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節
李家上下,竟都被石詠這個“呆子”給問住了。 以李家現在的情形,多墾上三四畝薄田,頭兩年肯定非常辛苦,刨去丁銀和地租,得到手的也有限。喜兒姑娘的嫁妝還不急,大郎二郎的親事卻也等不了太久。李家人一下子面面相覷,他們都是老實巴交的農人,除了從土里刨食兒,也不會別的。 只聽石詠嘆了口氣,說:“如今南邊華家屯在修園子。這邊荒山里卻生了這么多毛竹,不用白不用??!” 他說起毛竹,李大牛這才恍然大悟,伸手一拍大腿,說:“挑竿!” 李大牛說的“挑竿”,就是建筑時用的腳手架,多以竹木扎成,三到五年生的毛竹粗細和韌度都合適,是做挑竿得用的材料。這里離華家屯這么近,將毛竹伐了運過去,成本很低,很容易就能賺一筆。 而且這毛竹一旦成林,只要不要一次性伐光,讓竹子邊采邊長,規劃好了,就能年年都有出產。 “李叔,你還和我說著山上沒出產,除了這毛竹以外,山里的野菜、瓜果、藥材,只要細心找一找,遍地都是出產!”石詠心想,只不過出產的不是糧食罷了。 李大牛聽了心存猶豫,李家的婦人們,陳姥姥和李陳氏,已經相視而笑,該是已經有些主意了。 “除了山上的出產之外,還可以散養家禽,白天圈一小塊地,讓雞鴨之類,在山里自己覓食,晚上再關回棚子里,這樣養出來的家禽,rou質鮮,還不容易得病?!?/br> 這下連李家大郎二郎他們都聽懂了,李大牛反而還在摸著后腦猶豫:“可是養這么多雞鴨,我們一共就這么幾口人,哪里吃得了這么些!” 這下子李家人全笑起來,都在笑這李大牛一根筋,腦子轉不過彎來。 “爹,華家屯新來了那么些修園子的人,難道還吃不了咱家養的雞鴨?”喜兒捂著嘴直笑,一語驚醒夢中人,李大牛立刻不好意思地摸著后腦,嘿嘿地傻笑著,卻越笑越是暢快。 石詠不是個擅長經營的人,腦子也不算特別活絡,可畢竟擁有現代人看事物的角度,更容易跳出舊有的框框。 他知道以后樹村這附近,修園子的修園子,駐扎的駐扎,以后李家的生計指定要慢慢從耕田種地往副業方向發展。等到這附近住的人多了,李家無論是種瓜果還是養家禽,都有銷路的,反倒是一味種田沒什么太大指望。況且這里的田,指不定什么時候就被人征去了,無人開墾的荒山卻會好些。 買下這荒山,石詠不僅是為了自家,也是為了李家,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大約就是這么著吧! “李叔,我買了地之后,大約還剩個半吊錢,盡都交給你,你先看著,明年開春,添上點兒種雞種鴨、苗木種子什么的,你們來定!”石詠伸出雙臂,抱著后頸,對李大牛說:“荒山頭一年,我家不收地租,但是從第二年起,我家每畝收半吊錢?!?/br> 十九畝就是近十兩銀子,這每畝的地租快趕上早先那幾畝薄田了。 可是李家人早已將算盤撥拉開了,如今市面上雞鴨多少錢,瓜果多少錢,山貨多少錢……李大牛是個老成的,猶猶豫豫地沒敢應。旁邊李陳氏已經在推他:“當家的,快應了!這便宜,是詠哥兒送到門上的!” 石詠笑笑:“不用那么快應,等明年這時候,你們再應也不遲!” 他笑望著飯桌上希望滿滿的李家人,心里還有好些話都還未說出口。 只要肯努力,你們以后的日子鐵定過得不錯,石詠想。 康熙帝眼看就要推行“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的政令,李家的丁銀和勞役就是這么多,不會再添了。往后還會有數次錢糧蠲免,百姓的日子,會漸漸好過起來的。 第二天,石詠就和李大牛一起,去見了里長,然后去縣里辦妥了文書。石家買了十九畝荒山,扣去零零散散的費用和稅金,石詠還剩下幾百大錢,全塞給了李大牛。 他們辦完文書,回到樹村,又在里長那里簽了租地的契書,他和李大牛兩個摁了手印兒,約定先免地租租一年,往后怎說,明年再定。 簽完了契書,石詠向里長告辭,一轉身又遇見昨日那個姓王的,笑笑嘻嘻地進來向石詠問安。 石詠昨日向李大牛打聽過這王家的情形,越發覺得這故事似曾相識。 原來,這位姓王的男子,父親名叫王成,他本名王平,但村里人大多只記得他小名狗兒。王平之妻姓劉,膝下有一子一女,分別叫做板兒青兒。如今王家一家四口,與劉氏之母劉姥姥一處住著過活。 據說這王家祖上跟什么高門大戶連過宗,只是如今家業蕭條,住在樹村,不過與鄰里一般過活??汕瓣囎幽俏粍⒗牙堰M了一趟城,回來之后,這王平就抖起來了,逢人炫耀他在城里有一門顯貴親眷,被嫡妻劉氏和岳母劉姥姥數落了兩回,王平才消停了些,可是為人依舊功利,見到石詠才會這么著。 石詠卻知這王平曾經幫王夫人的陪房周瑞一家爭買田地,而他最最忌憚的冷子興偏偏又是周瑞的女婿。石詠自然不會對王平有什么好臉色。王平見石詠年紀小,怕是結交了也沒有什么用處,便也淡了。 石詠看看天色不早,便央了李大牛幫忙,尋了一趟進城的車駕,哥兒兩個坐了,辭別李家人,慢慢往城里趕。 早先在樹村里,弟弟石喻簡直是甩脫了一切束縛,撒歡兒似的和慶兒一起瘋玩,到了這要離別的時候,石喻反而安安靜靜地坐在車上,望著回城的方向。 石詠問他怎么了,石喻只說:“早先想痛痛快快地玩兒一陣,等到真玩了個爽快,卻覺得也就這樣。大哥,弟弟倒有點兒惦念起夫子和鴻禎了?!?/br> 石詠心里暗自吁了一口氣。 弟弟石喻想要放松一回,他沒有“堵”,反而選擇了“疏”,讓石喻痛痛快快地松快了一回,玩過之后,石喻反而又惦記起學塾的好兒來。 這哥兒倆就這么坐在大車上,晃悠晃悠著回城去,忽聽后面遠處有人高聲呼喝。大車的車夫趕緊將車趕到道旁。 車夫告訴石詠,這是經常在官道上疾馳傳遞消息文書的驛吏。 石詠自然不知道這驛吏傳遞的是什么消息。他至多只是好奇,并不怎么關心,自然也不曉得這個消息傳到京中,會令無數人或畏懼、或嘆息、或蠢蠢欲動、或長舒一口氣……因為這只靴子,終于落下來了。 第30章 康熙五十一年秋,康熙帝自塞外回京,立即詔諭諸子群臣,“皇太子胤i,自復立以來,狂疾未除,大失人心。祖宗弘業,斷不可托付此人?!?/br> 皇太子胤i尚在襁褓之中就被立為太子,卻是廢了又立,立了再廢。二廢之后,康熙帝下旨圈禁太子。只不過這太子二廢的風聲由來已久,自早先“托合臺會飲案”之后,眾人心里都明白太子大勢已去,二廢只是早晚的事兒。 即便如此,永順胡同忠勇伯爵府那里,較之從前,更是門庭冷落。 畢竟以前還是太子妻族,現在啥都不是了。 紅線胡同這邊,石家即便住在外城,京里的百姓對于“廢立”這樣的大事還是極為敏感。石詠的母親石大娘聽說這個消息,只深深地嘆了口氣。 “太子妃娘娘,這……可惜了?!?/br> 石大娘嫁入石家的時候,曾經見過當時的太子妃一面,印象絕佳,是個極賢惠知禮的女子。只是嫁入皇家,便意味著命運再也不由自主,將隨皇權之爭起起伏伏……而如今,卻似乎是塵埃落定了。 “詠哥兒,永順胡同那里,只怕如今日子難過的。你若是能尋個什么由頭,去走動走動,問個安?!笔竽锓愿朗?。 “是,娘!”石詠應下,“只是,尋什么由頭好呢?” 娘兒倆一起犯了愁:兩家多年不走動,空口白牙地,貿然上門也不大好。 “罷了,等年節的時候,娘再想個由頭,過去永順胡同那邊看看吧!”石大娘嘆了口氣。 正當這時,石詠收到了賈璉送來的帖子,他過二十歲生日,壽宴之外,又私下邀了幾位相熟的好友與親眷,在前門一家酒家里吃酒,特地也請石詠過去。 送帖子過來的是個小廝,叫做興兒的,再三向石詠相請:“我們二爺說了,務必請石爺賞臉。賀禮什么的,都是不必的,二爺不興這些個虛禮兒?!?/br> 石詠見賈璉盛情相邀,又多方為他考慮,自然不好推卻,點頭應了,說是到時必去的。他又揣了點兒錢,去琉璃廠淘換了一只西洋舶來的鼻煙壺。那只鼻煙壺完好,只是金屬壺蓋有些舊了,賣家要價不高。 石詠將鼻煙壺帶回來,將金屬壺蓋重新打磨之后,又細細上了一層金漆,鼻煙壺看起來立即光鮮了十分,用個錦盒一裝,立即拿得出手了。 這天他按時辰趕到了前門那家酒樓,報了賈璉的名字,小兒當即帶他去了樓上的雅間,到的時候,雅間里已經坐了七八人,連唱曲的姐兒與唱戲的伶人,都已經到了。 石詠奉上賀禮,然后又向賈璉鄭重拜了壽,這才準備入座。 他一回頭,見眾人看著自己的眼光多有些不同,又見在座諸人,都是錦袍玉帶、美服華冠的打扮,唯獨他只是一身布衣而已,因此與座之人看他的眼光,也多帶了些吃驚與打量。 石詠一愣,正琢磨這席上的座次,卻被賈璉一拉,拉到身邊位置上坐了。 “諸位切莫以衣冠看人,我這位石兄弟,年紀雖輕,可是個能擺弄金石古玩的行家!” 賈璉說著向石詠飛個眼神,拍拍他的肩,又介紹起與座諸人。 賈璉這日請的,大多是他賈家的兄弟與親眷。頭一個就是他榮府二房的堂兄弟寶玉。 石詠忙不迭地起身,與這鼎鼎大名的賈寶玉見禮,心中同時暗暗地道:“果然是一副好皮囊!” 此時的寶玉,不過九歲十歲的模樣,身量還未長成,但是生得唇紅齒白,眉眼俊俏。石詠與他見過禮,心里暗想,這么點兒大的孩子,接觸在酒樓里吃酒聽曲兒,是不是不大好。 說話間,石詠卻覺得寶玉對自己原本不怎么在意,倒是一團心思,都放在另一頭那名叫做“離官”的戲子身上。那名離官據說是唱小旦的,在一副俊秀面孔之外,更加有些嬌羞靦腆的女兒之態。寶玉便有些心神不屬,總是偷眼向離官那邊瞧過去,神情之間有些若有所失。 寶玉身旁一名少年便推推他,低聲喚一句:“寶叔……” 寶玉這才省過來,不失禮貌地沖石詠點點頭,神色之間淡淡地,就此坐下。 石詠知道寶玉看不起這世間的“須眉濁物”,自己當然就在其列。只但凡這寶玉格外欣賞,又出身寒微的人物,如秦鐘、蔣玉菡之流,莫不是以顏值取勝,而且是讓寶玉一見便心服的。 ——這樣直截了當地以貌取人?石詠弄不懂寶玉到底是什么心思,當下也不去深究。 坐在寶玉身邊的,剛才喚寶玉“寶叔”的那位,則是賈璉寶玉的侄子,寧國府的賈蓉。他與賈薔焦不離孟,孟不離焦,賈薔自然就坐在賈蓉身旁。 除此之外,與座的還有些賈府的旁支兄弟,外加一兩名清客之流。只是到了午時,卻還不開席。 寶玉便問賈璉:“薛大哥哥說準了今日要來嗎?” 話音未落,外頭響起粗豪的一聲笑:“璉二哥,老薛來遲!別是耽誤了哥哥的壽辰席面!” 一時雅間里走進個年輕公子,與石詠年紀相仿,甚至還要再小點兒,沖賈璉納頭便拜。 賈璉便一本正經地向石詠等人介紹:“這是表弟薛蟠,是金陵薛家的大公子,如今剛剛舉家上京,正在內務府掛職?!?/br> 這薛蟠聽了,便哈哈一聲笑,說:“瞧璉二哥說的,掛的是什么職,不過就是個名兒罷了!” 眾人聽了,就一起笑了起來,席間的氣氛倒是比他沒來之前活絡了不少。賈璉吩咐了開席,各色菜式流水價地送了上來,眾人談談說說,極為熱鬧。 石詠則冷眼望著薛蟠。 若是這薛蟠剛上京未久,那他不久之前才剛縱奴行兇,打死了人。如今官司也未必已經了結,薛蟠卻照樣沒心沒肺地在赴席吃酒。 可能“真”紈绔便是這樣,根本就意識不到自己犯了什么事兒。 只聽席間一名清客開口問薛蟠:“薛大爺,前陣子聽說您是送妹進京候選。聽說這選秀的旨意很快就要下了,令妹……可曾聽到什么好消息不成?” 薛蟠一搖手:“唉!我meimei這還沒到年齡,不過早些送她進京,好見見世面罷了!” 說到這里,薛蟠臉上尷尬之色一閃而過。 薛家與賈、史、王三家一樣,是內務府包衣,如今賈家抬了旗,賈家的姑娘參加三年一次的大選即可。其余三家,適齡的女孩兒都是參加內務府一年一次的小選。薛家上京,也是想在姑娘適齡之前,先托了門路尋關系,到時求個“落選”或是“免選”,否則自家嬌養出來的姑娘,入宮去做宮女執役,家里是萬萬舍不得的。 旁人不曉得,但在座姓賈的都是親戚,除了寶玉懵懵懂懂,旁人哪有不曉得的道理?當下賈璉便岔開話題,他見石詠一個人靜靜地坐在一旁,刻意拉著他說些金石字畫的軼事,不愿冷落了石詠。 兩人正聊著,薛蟠突然在旁邊大聲插嘴:“說到字畫,我才想起來。昨兒我看人家一張春畫兒,畫的著實好。如今只記得是‘庚黃’畫的,真真是好的不得了?!?/br> 聽了薛蟠說話,旁人都真真是汗顏:與座的雖然大多是成年人,可畢竟還有寶玉這樣年紀不大的,而且就連薛蟠自己,其實也只能算是個嘴上沒毛的少年。 寶玉卻沒顧上薛蟠說的畫到底是什么畫,只自顧自沉吟這“庚黃”到底是什么人。 他忽然想起什么,一抬頭,正好對面坐著石詠,只見石詠正低著頭伸手捏著眉心,一副似笑非笑的樣子。寶玉便知石詠也解了這“庚黃”之謎了。 第31章 寶玉一旦想明白,抬頭見石詠也明白了,登時沖石詠一笑,掉臉沖薛蟠說:“古今字畫也都見過些,只不知哪里有個‘庚黃’,一時想不起來?!?/br> 薛蟠大喇喇地坐著,挺著腰板兒說:“反正就是‘庚黃’,畫的那人物兒,那小腰……嘖嘖嘖,好極!” 寶玉就沖石詠一努嘴,說:“石大哥哥既然是金石字畫的行家,想必該是聽說過的?!?/br> 石詠就算是再老實,也知道這是個當眾落人薛蟠面子的事兒,他們表兄弟之間無所謂,自己一個外人可就……當下他只搖搖頭,說:“在下孤陋寡聞,這個‘庚黃’……卻是沒怎么聽說?!?/br> 寶玉聽了嘻嘻一笑,命人取筆過來,在手心里寫了兩個字,舉給薛蟠看:“別是這兩個字吧?其實與‘庚黃’相去不遠?!? 眾人一看,只見寶玉手里寫的是“唐寅”兩個字,一時都笑道:“想必就是這唐寅了!” 薛蟠卻覺得有點兒沒意思,訕笑道:“許是一時眼花,看差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