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書迷正在閱讀:[西游同人] 我娘是豬八戒、國色天香、[原神同人] 我能共情特殊人物、[龍族同人] 借命而生、[斗羅同人] 重生馬紅俊、再讓我欺負一下下、戲精女神、萬人嫌炮灰的蘇爽日常[穿書]、官媒崔姑姑、(穿書)掌教大人他情根深種
記得她念高一的時候,meimei進入所謂青春叛逆期。小孩子都一樣,自以為藏得很好,其實眼神和腔調早就泄露了秘密。無非是那些:熱衷于寬寬大大的t恤,嫌棄父母接送上學,社交主頁僅三天可見,歸屬地在洛杉磯,動輒冒出網絡流行語,說一半,吞一半,飯桌上一言不發,抱著電話能聊一晚,明明只是小學畢業,卻傷心地有模有樣,仿佛國中不在神奈川,即將老死不相往來一般。 她倒是挺好奇小姑娘有沒有談戀愛的,只可惜meimei不告訴她。很想叮囑千萬別相信國小男生,熱衷逞英雄,海誓山盟,說得比什么都好聽,其實自己也就一米六,剛剛開始生長發育??上?,meimei連這機會都不給。偶爾母親會露出苦惱的表情,問她,不是一個媽生的嗎?你怎么就沒有過?她只是笑。 我怎么沒有過?只是你不知道。 沒有人知道早川明理是怎么長大的。像是那種32倍速快進的電影,你坐在屏幕前,睜大眼睛,卻只能看到斷片的圖像,和一串嘰里咕嚕的尖銳雜音。只有她自己知道。母親有時和她聊閑天,問她記不記得哪一年下過大雪,哪一年去了四國,哪一年家里換了新車。她對答如流,記憶像文件夾,點開一個,還有一個。她說,下大雪的第二天,meimei發了燒,捂在床上看《巴巴爸爸》,發現里面的角色用腳踩葡萄釀酒,便大驚失色,還偷偷聞了父親的酒里有沒有臭腳味。去四國那次,因為太興奮了,自己一直在后排小聲說話,結果被同行的老太太看了好幾眼。新車開進家門,meimei剛會走路不久,抱著娃娃在庭院里蹣跚,跌跌撞撞,被喇叭聲嚇到,差點摔一跤。 母親起初還和她爭辯時間點,后來聽多了,反而被她說服:“你怎么都記得?” “我感覺我像個撿破爛的,”她指了指自己的腦袋,“什么都收?!?/br> 母親開玩笑,那下回不能虧待你了。從小到大,打過你幾次,不也記得一清二楚。 “是啊,”她點點頭,“一次是我說你偏心,一次是我冒充家長簽名,還有一次是計時寫口算題,我寫了十五道,然后才告訴你,可以開始了。你對了對時間,發現快得不正常,得知我撒謊,所以打了我手心?!?/br> 母親一時啞然。半晌,才把早飯推過來——也就打打手心,難道不該批評嗎? “沒說不應該啊?!彼攘艘豢谂D?,“不過也沒什么用。后來我依然冒充家長簽名,沒考好嘛,怕被罵。只不過事情做得更隱蔽了而已?!?/br> 她也知道,自己是很幸運的。家境好,家教也好。雖然父親是標準的喪偶式育兒,但他工作的確忙,也的確賺了不少錢;雖然母親的精力總是放在meimei身上,但對她的關照,也不算少,可稱吃穿不愁、有求必應。相比之下,還有太多從一開始就沒得選的錯位的人生,只能任由其一步步錯下去。就算是真有天賦本領,也挨不過那些每天背著印有報紙贈品字樣的書包上下學的拮據,挨不過那些在大呼小叫里吃進去的一日三餐,挨不過那身邊每個人都活一天算一天的日日夜夜。像她這樣的苦惱,拿去投情感節目,都排不上號。審稿的人會說,一沒戲劇性,二沒沖突性,小資產階級的無病呻吟而已。 她其實并不怎么討厭meimei,甚至稱得上喜歡。一點點大的小女孩,穿她穿過的衣服,吃她買回家的零食,從她的被窩上爬過去,第一句會說的話是“mama”,第二句是“jiejie”。沒人狠得下心。要說五六歲的時候,也起過一些邪惡的念頭,比如想寫一篇童話,女主角把meimei從樓梯上推了下去,追悔莫及,遂通過各種辦法挽回已發生的悲劇——只是想想,沒有動筆。 小孩子的邏輯是向外界要答案,就像考試,即使是開放題,也有答案。即使一句“言之有理即可”,也是答案。她的所有失落、悵然、難過、不平,都一定有原因。然而在這件事情上,沒有人做錯。于是怪來怪去,只能怪自己。是她不夠好、不夠懂事、不夠有用、不夠努力。 長大后的早川明理已經完全看開。于情,那不過是驟然失去關注,心里有坎過不去;于理,從近到遠,從個人到結構,角度更是無窮無盡:父母都有兄弟姐妹,在他們眼里,多子女家庭“不成問題”;身邊的朋友基本是獨生子女,與同輩的相處“不是問題”;社會的少子化趨勢,“現代家庭”的道德邏輯,都催生出一種嬌貴的心靈……可惜這些遲到的答案,像是不合尺寸的衣裳,容納不了她的身體,無法填補幼時空白的問題。小孩子慣于鉆牛角尖,不會想聽這種面面俱到的分析。 怪自己的邏輯,一度派生出許多荒誕的想法,譬如我為什么不是meimei,我為什么沒有患上那種需要家里人時刻擔心的病,政府為什么不要求大家只生一個小孩,甚至,根據同學的經驗,如果我是男孩子,爸爸mama會不會更器重我一些。 每一個想法她都記得。它們在她心底短暫地生長過,郁郁蔥蔥,然后因四季交替而枯萎、湮沒。這些殘根斷枝化作肥料,和風雨云露共同哺育起一株植物。它向陽、健康、茂盛,葉脈交錯,詮釋著“有用”的所有含義,拿大人們的話說,就是好好讀書、好好考試,積極、主動、上進,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做到出色。倘若再給它一個名字,那么,大概是“優績主義”——這同樣是小孩子不想聽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