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出仕(士) 第23節
而這次送黎池去府城的陪考人員,與上次府試時的有所不同。 這次陪同黎池一起去臨濠城的,除了他爹黎棋之外,還有他兩個堂哥即黎河與黎湖。 他們兩個要到明年開年后二月才參加縣試,讓他們跟著堂弟去府城,也能激一激他們好學向上的好勝心。順便去見見世面,感受感受院試氣氛,免得明年縣試時心理素質不過關、影響發揮。見過院試的場景、讀過院試榜上的文章,應該會對他們有所助益的。 …… 黎池四月份才經歷過一次府試,到臨濠城走過了一遭,算有了經驗。 因而這次趕赴院試,一路上趕路和住宿等事項都沒有出現問題,花了四天時間就趕到了府城。 黎棋覺得府試時住的‘鴻運客?!?,興許能旺自家兒子的文氣,于是首先就去了鴻運客棧。恰好客棧還有空房間,于是考慮依舊入住這間客棧。 而今距府試不過三四個月,黎池又是府試案首,鴻運客棧的掌柜見他們來入住,自然也就認了出來。 一番恭維閑談之后,最后給他們的住宿費算了個優惠價:每住一晚上收100文錢。 府試時200文一晚,這次100文一晚。相比縣城黃氏客棧的一晚80文,這價格雖貴上20文,客人在府城來說也的確算得上優惠價了。 不過黎池猜測,這個優惠價應該沒有到掌柜所說的半價。這次來府城參加院試的考生,只是四月份通過府試,榜上有名的不過一百零九人而已。即使算上往屆的累積下來的童生,也還是少于府試的人數。 而當初來參加府試的卻有六七百人,人數可謂驟減,住宿需求相應降低,客棧的價格自然也就無法再抬高到四月份那樣。 雖還不知外面客棧的價格,但200文每晚是肯定不可能的。不過鴻運客棧給他們的‘半價’——100文每晚,應該也是優惠了的,算得上是良心價了。 安頓好之后,黎池沒像上次府試前那樣閉關備考,而是開始帶著兩個堂哥,一起出去參加一些文會、詩會等各種聚會。 黎池之所以如此,一是因為,來參加院試的大多是四月份府試榜上的那些人,他經過一次府試,也將他們的實力差不多摸清了幾分。黎池覺得,他用不著像府試前那樣忐忑緊張。 當然,黎池并不是一個臨到緊要關頭時,會松懈、自傲的人。主要是他已經做足了充分準備,對此次院試有了八九分的把握。這也是第二點原因。 上次府試后,黎池、鐘離書和明晟三人,一起宴請了當時府試榜上的同年。黎池又頂著府試案首的名頭,他在臨淮府里的讀書人之間,勉強也算混了個耳熟和臉熟,有幾分同年之誼。 于是黎池帶著兩位堂哥,在文會、詩會聚會中,就總能碰見幾個熟人,然后自然而然地就融入了其中,很是吃得開。 有黎池帶著,聚會上的人看在黎池的面子上,再加上黎河和黎湖兩人雖還沒參加縣試,卻不是什么都不懂的草包,因此聚會上眾人討論時也能帶上他們兩人,如此讓兩人每次聚會都能有所得益。 黎河和黎湖兩人起初顯得有些拘謹,看到堂弟在眾人中如魚得水的姿態,心中很是佩服和艷羨。 對此,黎池安慰道:“等河哥哥和湖哥哥你們也考過了縣試、府試,有了功名,有了說話的底氣,慢慢地就也能像我一樣,在聚會中能玩得開了?!?/br> 聞言,黎河和黎湖兩兄弟的胸中升起熊熊斗志,暗下決心,誓要多學多看、考過縣試和府試及之后的各級考試! 這也是黎池說服家里人,帶他們來府城陪考的主要目的。不僅僅是明面上簡單的‘見見世面’,而是要通過見世面,讓他們知道世界之大、能人之多,讓他們不要自大自滿,要奮斗不止。 …… 幾天時間一晃而過,院試的日子就在眼前了。 院試由各省學政主持,經府試錄取的童生均可參加,其報名、填寫履歷、癝生作保等手續與府試和縣試大致相同。 江淮行省轄下五府,學政駐在地為省城淮陰城,每到院試時,江淮學政就依次分批地案臨轄下各府監考。臨淮府是江淮行省轄下五府中第三個開考的,恰于八月十五中秋佳節當天開考。 黎池在參加文會詩會等諸多聚會時,也聽說了不少小道消息。據說,江淮學政姓章,是大燕首屆科舉的一甲榜眼,才華橫溢、風儀出眾,但就是太過目下無塵、以致官運受阻。 據說與他同科的空有一身好看皮囊的探花都是一部尚書了,他卻還是一省學政。 對此,黎池并未多言。他從未見過、也不了解這章學政,不好草率評價他的才華、風儀和為人。 但淺顯推測,章學政應該是個有思想、有見解的讀書人,還有著讀書人的傲人風骨和書生意氣,但過剛易折,可能并不太適合混跡官場。 至于那探花郎,能夠做到一部尚書,肯定不會只是空有一身好看皮囊。 因為雖不管在任何時代,底層都埋沒著許多有才華卻不得志的人才,但能坐到高位的卻絕對不會是一無是處的庸人。他可能有某些缺點,卻絕對有他自己的優勢:或交流溝通能力強,或籌謀手段高超,或業務能力強…… 這些小道消息雖說可信度不高,但卻也還是有些用的。 特別是當幾個家境不錯、有消息來源渠道的考生都這么說時,黎池就在心中確定了這次考試的作答風格:新穎卻又不出格。 雖說評卷人是由五百里外較遠的書院山長或幕友當任,可主考官還是章學政,即使評卷人與章學政的偏好不一樣,也會盡量向他靠攏,更別說最后的排名決定權還掌握在章學政手上。 新穎,是因為章學政是個很有想法、不肯流于俗套的人,作答風格和觀點要讓人眼前一新。 不出格,是因為這章學政雖不肯與世俗同流合污,卻不能將其錯誤地看成一個新世紀的‘新新人類’。他本質上更可能還是一個囿于俗套中的讀書人,因為他也是在四書五經和儒學思想的熏陶下長大的,因此作答風格和觀點依舊不能出格。 新穎不出格,這個尺度,黎池自認能夠把握住。畢竟他前世也在官場上走了那么些年,且走得還算順暢,對于尺度的拿捏還是有一定經驗的。 …… 黎池在他爹和兩個堂哥的目送下走進考場,搜查核檢,對號入座,響鑼開考…… 院試考兩場,第一場正試,連考三天不出考場。第二場覆試,考試時間根據考試內容有所變化。 正試的考試內容與府試和縣試大致相同:帖經、墨義和策問??纪旰笥煽脊俸驮u卷人進行糊名評判,一天至三天內判出正試通過的考生,通過人數為最后考取秀才名額的一倍。 接著張貼出通過正試的考生名額——即為草案,草案只寫通過的考生的座號、不寫姓名。 草案上有名者,進入第二場覆試。 根據黎池收集的以往的有關覆試信息得知,此次覆試也許會遵循舊例:考一文一詩,即作一篇策問、賦一首詩。也有可能不賦詩,只作一篇策問。 不管第二場覆試如何,第一場連考三天的正試更加關鍵和緊要。 讀書人多半家境算過得去,都被被養得細皮嫩rou的,更甚至身體羸弱者也不在少數。而院試考場中的號房低矮逼仄,體型稍胖者連轉身都困難,一連三天除了出恭如廁外都呆在這小號房里,若‘有幸’還有蛇鼠蟲蟻等作伴……那簡直是不能更糟心!一般讀書人都忍受不了! 再加上攜帶進去的要管上三天的干糧和水,都是冷的,味道好不到哪去。 三天兩夜的時間,考生們都要被關在一個逼仄的小號房里,眼睛看的只有眼前的考卷,耳朵聽的是其他考生和監考人員發出的窸窣聲響,鼻子聞的是土腥氣和霉味……且不說困坐久了、會影響思維敏銳度,還很容易興起煩躁的情緒。 這些身體和心理方面的問題,就能夠影響不少考生的發揮。 然而黎池不管是前世年少時的家境困頓,還是今生的家境一般,都讓他習慣了這樣惡劣的考場環境。而心理問題方面,他是心靜如水。 然而,第二天的‘墨義’場,黎池正認真作答時,突兀地響起一聲凄厲尖叫:“啊啊??!老鼠!老鼠掉我墨缸里了?。?!” 黎池被驚得全身一抖!下意識地就將筆頭往內一勾、一甩! “??!”“??!我的卷子!”“作甚大呼小叫!差點污了我的答卷?!薄?/br> 立刻,考場內此起彼伏地響起心痛的、惱怒的、后怕的驚呼聲,那些被嚇得污了答卷的考生,怕是恨不得捶一頓第一個驚呼的考生! 黎池連忙低頭看面前的答卷,幸好沒有墨團污跡! 再一看自己胸前,月青色帶藍色團花織紋的細麻衣上,點點墨汁順著揮甩的軌跡連成一道弧線……身上這件外袍是毀了。 不過毀了這件外袍,總比毀了答卷或毀了這場考試要好。 “肅靜!考場不得喧嘩!” “丁十座號喧嘩的考生請即刻離場,今科院試你不得再參考!其他喧嘩的考生即刻肅靜!” 黎池作為府案首,座號為甲一,正對主考官章學政而坐,眼見著橫眉怒目的章學政揮揮手,讓考場內的衙役將那名考生押了出去。 院試第一場正試連考三天,讓黎池稍覺驚險的,也就只有這一場意外了。 黎池兩世都引以為傲的,就是他比一般人要強上不少的記憶力,再加之他運用科學的記憶方法,在腦海里虛擬架構出了一座記憶宮殿,對各類知識和記憶分門別類地記憶,能夠記得格外清楚牢固。這一點,在學習和考試方面,是非常占優勢的。 他前期背誦了官定版本‘四書五經’,又對幾種民間盛行版本進行融會貫通,讓他在帖經和墨義兩場考試上,顯得游刃有余。甚至不用等最后的張榜,他自己就有把握不出意外的話,他能夠得滿分。 至于策問場,黎池貫徹了考前定下的‘新穎而不出格’的作答方針,加之準備充分、積累豐裕。引經、據典、用史,文章論證時對三者信手拈來,感覺還答的不錯。 而草案張榜后也證明,黎池的感覺并沒有錯,不僅僅是他自我感覺良好。 院試正試考完,黎池走出考場時,他爹和兩個堂哥正拿著披風,端著一碗熱面湯等在場外。 “來,把披風披上!昨天這天氣陡然就涼了不少,可別受涼了!” “來來,喝口熱面湯,暖暖身子?!?/br> 黎池:…… 黎池仔細感受了一下,外面天氣確實涼快了一點?,F在農歷八月中旬的時間,已快到深秋,陡然降溫確實容易感冒著涼。 黎池依言轉身讓他爹幫他披上披風,然后接過黎河遞過來的熱面湯喝了一口,“爹,我進場前特意穿了兩件里衣,又還有一件外袍,在考場里時也沒覺得冷,只出來后才感覺有些涼快。不過,應該不會著涼的?!?/br> 做娘的怕兒女餓了冷了,做爹的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幸好小池子你想得周到多穿了一件,不然受涼就不好了,后面還有一場考試呢。爹剛剛就看見幾個凍得直咳嗽的考生,要是不趕緊驅走寒氣,恐怕都不能參加后面的覆試了?!?/br> “是呢,這個時候受涼了不單單身體吃虧,還耽誤事兒?!崩璩貙⒁煌霟崦鏈韧?,把碗還給旁邊支著面攤的攤主,“爹,兩位哥哥,我們回客棧去?!?/br> “走走,快回去,讓小二哥提熱水來讓你泡個熱水澡,再吃上一頓熱飯,精氣神一下就恢復了!” 要黎棋說,自己兒子這愛泡澡的習慣,就是讀書人瞎講究!可一整家人都只能由著他,慣著他。 黎水村的村民洗澡,若是夏日里,男人們就在繞著村子的那條黎水河里洗洗,女人們就在家里用帕子擦擦。冬天天冷的時候,除了過年前正經地洗一次外,其余時間都只用熱水擦臉洗手而已。 可黎池卻很愛泡熱水澡,不管春夏秋冬哪個季節,他都要不時泡泡熱水澡。為此,大伯黎橋還專門給他打了一個浴桶。幾次出門在外,只要落腳的客棧有浴桶,黎池趕路乏了、考試累了的時候,都會找客棧要熱水來泡澡。 “泡個熱水澡很好,能暖暖身體驅走寒氣,不易受涼?!痹诳紙鲂√柗坷锎袅巳斓睦璩?,的確想要泡個熱水澡。 …… 正試兩天后的下午,院試‘草案’張貼出來,黎池的座位號‘甲一’榜上有名。 第31章 第二天,外面天色剛蒙蒙亮,黎池就起早去趕赴院試的第二場考試:覆試。 依舊是核檢入場、對號入座、鳴鑼開考,這一系列流程黎池已經歷過好幾次,早已平常視之,再不復前世當初高考、后來國考等大考時的緊張。 在張貼院試‘草案’時,就已經說明院試覆試考‘一文一詩’,即作一篇策問、賦一首詩,連考兩天。 黎池拿到覆試的考卷后,開始仔細審閱考題。 覆試的策問題在這個時代出現……倒是有點意思了。 繼科舉革新之后,這次院試的策問題,又讓黎池確定了大燕朝的上層,的確存在著一個不可言說之人,這提醒著他行事要格外謹慎。 策問題目為:京畿之地,日益繁華開明。而嶺南、劍南、隴西、北疆四方之地,歷來困苦不化。此區域發展不平衡之景,何解? 簡言之,就是如何解決大燕朝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 區域發展不平衡。在黎池前世的那個時代,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不時見諸新聞報端。甚至黎池參加的那屆國考,申論的主題就是圍繞著這個問題展開的。 可是,‘區域發展不平衡’這個現象名詞,出現在當下……就顯得有些恐怖了。 不過不論以后,黎池當下應該做的就是好好考試??偛荒芤驗檫@件事,就不顧家中的期望,不管這些年所下的苦功放棄科舉。 題目的表述還算清楚,能夠讓考生都讀明白考題的意圖。但在場的或許沒有任何一個考生,能有黎池這樣理解得透徹。這道策問題只用圍繞著一個中心作答:因地制宜,之后再引申開去、用論據進行論證。 對黎池來說,策問題的小難點就在于:如何在隱藏自己的同時,又要表現自己。這一點,黎池注意些也能解決,畢竟也讀了這么些年的書,這個時代讀書人的行文用語他早已掌握,他有信心能披著當下讀書人的皮,來表述出他前世的某些觀點和對策。 策問題看完,黎池又審閱了賦詩的題目要求:對月懷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