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節
二丫娘聽了這話道:“等你發了工錢,咱們一起包一頓餃子吃?!?/br> 二丫道:“你們多吃點,我在廠里不缺rou吃?!?/br> 二丫弟弟二虎,正是饞嘴的年紀,這個時候嘴里含著小糖塊,一聽有rou吃還含糊地道:“我,我也想去吃rou,姐,你帶我去吧?!?/br> 二丫低頭道:“你會織布不?你會繡花不?屁大的玩意兒啥都不會你去能干啥?” 二虎不服氣道:“那我就去學唄,我學織布去?!?/br> 二丫娘拍了二虎后背一下:“傻玩意兒,你一個男娃子學什么織布,那是女娃子干的事兒?!?/br> 二丫揚起腦袋,從小到大,還是有一回有身為女孩子是優勢的事兒呢。 隨著她們這一趟回來,織布廠才起來的一點不好的風評,迅速被壓了下去。同時另外一股勢頭又起來了。 原本那些在村里被閑言碎語的女孩和婦人們,一下成了香餑餑,不少人托著來問,讓她們幫著留意留意紡織廠什么時候再招工。上回不是說后面還要有招工的嗎? 自此往后就沒有說紡織廠不好的了。 而林若青那邊也在七月中旬收到了陳家車隊返回時帶來的消息,同時還有奇拉那邊的一封信。這信是由奇拉口述,專人幫著代寫的,是陳家那邊信得過的,自己帶的翻譯。 信上的內容倒不是很復雜,大意如下“樣品布料我已經收到了,十分滿意,宋國歷法的九月我還會在邊關,如果那個時候能夠將貨品送來最好,如果不能,那么十月里我也有朋友在,到時候你們也可以交接,具體事情可以到時候面談,我非常期待以后長久的合作?!?/br> 織布廠里正好將這一批貨全都趕制了出來,再接到這一封信林若青心里也就有了底。這一趟她不能親自過去,便只能派自己信得過的人。 劉平南帶著貨物親自過去同奇拉交接,走水路北上再轉陸路,按著陳家商隊的路,中間不會出什么意外,且速度也快,大約一個半月就能趕到邊關口,只是人可能折騰一些罷了。 這些布料林若青定了二兩銀子一匹,刨除成本利潤在一兩二錢。一千匹除去來回路上的花費大概還剩下七八百兩。 利潤其實已經算是可觀。且往后的訂單不可能只有千匹,她也更不可能只和奇拉一個商人打交道。 林若青在這幾個月里看了不少書,將邊境商人們的國家喜好都研究了個透徹,同時讓劉平南帶過去的就不僅僅只有千匹本來就要交出去的布料了,另外的樣品貨布都帶了十余種,為的就是到時候能多拉些單子回來。 劉平南在七月二十出發,林若青趕在七月前就讓趙成松又找了一批工人過來將已經擬定好位置不過還沒有開始建設的廠房投入建設。 如果劉平南拉了單子回來,那到時候五十個人的織布廠就完全不夠用了。招女工不難,就怕到時候沒有場地,因此還是早早準備起來比較好。 織布廠一開始動作,外頭的人也就立刻注意到了,炎炎盛夏里每天都有到庵堂這邊來問織布廠是不是要招工的事兒的。 原因無他,實在是七月十五的時候織布廠發了工錢,最少的六百文,最多的竟然有一兩銀子,這可是實實在在的錢啊,眼紅了不少人。 這個時候也沒有人說什么拋頭露面了,錢當然才是最要緊的,再說這個拋頭露面又不是做什么壞事,聽說只是在屋里頭一起織布罷了,這算什么拋頭露面? 招工什么的都有條不紊地在杭城進行著。 劉平南和北上的車隊才是現在最讓人牽掛的。 這個季節去邊關比當時林若青他們要舒服多了,且道路也沒有雨雪阻礙,行進起來就越發快。因為心急,劉平南路上也不敢歇息,一路快馬加鞭到了邊關。 邊關林若青和陳彥當初買的那個小院子現在住著幾個陳家的管事,劉平南過去了自然也是一起住的。 不過劉平南都沒多歇息,立刻出去在城里頭找起了奇拉。 他著急找奇拉,奇拉那邊何嘗不著急? 他自從看了林若青幾個月前托人送過來的樣品,就心急如焚。左等右等都差點兒要覺得林若青是在吊自己胃口了,這才總算是將劉平南給等到了。 第76章 兩個人一見面,都仿佛多年老友重逢一般, 怎么看對方怎么順眼。 都是奔著做生意來的, 當然是和氣生財越順利越好。奇拉在聽劉平南說了杭城那邊的大概情況以后, 迫不及待地就提出要去看一看貨物。 劉平南帶著奇拉到了卸貨點, 他隨意走到了最近的一輛馬車旁,打開箱子將里面的布料露了出來。劉平南取出一匹布交給奇拉,讓他親自查看。 布料從第一道手續的用料就很精細,制作過程也講究,沒有一點兒偷jian?;牡胤?。布料的觸感絲滑,讓奇拉摸了第一下就愛不釋手,沒忍住將布料抖落開來在自己身上比劃了一下, 仿佛已經能夠看見這布料做成衣服以后穿在人身上的樣子了。 奇拉興沖沖, 他在接到林若青托人送過去的布料以后心里就對這樁生意有了很大的期待, 現在在看見成品后更是確定了這樁生意他必須要做成。 他不做生意,這邊關有的是商人要做這生意。光是他們國家過來商人那就有不少,過來宋國一趟雖然路途艱險了一些,可是過來時車上能夠滿載商品, 回去時也能。一來一回就是兩次買賣, 賺來的錢可不容小看。 布料這東西賺錢,一來是他們國家的紡織技術的確和宋國相差很遠,另外則是宋國在周邊國家里都有強國的噱頭,從這里帶回去的東西就算是和他們國家一個質量,都能提不少價格,半點不缺買主。 “這些布料我都要了, 你開口說個價格吧?!逼胬?。 現在他已經學了一些生澀的宋國話,也能差不多聽懂了一些了。這是沒有辦法的事兒,畢竟出門在外不能總是靠著別人。誰知道翻譯干不干正事兒呢?奇拉在這方面是吃過虧的額,因此從過年時就卯足了勁兒學習宋國話,現在不說突飛猛進,但是到底是有了一點進步了。 林若青是將這布料的價格定在二兩銀子左右的,不過做生意還是有個講價的過程,二兩銀子是底線罷了。劉平南自然也是知道的。 此時奇拉開口問商品的價格,劉平南也就故作思索一般,他想了想開口道:“這東西費時費力還路途遙遠,價格暫定在三兩銀子一匹?!?/br> 沒想到劉平南做好了和奇拉討價還價的準備,奇拉卻是眼睛一亮立刻點頭說:“三兩銀子一匹?” 他說話口音重,但劉平南還是能聽懂,因此對奇拉點頭確定:“三兩銀子一匹?!?/br> “都要了?!逼胬?。 隨后立刻扭頭和隨從一起算錢,又做了打發隨從的動作,好像是迫不及待讓隨從取錢去了。這一番動作不由讓劉平南懷疑,難不成三兩銀子一匹是便宜的了? 可他之前和陳家的一些伙計打聽過,這邊的布匹大多是一兩到二兩之間啊,二兩五都是撐死了的價格了。 旁邊的翻譯看出劉平南的疑惑,和他解釋道。 “三兩銀子比邊關普通的價格是貴了一點的,邊關這邊拿出去也最多就賣上一兩五,可是邊關的布料和南邊沒法比,這到底不是出好布的地方,加上這邊的布數量也不多,大都是上百匹還要攢幾個月再往回運的?!?/br> 劉平南這才了然,想想也的確是這么一回事。商人做生意沒有吃虧的,奇拉能接受三兩的價格也就證明這個價格就算運送回國以后也有競爭力。 不過如果是放在宋國境內,這布料拆分開來賣,一匹布也能賣二兩左右了,三兩賣給奇拉也不虧。 起來那邊很快讓人拿來了銀子,當場核對后,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一樁生意在這么短時間內就完成了是很少的。 劉平南看著奇拉的人卸貨,又和奇拉說起下一次訂貨的事兒。 “這次要先給一部分訂金才行了,”劉平南道,“要不然如果你這里反悔,我們那里的損失都是要自己負擔的?!?/br> 奇拉聽了翻譯的話以后,點頭道:“這個我知道,這次我給你們三成的訂金如何?布料還是這樣的質量,不過花樣換一換,具體的要求我等一下讓人拿圖紙過來,再將訂金也拿過來。 這次希望布料的數量能夠更多一些,每種五千匹,一共一萬匹,在明年開春的時候交貨可以嗎?” 時間上算起來這沒有多少問題,這也是劉平南能夠做主的事兒,他應允下來,同奇拉定了書面證明,兩國的話各式一份,在邊關管理商貿的官員哪里做了證明。 一萬匹布料,量大了自然價格也要便宜一些,不過就這樣還是定在了二兩二錢一匹,對于林若青來說還是足夠滿意了。 奇拉做完一切以后風風火火讓人卸貨,不過卸貨到最后一輛車劉平南將人給攔住了,他將車上的一小捆布料給單獨抱了下來:“這個不是貨品的一部分?!?/br> 奇拉一看,那些布料的確和他買走的那部分不一樣。不僅是不一樣,而是更加精致,有幾塊繡花的布料著實是美輪美奐,讓人挪不開眼睛。 這之中雖然很多布料的花樣不在奇拉的審美之內,可是有些還是足夠俘獲他的心了。 “這些是用來做什么的?”奇拉拉著劉平南不肯讓他走了。 劉平南笑了笑:“這些是樣品布料和樣品花樣,都是我們那里能夠生產的,根據這個可以訂貨,是要給其他商人看的?!?/br> 奇拉一聽這也是要賣的,更加要拉著劉平南了,給別人賺錢還是給他自己賺錢好啊。 他讓劉平南將布料給他瞧瞧,這一瞧就瞧中了其中兩塊精美的繡花料子。繡花和普通布料不同,那些花紋立體又精美,且布料滑溜溜,觸在皮膚上就仿佛清水流過。奇拉已經能夠預想,這布料做成衣服以后貼身穿著會有多吸引眼球以及多舒服。 “這樣的料子,能賣多少?”奇拉問,他眼睛里都幾乎能夠看見銀子在滿天亂飛了。 而從奇拉的表情中,劉平南同樣也能看見滿天亂飛的銀子。 “這樣的布料出產就很慢,一匹的價格也十分昂貴,一匹布的價格在三十兩左右,要根據花紋的不同繁瑣程度來定價?!?/br> 這樣的一匹布放在織布廠里織出來倒是只用一天半,可是后面的整個繡花流程就煩瑣了,需要三個秀娘一起繡十天左右。 也就是說一個秀娘一個月也才能出一匹布罷了。 而在奇拉看來,三十兩銀子的價格雖然的確不便宜,可是這樣的布料如果回到國內,他就能毫不費力炒到天價。那些貴族們根本是不會在意用上百兩銀子買一身衣服的。而一匹布完全可以做幾身衣服了。 奇拉當機立斷,將兩種繡花的布料各定制了五十匹,而后又另外加了兩種花紋,又各自定了五十匹。 劉平南不僅僅在奇拉這邊順利的成了生意,連著后面幾次推銷都無比順暢。 奇拉是邊境的大商人之一,他們之間的交易已經讓很多人看在了眼里。不少人都好奇劉平南是帶來了什么,讓奇拉露出那么滿意與驚喜的神色。 因此劉平南前后不過停留了五天,他已經為織布廠定了一大票單子,就算織布廠擴建成幾百人的大廠,那這些單子也足以維持他們大半年的生產了。 在邊關收取的訂金已經有上萬兩,這些白銀如果要用車帶回去當然是很難也很危險的。好在邊關有官府的錢莊,能夠將銀兩全都換成全國通用的銀票。劉平南只需要將銀子全都換成銀票即可。 邊關的錢莊每個月都會將這里的銀兩運送回宋國內陸,再分發給下面的各個國有錢莊。官家的錢沒人敢搶,特別是現在這樣國泰民安的時候,押送銀兩的兵哥們都是人高馬大又一身武藝的。想不開來劫官府的,那都是嫌自己活太久的。 劉平南將一切事情安排妥當以后,立刻踏上了回程。 而此時的杭城之中,林若青在等待的同時又收到了另外一個消息。 知府的調令來了,準確的說是要升遷了,等過了年以后就要離開杭城去京城任職。 知府夫人因此還特意找了林若青過去敘話,話里話外都問她什么時候去京城開分鋪。 林若青委婉道:“一直是有去開分鋪的意思的,不過京城路途遙遠,在哪里又沒什么依靠,恐怕也沒有人知道粉黛,就怕到時候難以做成?!?/br> 知府夫人道:“怎么會難以做成?粉黛里的東西別說在京城了,就算放到別的國家里頭去賣,那都是能暢通無阻的?!?/br> 知府夫人現在臉上用的每天嘴里服的,全都是粉黛出來的東西。她用了快一年了,徹徹底底已經離不開粉黛的東西。她現在還每個月去兩次黛色,如果去了京城沒有這些,那差不多就是要了她的命根子了。 況且知府夫人現在也很講究保養,她曉得保養這個是事兒是最不能懈怠的。為什么她現在通體精神,整個人無論從外貌還是心態上都年輕了不少?那都是和這個有原因的。 加上每次去粉黛還能和一些夫人說話,連以前她懶得應付的一些虛頭巴腦的關系,現在也逐漸因為交往深入而覺出對方的好來。 換句話說,以前知府夫人每天就在后院里cao持家庭,和那些妾侍們勾心斗角,心情都煩悶得很??墒乾F在不一樣了,她覺得自己都有了自己的日子了。 因此對待她的丈夫也沒有以往那么殷勤,這反而讓知府有了些不適應,對知府夫人越發好了。 林若青道:“杭城的各位夫人們都曉得粉黛了,可京城卻沒有,唉,這……” 知府夫人聞言立刻道:“這有什么,等我過去以后,必將粉黛的好處告訴她們,我走之前還要帶上不少東西過去,我不信她們用了以后還能離得開?!?/br> 林若青這才笑起來:“謝過夫人了,有夫人鼎力相助,那我心里就有底氣了?!?/br> 要說別人去京城沒什么號召力,可知府一家子本來就是從京城出來的,家族里的根系本來就在京城里頭,他們那是回家,并不是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 從知府府上離開,林若青便對去京城做生意的事兒有了打算。 京城是肯定要去的,不過在那之前要準備的東西不少,開分店的事兒她也并不打算直接就在京城進行。京城以外,杭城和京城中間還有一個涼城,林若青的第一個分店準備設立在那里。 整個九月忙碌的事情不止這一件。 林若青知道,如果織布廠的生意順利的話,那以后很可能會是她手上最大的生意。為此她需要考慮到的問題有很多。 比如說其實在紡織廠之前,整個宋國其實都沒有這樣類似的機構。普通百姓們的織布已經足夠滿足宋國上下的用布需求,所以原材料方面不會顯露出太多的不足。 可是紡織廠不一樣,這里頭的大頭都是要出口到外國去的,如果在原材料方面不進行相關的處理的話,很有可能在一段時間以后就面對原料短缺或者原料價格飛漲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