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節
而要解決這個問題,林若青只能自己種??棽紡S所需要的原材料數量巨大,這不是簡簡單單就能夠從目前宋國的原料產出中獲得的。前期他們可以從普通百姓手中收取原料,但是要真正做到穩定生產,自己種才是最根本的解決辦法。 林若青稍一計算,立刻就發現了另一個問題,要種地的話,她手上的地剩下的已經不算多了。不過這個問題不算真正的問題,畢竟沒地但她有錢啊,地么,直接買就是了。 第77章 清風徐徐,樂安院中的草木隨之微微擺動。 杭城九月的天氣還不算涼, 中午太陽大的時候, 還留有夏末的味道。 林若青午睡起來, 便聽見外頭有孩子奶氣的說話聲。是阿冕帶著阿云鬧著要找母親。 扶柳見林若青醒了, 也就走出去讓奶娘帶兩個孩子進屋里來。 阿冕已經一歲零三個月,能夠自己踉蹌走路,平時叫爹娘也已經算口齒清晰,近來隱約會說幾個常用詞,只不過有些含糊難懂。 阿云畢竟小三個月,現在走路還不能脫了大人的手,娘倒是會說了, 不過性格就沒有阿冕那么開朗, 有些怯怯的。 阿冕在奶娘緊張的視線下, 自己扶著墻伸手掀開珠簾往里看,一見林若青在,他就立刻笑出來,喜滋滋地叫了一聲:“娘?!?/br> 阿云被奶娘抱著, 跟著阿冕一塊兒進去, 等到了林若青的跟前,也就朝著她伸出雙手:“娘……” 林若青將兩個孩子都抱到軟榻上,讓他們在自己身邊坐著,耐心地問他們今天吃了什么玩了什么。兩個孩子聽得懂聽不懂都咯咯笑,咿咿呀呀答話。 母子三個正說得逗趣,翠竹走了進來, 她道:“小姐,吉祥姨娘求見?!?/br> 林若青因此看了一眼阿云,想了想道:“讓她進來吧?!?/br> 阿云送過來之后,吉祥還是第一次來。設身處地,林若青能夠理解吉祥,作為一個母親哪里會有不想孩子的,她不至于在這點上苛責吉祥,攔著她不讓她見孩子。 阿云此時坐在林若青身邊,正用手抓著一只布老虎和阿冕腦袋湊在一起玩,兩個孩子是玩慣了的,也沒有吵起來的時候。 外面很快傳來一陣腳步聲,林若青低著頭沒有特意去看,兩個孩子倒是好奇地朝著聲源看過去。 吉祥推開珠簾走進內室,視線一落到阿云身上,便一錯不錯挪不開了。 不過她還是屈膝先和林若青行了禮。 林若青看著她道:“今兒過來是什么事兒?” 吉祥低聲道:“奴婢想來看看小姐?!?/br> 阿云出門的時候少,吉祥真正見過阿云的次數也就更少了。她一個人在小院里實在等得受不了,也知道這孩子恐怕要不回去了。 吉祥比如意心狠,也比如意想得明白。陳彥她留不住,孩子她也留不住。但如果撇開其他,單單從愛護阿云的角度出發,吉祥也知道阿云在林若青身邊長大遠比在自己身邊長大來得好。 林若青道:“正好剛午睡醒了,現在精神著,你將孩子抱到花園里走一走吧?!?/br> 吉祥心中一酸,又屈膝道:“謝夫人?!?/br> 奶娘將阿云抱了起來,走了兩步遞給吉祥,吉祥連忙將孩子抱過去。阿云手里還捏著布老虎,此時卻很是驚慌,連連梗著脖子回頭去看林若青:“娘!” 吉祥聽見那聲娘,眼眶發熱,心里如同刀割。 她抱著阿云上下搖了搖,口中輕聲道:“阿云別怕,姨娘帶你去花園玩?!?/br> 阿冕在旁邊聽見花園,還懵懵懂懂地問:“園?” 林若青伸手將他給抱到自己懷里,沒有說話。 奶娘從吉祥背后將自己的手指塞給阿云捏著,這才平復了阿云的心情,倒也愿意讓吉祥抱著了。 一走出樂安院,吉祥的眼淚就流了下來,她抱著阿云一路到了花園里,來回走了兩圈又不知道該往哪里去,只能迷惘地抱著還在在石凳上坐了下來。 這會兒阿云已經熟悉了她的味道和模樣,倒沒再掙脫,反而有些好奇地打量起來。又見吉祥眼角有淚,便伸出手幫著吉祥擦眼淚。 吉祥將臉埋在了阿云的胸口,淚珠子滲進了阿云的衣服里。 阿云疑惑地用手摸了摸吉祥的臉,又扭頭看向奶娘,似乎是想要讓奶娘告訴自己這是怎么了。 吉祥心中百轉千回,最后還是將頭抬了起來,她站起身將阿云遞給奶娘:“勞煩將小姐帶回夫人那兒了?!?/br> 奶娘接回阿云,還不等抱穩了,吉祥便已經扭頭快步走了。 阿云依靠在奶娘懷里,臉上只有不解和好奇。 這天以后不過又是兩天,吉祥便去了陳李氏那邊,請求陳李氏準許自己出府去棱臺山禮佛。棱臺山在杭城邊界上,也有佛寺,不過和妙光山的香火沒法比。 在陳李氏那里,吉祥有何沒有一樣。吉祥說要為家里的孩子祈福,這理由也還算正當。陳李氏沒多想什么,便也準了。 誰想到吉祥到了棱臺山沒一個月,陳府這邊再去看的時候已經找不到這號人了。當初送吉祥過去本來也是吉祥自己要求的,因此除了一個她貼身的小丫頭便沒有半點看管,誰也沒料到吉祥走了。 可她能去哪兒?她的戶籍,她的身份,種種都限制著她。 連林若青聽到這個消息以后都是有一陣回不過神來,往后挺長一段時間她再看見阿云,都不免要思考這個問題。 林若青回想起那天吉祥來找阿云時的樣子,知道恐怕是那個時候她就已經做好了要走的打算了。 但吉祥的事兒在陳府里到底是一個小插曲,如同落入大海之中的小石子,濺起的波紋注定不會持續太久。 劉平南趕在十月底回到了杭城,同時帶回來的消息讓人為之振奮。 織布廠這邊在劉平南交貨的這段時間里并沒有停工,中間生產出來的布料是林若青另外安排的。 織布廠里批量生產的布料成本不高,整匹售賣或者制為成衣都有利潤。林若青便在西街上另外開了一個成衣店,里頭的衣服也是批量做的,一個模子上百件,都是最普通的款式,價格要比小鎮上一般的鋪子都便宜十幾文一件,更不說杭城了。 因為店鋪設立在西街上,一開始買的人并不多,后面漸漸傳出去這邊衣服便宜,倒是也不缺買家。鋪子里也順勢打出招牌去,為織布廠招攬成衣的生意。 不過織布廠里真正熱鬧起來,還是劉平南將邊關的單子帶回來后的事兒了。 原本招工的事情立刻也成了迫在眉睫要處理的。 有了之前招工的先例,在頭一批招工時候猶豫過的那些人現在一股腦都來了。之前不少都是家里實在困難而不得不出來謀求生活,現在卻是有不少家里本來還過得去,不缺女娃一口飯吃的人家也過來試了。 最后攏共又招了一百人,全都還是這最開始五十人一樣的待遇。一個月不僅吃喝不愁,還能往家里帶回七八百文,甚至熟練工能帶回一兩銀子。 這別說是周圍村鎮了,就算是杭城里都有不少眼紅的人。 除此以外要說還有什么新奇的,大概就是女工里頭的黃花大閨女中掀起了一股子訂親的熱潮。原先一些女孩子家里窮,拿不出什么嫁妝,雖然說不至于上幾個月的工就徹底改變家里的環境??梢院笥信晤^是看在眼里的啊。 更不說娶了織布廠的姑娘,那以后每個月可就是七八百文錢啊,現在成婚一次的彩禮可最多也就一到五兩銀子,要是娶個能干活的姑娘回來,那不出半年也就把彩禮錢賺回來了,這么比較起來,嫁妝算什么?而且聽說織布廠里的姑娘還跟著先生讀書呢,雖然讀書的時間不多,可是這個時代里別說女人,就是男子能寫自己名字都沒幾個呢。 綜合條件來看,能進織布廠那就等于捧了個鐵飯碗了。 動輒說女娃子家里嫌貧愛富,可男方那邊計較起來也不遑多讓,說到底都是為了自家考慮罷了。 這么一直到了過年,杭城這邊又出了幾批貨,也不說過年什么的,趕緊讓人送到了邊關。 而忙活了小半年的織布廠也終于要歇上幾天了。 趕在過年之前,林若青便讓手下人買了年貨,在織布廠最后上工這一天送給里頭的工人們。 廠里頭七七八八的人加起來一共有近兩百人,按照職位和工種不同,年貨也稍有不同。女工們每個人十斤豬rou,五斤瓜子和五斤糕果。管理層幾個干得出色的,則是二十斤豬rou,十斤糕點和五斤糖塊。剩下的就連每日給女工們做飯的婆子和管倉庫的也都有五斤豬rou和兩斤糕果。 另外林若青也親自到了廠里說了話,給眾人做了一番鼓舞。 女工們歡天喜地,打了雞血一般拎著東西離開了。而她們手上帶著的東西,自然又是讓家里人一陣合不攏嘴,也讓旁人看直了眼睛。 乖乖,這織布廠可真是個金窩窩,竟能大方成這樣,平時吃好喝好不苛待人就罷了,現在連過年還讓人歇十天,另外送這么些好東西過年呢? 就連林若青手下的幾個人中間都有聲音傳出來說其實用不上給女工們發什么年貨的。 林若青不以為然,又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哪里有這種事?況且這點年貨和半年來紡織廠帶來的收益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而這小半年來,杭城周邊的風氣雖然說沒有大變,但有些種子也漸漸被埋了下去。 村子里頭如果有人說女娃子沒用,那必定有人會搬出某某家的姑娘現在在織布廠上工,半個月回家一次都是給馬車送回來的不說,半年就幫著家里還了不少賬呢。 女娃子怎么了?女娃子過年還能掙回十斤豬rou和那么多糕點呢,你一個說話的大老爺們給家里過年割了幾斤rou回來? 一時之間不說所有姑娘,大多數在織布廠上工的都算揚眉吐氣了。 第78章 年節一過,織布廠開始重新忙碌起來, 庵堂也是如此。 如今庵堂的名聲才算是真的穿開去, 里面的孩子也一天比一天多起來。 這邊還沒等出正月, 便有人領著五六個大約四歲到八歲的女娃子過來了。中年男人走到庵堂近跟前看了看, 大早上庵堂還沒有開門,他就帶著孩子蹲在路邊等著。 孩子們的衣衫單薄,躲在一起瑟瑟發抖。直到庵堂的大門被趙成松打開,這是到了他出門辦事的時間了,里頭馬氏她們這會兒還在幫孩子穿衣服。 男人一看趙成松,立刻就站了起來,聲音憨厚:“這位老爺, 請問這里是不是庵堂, 是不是收孩子的地方?” 趙成松看了一眼男人身邊的小女娃娃, 點了點頭道:“對,你這些孩子都是送過來的?” 男人應了是,然后說:“今年年景不算好,我們村養不下這么多女娃子, 聽說這里收女娃子, 就想著送過來了?!?/br> 他滿臉恭敬,還帶著些許奉承,唯恐趙成松開口拒絕,不收這些孩子了。 趙成松對這樣的事情已經很習慣,庵堂之中現在已經有四十幾個孩子,還另外請了六七個幫手, 多這幾個不多。 他扭頭朝著屋里喊了一聲馬氏,馬氏隔了沒一會兒便走了出來。 看見孩子她也熟門熟路了,稍微問了男人幾句,又同男人講明白,這些孩子扔在這兒以后可就不能隨便來認回去了。 男人頻頻點頭,將幾個孩子都推進了屋里。 孩子們雖然怯怯的,但也沒哭沒鬧。 馬氏將她們領進屋里,口中還開解她們:“你們爹娘將你們送到這里來其實也算是為了你們好,沒把你們賣出去呢?!?/br> 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來說,的確已經算好,只可惜這個要求實在太低。 過年以后對于林若青來說的一件大事,莫過于知府要升遷回京城了。在知府夫人離開之前,她果然從粉黛帶了不少能夠長用的東西,另外又殷切地問了林若青具體什么時候去京城開店。 林若青沒給具體的時間,但卻是給了知府夫人不少新品。 這些新品林林總總,從體香膏到寧神丸,都是已經經過試驗室不錯的產品了。 京城的鋪子要開,但是不能著急。從鋪面到材料,再到作坊開啟,人員的調動和安排,加起來的事情實在很多,如果能在上半年順利開成,這已經是算快的了。 這事兒還是不能cao之過急,最好是一步一步走。 過了正月,林若青便讓劉平南去京城考察地段。京城那邊連陳家的生意都很少,可以說是需要林若青這邊完全自己摸索了。 而除此之外,在林若青看來,今年上半年最重要的事情是手下兩個丫頭的婚事。 兩個丫頭感情甚篤,林若青便讓她們兩人同一天出嫁。請人來算了日子,三月初六是個好日子,便將婚期定在那個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