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節
“勸不住呢,你向著他還是向著我?” “向著——”展見星醒神,匪夷所思道,“這有什么向著不向著?” “沒有你句句替他說話?”朱成鈞反問。 這什么亂七八糟的問題,展見星頭疼道:“我為臣民,忠君愛國是本分,哪是替誰說話不說話?!?/br> “你忠他愛他,有沒有想過我是什么感受?” 他越發胡攪蠻纏了,展見星意識到與他分辨不清楚這個問題,他本是宗室,家國在他那兒就是攪成一起的。無奈順著問道:“什么感受?” 朱成鈞一字一頓:“心、寒?!?/br> “……”展見星憋了笑,“哦?!?/br> “哦什么?你應該向著我,跟我最好,知不知道?” 看在他心情不好的份上,展見星含糊地應了:“嗯?!?/br> 朱成鈞不滿意:“你說一遍?!?/br> 展見星瞠目:“什么?” “我剛才的話,你照著說一遍,我就原諒你?!?/br> 展見星:“……九爺,我們兩個男人,弄得這么rou麻不好吧?” 朱成鈞點點頭:“好,你替他說那么多話,跟我說一句好話,都覺得rou麻。我還沒叫你自己想,我替你想好了,叫你照著說一遍,你都不肯。你心根本不在我身上?!?/br> 展見星招架不住,無言以對——這時候就暴露了她的不足之處,她畢竟不是真的男人,不知道正常關系好的兩個男人在一塊是怎么相處的,模糊覺得朱成鈞太黏糊了,可看他那么理直氣壯的樣子,也不敢說他表達情誼就真的表達得不對。 朱成鈞其實也不知道,但他不管那么多,就是隨心所欲地提要求,直把展見星逼到挨不過,紅著臉道:“我向著你,跟——跟你最好行了吧?” 他才覺得舒服了,把她肩膀一攬,晃悠著往外走:“走,找大哥去?!?/br> 展見星一邊試圖掙扎,一邊問道:“找大爺?你要告訴他?” “嗯,我問了丟王位,那就叫他問吧?!?/br> ** 朱成锠正在滿心糾結。 反,還是不反,這是個問題。不反,王位這輩子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落到他的頭上,反,輸了怎么辦,那時別說王位,命都不一定保得住了。 要么就再等一等,也許哪天皇上開恩,還能想起他這一門親戚來,可這得等到什么時候去呢,漢王的贏面其實很大,當年他們這一脈的成祖起兵,先帝作為長子一直留守在后方,都是漢王在跟隨成祖南征北戰,漢王驍勇善戰,為謀反準備多年,新帝卻登基不久,朝政還沒怎么摸得熟,如果他不中用,叫漢王從寶座上趕下來,他可就錯過了一個燒熱灶的大好機會—— 朱成鈞為此愁的,就差折朵花來數花瓣了。 這個時候,朱成鈞進去告訴他,楚翰林已經知道了漢王使者來訪的事,在準備上書了,差不多等于一個霹靂砸他頭上,轟得他眼冒金星。 “你——你!”他一時氣到說不出話來。 他下不了決心,不表示他想讓弟弟幫他下這個決心! 朱成鈞道:“大哥,你怎么能聽信漢王使者的話?他要造反,必然要造皇上的謠,說那些話,都是哄你的,你不該相信才是?!?/br> 展見星為之側目——楚翰林的話,他現學現賣得可真快,也不知道到底生疑心的是誰。 看朱成锠的臉色,他恐怕根本沒想起來這一茬,皇上害沒害先帝,他根本不關心,只在意自己能不能從中撈到好處而已。 朱成锠就怒道:“你好大的膽子,壞我的事,還教訓起我來了!來人,拿板子來!” 展見星緊張起來,朱成鈞眼皮都沒動一下:“大哥,你還有空跟我生氣?我沒想害你,我才告訴先生,跟著就來這兒了,先生的上書還沒送出去,你現在寫密告還來得及,把漢王使者看守好了,到時候交出去就是了,這事與我們沒多大相干?!?/br> 聽他這么說,朱成锠終于冷靜了一點下來,意識到自己確實沒空,時間太緊了,他甚至沒空問一問朱成鈞是怎么知道漢王使者來訪的事——也沒什么好問的,多了個陌生人在府里,半個多月了,要想留意,總能窺探到。 但他又著實不甘心,本來不敢的決心,這會兒叫人強行拿走,就好像真的損失了什么,恨得他上前照著朱成鈞劈頭一掌:“你算什么東西,到我跟前裝深明大義來了!” 朱成鈞微側了臉,這一巴掌大半扇在他耳朵邊上,但仍有小半落在頰邊,帶出一點紅印來。 展見星愀然變色,反應過來要上前理論,朱成鈞抓著她的手腕把她攔下來,面無表情向著朱成锠道:“大哥,我是為了你好。不論你反不反,皇上知道你聽信他人的造謠是什么好事嗎?你不但要盡快上書,最好還要辯白清楚,你絕不相信謠言,但難保他人相信,為了以正視聽,請皇上嚴詞駁斥漢王,公告天下登基真相?!?/br> 朱成锠冷笑著:“好啊,到底讀了兩年書,讀出個忠臣孝子來了,我做事還要你教——滾!” 朱成鈞不再廢話,轉頭便走了。 回去的路上,他晃晃展見星的手臂:“你生氣什么?” 展見星何止生氣,快氣死了:“你怎么沒說你要挨打?早知道就不該來,想別的法子就是了!” 朱成鈞道:“又沒打著我,我不叫他出一口氣,他怎么肯聽我的話?!?/br> 朱成锠這會兒再生氣,回頭必然會照著他說的做,因為他已經把自己“忠臣”的牌號立起來了,朱成锠當然是不忠,他越是知道自己不忠,越是只有踩著他的印子來,并不是要聽他的話,找個忠臣模板套進去而已。 展見星十分意難平,她知道沒得先帝庇護之前,朱成鈞日子不好過是一回事,親眼看見他挨長兄的巴掌又是另一回事,這沖擊力讓她都怪起朱成鈞來了:“你就沒有別的辦法嗎,為什么叫他打你,你給我看看,到底打得怎么樣了?” 朱成鈞聞言,聽話地停下來,低了頭讓她看。 他已經不像從前只比展見星高一點了,這一二年來他年紀到了,抽條極快,展見星長不過他,他低了頭,她還得仰起臉來,看來看去只看見一點紅印,不放心,也顧不得避諱,捏著朱成鈞的下巴把他耳根后都看了看,見確實沒什么,才好受一點,兀自十分不平:“他算什么大哥,簡直混賬?!?/br> 朱成鈞附和:“對,混賬?!?/br> 展見星瞪他:“你笑什么?” “我笑了嗎?” “你嘴巴咧那么大?!?/br> “好吧,我笑了?!敝斐赦x承認。 “有什么好笑的,你這么大人了,還打你,他真是,真是——” 朱成鈞替她說:“真是混賬?!?/br> 他說歸說,嘴巴的弧度一點都沒有減少,陽光燦爛的,好像挨打不但不丟人,還是什么很光榮的事一樣,展見星終于沒脾氣了:“——不知道你還樂什么?!?/br> 朱成鈞也不解釋,重新拉起她的手臂在秋陽下晃悠著往前走,他沒有說,但是心里認真覺得:再叫朱成锠打一下,也是值的。 第59章 后路被斷, 朱成锠無可奈何,不得不捏著鼻子把漢王給舉報了,雖不情愿, 他未嘗沒有一點皇帝也許看在他“忠”的份上把王位賜還他的指望,命令信使日夜兼程地出發以后, 他就在府里翹首以盼著。 盼來盼去, 盼到了皇帝嘉獎寧王的消息。 這位寧王的來頭不比漢王小, 乃是成祖輩兄弟, 手里本握有八萬甲兵, 六千戰車,本人也善謀略,被分封在邊鎮大寧。昔日成祖起兵,兵力不足,就看上了這位兄弟的家當, 騙開大寧城門,策反寧王諸護衛,挾裹得寧王不得不一道舉了反旗。共患難時, 成祖許諾“共天下”,待到真得了天下,諾言就成了空, 不但不客氣地收編了寧王的護衛,連大寧都不許他回去了, 另給他封到了南昌。 寧王有謀略,勇武上就差些, 爪牙都叫拔光了,更灰心喪氣了,從此就在南昌寄情山水起來。他命倒是很長,成祖沒了,代王也沒了,他還好好活著,不惹事,也不怎么擾民,于諸藩之中,名聲算是不錯的了。 朱成锠此刻恨不得破口大罵這位沒出息的堂叔祖:“真是爛泥扶不上墻,活該在南昌裝孫子!” 漢王連沒什么勢力的朱成锠這里都沒放過,本著沒魚蝦也好的心態派了使者來,對于有造反經驗又與成祖有宿怨的寧王當然更沒放過,一樣派了說客,不想寧王上過一回“共天下”的當,可比朱成锠干脆多了,反手就送了漢王一波舉報。 南昌比大同距京城遠多了,但寧王的上書倒比朱成锠還快地抵達了皇帝案頭,龍顏一見甚悅,下旨褒獎了寧王,又答應了他賜田的請求。 至于朱成锠這里,楚翰林看在朱成鈞的面上,筆下倒是留了情,沒寫他私藏使者已有半個來月的事,但皇帝不知早打哪兒知道了,于是朱成锠王位沒等來,等來了一頓敲打。 皇帝圣旨寫得明白——看在他“懸崖勒馬”的份上,命他“好自為之,以觀后效”。 這一觀又得觀到什么時候去? 朱成锠偷雞不成蝕把米,氣得大醉了好幾場,醉了以后就大罵寧王。 罵得連本來狀況外的許異都知道了,閑暇時好奇問道:“寧王是誰?他得罪大爺了?” 展見星簡單跟他解釋了一下,許異看上去半懂半不懂地點頭:“哦,他把大爺的頭功搶去了。大爺也有點慘,老是得不著王位?!?/br> 這種一步之遙卻遲遲邁不上去的感覺能把人逼瘋,朱成锠只是買個醉,還算是克制了。 朱成鈞卻也不怎么高興,私下和展見星道:“你說他是不是心虛?一點都沒解釋皇伯父的事。只說什么既然知道是無稽之談,又何必提起?!?/br> 這是他費功夫打聽出來的圣旨原話,用的是斥責的口氣,相當于什么都沒說。 展見星安撫他:“這怪大爺,他藏了漢王使者這么久,皇上不罰他就不錯了,不理他也正常。不過漢王傳得河南官場都知道了,大爺又在上書里說了,皇上不可能愿意背負這種污名,再等等,總會有說法的?!?/br> 再一等,就等到了漢王起兵。 雖然到處被舉報,拉攏不停失敗,但箭已在弦上,漢王既是等不及,這反,也是不得不造了。 反旗一舉,天下皆驚——好吧,其實不怎么驚,漢王之心,離路人皆知也差不了多少。 徐氏一介婦人還是嚇得不輕,再也不提要走的話了,大同墻高濠深,守衛森嚴,比別處城池牢固多了,兵荒馬亂時,去哪兒也不如留在大同,何況漢王就算打,也是沖著京城那一路去,大同已在關外,等閑不會受內陸戰火波及。 展見星得以繼續學業,她和許異跑去縣學錄了名,然后由楚翰林親自出面,向袁知縣討了情,讓他們仍舊在代王府讀書,袁知縣這點面子如何會不給楚翰林,一口就答應了,如此展見星和許異只需按時前往縣學參加每年的歲考即可。 這樁事辦完以后,楚翰林授課之余,就全神關注起戰事來。 很快,得到了皇帝決意親征的消息。 大同這里知道得算是最早的,因為皇帝下旨從大同也撥一支守軍過去,會同京師三大營一起征討漢王。 百姓們很震動,紛紛上街傳說:“皇上要親征了!” 其實以百姓所知傳不出個究竟,但就感覺很厲害的樣子,必須得說一說。 楚翰林意外之余,又覺情理之中,拿到了皇帝明發天下征討漢王的檄文,向學生們宣讀完畢后,夸贊道:“皇上有成祖風范?!?/br> 皇帝有誰的風范朱成鈞不管,他只在意其中一件事——臣子和親戚都在傳他弒父疑云的事,皇帝不能再予回避,檄文之中,終于對漢王潑來的臟水給了回應,聲明他當日返京,是受先帝庇佑,心有感應,才及時繞了小道,避過漢王刺殺,而雖然漢王早有大逆之舉,若能迷途知返,圣心仁德,仍愿與他一條生路。 朱成鈞面無表情:“他在逗我嗎?” 什么“心有感應”,簡直神棍說辭。 展見星道:“也不能為錯,漢王自先帝時就窺視大統,先帝忽然駕崩,皇上謹慎,提前繞了路是有先見而已。如今漢王污蔑皇上,皇上抬出先帝來,正是要壓寧王一頭?!?/br> 漢王說皇帝暗害先帝,皇帝偏說是得了先帝示警才逃過漢王刺殺,這是硬碰硬的拆招,真不真另說,民間極愛好這種“天命授之”的傳聞,很容易流傳出去。 朱成鈞瞥她:“你又替他說話?!?/br> 展見星中肯地回道:“九爺,是你對皇上有偏見。我覺得皇上很好,又聰明,又果敢,不為漢王威名壓制,敢于御駕親征,你聽聽外面百姓們的議論,大家本來害怕,現在都安穩下來了?!?/br> “這不是真話?!敝斐赦x卻道,他對于自己認準的事有一種驚人的固執,但他總算也道,“先放著吧,他也許沒害皇伯父,但里面肯定有點別的事?!?/br> 輪到展見星好奇了:“什么事?” “這我不知道,但我早說了,漢王不至于犯這種疏失。反正他不老實?!?/br> “——九爺,這是什么道理?” 朱成鈞居然真說得出來:“一個人又聰明,又果敢,怎么會又老實?” 展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