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節
將點火指令取消, 派專人將載人飛船卸載下來, 等火箭的危險點火時間過去之后,俄聯邦航空工業局的專家立馬涌了上去, 對著那火箭開始望聞問切, 經過一系列診斷之后, 他們發現了令人絕望的問題。 之前在設計這火箭與載人航天飛船的時候,他們一心都想著金星距離太陽更近, 溫度更高,必須使用耐高溫材料, 不然指不定這火箭和載人航天飛船剛飛到金星上就會被熔成一團鐵水,但問題出現了,材料耐高溫勢必會導致散熱出現問題, 而火箭與載人航天飛船對于散熱又有極高的要求,如果熱量散不出去,極有可能會影響發動機、各種監測設備的使用。 之前點火一再失敗就是因為點火的瞬間溫度太高,發動機還沒有發動就被那高溫保護機制給憋熄火了。 這是一個嚴肅而搞笑的失誤。 俄聯邦的專家很快就提出了解決方案, 零零總總不下二十個,但到了動工修改的時候,這些方案又都被一一否定了。 要想解決溫度過高散不出去的問題,唯有兩種辦法。 第一種辦法是更換導熱性更好的材料, 但還需要兼顧耐高溫的性質,這樣的材料壓根就不存在,耐高溫的材料勢必散熱性差,想要二者兼顧,除非來了神仙。 第二種辦法是為那些需要保證溫度環境的設備加入足量的冷卻液,且不談有沒有冷卻液能夠擋住那一瞬間的高溫,就算有,冷卻液的重量該如何控制? 火箭與載人航天飛船的重量都是有限定條件的,一旦超標,那絕對完蛋,恐怕飛一半就飛不動了,華國那個野心勃勃的鄰居就用自身血淚史詮釋了飛一半就沒動力的悲劇。 種種跡象表明,他們貌似走入了一條山重水復疑無路的死胡同,俄聯邦那邊的專家學者們忙活了一個月,將原本完好無損的火箭與載人航天飛船給改得破破爛爛,填滿各式各樣的補丁,問題依舊沒有解決。 最終,有一位來自圣彼得堡大學的從事計算材料研究的教授提出了看法,“要不去找華國水木大學的衛教授試試?衛教授的那位學生,就是在隆德大學從事計算材料研究的尼森教授或許也有這個能力。不過涉及到計算材料的生產研究,只有華國有這個條件?!?/br> 這個想法一經提出,立馬就收到了大多數人的抨擊。 俄聯邦同華國的關系一直都很微妙,俄聯邦雖然已經改朝換代,但歷史遺留問題就擺在那兒,誰能忽視得了? 而且俄聯邦的科學技術一直都領先于華國,現在被華國彎道超車,他們能想到的唯一一種保全自尊的方式就是裝作云淡風輕,現在卻要求他們去求助華國,他們的臉該往哪里放? 要知道華國也參與了這場航空競賽,他們與華國之間是競爭對手的關系。 俄聯邦的專家學者們緊守著自己最后的倔強,打死都不會像華國低頭,依舊抱著那個被修得滿是補丁的火箭與載人航天飛船死磕。 …… 另外一邊,美聯邦順利地將人造生態圈以及六名志愿生活在火星上的志愿者‘投送’到了火星上,承載運輸任務的火箭在火星周圍順利解體,化身成為一堆太空垃圾。 從火箭上投下的太空艙經過一陣高強度的震動之后,順利著陸,那些登陸火星的志愿者以及宇航員經過短暫的迷惘與眩暈,很快就投入到了工作中去。 華國的‘短跑健將玉兔號’不斷地往返于地月之間,連同‘大力士月桂號’一起,將高新技術研究院聯合科工院攜手制造的‘月宮號’連同數十個‘月面實驗艙’送到了月球上,成功完成對接工作,開始了一系列的自動監測。 同時,那些月面勘測車采集到的地質數據連同緊急供能車采集到的氣候數據也通過剛剛運轉起來的對月衛星系統傳遞到對地衛星系統上,又由對地衛星系統傳送到位于京城的航空航天飛機發射控制臺中。 這份數據被截取的可能性很大,但洛書文有絕對的自信,絕對不會有人能破解開這些數據,因為衛星上所有搜集到的數據都會經過編譯器的處理,然后才會發送回地球,如果沒有源碼編譯破解器,他做不可能順利破解。 唯有‘負重長跑健將嫦娥號’依舊奔波在地球與太空之間,細細密密地織著那張由衛星組成的網。 原先華國一下子放飛那么多衛星的時候,國人都高興了好一會兒,可華國的衛星仿佛放個沒完一樣,隔三差五就放十來個衛星上去,老百姓已經由剛開始的震驚轉變為現在的無所謂了。 只有小學數學老師整天帶著學生們統計華國最近一共放了多少顆衛星上天,這還僅僅是為了鍛煉學生們的計算能力與統計能力。 火星上的衛星發射完畢之后,很快就派上了用場。 從那衛星上傳回地球的那些略帶雪花的畫面中,洛書文與衛添喜清晰地看到火星上時不時就刮起陣陣風暴,美聯邦投到火星上的那個太空艙周圍已經布置了許許多多的東西,尤其是人造生態圈,占據了將近四百平方米的距離,美聯邦挑選的那些志愿者整天都在太空艙與人造生態圈中活動……衛添喜與洛書文看著都覺得無聊。 如果能一直這樣風平浪靜的無聊下去,那還好,可問題是火星上突然刮起了季風,那人造生態圈直接被季風吹得翻了個面兒,就和倒扣過來的甲魚一樣,甭管那些宇航員和志愿者怎么想辦法、怎么使勁兒,就是翻不過那個面兒。 甚至因為重力不同的緣故,那些宇航員一蹦一蹦地跑到人造生態圈旁邊,用力一推,預想中那種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場面并沒有出現,反倒是將自己推了一個踉蹌,徑直倒退了八百米才停下來,看得衛添喜都替他們捏了一把冷汗。 如果在那個宇航員倒退的時候吹一陣風,怕是那個宇航員能直接吹到外太空去吧! 當然,最令衛添喜難忘的還是那些宇航員在失重條件下表現出來的‘呆萌’,就如同她前世看過的天線寶寶和熊本熊一樣,她都恨不得隔著顯示器的屏幕去扶那些人一把了。 洛書文看到的卻是另外一個層面。 他通過衛星傳回來的數據,以極快地速度推導出一個時間來——十六天。 洛書文指著那計算出來的‘十六天’同衛添喜說,“如果那些宇航員十六天內解決不了眼下的問題,那人造生態圈將徹底崩潰。據我推測,美聯邦往那太空艙中配備的制氧設備也應當受到了干擾,十六天過后,呼吸將成為困擾這些人的最大問題。換言之,當人造生態圈徹底崩潰之后,這些宇航員如果無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或者是得到救援,將殞命在火星上?!?/br> 衛添喜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她捏緊拳頭,“這些人雖然是美聯邦陣營的,但他們代替全人類踏出了征服火星的第一步,不應該這樣死亡?!?/br> 洛書文不認同衛添喜的看法,他搖頭說,“從他們決定要踏上火星的那一刻開始,他們就應當做好了死亡的準備。華國有個成語叫‘鞭長莫及’,還有個俗語叫‘遠水解不了近渴’,都是同樣的道理。在浩瀚的宇宙中,火星距離地球很近,但以人類的腳步去丈量,那距離又無比漫長。登上火星是他們的選擇,死亡這兩個字早就烙印在了他們心里,他們是有準備的?!?/br> “更何況,添喜,我們是不是應該考慮一下別的問題了?”洛書文臉上的笑瞬間放大,看得衛添喜心里直發毛。 不詳的預感將衛添喜上上下下籠罩了個徹底,她結結巴巴地問,“什……什么問題?” “我們兩個人之間的問題?!?/br> 計劃得逞的洛書文將監測衛星從火星切換到月球上,他指著那如同八角星一樣死死釘在月面上的銀白色實驗基地以及漂浮在月面上空的空間站‘月宮號’,同衛添喜說,“你讓我做的三件事情,我都做好了?!?/br> “你想要百花盛開的植物園,我在京郊承包兩千畝土地,同京城土地局、新時代集團聯合開發了華國試驗性植物園,里面種植的花卉草本樹木種類不低于兩千,如今正是硫華菊盛開的季節,你有興趣同我去賞那漫山遍野的硫華菊海嗎?” “你讓我攻克十三種絕癥,‘癌克’的問世,將‘癌癥’從絕癥名單上徹底清除,莫說是十三,十五十八種都夠?!?/br> “你讓我實現月球采礦,現在你看,我們高新技術研究院研發的智能采礦機器人已經開始挖掘收集月面的各種礦產資源,只要再給我一段時間,我們能將智能采礦機器人送往整個太陽系的所有星球?!?/br> “我許下的承諾都已經辦到了,現在是不是輪到你來兌現諾言了?” “嗯?” 裝傻的衛添喜看著迎上來的那張臉,下意識地向后退一步,突然發現自己身后就是一堵墻,她根本沒有退路! “唔……” 衛添喜的腦子里炸出了比當日野心鄰居家斥巨資放的演化還要大、還要絢爛的煙花。 這可是壁咚??! 純情外星人啥時候變成流氓老司機了! 第176章 硫華菊開得正艷, 衛添喜正式履行自己的諾言。 按照她的想法,既然要同洛書文湊在一起搭伙過日子,那只要二人搬到一塊兒住,再去民政局扯個證就好, 不需要浪費鋪張, 大費周折。 可洛書文不同意。 他覺得衛添喜是這個星球上最好的人,配得上一切美好的東西, 包括盛大的婚禮。 不知洛書文是怎么同衛東征與衛大丫商量的, 反正姑侄倆直接包辦了婚宴, 就定在京郊的植物園內。 原本衛東征與衛大丫是想給衛添喜和洛書文準備一場西式婚禮的,白云與草地, 西裝與婚紗,二人郎才女貌, 天作之合,可拗不過衛添喜想要地道的中式婚禮,白云與草地沒辦法改變, 西裝與婚紗卻變成了龍鳳褂。 衛東征不知道從哪兒招來一塊圓乎乎的‘三峰石’,請石匠在三峰石上刻下‘緣定三生’這四個字,還用大紅的油漆描了出來,將這塊三峰石安置在系滿紅繩的槐蔭樹下。 一對有情.人站在三生石旁, 受著親朋好友、往來喜賓的祝福,攜手走入婚姻殿堂。 對于婚禮的要求,衛添喜是一切從簡,奈何衛東征與衛大丫張羅得起勁, 那些個哥哥嫂嫂也都樂于幫忙,硬是將衛添喜與洛書文的婚禮大辦了一場,《百姓日報》收到消息,還給安排了一個頭版頭條。 衛添喜的眉眼本就生的端莊大方,穿著龍鳳褂的她往那兒一站,給人的感覺就像是畫中美人活過來一般。 洛書文的顏值更是不用多說,那是經過資深顏控衛添喜檢驗過的,他的五官比一般的東方人看著要深邃許多,但并不突兀,一身喜紅色的龍鳳褂將他襯得越發俊美。 二人的合影被《百姓日報》刊登了上去。 《百姓日報》在正文中如數家珍地介紹了衛添喜與洛書文對華國做出的貢獻,最后更是在文末直呼‘這夫妻就是華國的國寶’。 確實是國寶,而且這夫妻倆不僅僅是華國的國寶,還是全人類的至寶。 隨著對太陽系八大行星的逐步掌控,懸在全人類頭頂上方的那把劍已經漸漸挪開,高新技術研究院牽頭搞的那些研究也都逐步進入市場,科技改變生活逐漸成為了時代的主旋律。 當然,對衛添喜影響最深的,還是洛書文在新婚之夜附在她耳邊說的那句話,“人會老,情不會?!?/br> …… 甭管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洛書文的明望與聲譽都不及衛添喜,尋常人一般都認為衛添喜才是航空航天領域的領頭羊,只有行內人知道,衛添喜不是領頭羊,洛書文才是。 隨著《百姓日報》的見刊與宣揚,洛書文名噪一時,原先那些認為洛書文配不上衛添喜的人也都識時務地閉上了嘴。 如果這樣優秀的男人都配不上衛添喜,那還有誰能配得上? 覬覦魚兒許久的貓兒好不容易能夠偷一次腥,怎會輕易放過?衛添喜接連被洛書文折騰了好幾周,出現了懷孕反應之后,洛書文才罷休。 另外一邊,俄聯邦那些負責研究航空航天領域的專家學者想破頭都想不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最終決定采納圣彼得堡那位年強學者的建議,帶著問題來華國進行學術交流,希望能夠從華國取到解決問題的經。 而美聯邦在采取一系列對策之后,總算將被季風吹得翻了個面兒的人造生態圈給扶正了,可這種亡羊補牢的舉措實在算是為時已晚,人造生態圈內的環境已經被悉數破壞,就算啟用應急供能裝置,那也幣無法維持一月的時間。 距離美聯邦預想的生存三百六十五天差距實在太大了,連個零頭都沒達到。 更要命的是,‘白鴿號’在向火星投射太空艙的時候,因為軌跡計算存在一定的偏差,這直接導致了‘送神容易請神難’的尷尬局面。 將太空艙投遞到火星上很容易,可是想要將那已經發生部分損毀的太空艙撿起來,拖回地球,難度激增。 美聯邦的專家學者想了很多辦法,可大多都不具有可行性,最終決定,將這件事情隱瞞下去,對外宣稱那些宇航員的火星之行十分順利,等一年后,再編造一個新的理由,諸如火星上存在不知名細菌,美聯邦的‘英雄’們不幸被感染之類,隨便編造一個理由,做好那些宇航員家屬的安置工作,這件事情便算是抹平了。 安置那些宇航員的家屬能用多少錢? 發射一艘載人航天飛船去把人專門接回來得用多少錢? 兩相較之,選最便宜最實惠的那個。 美聯邦想得很好,可他們忽略掉一個關鍵的事實,火星已經不是原來那個無人能夠探測到的火星了,華國發射的那些衛星的監測范圍已經把火星全部覆蓋,火星探測車也已經進入投放計劃中,就連為火星研發的‘火神宮’空間站以及‘祝融號’火星實驗測試中心也已經準備投放,火星上的那些美聯邦宇航員根本沒有**。 衛添喜雖然氣憤美聯邦不將那些宇航員的生命當回事,可如果真讓她自己掏錢安排一次載人航天,去把那些宇航員救回來,衛添喜是斷然不會這么做的。 別人家鍋里的飯,甭管做的好吃還是難吃,自己都不應該瞎攪和,出力不討好都是輕的,指不定什么時候就結仇了。 就算要對那些登陸火星的志愿者展開救援工作,也一定是美聯邦發出請求,并且美聯邦自愿承擔所有費用,華國經過慎重考慮,出于人道主義精神,這才能勉勉強強答應去幫忙的,萬萬沒有主動沖上去盡義務的道理。 那樣做實在太掉份了。 華國在等著美聯邦來尋求幫助,美聯邦卻打了那樣一個主意,眼看著華國的打算就要泡湯,俄聯邦的專家來了,他們不僅帶來了那‘遠征號’火箭以及載人飛船的基本數據,還順帶著想找華國看看,美聯邦的‘登陸火星’計劃究竟進行到了哪一步。 全球都在盯著這三個大國的動作,華國作為剛剛崛起的大國,居然在航空航天領域展現出了無可匹敵的氣勢,這已經讓俄聯邦的專家學者備受打擊了,美聯邦居然緊隨其后邁出了登陸火星的一大步,俄聯邦哪怕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也必須舍命陪君子,然后……就發生了那令人深感尷尬的事情。 俄聯邦的專家學者在這個時候來華國,一方面是為了解決‘遠征號’的問題,另一方面目的則是想要刺探一下華國在航空航天領域的真實能力。 華國對外宣稱已經在火星上建立了衛星網,俄聯邦的專家學者就想出一個一石二鳥的招數來——借華國的衛星監測臺看一下火星上的真實情況,順帶著偷瞄幾眼美聯邦在衛星上的動作。 衛添喜與洛書文作為航空航天計劃的總設計師與總負責人,夫妻倆接待了來自俄聯邦的訪團,聽到俄聯邦的要求時,衛添喜與洛書文相視一笑,滿口答應下來。 如果俄聯邦的那些專家學者們會讀心術,便能知道衛添喜與洛書文對視的那一剎那,互相會了怎樣的意。 衛添喜與洛書文等的就是俄聯邦提這個要求。 畢竟俄聯邦同美聯邦呈對峙狀態已經有許多年了,華國不想招惹美聯邦,那是因為華國正處在高速發展的階段,不宜四處樹敵,可俄聯邦完全無所畏懼??! 說不定俄聯邦就等著看美聯邦的好戲,順帶著給自家航天局強行挽尊呢! 衛添喜與洛書文帶著俄聯邦的學者去了衛星觀測臺,將對接火星監測系統的衛星數據庫打開,經過長達三分鐘的數據破譯之后,最新的畫面呈現在顯示屏上。 洛書文故意將畫面調整到了美聯邦航天員著陸的另外一邊,放長線釣大魚,不住地給俄聯邦的專家學者展示火星上的地形地貌以及氣候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