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公主為帝_分節閱讀_84
崔仁師年逾古稀,而且神智頗有些不清醒。如果博陵崔氏的宗長當真是他,那也難怪各房各宗會傾軋得如此厲害。但卻為何……崔仁師已經這樣了,還一直擔著宗長的重任? 看來博陵崔氏的境況,遠比她所想象的,要復雜許多。 崔湜微一愣怔,然后垂首說道:“阿祖確是博陵崔氏這一任的宗長?!?/br> 太平微微點頭,也不再多問,又吩咐道:“送我回府?!?/br> 崔湜隨即喚便來府中仆役,將太平公主送回府去。等太平公主走遠之后,他才低垂著頭,慢慢走到崔仁師身旁,低低喚了一聲阿祖。 崔仁師依然呵呵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捻須說道:“大郎很好?!?/br> 崔湜側身跪在崔仁師身旁,又枕在他的膝頭上,低聲說道:“太平公主是一支出鞘的利劍,他日必會一飛沖天。我要借著她的權勢,助我直上青云。阿祖,您會幫我的,對么?” 崔仁師抖著兩條雪白的長眉毛,和藹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也不知有沒有聽到。 太平穩穩坐在肩輿上,被崔府的仆役們抬著,一路朝外間走去。今天是休沐日,非但崔挹在府中吟花弄月,而且還有幾位崔姓的官吏,也一同來到了崔挹府上飲酒。太平肩輿路過時,他們便一個接一個地過來行禮,倒是不曾缺了禮數。 太平微笑著在肩輿上還禮,再抬眼望時,忽然瞧見了一張熟悉的臉。 崔…… “郎君!” 一個小廝忽然踉踉蹌蹌地跑了進來,撲倒在崔挹跟前,聲嘶力竭道:“郎君,戶部方才來人,說是昨日太子去查帳冊、清點入庫的金銀,然后無意中把那批庫銀弄丟啦!” 他喘了一口氣,又揀了重要的話說道:“是那批已經鑄好的、打了烙印的銀錠!” 崔挹臉色刷的一下變得慘白,然后問道:“丟了多少?” 小廝顫顫巍巍地伸出一根手指:“一萬兩!幾位員外郎都已經急瘋了頭,正在往府上趕呢。度支主事已經連夜寫好了奏章,自請辭官,然后讓人捆著自己到御史臺,現在還在跪著呢……哎郎君!” 崔挹身形搖搖晃晃,幾欲摔倒。 一萬兩庫銀聽起來不算多,但大唐每年入庫的白銀,統共也就一萬多兩。 這一萬兩庫銀大多會被鑄成銀錠、打上烙印,又或是鑄成銀器,隨著布帛一起賞賜給宮妃、貴戚、州官……要知道時下銀貴錢賤,國庫里滿滿堆積著的,幾乎全都是金和銅。丟掉的這一萬兩白銀,其貴重程度不亞于半個國庫。 也難怪崔挹會眼前一黑。這事情一出,他多半便會丟官罷爵,而且今生都別想再復起了。 太平倚靠在肩輿上,慢慢回想著前世所發生過的事情,卻死活都想不起這一樁案子。且不說太子為什么會忽然跑到戶部去查帳,而且早已經入庫的白銀,哪里是說丟就能丟的? 她慢慢地揉了一下眉心,翻來覆去地想著許多事情。無論這樁禍事是誰惹出來的,這一回,太子都惹出了一個天大的麻煩。就算是阿耶阿娘,恐怕都很難替太子善后。 崔挹匆忙向太平告了一聲罪,便命小廝取來官袍官印,匆匆忙忙地趕到戶部去了。余下那幾位做客的崔姓官員頗覺無趣,也一個接一個地起身告辭。太平遙遙望著最后一個離去的人,將他的名字一點一點念出聲來: “崔玄暐?!?/br> 真是好久不見了,博陵王。 ☆、第53章 燭火明 太平一動不動地望著,直到崔玄暐的身影徹底消失在視線里,才轉頭吩咐道:“回府?!?/br> 崔府上的仆役們很快將她送回了公主府。她今日出門太急,也不曾給府里留過話。等回到府中才發現,宮里竟然來人了,而且品階還不低,是高宗身邊侍奉過多年的一位宦官。 宦官見到太平,頭一句話便是:“那樁禍事,大家已命人查出了結果?!?/br> 太平一時間沒反應過來,便問道:“是哪一樁禍事?” 宦官有些奇怪地看了太平一眼,答道:“自然是臨川公主那起案子?!?/br> 太平恍然大悟。臨川公主那起案子,迄今已過了十多日,途中又發生過許多復雜難辨的事情,她幾乎要將這樁禍事給淡忘了。她先是同宦官道了謝,又問道:“結果如何?” 宦官答道:“是突厥人下的手。臨川公主的駙馬、子女,數十年來都在河朔一帶抗擊突厥,突厥人早已經看他們不順眼,恰好又……”他瞄了太平一眼,才繼續說道:“……看太平公主您不順眼,便想著將兩位公主一鍋端了,以泄心中私憤。說起來此事還多虧了公主。若非公主命右威衛抓住了那幾個人,事情恐怕還不會這樣輕易了結?!?/br> 太平微皺了一下眉,沒有說話。 宦官又道:“大家吩咐某來同公主說一聲,過兩日去宗正寺錄個文字畫個押,此事便算完了。臨川公主病逝幽州,又是公主的長輩,還請公主無論如何,都莫要再往心里去?!?/br> 太平緩緩點了點頭,道:“我曉得該如何去做,還請阿耶寬心?!?/br> 宦官傳完話后,即刻便趕回大明宮中去了,片刻都沒有多留。太平一面吩咐婢女替她準備溫水,一面將那些事情仔仔細細地回想了一遍。突厥人、臨川公主的駙馬、河朔二州……她揉著眉心,將那些事情翻來覆去地想著,慢慢地理出了一條脈絡。 忽然之間,她聽見旁邊有人輕聲喚道:“公主?!?/br> 一位青衣婢女俯身在她的耳旁,輕聲說道:“公主,劍南那邊傳來消息,說是前太子賢近日摔傷了腿,這幾天過得頗不安寧。您看是不是……設法將他接回到長安來?” 李賢自從被流放到巴蜀之后,日子一直都過得不大好。尤其是同東宮相比,簡直就是判若云泥。 太平仍舊閉著眼睛,搖頭說道:“不必。你告訴他們,記得替賢哥哥請最好的醫者,然后日日夜夜地看護著,不要離開賢哥哥身旁,免得有人起歹心。但眼下,還不到他回長安的時候?!?/br> 她言罷,忽然又問道:“我那幾個小嫂子和小侄兒如何了?” 太平口中的小嫂子和小侄兒,自然是先時李賢求她看護的妻兒子女。 青衣女婢輕聲說道:“他們一概安好,請公主放心?!?/br> 太平低低唔了一聲,緩緩點頭,又道:“服侍我沐浴?!?/br> 冬日里天黑得早,太平沐浴更衣過后,不多時府里便掌了燈。她在燈下一頁頁地翻看著賬冊,又從閣樓里取出幾張膳食糕點的方子,夾在賬冊里,命人一并送到酒樓的掌事那里。近年她在長安城里釀的那些酒,說是日進斗金也不為過;既然如此,那她不妨將它們利用得更徹底些…… 外間忽然傳來了馬兒的嘶鳴聲,不多時便又傳來薛紹疲憊的聲音:“公主呢?” 一位婢女應道:“公主在里間候著駙馬?!?/br> 太平將余下的帳冊收好到閣樓里,又取出今日右威衛送來的奏報,一頁頁慢慢地翻看。 薛紹進屋時,太平已經翻完了那幾張薄紙,又隨手擱在了案上。那些紙上密密麻麻地寫著小字,落款處還留有右威衛的印章。而那些小字里,出現得最多的兩個詞,便是“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