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節
第192章 收羊絨 羅用這回與趙家人合作罐頭生意,趙家賣的那些梨子罐頭里邊,有一半的收入都得歸羅用。 所以無論羅二娘她們在涼州城那邊打算要鋪多大的攤子,本金方面都沒什么可擔心的,別看這些梨子罐頭在離石縣這邊就是普普通通的梨子罐頭,等到了涼州城,它們搖身一變可就成了神仙飲了。 其實羅二娘在托趙家人幫她帶信的時候,就已經著手開始準備這一家作坊的事情了。 若是三郎認為這件事不可行,不想讓織毛衣的手藝流傳到涼州城這邊,那她便只辦一個羊絨線作坊便好,不織毛衣。 即便是只做羊絨線加工,這前前后后的,也有揀羊絨、洗羊絨、紡羊絨線、染色等好幾道工序。羅二娘這一次想要辦的,至少是一個有能力從頭到尾加工出優質羊絨線的作坊。 這樣的一個構思,即使是對時下的男子而言,都算得上是一個比較大膽的設想了,二娘卻幾乎沒有任何猶豫便將它付諸行動。 或許是先前的豆腐作坊與阿姊食鋪的順利經營,給了這個原本性格略顯安靜的年輕女子充分的自信心?;蛟S是她骨子里原本就是一個敢想敢干的人。 亦或許是因為羅用無論是在精神上還是經濟上,總能給與她充分的支持,讓她幾乎沒有任何后顧之憂,只要一心一意向著自己內心向往的方向去發展便好。 二娘把豆腐買賣交給田崇虎,把食鋪交給彭二,自己則一心籌備那一家羊絨加工作坊去了。 田崇虎這個人年歲雖小,著實也是很有擔當了,又是個勤勞肯干的,他們先前請來的那父子三人也很靠譜,他們幾人一起做豆腐,應也出不了什么岔子。 彭二就更不用說了,羅二娘有時候覺得彭二比自己還要靠譜幾分,只是因著婢女的身份,她行事也是比較低調,很少出頭,所以真正注意到這一點的人并不多。 過了年關以后,涼州城當地的羊絨市場便沒有秋時以及冬初那般火熱了,來他們這里購買羊絨的商賈也在逐漸減少。 這時候若是在涼州城購買羊絨,等他們運到長安城那邊,時間都快開春了,若想賣到好價錢,又要再等上大半年。 二娘她們入秋的時候賣掉一批羊絨線以及羊絨毛衣褲,原本就已經賺了一筆,后來又做了那么長時間的豆腐買賣,還掉先前欠趙家人的那一筆錢之后,手頭上還剩下一些,于是他便用這些錢著手開始收購羊絨。 事實上這時候的羊絨價錢雖然不是最高,卻也是草原人大規模往他們這邊賣羊絨的時候,很多游牧民族生活在草原深處,入冬以后慢慢往草原邊緣的大城市靠近,很多草原人都要等到深冬時節才能把羊絨賣出去。 而偏偏這時候卻并不是羊絨價錢最高的時候,資金力量薄弱的小商賈根本沒多少囤貨的能力,大商賈們在這個時節收購羊絨,大多都是要留到明年價錢最高的時候再出手的,低價買進高價賣出,這就是他們的利潤來源。 羅二娘便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大力收購羊絨,前兩日趙家的當家人趙畦,給她送了一批錢帛過來,言是羅用與他們同賣神仙飲所得,這對羅二娘來說簡直就是如虎添翼。 她在靠近城門口的地方租下一個快有一畝地那么大的院子,這院子原本是一個販賣牲口的商販所建,后來那家人移居別處,便把這個院子賣與了涼州城中一個小富之家。 那個小富之家在城中另外還有幾處宅院,專門就靠出租這些宅院掙些租金過日子。 前來涼州城這個地方販賣貨物的商賈,基本上也都需要有足夠多的地方堆放貨物停放車輛以及圈養牲口,像這樣的大院子一向都是比較受歡迎的,尤其這個院子的位置還很好,就在離城門不遠的地方。 那屋主從前也到素心池去打過漿水,也曾聽聞過羅家人的一些事跡,這一回聽聞是羅二娘要租他家這個院子,二話不說便答應了,租金要得也不高,交接之前,特地還喊了幾個家里人過去打掃了一番。 羅二娘從趙家那邊雇了兩個人守門,然后便開始收購羊絨另雇傭一些幫忙揀羊絨的婦人。 之前他們做豆腐買賣還有開食鋪的時候,常常也會有一些婦人上門來問她們這里還要不要幫工的,很多人瞅著也都干凈利落,二娘她們雇傭了幾個,卻也要不了太多,這一次倒是敞開了雇人。 二娘這一次也沒再請什么人幫忙介紹,直接讓彭二以及田崇虎那兩邊放話出去,言是這邊這個院子要招女工,讓有意愿的人直接過來找羅二娘報名。 然后很快就有許多婦人涌到這邊院子里來了,二娘依舊安排她們先從揀羊絨開始,又說若是做得好的,隔一段時間便要挑選幾個人出來學習紡毛線,以后還會教授織毛衣的手藝也未可知。 至于小偷小摸這種事,情節輕的就開除,情節重的就送官,這回她是肯定不會再手軟了,在這些人上崗的當日,便都與她們說清楚了。 這些婦人大多也都聽聞過羅二娘的羊絨作坊先前發生過的那件事,有些人也許真的只是一時糊涂,才干了那樣的事,但不管怎么說,現在城里頭已經有好多人都知道了這件事,二娘都還沒做什么,她們自己的名聲就已經壞掉了,有了那樣的前車之鑒,一般人肯定也是不敢再做這種事的。 這個作坊張羅起來以后,羅二娘便在這個院子里與這些女工一起吃飯一起干活,所有女工輪流,每日安排幾個人負責做飯。 食材都是羅二娘從外面買來,她只要帶著錢出去外面走一圈,把該付的菜錢付了,那些賣菜賣rou的人便會幫她把菜送到這邊院子里。 另外她還要到外面去找一找有沒有進城賣羊絨的小販或者牧民。 雖然現在很多人都知道就在城門口邊上,羅二娘她們那個小院每日都在收羊絨,但是依然會有一些人因為出門太久或者是初來乍到,沒有及時得到消息的。 羅二娘她們這里收購羊絨的價錢不高不低,對于一些想要追求更高利潤的商販來說,只能算是備選,但是對于那些進城賣羊絨的牧民來說,羅二娘她們這里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了。 到她們這里賣羊絨,價錢公道,也不怕被坑,而且是長期收貨,對方肯定也比較注重口碑,不像一些小商販,今日在這里明日在那里的,大家誰也不認識誰,被坑了也是白坑,都不知道上哪兒說理去。 這一日羅二娘在院中待了大半日,中午的時候,又到外面去轉了一圈,并沒有什么收獲,待回到院中,卻見自家那兩個看門的大漢正與一個前來賣羊絨的草原人掰扯。 那草原人聽不懂漢話,嘰里咕嚕的說起話來又快又急,不過看看他手里頭提著的那兩個明顯是裝了羊絨的皮袋子,基本上也能猜得到他是來賣羊絨的。 “我們就跟他說你待會兒就回來了,叫他稍等一下,這家伙就急了?!币粋€看門的漢子對羅二娘說道。 “沒事,我來?!边@樣的情況羅二娘先前也見過幾次,都是溝通不暢造成的,剛剛見這兩個漢子推拒他送來的羊絨,那草原人八成是以為他們不肯收。 “你這個羊絨給我看看?!绷_二娘也不管對方聽懂聽不懂,說著就伸手去接對方的羊皮口袋。 “%¥@#¥%……”那漢子還是有點急,嘰里咕嚕說了一通之后,才重重地把手里那兩袋子羊絨塞到二娘手里。 二娘解開那兩個羊皮口袋上面系著的皮繩子,當著那個草原人的面,讓人取了一個直徑足有五六尺那么大的笸籮過來,將那些羊絨全部倒在笸籮中,仔細翻看起來。 這些羊絨品質挺好,干度也不錯,并不像一些販賣羊絨的小販那般,為了增加分量,還故意往羊絨上面噴水。檢查完了品質,再用她們自己這邊的袋子裝起來稱一稱重量,然后就可以報價錢了,不過眼前這個人也不會說漢話,跟他說了他也聽不懂。 羅二娘直接進屋去裁了一大塊麻布,然后又把對方的一只羊皮口袋翻過來,用沒裝過羊絨的那一面,給他裝了大半口袋豆子,想了想,又到廚房里去拿了十來個雜面餅子,用一個草兜裝了,提出去與豆子布料一起遞給那個草原人。 涼州城這邊銅錢流通還是比較少,尤其是在跟這些草原人做交易的時候,最常用的東西就是布料糧食還有食鹽。 那個草原人在接過那一疊沉甸甸的布料的時候,面色就已經緩和了很多,然后他又檢查了一下二娘給他們的豆子,面上又更添了幾分滿意,等他看到那一草兜雜面餅子的時候,那張黑漆漆的面龐上登時就樂開了花,這一次的交易價格顯然讓他很滿意。 “%¥@#¥#%……”那漢子伸手拍了拍二娘的肩膀,一臉高興地不知道又說了些什么,然后提著東西就走了。 “他說的甚?”那兩個看門的一頭霧水。 “應是說要給我們介紹生意呢?!绷_二娘笑道。 涼州城待了這么久,羅二娘原本挺白凈一個人,現在也是黑了許多,涼州城的風太干了,吹得人面上起皮,臉頰上隱隱還有一點高原紅。 不知道的,還當她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呢,就是笑起來的時候畢竟還是比涼州人少了一些豪邁,多了幾分靦腆。 第193章 瑞雪 與涼州城相比,長安城這邊的市民們明顯就要富裕得多,至少在羅大娘她們這間店鋪所在的光德坊,坊間百姓都還是比較富裕的。 長安城有東西二市,東市那邊賣的物什大多比較高檔,價格也不太親民,所以相對來說,也就沒有西市這邊這么熱鬧。 這東西二市每天早晨也并不開張,就只做下午那半日生意,所以羅大娘他們的食鋪,也是要到下午的時候生意最好,他們家賣得最快的便是那鹵串,一文錢一串,味美量足,有些個閑人,穿過好幾個坊,走上小半日工夫,就專門為了來吃一兩個阿姊食鋪的鹵串。 “聽聞在你們這里,能用下水換鹵串?”這一次上午,羅大娘正在煮漿飲,鋪子前邊來了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 “換的,你可是拿了下水來換?”羅大娘拍了拍鄭氏長女,讓她幫忙看著火候,自己則走到窗臺那邊,與那小姑娘說話。 “你看我這些能換多少?”那小姑娘一聽,高高興興抱起自己手里提著的一個小木筒就要往柜臺上放。 “這邊來這邊來?!边@柜臺是做買賣用的,若是沾上了污水,留下了味兒就不好了,羅大娘連忙把人往旁邊一道小門招呼。 “哎?!蹦切」媚锾嶂就熬瓦^去了。 二娘開了旁邊那道小門,就蹲在門口那里,檢查了一下對方水桶里的那些東西,瞅著應該是鵝肚子里的,心肝腎都已經被摘了,盡剩下一些大腸小腸,不過好在還有三個鵝頭,約莫是他們家的人不喜吃這個,又嫌收拾起來太麻煩,干脆便給剁了。 “能換四個鹵串?!贝竽镅缘?。主要是那三個鵝頭還不錯,鵝頭這東西鹵起來滋味好,有些客人專門就喜歡吃這個。 “當真!”那小姑娘可高興壞了。 “自然?!绷_大娘笑道:“你是哪一家的?拿這些物什出來換,家里的大人可曉得?” “都曉得的,我家郎君還讓我換一串分他吃嘞?!毙」媚镄ξ?。 羅大娘搬了一個木盆過來,將那半桶鵝雜倒在盆中,然后又舀了一瓢清水幫她涮了涮木桶,最后才到柜臺前面,揀了四個鹵串,用一張油紙略包一包,遞與那小娘子。 小丫頭把木桶掛在臂彎上,雙手捧著那幾個鹵串,顛顛就回家去了,剛剛聽她說自家郎君如何如何,想來應是誰家的婢女。 “娘子你看,這漿飲可是煮好了?”鄭氏長女揚聲問了羅大娘一句。 羅大娘抱著那個木盆走過去瞧了瞧,言道:“差不多了,用小火溫著吧,記得要多攪拌,莫要糊了底?!?/br> “嗯?!蹦青嵤祥L女應了一聲,蹲身撤了灶下燒著的柴火,只在灶膛里留了一點木炭繼續溫著,人依舊守在陶釜前面,這時候剛剛撤了火,灶膛里還熱著呢,若是不小心著些,還是很容易糊底,一旦糊了底,這鍋漿飲就賣不出錢了。 這漿飲里頭有豆子又紅棗,還有好些白米呢,這幾樣物什泡了水磨成漿,再濾了渣,放在陶釜之中煮熟了,一碗也能賣個一文錢,這一個陶釜里裝著的,可就是好幾十文錢。 大娘這一邊,則抱了那盆鵝雜去了后院。 馬氏客舍前邊沿街這一面是廳堂,廳堂后邊是中院,那里有一排兩層樓的客房,院子里還有停車馬的地方,還有牲口棚,車輛牲口無需從廳堂過來,中院旁邊開有一扇側門,主人家直接從廳堂進來店里,仆從馬夫則在跑堂小二的引領下,趕著車子從客舍外面繞一圈,走側門進來。 不過若是待得不久,也可直接把車停在旁邊巷子里,在那里候一候便是。 在這中院后邊,還有一個后院,水井和大廚房都在那邊,另外還有一排屋子,大娘她們近來便是住在這馬氏客舍的后院。 雖然羅用先前在長安城買有一個院子,但那個院子已經借給了喬俊林他們,而且也不在光德坊,大娘她們晚上也要做買賣,每天黃昏時分,那幾百下關門鼓敲完了,他們光德坊的坊門便落鎖了,在坊內走動一二尚可,要想出坊卻是不能。 “那人便是羅大娘吧?” “聽聞他們羅家亦是不缺錢財,因何整日要與這般穢物打交道?” “如何不缺錢財?你是不知那羅三郎欠下多少外債?!?/br> “何至于此啊……” 羅大娘抱著一盆鵝腸從中院穿過去的時候,二樓客房便有幾個客人站在窗邊說話。 這些人倒也不是在這里住店,而是因為這馬氏客舍的客房布置得實在很舒適,他們一群人便相約來這里吃茶說話,就這么一個客房,一個下午也得不少錢。 羅大娘耳朵好,那些人在樓上說的話她都聽見了,不過卻并沒有抬頭去看,而是徑自抱著那一捧東西穿過樓下的走道,直接去了后院那邊。 那些郎君們管她手里頭這些東西叫做穢物,好像只要碰上一碰,人都會跟著掉價一般,卻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多少人,連著穢物都吃不起哩。 在后院的一條水溝邊,有兩個婦人這時候正坐在小馬扎上,清洗著二娘她們收來的下水雜物。 這兩個婦人是羅大娘前幾日叫光德坊這邊的一個牙郎給介紹過來的,大娘她們初來乍到的也不識得很多人,若是讓馬家人幫忙介紹,這中間便多了幾分人情牽扯,那樣的人用起來也有幾分束手束腳,倒還不如花些銅錢叫牙郎介紹,若是用得不好,便退了叫他換一個來。 “我方才又收了些,你們一并洗了吧?!贝竽飳⒛且慌棂Z雜放到地上。 “娘子放著便好?!币粋€婦人應道。 “那大灶上的熱水你們盡管舀去用,莫要這般拘謹?!?/br> 大娘見那邊一口大灶上的熱水都被燒得直冒白煙,這邊這兩個婦人用的卻似是涼水,于是便過去幫她們提了一桶熱水過來。這寒冬臘月的,若是不摻著點熱水來用,不需幾日,那手都要開裂了。 馬氏客舍為了燒那幾堵火墻,每日都要耗費許多柴火,那邊那個灶臺也是與客房一堵火墻相連,一天到晚的,整日都燒著呢,所以那個熱水用起來便也不用太心疼,用完了及時添些涼水進去便好。 只是這兩個婦人著實太過拘謹,這都來了好幾日了,羅大娘與她們說過好幾回,她們都還是不怎么過去打熱水來用。 聽那謝牙郎說,這兩個婦人乃是鄰里,她們那一片的人都窮,也不知是從前在別處做工養成的習慣還是怎么的,話少得很,人也拘謹,干活倒是不錯。 “待洗完了這些,便去前面吃飯吧?!贝竽锫月圆榭戳艘幌滤齻兿催^的那些下水雜物,見她們的活計做得細致,心中便添了幾分滿意。 “哎?!蹦莾蓚€婦人應了一聲,面上也露出幾分笑模樣,來這阿姊食鋪做活,工錢雖不見得比別處高很多,吃得卻著實很不錯。 大娘見她倆一說吃就高興那模樣,也是覺著有幾分好笑,又交代了兩句叫她們別再省著熱水,那些個雜物,該扔的便扔了,別到時候叫客人吃出什么怪味道,然后便回前邊忙活去了。 一會兒待她二人忙完了手頭上這些活計,看看時候也差不多了,便去前頭吃飯。 剛進阿姊食鋪,便見那離石來的那個少年人正在攤煎餅,想到阿姊食鋪并不賣煎餅,于是這兩個婦人便知道她們今日的午飯便是煎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