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節
出了正月,距離婚期就已經不遠了。翠竹與扶柳兩人現在除了平時照顧林若青和小少爺,剩下的時間里就自己抱著婚服繡花,兩個人嘴上都是不好意思說,可心里都是美滋滋的。 她們高興,林若青也高興。 而陳府之外元胡也高興,過了正月已經在杭城了買了一處小院子,院子恰好能夠容納他們一家三口,往后就算是扶柳生了孩子也有地方養,且這院子還正正就在陳府后巷。進去陳府一共就要半柱香的時間,這來來回回也算是很方便了。 時間到了二月里頭,黛色這邊終于又出師了一批丫頭,如今在已經擴張的鋪面里另外自己侍候客人。 林若青打算著盡可能讓紅姐兒香姐兒這批人多帶一些丫頭出來,到時候她肯定是要將紅姐兒她們這些手腳熟練又有經驗的女伙計送到京城的,要不然其他丫頭不頂事的話風險就太大了。 別院的作坊那邊也是同理,如今也是處在一批丫頭帶著另外一批的時候。 這些都還要到時候再和這些個丫頭說。 不過沒有想到林若青還沒有主動去找這些丫頭呢,倒是有丫頭主動來找她了。 樂安院里,林若青正在看織布廠這個月的賬目,外頭就進來一個小丫頭道:“少夫人,門房那邊說外頭來了個叫月姐兒的姑娘,說是粉黛過來的,現在正在門口等著呢?!?/br> 月姐兒? 林若青是知道月姐兒的,月姐兒時粉黛的頭一批女伙計,也是個精明且有干勁的。 雖然不知道她這時候突然過來是為了什么,可林若青還是準了。 等了約莫兩柱香的時間,月姐兒到了門外,等丫頭再通報一次,她這才抬腳往里頭走。 外面的天氣還很冷,月姐兒身上帶著一股子涼氣。林若青的屋子里暖意融融,她穿得也少,坐在榻上只著一件夾襖。林若青見了月姐兒便笑道:“月姐兒,過來找我有什么事兒?” 這一陣子劉平南不在店里,若是出事了,月姐兒找過來也不是很令人意外。 不過鋪子里并沒有出事,月姐兒見了林若青便跪了下來,紅著臉道:“小姐,奴婢過來是想要求您一件事?!?/br> “什么事?”林若青問。 月姐兒道:“我想嫁人?!?/br> 林若青對此倒真有些意外:“嫁給誰?” 月姐兒連忙解釋:“不是外面的人,是鋪子里的,來往別院和城里給粉黛卸貨的一個伙計?!?/br> 她知道自己不是自由身,那個伙計也不是自由身,別說他們的婚配了,就算是他們的身價性命都是要林若青做主的,因此自己在得到林若青的首肯之前并不敢做什么決定。 林若青仔細問了那伙計的名字,而后然扶柳取了名冊過來看。王銘,今年二十一歲,是十多年前就賣身在別院的一個小廝,后面自己爭取過來卸貨拉貨來回跑,平時也是一個老實肯干的人。 林若青放下本子笑著說:“月姐兒的眼光倒是不錯,王銘是個值得托付的?!?/br> 月姐兒原本忐忑地看著林若青,聽見這話連眼睛都一起亮了起來。 “小姐……” “你們如果都覺得對方好,那么我自然不會反對,不過鋪子里的事情是劉管事比較了解,你不妨過些天等他回來,讓他給你們挑個日子?!?/br> 月姐兒臉蛋越發紅撲撲,滿臉都是激動。 月姐兒這事兒讓林若青想到,其實她手下的丫頭差不多都到了合適的年紀。而她手下還不僅僅有丫頭呢,小廝伙計也不老少。 這個時候的人到了這個年紀都是想要成家的,成了家心也會更加穩定。原本孤身一人沒有牽掛,成了家以后也會有個能綁住人手腳的東西。 如果較真來說扶柳和元胡是很相配,但林若青無法說自己把他們兩個人湊成一堆是不帶私心的。 她在這件事情上面就是帶了無法否認的私心。 元胡是個人才,原本她并沒有把握能夠將元胡給留住,可現在有了扶柳,林若青便有了九成的把握。 其他伙計和丫頭也是一樣,兩個人的心都在一個鋪子里,那肯定比一個人的心在要好上不少。 趁著月姐兒這事兒,等到二月底劉平南從京城回來的時候,她干脆就讓劉平南去下頭問了,若是丫頭小廝之間有互相看對眼的,那只管過來說就是了,如果兩個人登對想要成婚,那么他們上面是不會阻攔的。 除此之外,劉平南也從京城里帶回了一些消息。 京城有自己的商人圈子,當然也有排外的情緒在。不管里頭怎么互相爭斗,可只要對上外面那立場還是很一致的。 劉平南在京城打聽消息的時候起初很不順利,連帶著買鋪子店面的時候也遇見了一些阻礙。后面還是原來的知府夫人那邊知道了他在京城忙活開鋪子的事情,讓人幫了一把手,這才將事情順順利利的辦下來。 無論什么時候錢還是和權結合在一起分不開的。 林若青舒了一口氣,她倒是有些慶幸自己雖然不太懂得和官府的人打交道,可是在那些夫人那頭卻有些臉面,要不然這條路也很難走通。 京城里的鋪子買了,京城外的院子也買了。京城里頭的物價比杭城稍稍高一些,不過一個鋪子的價格卻也沒有高到離譜,和東街上差了百兩左右罷了。而京城之外則和別院那邊差不多,沒有高得離奇。 這些都置辦好了,下一步就是粉黛的分鋪了。 涼城那邊的分鋪規格比京城小,也是要比京城先開的,如今已經投入了裝潢階段,估摸著撐死四月份就能開賣。 但涼城和京城不同,涼城距離杭城近些,平時就能照顧到。 第79章 在能夠做到延長保質期之前,脂膏的作坊就必須要靠近鋪子, 而就算能夠延長保質期, 可為了不影響整體品質, 林若青也打算盡量將作坊靠近每個城市的鋪面。 畢竟這個時候的交通運輸不止是一個不方便能夠簡單概括的, 中間劫道的有,自然意外也有,很難根除了所有隱患。 另一邊,劉平南回到粉黛鋪子里,就先將月姐兒叫過去問了,又稍作考核覺得這樁婚事的確可行,便應了下去。同時他也讓月姐兒那邊去問問其他丫頭, 也讓王銘那邊去問問其他小廝, 如果有心思相同的, 那就一起辦了最好,同時表明上頭的態度。 伙計丫頭都到了這個年紀了,且大多都是已經賣身在林若青名下的,以前雖然有這個心思, 可也不敢說, 沒想到有月姐兒膽子這么大,竟然主動去找林若青說了,這個頭一開,上面的口風又松了,下面的人心思哪里還能不活絡? 是以到了三月份翠竹和扶柳她們成婚之前,下面的小廝和丫頭倒是先成了五對。他們的婚禮簡單, 不過是走個過場,家里基本都是沒有長輩的了,頂多就是將劉平南請過去做個見證吃頓飯,往后便生活在一起。 對于已經成婚的小廝與丫頭,劉平南另外又來請示林若青。 “現在還是以前那么樣子住,我想著并不是很合適,不僅其他人見了不方便,小夫妻兩個也估摸著有許多不妥的地方?!?/br> 林若青聞言覺得挺對:“這倒是的?!?/br> 她想了想道:“城西那頭不是有幾個空著的鋪面?讓成婚的先住到那里頭去,等后面在城外建上兩個院子再另外做安排吧?!?/br> 這也算給這些人一個自己的住處了。這也不是林若青大方,不過是她的本分罷了。 這些人在這個時代里基本就是她的私產,即便她不將這些人看作自己的私產,可這些人自己也會這么認為。在這個層面上,林若青無法做出什么改變,同時也要利用這一點的便利,但另一方面她也希望自己能夠不真的把他們當作私產,而將他們當作活生生的人。 所以在很多方面她會盡力做出彌補。 一座農家小院對于她來說不算什么,可對于那些丫頭小廝卻是一個家。更何況她也沒有大方到那個份上,丫頭小廝們也不會一對夫妻就得一所房子,而是會一個院子里每個人得一個單獨房間罷了。 這個消息一出去,沒成想又在三月上報了幾對人上來說是愿意成婚的。 不過三月份里最要緊的還是扶柳和翠竹的婚事。出嫁前一天,翠竹和扶柳都有些不安,拉著林若青說話。 翠竹道:“也不知道成婚后會怎么樣?!?/br> 扶柳也點頭,難得心慌起來。 林若青在旁邊看著有趣,笑道:“能怎么樣,踏踏實實過日子就好了,又沒有什么吃人的妖怪,怕什么?” 翠竹道:“小姐你當然不怕,你還有姑爺呢,姑爺對你好啊?!?/br> 這點林若青倒是不否認,陳彥現在對她的確是很好,連帶著陳李氏那邊對她其實也沒的說。林家那邊沒有的關懷,陳家這邊都做到了。 不過林若青反問:“難道你那個對你不好了?那正好,趁著現在還沒成婚呢,我幫你退了算了?!?/br> 翠竹臉紅起來:“我才不是這個意思呢,小姐你欺負人?!?/br> 林若青安慰她們:“怕什么,我成婚的時候還沒你們大呢,船到橋頭自然直,且你們找的人都過得去,沒什么怕的?!?/br> 船到橋頭自然直,是這么個道理。 三月初六這天,兩個丫頭的婚事雖然沒有大辦,但也熱鬧了一會兒,只不過兩人走了的頭一天林若青心里還有點空落落的。 她不由得想,好在是兩個丫頭都只走一天啊,要不然后半輩子她有的難受了。 林若青再想,轉眼自己成婚都快三年了,時間過得也的確很快。 成婚的確是人生的一個新展開,不過林若青自己都沒想到自己能夠做到這個份上。無論是庵堂,織布廠還是粉黛,初衷其實都離不開林若青想讓讓自己過得更好。 只不過一開始,她認為自己能力有限,無法撼動這整個社會環境。而即便現在她依舊覺得自己的能力有限,可她愿意開始在力所能及的范圍之內慢慢添磚加瓦。 而且更重要的是,就算只動搖了杭城地區一小塊地方和一部分人的固有觀念,這何嘗不是一種進步?整個環境只要變好,那這個社會環境下的女人就會輕松一些,她就算生活富足有高墻環繞,可她也是這個體質下的一個女人罷了。 所以幫別人就是幫自己。想透了這一點,林若青也就更加有動力了。 庵堂那邊讓孫秀才教著,讀書識字是沒有問題的,加上庵堂那邊真正到了讀書年齡的女娃子少,林若青干脆就放出告示去,讓周圍百姓家若是有心過去聽課的女娃娃,那也可以一起送過去蹭課,不收取其他費用。 不過這個消息放出去以后,響應的人并不多,最后到了時間零零散散只來了幾個人家的,且還都是自己結伴偷偷跑來看看的。 想想也是,這個能讀書的女娃子在家里也能夠干活了,干嘛放著一個免費的勞動力不用,反而讓她出去讀書,這不是浪費嗎? 這個年代別說女娃子了,絕大多數男娃子都沒有機會出門上學呢。 這是根本上的觀念問題,不是誰的一句話就能改了的。 林若青也不想在這些方面煩惱,她干脆將注意力轉到了織布廠那邊。 織布廠現在的生產已經趨于穩定,每日女工們上工下工都是百人一起進進出出,而且大部分都是窈窕年紀,倒是讓周圍過往的青年們都看直了眼。 好在是織布廠里安排了不少身強體壯的小廝維護安全,且來回的女工家里不是有人來接送,就是織布廠這邊馬車送回去,目前為止也沒有出什么岔子。 而織布廠里的女工多了,就需要管理,與其讓外面鋪子的掌柜或者管事進駐,林若青倒覺得從女工之間篩選更加合適。 女工本身就曉得整個織布廠的工作流程,管理起事情來也會更加輕車熟路。只不過怎么選要另說。 織布廠里的教書識字已經開展了大半年了,可實際上每次都會認真上課的人卻不算多。而一個月兩次的教書活動更是不夠真的讓人深入學習些什么。 可以說現在廠里女工的文化水平都完全不夠格。但這也不是問題。 三月中旬天氣依舊嚴寒,如果不是有事兒,林若青是在家里能不動彈就不動彈的。她本身是個不夠勤快的人,這點沒法改。 不過三月十四,趕在女工們十五放假回家的前一天,她還是出門到了織布廠。 一方面是為了親眼看看織布廠的狀況,一方面則是為了女工管理的問題。 平常別說是織布廠里的女工了,就連里頭的小管事都是基本沒親眼見過林若青的。因此十三這天知道第二天林若青要來以后,就早早做起了準備。 等十四的時候,林若青的馬車一到廠門口,就看見女工們都在外頭等著,幾百人站得整整齊齊,都在外面吹風呢。 林若青穿著披風,頭上連著披風的帽子,將她的一張襯托得更加嬌小。厚實的衣袍下,她還揣著著一只小暖爐,將保暖工作做到了極致。 不過就這樣,出了馬車被冷風一吹,還是覺得冷得慌。 因而林若青也不等小管事開口奉承,啟唇第一句就是:“在這兒等著做什么?進里頭去吧,外面多冷呢?!?/br> 管理趕緊依言將女工們給喊進了里頭。 反正都是女工,沒什么男女忌諱,不少人都偷偷看著林若青這個傳說中的大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