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出仕(士) 第118節
徐素的腦子里一片混亂,東想西想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也只能點點頭,稀里糊涂地信了黎池的安撫。 傍晚時,黎海也回來了,自然也知道了事情。 黎海聽完后,‘咵呲‘一聲直接摔了手中的碗!當即就說:“和周,我必須要立即回浯陽去!” 黎池沒有反對,不說黎海定然是牽掛著趙氏他們的,不回去必不會放心。而且浯陽那里,也確實需要一個見過些世面,又能夠靈活應變的人回去。 “好,你回去?!?/br> 第142章 大理寺少卿張明,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涂遠成,在四月二十朝會后的第二天早上,奉命出發前往浯陽。 在出城時,正好碰到早起出城,去石山下的水泥作坊做工的兩個人。聽到其中一個人,與同伴說:“黎四爺回鄉去了,也不知何時才回來,水泥作坊可怎么辦?” 黎四爺,水泥作坊,回鄉……張明立即就得出,黎海是回浯陽去了。于是讓大理寺衙役將馬車趕得更快,在運河渡口登上官船,之后將船開到最快,南下淮陰城。 那黎海是跟在黎池身邊的,如今他回鄉去,想必臨走前黎池有對其面授機宜。黎池此人,是個極聰明的人,若是讓他堂兄在他們之前到達浯陽,與趙氏和黎湖接上頭了,或許案子會很難審。 事實上,黎池并沒有讓黎?;剜l后,趕在張明之前做些什么。因為有時候是多做多錯,黎池有幾分相信黎湖,他也早已決定靜觀其變。不過,這些張明并不知道。 張明有此戒備,于是讓船駛得很快,日夜兼程地趕到了淮陰城。 在這樁案子上,王禮容反應很快。幾乎是在孫家到了省城遞交上狀紙時,王禮容甫一得知,就立即啟程上京去彈劾了。布政使司這里傳來孫家人問完案情,又派衙役去浯陽拘傳趙氏和黎湖兩人,衙役才走兩天呢,從京城南下的張明就到達了, 張明簡單問過了案情,因只是一方之言,暫時還不能下斷論。又想到黎海正在回浯陽的路上,以拘傳衙役的行路速度,黎海定然能趕在他們前面到達。 于是,張明索性決定立即帶上孫家人,直接趕到浯陽去。不等到將趙氏一干人等,拘傳到淮陰城之后再審。 張明一行人緊趕慢趕,趕超在拘傳衙役之前,早了三天到達浯陽。 到達浯陽的當天上午,張明立即就派跟著的大理寺衙役,去黎水村將趙氏和黎湖拘押了來。也不關去縣衙牢房,就關在他們一行人入住的客棧,讓大理寺衙役牢牢看住。 畢竟在此案中,浯陽縣令也有嫌疑,若將趙氏和黎湖關去縣衙牢房,會讓人有些不放心。 直到兩天后,黎海才到達浯陽。因為他乘坐的是運貨的商船,后來轉走陸路了,又租的是驢車,所以到底不如張明他們快。 張明將兩個疑似犯人——趙氏和黎湖看住,杜絕了歸鄉的黎海與兩人串氣,然后才開始問案。 先仔細問了一遍上告的孫家人,然后分開再三審問了趙氏和黎湖,最后問了浯陽縣令,就已初步將案情理清。 孫家人說,他們好好的一個女兒嫁去他們黎家,怎么就死在自家井里了?很可能是她那惡毒婆母和狠心丈夫,給聯手害死的!以前孫氏回娘家時,說起過她婆母趙氏言行粗魯,不似是個善人。 他們孫家嬌養了十幾年的女兒,死在了黎家,他們去討說法時,竟然說她是投井自盡!告到縣衙去,結果縣令怕那京城里的黎六元,竟然草草結案,只說是投井自盡!黎家勢大又如何,他們孫家照樣要去討回一個公道! 而分開再三審問了趙氏和黎湖,事情串連起來大概就是,婆母以無后為由,為兒子納妾,兒媳不允就投井自盡了。 因黎湖與孫氏成親近兩年,卻還無一兒半女,母親趙氏欲為兒子納一個妾室進門,以繁衍子嗣。在黎湖本人都尚不知情時,孫氏知曉了婆母趙氏的打算之后,表明堅決不同意! 之后趙氏來了一次縣城,當著黎湖的面,挑明了要為他納妾的事情,并言她意已決!哪怕黎湖亦不愿,也無法改變她的決定,回村后就去相看合適人選。 趙氏回村后,黎湖就與孫氏承諾,他定然不納妾,然后就依舊去教著私塾里的學生了??梢驗橛辛诉@一遭,孫氏開始日夜焦慮不安,時常去廟里拜佛燒香,到處去求醫問藥,以求懷胎生子。 又過了一段時間,趙氏又來了縣城,說是已經相看好了妾室人選,只等找個日子,就一頂小轎抬進門來。 孫氏依舊不允,并與趙氏大吵一架,黎湖也不同意納妾,又被母親趙氏好一頓吼。趙氏態度堅決,妾室一定是要納的,否則讓黎湖絕后嗎?! 只在兒子家里住了一晚,第二天趙氏就回村里去了。然后孫氏依舊去拜佛燒香,求醫問藥,只是更加焦急了。 之后又過了兩天,那天下午孫氏回來時,臉色非常不好,黎湖關心詢問她,她也不答、不說原因。 在那之后的第二天早上,黎湖去了前院私塾講課。等一堂課下了,他回去后院喝水時,就看見井蓋被放在一邊,井是敞開的,井邊的地上落了她的一支簪子…… 浯陽縣令則說,孫家所說的,黎家人尤其是趙氏,平日里磋磨孫氏,最終還與黎湖一起害死了孫氏,是不可能的! 眾所周知的,黎湖與孫氏成親之后,只在村里住了個把月,就單獨搬到縣城來住了,之后就只有逢年過節時,會回一趟村里。還都只住上一兩晚上,就很快回縣城了。都沒住在一起,如何會受到磋磨? 而且孫氏死時,趙氏遠在黎水村,黎湖在前院私塾講課,這都是有人證的,如何一起謀害了她? 此案很明顯,孫氏無法接受婆母為丈夫納妾,于是投井自盡了。 張明聽過三方的話,也差不多明白了。 …… 張明一行人來到浯陽縣城,在浯陽這個小縣城,立即引起了轟動!而正在審問的案子,也很快就傳遍了全城,百姓們都議論紛紛! 而全城熱議的當口,也正是從中搜集消息的時候。 從百姓們議論時的閑言碎語中,不僅可以根據百姓們談起黎家時的語氣,以及談話內容之類進行推測,來判斷王禮容彈劾黎池的另外兩條,即‘未能嚴格管束族人‘以及‘不孝長輩‘,是否屬實。 還能從中得出有關孫氏的,一些死前的行蹤消息。在浯陽縣城這個大多都是熟人的小縣城,孫氏去過哪里,總有人看見的。 張明根據百姓們議論的,知道了在孫氏死之前,五至七天內接觸過哪些人,都一一找到,并問了話。 而找出來的孫氏最后見過的外人,是縣城里有名的‘婦科圣手‘唐易,孫氏死之前的那天,就是到唐易這里來求診。 雖然在這小縣城里,唐易被稱為‘婦科圣手‘,但他只是一個大夫而已,面對從京城里來的大理寺官員,他哪里還敢隱瞞? 據唐易所說,孫氏死前曾去向他求診。當時唐易號脈號出了孫氏的體質不利生育,等他說出結果之后,孫氏的臉色陡然就變得奇差! 唐易診出過不少生育困難的女子,但少有像孫氏這樣的,于是他趕緊又描補一番,說只是不利生育,并不是絕對不能生育,或許以后懷上了也不一定。 然后第二天的時候,就傳出了孫氏投井自盡的事情。唐易心中也愧疚得很,若是早知如此,他就不說實話了。 張明覺得查到現在,案情已經明了。 黎湖與孫氏成親兩年卻始終無后,于是趙氏要為兒子黎湖納妾,孫氏不允,趙氏決意要納。 期間,孫氏燒香拜佛、求醫問藥,卻一直沒能求來子女。正好趙氏頭一天來縣城,通知說已找好妾室人選,擇日就抬進門。第二天孫氏去唐易處求診,就得知自己的體質不利生育。 妾室即將進門,自身又生育艱難,雙重打擊之下,孫氏投井自盡了。 張明幾經推敲,確定沒有遺漏錯誤之后,就結了案。釋放了趙氏和黎湖,浯陽縣令既沒錯判,自然就沒事。 京城的大理寺少卿,和都察院的御史都來了,查探審理過后,依舊斷定孫氏是投井自盡,孫家人也只得認下了。 …… 在黎?;氐嚼杷逯?,就有說是從京城來的大理寺衙役,二話不說就將趙氏和黎湖拘押走了。 那可是京城大理寺的人,黎家人問不出什么來,只知道是要重審孫氏投井自盡的案子,也不準黎家人去探監。 等到黎?;貋砹?,黎家人這才知道,為何會有大理寺的人到浯陽來。也才知道黎池被彈劾了,如今正被停職在家! 聽明白了黎海說到黎池因此事被彈劾,并且如今都不能去翰林院當值了,袁氏當場就往后一仰,暈厥了過去! 幸好袁氏是坐在椅子上,若是站著暈厥摔到地上去了,不定摔到哪里。一群人圍上去,又喊又搖,又是掐人中,好一會兒后才將人喚醒。 袁氏醒來之后,拍著自己的大腿,抹著眼淚直哭:“是我老婆子沒管好媳婦兒??!老二家的硬要給大湖納妾的時候,我就該死死攔著的!就算老二家的,說我這個老婆子多管閑事,她的兒媳兒子她自己去管,我也要死死地攔著??!若是老婆子攔住了,我那有出息的孫子,就不會被擼了官兒??!” 黎海連忙解釋:“沒有被革職,官職還在的,只是暫時不去翰林院當值了?!?/br> 之后黎海趕緊將黎池吩咐他的話說了,讓他們不要慌,要穩住,事情沒到最糟的時候等等。 廢了好一番功夫,才終于是暫時穩住了。 第143章 趙氏和黎湖被拘押走之后,本來黎家族人還打算到縣城去,為兩人奔走一番的。 等黎?;卮?,知道京中黎池的現狀,聽了黎海帶回的話之后,就依黎池的意思,穩住沒有動。 只能這樣被動等待的感覺并不好受,尤其是一想到萬一誤判,京中黎池的仕途就要夭折了,族中好不容易出的一顆‘文曲星‘就要落了…… 沒錯,族人和黎鏢家的人都擔心誤判。他們還是相信趙氏和黎湖的,相信他們不會去動手謀害孫氏。但若是說‘逼死‘,死扣這個字眼的話,是很有可能的。 那一段時間里,黎家全族人的心神都放在這件事情上。然后很容易也就知道了,攛掇趙氏給黎湖納妾的是大樹媳婦兒,而妾室人選就是她鄰村娘家的堂侄女兒。 大樹媳婦兒那堂侄女兒是去年入冬前回來的,之前據說在臨淮府里的一戶大戶人家里做丫鬟,長得是溫婉可人的模樣,女紅針織也很拿得出手。趙氏隨大樹媳婦兒偷偷地去看了一趟,也立即就看上了。 知道這些之后,全族的媳婦兒都直罵那大樹媳婦兒。 “你個嘴長瘡的毒婦!人家夫妻兩在縣城里和和美美地過著日子,你作甚要攛掇著給人塞個小妾?” “你那堂侄女兒既然長得好看,又會針線活,好好兒的一閨女,嫁去做人正妻不好?你作何硬要塞給人家做小妾?” “大戶人家的丫鬟被退了回來……嘖嘖,誰知道這其中有沒有腌臜事呢!這些我們也管不著,但大樹媳婦兒,你萬不該攛掇大林媳婦兒,讓她給大湖納妾!若沒你攛掇,能鬧出今日這事?能連累和周停了官職?” “若是和周真出事了,朝廷收了和周的進士免賦田,我們一年又要交四五兩銀子的田賦。這就因為你!大叔媳婦兒你負責嗎?” “田賦都還是小事,若是因此和周丟了官,我們黎家好不容易才出的一個人才,就因了你的攛掇而毀了……我!我真是撕了你的心都有!” …… 若按袁氏想的,她是要將大樹媳婦兒給趕出村里去的! 但族長黎欽勸住了。族里婦人去圍著人家罵,他全當沒看見,只因他也恨不得去罵上一頓,但卻不至于、也不能夠將她趕出村里去。 因為這樣不僅會被外人議論黎家,也容易讓人往‘錯在黎家‘的方向去想。 縣城里還有京城來的大理寺官員和都察院御史呢,在這個關頭,他們若處罰了大樹媳婦兒,就好像他們自己就已經認定了:孫氏的投井自盡,錯在讓黎湖納妾。 雖然他們確實是這樣認為的,若沒有納妾這事,孫氏也不會自盡,也就不會有京中的黎池被彈劾一事。但黎欽不傻、心也硬,這誰也沒想到的事情,陰差陽錯的過錯,他們不能攬在身上。 大樹媳婦兒雖沒被趕出村去,但日子也不會好過。以后都只能窩在家里,再不能像以前一樣出去到處嘮嗑,也不能說東家長、道西家短了。因為一出去,就會被全村的婦人指指咄咄地罵,她的后半生可能都要生活在族人的白眼中。 …… 孫氏投井自盡的案子結了,趙氏和黎湖也被釋放了。 趙氏與黎湖兩人自被拘押走,已經過去十幾天,兩人回村時并沒有人來接。因為此,趙氏一路上還覺得委屈,但她看兒子冷漠著不想與她說話的樣子,就沒有多說。孫氏投井自盡,趙氏心里的滋味……也很不好說。 兩人回到家時,黎鏢和袁氏坐在上首,家里其余人或坐、或站在下首兩旁,整間堂屋里顯得滿滿當當的。 趙氏進屋后,就看到了小兒子,心里很是高興!她這次去縣城遭罪了,日子都仿佛過得慢些了,回來見到近兩年沒見的小兒子,真是有種彷如隔世的感覺,一瞬間甚至高興得哭出來了。 趙氏上前摟住黎海,又笑又哭地說:“大?;貋砹税?!可想死娘了……” “咻啪!”坐在上首的袁氏站起身,使盡全力對著趙氏就是一棍子!力氣用盡,整個人顫顫巍巍地站不住,蘇氏趕緊上前扶住。 “??!娘?”趙氏剛還沉浸在見到小兒子的喜悅中,忽然就挨了婆母一棍子,有些被打蒙了。 趙氏再仔細一看屋里,家里人都到得整整齊齊的,心中有了不好的預感。 袁氏撫著胸膛順了氣,才恨極了地罵:“你可別喊我娘,老婆子我受不起!想死了?那你干脆也去死了,和老婆子我一起去死了!” “死了也好,死了就不給和周添麻煩了……我們這些沒用的,不僅幫不上忙,還偏偏給和周惹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