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節
洛書文擰著眉峰問衛添喜,“你覺得那兩個國家的計劃,哪個能成功?” 衛添喜想了想, 說了自己心中所想的大實話。 她一個都不看好。 “如果大洋彼岸的那個國家這么多年一直都沒有停止航空航天研究計劃的話,征服火星計劃的成功率還是很高的, 可如果他們這么多年一直都沒有停止研究,我覺得成果應該會有很多, 但并沒有看到, 連最愛吹牛的《華盛頓郵報》之前都沒有公布過任何與征服火星相關的消息?!?/br> “至于我們的鄰國,金星距離太陽那么近, 溫度遠遠超過地球, 而且受太陽影響的風暴頻次更多、規模更大……在我看來, 他們將瞭望的目光放在金星上, 是極不明智的?!?/br> 洛書文點頭,同衛添喜說, “但你知道嗎?五年內, 我肯定會將人類送到金星之上, 包括水星,我也會將人類的足跡印上去?!?/br> 衛添喜語塞,如果不是知道洛書文向來都是有什么說什么,她都要懷疑洛書文是不是故意在她面前顯擺了。 …… 衛添喜發現洛書文這人還挺幼稚的,明明她已經勸了,說不要同那兩個超級大國較勁,保持自己的步調穩步前進就好,洛書文當初表現得也像是聽進去了一樣,然而輪到做事的時候,洛書文依舊我行我素,他將科研進度調快了不少,自個兒加班,使得其他人也都不敢偷閑,一直將高強度的工作保持到了五月底。 ‘嫦娥號’與‘月桂號’順利通過驗收,空間站‘天宮號’與‘月宮號’也已經進入了掃尾工作。 距離美聯邦和俄聯邦的發射日程越來越近,洛書文就仿佛是給自己上了發條一樣,整天都在高新技術研究院與科工院、航天局之間奔波,可越是這樣,越能清晰地感覺到有心無力。 他盡力了,但想要同美聯邦和俄聯邦站在一個起跑線上同時發射航空航天計劃,還差了一點。 就那么一點,同樣也是不可逾越的一點。 求生欲被刺激出來的洛書文靈機一動,出了一個奇招——他決定將已經研發完成的衛星全部送上天空。 負責監測地球狀態與月球狀態的衛星就用‘玉兔號’發射,負責監測火星、木星、土星的衛星則用‘嫦娥號’來發射,至于針對天王星、海王星、以及水星和金星的衛星,鑒于這四個星球的溫度較極端,研發制造衛星所需的材料都需要特制,所謂洛書文將針對這四顆行星的衛星安排在了第三發射梯隊。 第一發射梯隊:針對地球、月球、火星、木星、土星的監測衛星。 第二發射梯隊:針對月球、火星、木星、土星的空間站及太空實驗室。 第三發射梯隊:針對氣候極寒的天王星、海王星與氣候極熱的水星與金星研制的監測衛星。 第四發射梯隊:針對極端氣候的天王星、海王星、水星、金星而研制的空間站與太空實驗室。 當這四大發射梯隊的任務全部完成,那掌控太陽系的任務便算完成了,利用太空實驗室來對太陽系八大行星的星軌進行暫時性干預調整,讓地球與那黑洞擦肩而過。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么?”洛書文嘴里念叨了一遍這個日子,笑道:“如果說是一九九二年,或許還有些急迫感,但如果說是二零一二年的話,根本沒有任何壓力?!?/br> 想到衛添喜答應他的條件,洛書文就感覺自己心里被塞得滿滿當當。 時值六月,京郊植物園里的月季花、洋桔梗、松野牡丹、人造河塘中的蓮花等種類超過二十的花都開了,爭奇斗艷,花香陣陣,蝶舞翩翩,引去了不知道多少蜂與鳥。 經過水木大學醫學系附屬醫院的全力推廣,‘癌克’進入了所有公立二級及以上的醫院,為癌癥患者送去了福音。不僅如此,‘癌克’還成為華國對外藥物貿易中成交額最大的藥物,沒有之一。 ‘癌克’療效神奇,價格自然不菲,許多老百姓有心治病也無力承擔,衛添喜做了牽頭工 作,以新時代集團為首,設立了‘癌克積金’,老百姓只要在新時代集團旗下的任何購物中心消費,都可以為自己的‘癌克積分本’上添一道記錄,‘癌克積分本’上的積分并非僅僅依照購物次數、購物金額來計算,而是由衛添喜提出的一個數學模型作為評估依據,綜合考慮不同因素,過濾掉所有不正常數字,諸如有刷單嫌疑的購買頻次突然增加、購買金額突然增大……等,最終得到一個可以客觀反映消費者對新時代集團依賴程度的數額,這些數額可以用來減免‘癌克’的價格。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富翁,每年消費超過兩千萬,這兩千萬中,有三百萬是消費在新時代集團的,那他如果要買‘癌克’,便可以減免接近百分之十五的金額;一個家境一般的老婆婆,每年消費只有一千元,但這一千元中有九百塊是消費在新時代集團的,那她如果要買‘癌克’,她可以獲得接近百分之九十的減免額度……當然,只是接近,具體的數字還需要通過數學模型來刺激計算。 ‘癌克’貴嗎? 相當貴! 很多人明知道‘癌克’能夠救命,但買都買不起,可現在有了新時代集團出臺的這個減免政策之后,不少人都看到了希望。 那些買根針、買塊毛巾、買匹布都要照顧新時代集團的人都切切實實地享受到了福利政策,有人減免金額達到了百分之九十六,雖然以他們的家庭情況,想要負擔那百分之四依舊困難,但好歹屬于咬咬牙就能拿得出手的數額,實在不行的話還可以找親戚朋友借一點,總歸看病不是大問題了。 也不是沒人想過將自家幾個人的積分挪到一塊兒給某個人買藥的事情,甚至還有人動過販賣‘癌克積分’的想法,可新時代集團制定這個規則的人又不傻,怎么可能留下這么大的漏洞給人鉆? 想要把幾個人的積分挪到一塊兒用? 做夢吶! 別說你爸是李剛了,你爸是衛東征都不行! 想要用自己的‘癌克積分’買藥,可以啊,拿出公立二級以上醫院開具的癌癥確診證明來,如果沒有的話,抱歉,您打哪兒來就回哪兒去。 有人想要偽造癌癥確診證明?不好意思,詐騙罪了解一下,新時代集團的法務可不是等閑之輩,分分鐘告你告到家破人亡,偽造癌癥確診證明的機構也別想好過。 有人公然販賣‘癌克積分’,不好意思,癌克積分是由新時代集團后臺處理器統一計算的,就算你們自個兒私下達成了交易,已經簽字畫押了,那也不作數,并且新時代集團還會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買賣‘癌克積分’的雙方將永久注銷‘癌克積分本’,再不啟用。 一份詳細縝密的防漏洞文件就貼在各地新時代購物中心的門口,哪有人會看不到? 不出意外的,新時代集團的銷售業績再創新高。 誰能確保自己一輩子都不生病呢?像癌癥這種除了‘癌克’之外幾乎沒有至于方法的病,還是抱緊新時代集團的金大腿好。 更何況新時代集團售賣的東西物美價廉,本就是上上之選,原先只是有些人懶得走路,這才選擇了臨近自家的購物中心,可現如今為了給自家多攢一些‘癌克積分’,大家都愿意都走幾步路。 老頭老太太喜歡大清早結伴去新時代購物中心買菜和買新鮮的rou食,反正天天都去,為什么不少買一點,天天都吃新鮮的呢? 成年人下班之后也喜歡去新時代購物中心買點兒東西,要么是給家里添個鍋、要么是給家里添個床單被罩,多多少少都會買一點東西。 至于小孩子,他們賊喜歡新時代購物中心的各種零食,干脆面、薯片、蝦條、棒棒糖……新時代集團儼然成了掏空他們零花錢的地方,當然,各種文具也都是從新時代集團買的。 原先人們打招呼的時候,都喜歡說,“嗨,吃了沒?一塊兒去公園逛逛?” 現在人們打招呼的時候都變成了,“嗨,今天你去攢那個‘癌克積分’了沒?咱去新時代購物中心買點東西吧,我今天還沒買東西呢,心里總覺得有點不得勁?!?/br> 對于老百姓來說,多走兩步路,去新時代購物中心買東西,這沒啥不好的,就當飯后消消食了。 可對于其它商家來說,他們內心絕望極了。 原本他們還能仗著地緣優勢做點兒小成本的生意,可新時代集團來了這么一手,就好比是釜底抽薪,直接讓他們的生意變涼涼…… 第174章 洛書文從衛添喜手中接過航空航天領域的研究之后, 衛添喜就得了閑,她將工作重心轉移回了數學領域, 順帶著接手了高新技術研究所, 她與洛書文的工作內容等于來了一個對調。 衛添喜構建出的數學模型在柏林國際數學學會上發布之后,數學領域的天窗就被打開了, 難以計數的數學學者投身進入數學模型構建中, 將一道道難題斬于劍下,數學領域迎來了大繁榮。 而引起這場繁榮的主角——衛添喜,此刻卻將目光落在了改善民生的發明上。 在衛添喜看來,高新技術研究院的本來使命就是通過各種各樣的發明來改善民生, 無奈后來被洛書文帶跑偏,由‘技術’轉成了‘科技’, 如今她重新執掌高新技術研究院,明白‘高新科技’已經成為高新技術研究院的一部分, 索性將高新技術研究院更名為‘高新研究院’, 下設‘高新科技研究分部’與‘高新技術研究分部’,分別負責不同的研究內容。 高新科技研究分部依舊是由洛書文領導負責, 主要配合航空航天領域、可控核聚變領域、能源與動力領域、醫藥領域等國內尖端科技。 高新技術研究分部則是由衛添喜親自負責, 她將目光放到‘信息的傳遞與共享’、‘用電器的發明與普及’上, 大力促進各種用電器的發明, 盡力解放老百姓的雙手,全力推進社會朝著自動化的目標邁進。 …… 六月, 夏日炎炎。 洛書文將衛星的發射時間定在了美聯邦與俄聯邦發射載人飛船的同一天、同一時間。 華國旁邊那野心極大的鄰居不甘落后, 也在同一天宣布了‘載人登日’計劃的實施時間, 比美聯邦、俄聯邦與華國還要提前一小時。 收到這個消息的洛書文心情極為復雜。 在航空航天領域,華國展現出來的底蘊雖然不及美聯邦與俄聯邦,但最近也算是風頭正盛,勉強被劃入了航空航天三巨頭的范圍,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航空航天三巨頭上,或是等著捷報、或是等著笑料,華國旁邊那個野心極大的鄰居的表演就成了開場戲。 京城時間九點,華國監測衛星開始重點采集那野心鄰居的‘載人登日’計劃的發射數據,那邊似乎做了充足的準備工作,點火十分順利,看著略微簡陋但充滿志氣的載人飛船在火箭的帶動下緩緩升空,朝著大氣層邁進。 只不過那火箭展現出來的運載能力似乎有限,帶著載人飛船向大氣層爬升時,就仿佛蝸牛爬井一樣,慢吞吞地網上走。 華國航天局一名見證過‘玉兔號’飛天場面的工作人員小聲同自己的同事嘀咕,“這速度……連玉兔號的十分之一都比不上吧??粗嫣嫠笠话牙浜?,我擔心什么時候突然失控,那載人飛船連帶著火箭直接掉下來?!?/br> 他的同事一臉淡定,“這不是常規cao作么?這幾年,它們宣告了不下十次衛星發射計劃,但除了第二次誤打誤撞發射成功之外,還有哪次發射成功了?就說那第二次,那衛星好不容易沖出臭氧層,看著已經能投入使用了,結果還因為材料不過關,直接在臭氧層上擦起了火花,變成太空垃圾?!?/br> 這兩人的預言很準,那火箭又身殘志堅地帶著載人飛船向上緩慢爬升了兩千米高,距離沖出大氣層還有好長一段距離沒有走,那火箭就挺直爬升了,似乎是在空中晃蕩了兩下,那載人飛船與火箭突然分開,火箭當場炸成巨大煙花,載人飛船展現出了超快的速度,在空中開展了急速滑行與迫降,儼然‘大難來臨各自飛’的標準場面。 華國航天局那些負責監測實時情況的工作人員目瞪口呆地說了一聲‘臥槽’,然后便習以為常地將頻道切換回了華國,熱鬧看夠了,華國自己發射衛星的時間將近,需要提前二十分鐘做好準備工作。 同時,其它的監測衛星也將監測范圍調到了美聯邦與俄聯邦。 華國旁邊那鄰居表現出來的極大野心以腦戶收尾,給全球人民表演了一場花樣喜劇,重頭戲正式開場。 華國航空局對于‘玉兔號’、‘嫦娥號’的傻白甜cao作方式已經熟練于心,點火cao作猛如虎,輕飄飄地就將數十架‘玉兔號’與數十架‘嫦娥號’送上了天,剛開始的時候還有點緊張,可是看著‘玉兔號’與‘嫦娥號’一直都按照設定的軌跡走,丁點兒偏差都沒有 出現,那些工作人員就淡定下來了,立馬著手安排下一輪發射工作。 在洛書文安排的第一發射梯隊中,有一百多顆為衛星等著發射,依照洛書文的構想,這些發射上天空的衛星將組成一張天網,受限于‘玉兔號’與‘嫦娥號’的數量,只能分為六次發射,不同批次的發射安排只間隔一天的整修時間。 以小型可控核聚變電池作為主要供能設備的‘玉兔號’與‘嫦娥號’都換上了更為強勁的推進單元,‘玉兔號’徹底變成飛毛腿,發射控制臺的人剛完成點火cao作,‘玉兔號’就呲溜一下竄上了天,僅僅是在空中留下一條藍色的弧光。 ‘玉兔號’主打短距離快速往返,運載能力較小,所以它的速度要比‘嫦娥號’快上不少,但‘嫦娥號’的優勢在于運載能力大,運載航程長,加速度恒定,故而‘嫦娥號’只是短暫地落后于‘玉兔號’,當沖出大氣層之后,她的速度越來越快,很快就超過了漸漸力竭的‘玉兔號’,朝著更遠處的星辰大海駛去。 航空局的人及時拍下這一幕畫面,將之定名為‘時空中的回眸’。 此刻的‘嫦娥號’,已然化身成為縱橫星空中的女神,帶著人類的目光朝更遠處飛馳而去。 與華國這邊輕輕松松的發射計劃相比,美聯邦與俄聯邦那邊就手忙腳亂多了。 美聯邦這次的決定很冒險,他們決定將人造生態圈送上火星去,然而那人造生態圈能夠勝任這項偉大的任務,目前沒人知道,只能祈求上帝來保佑。 美聯邦使用的動能供應依舊是化學推進,與華國電能推進中講到的‘點火’不同,華國電能推進中的‘點火’只是沿用了化學推進中的這個名詞,實際上指的是開始發射,而化學推進中的點火是字面意義上的點火。 一聲令下,漫天皆是熊熊火焰。 在火光與祈禱中,美聯邦制造的那通身都閃爍著科技光芒的火箭攜帶者載人航天飛船朝著外太空駛去。老牌航空航天帝國有它們的優勢,起碼那化學推進的速度是華國無法比肩的。 華國的‘嫦娥號’肩負著向火星與土星發射衛星的任務,美國的‘白鴿號’要比華國晚發射將近二十分鐘,可‘白鴿號’居然漸漸追上了‘嫦娥號’,西方媒體捕捉到這一幕之后,立馬就找到了材料,開始打腹稿,準備借著這幅場面來踩華國航空航天一腳,順帶著將美聯邦的航空航天技術捧高一些。 可惜打臉的事情發生了。 ‘白鴿號’眼看著已經追上了‘嫦娥號’,可不知道為何,二者的距離又漸漸落了下來,‘白鴿號’的速度一降再降,勢頭儼然已經沒有當初那么猛了,但‘嫦娥號’卻依舊在加速,越竄越快,很快就將‘白鴿號’遠遠甩在了尾后。 那些已經動筆在紙上寫草稿的記者默默劃掉剛寫好的東西,決定對于這個畫面只字不提。 美聯邦的專家很快就出來針對這件事情給出了解釋,化學推進與燃料的多少有關系,在火箭升空的過程中,燃料一直在消耗,所以加速度會逐漸減小,而電能推進的初始加速度雖然較低,但只要電能供應穩定的話,電能推進可以一直都保持著恒量加速度,甚至還會將速度往上提一提。 只是這種滅自己志氣長他人威風的話能往外說嗎? 很明顯不能! 美聯邦航空局內的那些記者都不約而同地化身為小龍蝦,決定對這件事閉口不提,就當自己從未看到過這一幕。 可歐聯邦會讓他們如愿嗎? 歐聯邦自知航空航天是他們的短板,壓根沒準備參加這次航空競賽,他們站在客觀的角度給出了評價,并且還請專家針對美聯邦、華國、俄聯邦的情況進行了分析,那專家自然是實事求是說的。 先著重肯定華國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成就,再夸獎美聯邦在航空航天領域的實力,順帶著對美聯邦航空航天技術停滯多年表示惋惜,最后談到俄聯邦時,歐聯邦聘請的專家傻眼了,華國的衛星發射任務已經快要結束了,美聯邦發射的載人飛船也已經飛出地心引力的范圍,義無返顧地投向了火星的懷抱,這說好要沖向金星懷抱的俄聯邦怎么關鍵時刻掉鏈子了呢? 那火箭與載人航天飛船還穩穩當當在地上停著呢! 第175章 chaptepr156 俄聯邦的專家也沒有搞明白現狀, 他們想不通,明明已經點火了,那火還點了七八次,怎么就死活點不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