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出仕(士) 第40節
黎池這邊剛洗漱完畢,拿著一塊干帕子絞濕頭發,就聽見外面響起他爹與鐘離書和明晟家人的談話聲。 “你們也回來了!在燒水給竹帛和冠三洗漱呢?” “是啊,已經燒好讓他們去洗了。黎老弟這是去買晚飯了?” “是呢,他們在貢院里熬了九天,可得吃點好東西補補身體?!?/br> “也是,我燒好水之后也出去一趟,買些滋補的讓竹帛吃?!?/br> “那順便幫我們冠三也帶一份?” “好啊,也不是什么麻煩的事?!?/br> …… 黎棋推開房門,就看見黎池正靠坐在窗邊的小榻上,手上絞濕頭發的動作顯得緩慢無力。 “快來,小池子,過來喝碗鴨湯?!?/br> 黎池放下帕子,披散著還在滴水的及腰長發,來到桌邊坐下,端起盛好的一小碗鴨湯喝起來。 葷而不膩的鴨湯很好地解了饞rou的饑渴,熱而不燙的暖流順著喉管流進胃里,暖意進而蔓延至全身…… 黎池愜意地喟嘆一聲,“嗯,很好喝?!?/br> “也別光喝湯,吃一口這rou夾饃和羊rou串?!?/br> 黎池一口rou夾饃、一口瓦罐鴨湯,再來一串噴香的羊rou串,吃得非常暢快。 黎棋看兒子胃口不錯,心也松快些了:雖然遭了大罪、瘦得都脫形了,但看他胃口不錯的樣子,應該沒有大礙。 “三叔……”去請大夫的黎湖氣喘喘吁吁地回來了,“我找了好幾家醫館,結果大夫都去出診了……” 千人參考的鄉試,像黎池這樣在貢院中生病的考生必然也不少,大夫供不應求是正常的。甚至很多考生家住省城的,不管他們有沒有生病,家人為防萬一都會事先將大夫請到家里侯著。 “我早就勸你們別去請大夫,我身體早已經沒事,養上幾天也就好了?!崩璩卣f道,語氣有些生硬。 黎棋原本一個性格干脆的大男子,今天也有了向嘮叨老媽子發展的趨勢?!靶〕刈?,你看你都瘦成什么樣了?不請大夫來給你看看,我不放心?!?/br> 黎池為挽回剛有些生硬的語氣,立即順著他爹笑道,“哈哈,反正我這也不急,等過幾天大夫們不忙了,再請來看一……” “小池子!你還好嗎?在貢院里聽到儉王說甲三號考生恐有性命之危時,你不知道我們有多擔心!” 黎池正說著,已經洗漱完畢的明晟和鐘離書就走了進來。 “幸好之后沒聽見不好的動靜?!辩婋x書接著明晟的話補充。 兩人進了屋,就看見黎池正端著一只小碗在喝湯。散著頭發,披著毛披風,整個人清雋中透出兩分病弱。 看著是瘦得狠了,但氣色尚可。明晟和鐘離書心里也放松了不少。 一旁的黎棋,聽到兩人的話,腦子轉了好幾轉才理清楚。 “小池子?竹帛和冠三說的是怎么回事?!你怎么有性命之危了?”黎棋理清兩人話里的意思后,立即感覺心驚rou跳的。 “讓竹帛和冠三擔心了,快請坐?!崩璩剡B忙放下碗招呼兩人坐下,又向黎棋解釋道:“爹,事情都過去了,您不要急,我說給您聽……” 黎池一邊說著這九天九夜,在考場中發生的事。另一邊,也暗里思量著兩人所說的‘儉王‘。 儉王的‘儉‘,與趙儉的‘儉‘,應該是同一個字了。說起來,大燕的國姓就是趙姓。 趙儉,不僅是‘筆友‘趙儉,也不僅是監察學官趙儉,還是儉王趙儉。 “……我醒來后就發現身上蓋著一張錦被,直到剛才都還在疑惑那被子是從何而來呢。冠三這么一說,我才知道是…儉王憐憫考生?!?/br> 黎池講完前因后果,明晟接話道,“儉王果真如傳聞中那般仁善愛才!在你之后,儉王又給兩個風寒著涼的考生多給了一盆炭火,給了一個打火石不靈的考生兩塊新的火石?!?/br> 黎棋聽完,不禁拍撫著黎池的肩膀,慶幸地感嘆:“儉王真是我黎家的恩人哪……小池子這次的鄉試也真是多災多難,不過萬幸人沒事就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人還在,就還有盼頭?!?/br> 說完這話,黎棋慶幸的神態中又透出幾分安撫來,像是生怕黎池因此而產生什么不好的心結。 黎池大概明白他爹是以為他這次鄉試考砸了,所以反過來安慰他呢。 未到放榜,黎池自己也說不好這次的結果如何,索性也就接下他爹的體貼安慰,暫不作解釋。若到時放榜后成績還不錯,就是一個驚喜了。 鄉試連考九日,哪怕剛洗漱后洗去了身上的幾分乏意,也依舊還是身心疲乏的。不止是黎池,鐘離書和明晟也是一樣。 因此,幾人簡單地說了自己的情況后,也沒有再深談,就各自回屋睡下了。 鄉試結束后的第二天,黎池一覺酣睡到中午才起床。鐘離書和明晟,也只比他早起不到半個時辰。 洗漱后吃了飯,三人就聚到黎池屋里,湊在一起仔細談起了這次鄉試。 先不說黎池如何,但看鐘離書和明晟,兩人都感覺這次的把握比上次要大,名次不好說,但都有五六分把握能榜上有名。 雖說是五六分把握,但或許能有七八分把握。黎池明白兩人只是顧及到他的心情,不好在他面前quot;炫耀quot;,因此保守地估計罷了。 畢竟,按照黎池昨晚的說法,他真正用在答題上的時間只有三天半而已。又還受了風寒影響——甚至因此而一度性命垂危,鄉試成績有所影響也是正常的。 黎池此時也不好說什么,畢竟結果還沒出來,一切變數都有可能,只能真誠地透露出他對于結果的豁達。 黎池如此的豁達態度,倒也沒掃了兩人的興,三人也算是暢談盡興了。 之后,在黎棋和黎湖的雙重看顧下,黎池又感覺自己身體的確有些虛,于是也就樂得聽話地在屋里養著。之后就在吃睡、睡吃中度過。 這期間,黎湖一直奔走于各醫館請大夫,終于在供需不那么懸殊的時候,請回了一個老大夫。 老大夫給黎池把脈之后,說了一堆‘體虛虧空‘之類的拗口話,總之得出結論:需要進補。最后花了十兩銀子,抓了三副進補的藥。 黎池勸了他爹,說不用浪費這十兩銀錢??衫杵咫y得一次堅決地駁回了兒子的意見。 黎棋去街上買了個藥罐回來,小心地盯著熬了藥,然后又緊盯著黎池,讓他把藥一滴不剩地喝完了。 終于,鄉試結束后的第五天中午,貢院方向傳來鼓聲。 三聲鼓響過后,鄉試張榜了。 第51章 黎池他們并沒有到貢院大門外去看榜??瓷先ニ坪鯇Π裆嫌忻c否,全然不在意的樣子。 倒不是黎池真對鄉試結果豁達到如此程度,他主要是想著看榜的人太多,懶得去擠。等人少些了,再去看一眼就好。 而黎棋和黎湖同樣沒去看榜,則是他們認為黎池這次鄉試必定是考砸了的。雖然人沒事已是萬幸,但也不想去看別人中舉的場景。 于是,一個是想著等人散去一些后再去看,另兩個因為怕觸到前者的痛處,于是裝作一副云淡風輕的模樣。如此,黎池他們竟然都沒第一時間去看榜。 …… 與黎池他們‘淡定豁達‘的狀態不同,貢院前的大街上人頭攢動,已經擠滿了看榜的人群。 時間一到,鼓響三聲。 鄉試結束放考生出來后就再次緊閉的貢院大門,在第五天的中午再次被打開。 英姿勃發、朗朗如一輪明日的儉王,手捧大紅卷軸榜單,當先走出貢院。 正副兩位主考官即梅翰林和林學士,一人手捧一卷張貼著榜上之人答卷的大幅卷軸,緊跟在后。 在士兵的護衛開道之下,儉王親手將榜單掛上了公示欄。 卷軸自然地‘唰啦‘垂下展開時,看榜人群中,立即彌漫開來一股迫切卻又害怕的氣氛…… 既想得知結果,卻又害怕結果不如人意。 另一邊,梅翰林和林學士也在士兵的幫助下,將張貼了答卷的卷軸掛上公示欄。 “本王在此恭賀榜上學子喜登秋闈鄉榜,但也望諸位不忘繼續奮進,期待諸位有朝一日成為國之棟梁。 又或有急流勇退、就此選擇為官者,本王也望此中諸位:若為官必為國亦為民,成為國之基石、民之庇佑?!?/br> 這鄉榜上的人都已是舉人,可以選官做官了。有選擇繼續參加會試殿試,爭取考取進士的,也有自知資質有限或現實所累,選擇放棄考試而直接為官的。 儉王這話顧及到了兩者,可說是既高遠也不缺務實。 “而此次稍有欠缺而致落榜的諸位學子,也不必自卑自棄。諸位可潛心苦學三年之后卷土再來,若是現實所限無法再來一次的,也莫要讓你們的學識埋沒浪費了,或用以興家旺業,或為民開智,都要去做利國利民的好事?!?/br> 此次榜上無名的考生依舊還是秀才,有的會選擇繼續再考,也有的就此止步了。 但即使選擇不再科考的秀才,儉王作為高高在上的王爺也沒有看不起他們,而是鼓勵他們學有所用,或為家、或為民,總之去做利國利民的事。 儉王這兩番話,榜上、榜下學子都提及到了,且對他們都有期許、沒忽略掉鄉試中的quot;失敗者quot;,這兩段話可謂滴水不漏,很好地體現出了他仁善愛民的品格。 在場考生、陪考的和看熱鬧的,雖觸動他們心扉的點各有不同,但卻都因儉王這兩番話而感到心里暖烘烘的。 一旁的梅翰林和林學士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出了佩服的神色。 趙儉能從小到大都深得圣心,作為有望觸及那個大位的皇子,他到底是不同于普通皇子的。這收服人心的言語手段,也顯得格外妥帖自然。 等儉王說完話并示意梅翰林之后,梅翰林才開口道:“望諸位學子能謹記儉王教誨!” “學生謹記儉王教誨!”考生紛紛回答。 “榜上之人的答卷也已張貼出來,與榜單一樣都將在此公示三日,以供學子們評判及學習?!泵泛擦终f完,就與儉王和林學士一起后退,將榜單前的地方讓了出來。 這現場的人,有考生、有來陪考的,還有純粹來湊熱鬧的,加起來怕有兩千人不止。若是這些人全都瞬間涌到榜單前去,那場面可能稍有不慎就會發生踩踏事件。 但所幸考生們還顧及著顏面儀態,不好在儉王和兩位考官面前失儀,于是又還連同一部分陪考的也沒有一窩蜂涌過去。因此,場面也不算混亂或難看。 而且,除了鄉榜可看上榜與否和名次高低外,答卷公示欄也同樣可以看。 “解元竟是黎池!” “當真?竟是臨淮府浯陽縣黎池?!” 答卷公示欄上最頂端,張貼著的答卷赫然就是黎池的。 策問場三篇策問答卷,分別是玖拾肆分、玖拾貳分和玖拾分,合計貳佰柒拾陸分。 經義場共三十道題,黎池每道的答案都沒有錯誤,但每題也各扣了零點伍分,最后總計貳佰捌拾伍分。 這兩場的成績,若是只單看某一場,黎池的成績都不是排名首位的。但黎池他勝在一個‘穩‘字,尤其是雜宗場,三百道題他竟只有一題答錯,他雜宗場的分數為貳佰玖拾玖分。 就是唯一錯的那一道史學題,也存在爭議。 “‘景廣文王于何年遣使北匈奴議和?‘我也是寫的和黎池一樣的答案,我記得這在《漢書》中有明確記載啊,為何就是錯的?” “不,在《通史》中記載的是174年,而非172年?!?/br> 這時圍繞黎池議論起來的,也都是看完榜單后成績不錯的考生,因此才有心情過來八卦。 “黎池不是在貢院里突發風寒甚至命垂一線,幸好有儉王送去一張被子才使他得以活命?怎么還考得這樣好,甚至高踞解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