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節
不負天子 不負君子 曾芝龍攤著手,手心還有毛筆掠過潮濕的微癢。他轉身對王修笑:“現在回答王都事,我曾芝龍,效忠帝國,效忠陛下,效忠攝政王殿下。我,足夠聽話?!?/br> 第98章 風吹過一縷陽光,在曾芝龍眼睛里漾著,又漾進王修的眼睛,恍惚一閃,風動臨水春葦:“曾官人得攝政王親筆手心題書,不負天子是自然,曾官人當得起‘君子’才好?!?/br> 曾芝龍眸中神光仿佛秋月懸霜天:“王都事覺得‘君子’什么意思?” 王修笑了:“總不是在滿剌加埋伏著襲擊中華商船?!?/br> 曾芝龍眼神一動,王修看他:“荷蘭人盛贊過的一位指揮官的作戰能力。這位指揮官專門截擊跟西班牙做生意的中華商船,甚至打急了連西班牙一塊削,荷蘭人和西班牙人都相當怕他,管他叫‘海妖’,海妖嗜殺吃人,不分遠近親疏。當海妖足夠壯大,壯大到海妖的養父李丹和雇傭他的荷蘭人都開始害怕,要聯手鏟除他,你說,海妖要怎么辦?” 曾芝龍眼睛從王修身上劃到李奉恕身上,微微笑:“殿下也一起聽故事?” 李奉恕表情不動,心里有些疑惑,他其實……不太知道。王修聲音舒而緩:“所以,海妖上岸了。海妖對平民還不錯,憐貧惜弱。年初海妖和荷蘭軍隊自臺灣海戰,波及福建,海妖強行自泉州登陸,不僅大敗荷軍,還大破福建艦隊?!?/br> 曾芝龍聽別人的事兒一樣:“打水仗的把戲,難為朝廷知道?!?/br> 王修不著急。陛下和曾森從暖閣里溜出來,兩個小家伙睜著兩對黑黑的眼睛,他們真的在聽故事。小孩子不懂故事里輕描淡寫的殺戮,只覺得有趣。王修大笑:“這可不是打水仗,這是十八支艦隊一千條船三萬水兵參與的大海戰。大晏一貫重陸輕海,此等規模的混戰我真是恨不能親眼觀看!曾經奉李丹之命截殺中華商船的‘指揮官’,西班牙與荷蘭懼怕的‘海妖’,是當之無愧海戰的天才??上?,能殺海妖的人也上岸。前天,朝廷的敕封下達福建,一個叫徐信肅的人正式成為水師把總?!蓖跣奘樟诵θ?,“曾游擊,你著急了?!?/br> 換成曾芝龍大笑。海妖,海中龍,隨便什么,他就是想知道他究竟能不能上岸! “海妖,哈哈。是,就是我曾芝龍。我并沒有著急,王都事。你很了解十八芝,但并不了解我。我可以回海里,也可以不回?;蛟S,我想要的真的只有這八個字?”曾芝龍晃晃左手,“十八芝,十八支艦隊一千條船三萬水兵,好。王都事,你令我敬佩。跟我講講,那個徐信肅為什么能殺……我?“ “這得問你養父李丹,是不是?”王修面無表情,“李丹才是截殺中華商船的罪魁禍首,縱橫海面十余年官府奈他不得。某一天,李丹終于暴斃,只是他死以前把苦心經營的廈門到長崎一線給了徐信肅?!?/br> 曾芝龍揩揩笑出來的眼淚:“他再也不能興風作浪了?!?/br> 王修伸手,一拍曾芝龍的肩:“海妖可惡,曾游擊在沿海賑災撫民卻做得很好?!?/br> 曾芝龍看到王修手心一條蜈蚣一樣的疤。王修面無表情:“我替殿下問話,問完了?!?/br> 李奉恕一愣:??? 曾芝龍下意識一嗅,王修身上那種幽幽的清涼的香氣又來了。曾芝龍對著李奉恕攤開手掌,攝政王手書八個字就在他的手心。他攏起修長的手指,握成個拳,敲了一下自己的心口。 李奉恕沉重疲憊地長嘆:“你代朝廷賑撫饑民,的確做得不錯。大晏全境大旱,西北大旱福建也大旱,若不是王修把你移民填臺灣的上書翻出來,福建竟然都無人上報旱情……朝廷慚愧?!?/br> 皇帝陛下一直和曾森張著嘴看大人們刀光劍影的,一聽福建大旱,很震驚:“福建為什么會大旱?” 西北年年旱年年賑,大家習以為常??赡鞘歉=ò?,皇帝陛下忍不?。骸案=ㄔ趺磿??” 李奉恕低聲道:“陛下,福建也是可能旱的。只是沒人上報,沒人讓您知道?!?/br> 曾森看父親,又看攝政王,和認真地跟陛下解釋:“福建去年餓死人啦?!?/br> 陛下以為福建是何首輔女婿寧一麟講的那個福建——凡福之綢絲、漳之紗絹、泉之藍、福延之鐵、福漳之橘、福興之荔枝、泉漳之糖、順昌之紙,無日不走分嶺及浦城小關,下吳越如流水;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計,皆衣被天下。 王修聲音深而遠:“陛下,福建的確大旱,成廟天承六年七年,連續大旱,福建一省赤地千里,曾游擊率船隊移災民前往臺灣拓荒開墾,實屬安民和眾大舉?!?/br> 小皇帝愣住很久,他往桌案上一趴,開始大哭。曾森嚇壞了,為什么哭?小皇帝哭得小身子一抽一抽,攝政王抱起他:“陛下哭什么?!?/br> 陛下并沒有解釋他在哭什么??匏_爾滸,哭連福建都旱,還是哭福建和西北都餓死了人。小孩子的哭聲特別慘,撕心裂肺,哭得曾森都開始抽泣,哭得李奉恕眼圈都開始酸。他安慰不了小皇帝,一陣大風吹進武英殿,地上的十年前薩爾滸的戰報翻滾旋轉,繞著所有人的腿垂死掙扎。 曾芝龍攥緊手中的八個字:“沒想到,我能得王都事美言。如此,殿下,我是君子么?” 王修道:“嘉樂君子,憲憲令德。宜民宜人,受祿于天。宜民者,君子也。十八芝可是海盜,亦可是……大晏帝國海上長城?!?/br> 曾芝龍緊緊盯攝政王,攝政王一笑:“你,不錯,很不錯?!?/br> 王修垂下眼睛,李奉恕對曾芝龍道:“明日,你去魯王府日講?!?/br> 曾芝龍一揚眉毛,然后笑了:“殿下想聽什么?” “講水師,講海戰,講臺灣。曾卿可去準備一下?!?/br> 曾官人,曾游擊——曾卿。 曾芝龍恢復那多情顧盼的神采:“臣……告退?!?/br> 王修還是沒表情,李奉恕拍著懷里的陛下,對王修低沉道:“灼灼桃華,宜室宜家。我終于想到配得上你的下一句,嘉樂君子,宜民宜君?!?/br> 曾芝龍一腳踏出武英殿,清風迎面,他瞇起眼,抬頭看向驕陽,明明熾盛。 曾森眨著眼睛看大人們離開武英殿,心里非常不快。他覺得是這些大人惹得陛下哭。陛下哭得緩不過勁兒來,一頓一頓地打嗝。曾森摸摸陛下的圓臉蛋:“不哭哦?!?/br> 兩只團子不約而同地想到攝政王在曾芝龍手心寫的字。陛下眼睛腫腫的,聲音顫顫的,拿枝毛筆對曾森道:“我也要在你手心寫?!?/br> 曾森立刻張開右手,陛下一板一眼地在他手心寫了三個字: 靖海王。 剛才大人們說話,曾森總算聽懂一句,“海上長城”。長城,陛下說要帶他去八達嶺,那是護衛帝國的象征。曾森攥住拳,很鄭重:“曾森愿為陛下海上長城,不負天子?!?/br> 陛下抽泣得一頓一頓:“今生必不負君子?!?/br> 魯王府連夜趕制一塊匾額,攝政王親手書寫“研武堂”,掛在書房外面。第二日,召請周烈,宗政鳶,白敬,曾芝龍。攝政王立在匾下,對四人一揖:“我于兵事一竅不通,現在看,兵事為立國衛國之本。四位皆是我的先生,從今往后,多謝四位指點?!?/br> 四個將領對攝政王抱拳:“決不辜負殿下信任?!?/br> 王修在自己書房寫下四個名字。 周烈,甘肅人,西北軍官。 宗政鳶,山東人,山東軍官。 白敬,山西人,文官將領,前兵部侍郎。 曾芝龍,福建人,東南水師。 還有個遠在右玉的陸相晟,南京人,文官將領,大名知府。 不夠,不夠。 老李的意思他懂得,曾芝龍有句話說對了,把不聽話的換掉,換上聽話的。內閣不聽話,攝政王自己可以用聽話的。前有中極殿大學士,也許后有……研武堂大將軍。 王修看著四個名字,笑起來。 的確是,不夠啊。 他把紙張用火燒掉,窗外金陽輝煌,照著王修隱隱笑意的臉。 大奉承來報:“王都事,陳駙馬來了?!?/br> 王修點頭:“為了種子的事來的。有請?!?/br> 陳駙馬一直想去右玉看看,陸相晟為數不多回他的信件中,偶爾提到他們陳家糧鋪的糧票能當銀票使,甚至比銀票還好使,俗稱“小票”,他一直覺得驚奇,為何糧票會比銀票好用?攝政王想查出太祖發行銀票失敗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如果真的整理出來問題關鍵,是不是可以將功補過,挽回一下自己稀里糊涂跟著罷朝的尷尬境地。 陸相晟連續上書給攝政王,先前運到右玉的玉米番薯種苗好像有問題。欽天監的司監權城種植玉米番薯多年,一口咬定一定事宜西北種植,沒想到先拿右玉試種就出問題。權司監急得要去右玉親自驗看,正好陳家又募了一些北直隸壯丁要去右玉,陳駙馬想跟著一起去右玉。 王修一眼看到陳駙馬腦袋上浮著一片火氣,笑著安撫:“陳駙馬不要著急,這并不是什么難事,想去右玉,自管去?!?/br> 陳駙馬心有余悸:“得王都事這句話,我就放心。我天生愚笨,實在是不會揣測上意……” 王修笑:“老李的心最不需要揣測,于國于民堪用者,在他面前便不需要驚慌?!?/br> 陳駙馬腦門上有汗,王修舉起右手,晃晃手指。陳駙馬看他手心里猙獰的大疤,什么意思? 王修溫和:“陳駙馬難道沒看到過攝政王的右手?被李巡檢做的火銃炸得疤痕斑駁,殿下可有治罪?并無。李巡檢為國之棟梁,火銃為國之重器,攝政王胸懷寬宏,決不會計較?!?/br> 陳駙馬一揖:“多謝王都事,卑職明白了?!?/br> 王修用手指點點下巴,陳家兄弟,進不進研武堂呢? 第99章 攝政王下制,委任周烈、宗政鳶、白敬、陸相晟、曾芝龍為“研武堂教授”,專職指點攝政王武學兵事,視同親王府參軍,并不加官加俸祿。內閣正在和攝政王為了蒙古頂牛,攝政王但凡下關于蒙古的制詔,立刻就被打回。這下攝政王想聘幾個教授,不加官也不加俸祿,內閣也就默許。 因為有更焦頭爛額的事情。 西北民亂。 攝政王想調山西官糧進陜西,被山西巡撫拒絕,上書言之鑿鑿山西也在荒年,官糧無力支援陜西。后來攝政王殺了一堆在山西陜西哄抬糧價的官員貴族,籠絡商會借調商糧進陜西,杯水車薪。 餓死的人數一點不少。攝政王已經對純粹的文官喪失信任,全權交給周烈去辦。周烈動用了他在九邊所有信得過的部下盯著糧食下發,在右玉耕種屯兵的陸相晟仍然上書“時有隴右饑民呼號投奔,右玉獨力難支”。 周烈回報,下發賑災糧需要出動更大的軍隊,所有士兵手持長矛對著饑民,唯恐饑民嘩變哄搶。問題是,士兵的糧餉也欠缺久矣。 攝政王半天沒說話,他知道周烈的意思。大晏地地圖被蠹蟲蛀得仿佛篩子,他想起周烈剛進京在御前磕頭磕得一臉血。 所以,陜西一地,真的嘩變了。饑民借著白蓮教造反,士兵倒戈投降,力量竟如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自年初到現在,從陜西一路南下,勢如破竹,晏軍無力對抗。 “制定計劃一套一套,將領換了一個一個,誰來跟孤說說,匪首何在?”攝政王攥了一把邸報居高臨下劈頭蓋臉往下砸,紛紛揚揚漫天大雪。 連吵了好幾天,沒有一個可行的辦法,攝政王心里被油煎。各處民亂此起彼伏不是最可怕的,這些民亂漸漸合流到一處,才是最可怕的!各處民亂漸漸合入高若峰部,高若峰犯上作亂已七年,朝廷竟然對他束手無策。 對了……高若峰是白敬老對手了。白敬進詔獄是被污蔑通匪,通的就是這個高若峰。高若峰行軍打仗竟然頗有當年太祖風采,輾轉各地,不戰則潛伏,戰則一擊必勝。白蓮教民亂匯入高若峰部,又不知其所蹤。 周烈跟攝政王提過一個叫李鴻基的人,正是高若峰的外甥。 “高若峰現在到底在哪兒!”攝政王站在龍椅前的臺基上近乎咆哮,臣工無一人應答。 “右玉被圍城半年,消息才到京城,才到孤手上。太宗皇帝創設全國三千驛站驛館,為何消息會如此遲緩?” 皇極門中,寂靜無聲。 西北更詳細的事情,周烈沒說。饑民嘩變哄搶之地,血浸賑災糧。四周橫尸枕籍,龜裂干涸的土地貪婪地吞咽彌漫的血液,負責押韻的把總抓著干結成塊的賑災糧嚎啕大哭。 無人哄搶,無人領糧。 周烈在京營,對著西北方向倒酒。參將裝作沒有看見總督流淚,只能沉默。天佑大晏,還是天厭大晏? 早朝攝政王又發一頓脾氣,然而無濟于事?;实郾菹卢F在倒不怕攝政王了,反正六叔再發雷霆都不會發到他身上。他用小手揪住攝政王衣襟:“六叔?!?/br> 李奉恕把氣喘勻:“陛下?!?/br> 皇帝陛下仰頭很認真地看他:“六叔,爹爹生忌要到了?!?/br> 李奉恕恍惚一驚,居然把成廟的生辰給忘了。先帝生忌不在三大祭里,也不在四小祭里,該祭也得祭。沒有硬性規定,生忌比死忌反而更能盡心意。李奉恕半跪在龍椅前:“陛下提醒得對,都是臣不好,居然差點忘記?!?/br> 小皇帝很嚴肅:“我是想問,今年爹爹生忌過嗎?” 李奉恕一愣:“當然,陛下怎么這么問?” “六叔把宮里的齋醮都給砸了,和尚道士全打出宮,怎么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