卻也沒有反對,只是微微一笑。 耶律不古野不解,剛要追問,卻被花榮一把拉住了,花榮湊近他的耳邊小聲說了一句話,耶律不古野聽罷大吃一驚,立刻下跪對著鄭飛重重磕了一個響頭。 729,蕃軍(11) (第一更奉上,第二更在九點) 在高唐招降遼軍的同時,鄭飛也時刻關注著宋軍和博州城的情況。 在整個計劃中,鄭飛將四十萬大軍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約五萬人由王進統帥,在邊境提防宋軍,一部分約二十余萬人由魯智深、種師道、劉法等人統帥,在博州城圍困夏軍,自己則率領剩下的十余萬人圍困高唐的遼軍。 宋軍方面,姚古已數次派人來見鄭飛,詢問鄭飛為何獨自將夏、遼兩軍引誘并圍困在博州與高唐,而且還在邊境線布下重兵不準宋軍靠近! 鄭飛當然不會告訴他實情,只說是要困死夏、遼兩軍,至于不準宋軍越過邊境一事,也只說夏、遼兩軍已陷入絕地,天道軍完全有實力獨自干掉他們,就不勞煩宋軍的弟兄們了。 姚古其實已經隱約猜到了鄭飛的用意,他知道自己是被鄭飛當槍使了,憤怒異常,不過他已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一方面,他想破壞鄭飛的計劃,但另一方面,他又不敢破壞鄭飛的計劃,因為一旦鄭飛的計劃被破壞,他擔心失去了天道軍的圍困,遼、夏兩軍會重新進入戰場之中。 遼、夏兩軍如今可是已被逼進絕境的餓狼,此時的他們是最危險也最恐怖的,在不久前的戰斗中,若不是有天道軍的協助就差一點被他們攻破了包圍圈深入宋國腹地,而這一次如果跟天道軍撕破臉再度反目成仇,宋軍不會再得到天道軍的援助自不必說,萬一天道軍惱羞成怒,而與遼、夏兩軍達成什么協議,也對宋軍發動全面的進攻,那對宋國來說將是災難性的! 所以,思來想去,姚古決定暫時先裝傻,因為說到底,他終究還是不相信天道軍能吞掉兵力加在一起其實比他們還要多的遼、夏兩軍,這種事對他來說這簡直是天方夜譚。而且,此時已陷入絕境的遼、夏兩軍不是最恐怖的時候嗎?好,我就看你鄭臨風有多大的胃口!就算你能最終降服他們,但困獸猶斗,更何況是幾十萬只已經快發瘋的困獸!你鄭臨風一定會付出很大的代價,而我就在一邊等著,等著看你們兩敗俱傷的時候,到時候我再伺機行動! 就這樣,姚古將宋軍全部陳兵邊境線,時刻緊盯著高唐和博州的動向,一旦天道軍與遼、夏兩軍陷入苦戰,他就會擇機行動,意圖一戰扭轉乾坤。 博州方面,鄭飛之所以會把更多的兵力放在那里,是因為他知道遼、夏兩軍雖然同樣被困在此處,同樣缺糧無援,但兩軍的情況卻有著本質的區別。 首先,遼軍是由西京軍與南京軍兩部分組成的,主帥也有兩位,根據情報顯示,兩位主帥在許多方面都有些不合,再加上蕭察剌狂妄自大,壓制耶律大石,這都是可以被利用的地方,反觀夏軍,權王察哥只手遮天一人說了算,是戰是退毫無阻攔,從這一方面講,夏軍更勝一籌! 其次,遼、夏兩國目前的形勢也不一樣,夏國國內政治比較穩定,內憂外患較輕,對軍隊戰斗力的影響不大,而遼國卻是已被金國打了個半死,如今聽聞金國要再度對遼開戰,軍隊士氣早已低迷到了極點,較之夏軍更容易屈服。 更重要的是,察哥跟蕭察剌和耶律大石相比還有個本質的區別,他是真正的夏國皇族,是皇帝的親弟弟,他的身份也決定著他不會輕易投降。 綜合這些原因,鄭飛認為兵力較少但實際上戰斗力要更強一些的夏軍更難對付,于是他才把主要兵力都放在了博州,讓那里的天道軍把握更大一些,尤其是還把種師道與劉法也放在了博州,靠他們在西北打出來的盛名震懾夏軍! 事實果然不出鄭飛的意料,自從夏軍被圍后,發現上當的察哥立刻指揮大軍打了數次突圍戰,頭三天中更是天天血戰,戰況要比高唐城慘烈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