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節
書迷正在閱讀:(獵人同人)獵人之預見、盛寵婚不晚、農家童養媳、思我鈞天奏、醋王竹馬已上線、重生之時尚女王、農女王妃:古代萬元戶、超品透視、蘇醒、我真不是妖
音注法因為帶有西域文字被士林抵制,算學基礎里面還是番邦的數字呢,既然音注可以,那么為什么算學不可以呢? 而且還加了先賢的皮來遮,他們研究過了,雖然算學基礎里面確實有些耳目一新的方式來計算,但是大多數他們的先賢前輩確實都研究過,比如著名的雞兔同籠,不就是那個什么方程組嗎? 如果說之前音注之法還能讓士林因為世家的聲譽而買賬的話,盡管這音注之法與之前西域的幾乎一樣,但是到了算學基礎的時候,饒是士林再覺得西域蠻夷之字,不堪為學,也不得不覺得異樣了。 要知道世家為什么在士林中聲譽極高? 世家的先賢是其一,其二,就是世家有他人不知道之所學。 而這樣博學的世家,卻一而再的剽竊其他人創造的結晶——即使士林再看不起蠻夷,但也不得不承認,算學基礎是秋山書院齊光齊老那里傳出來的——而不是世家獨創的。 這樣的世家,真的還當的起士林的尊崇嗎? 這樣幾乎不改幾字就直接照搬的抄襲行為正式激怒了原本被牽了鼻子的士林人,即使因為世家的名聲有所退讓,但是士林中對于世家音注的聲援的的確確小了很多,而更有一些耿直的人直言有辱斯文,而再不與世家所為為伍。 而當世家反應過來的時候,這種言論早就甚囂塵上,幾個年輕的世家弟子紛紛被家里長輩收拾了一頓罰了緊閉,但是這對于形式并起不到什么作用,最終,還是將中原文字版本的算學基礎改為了原名,標注了原本的作者之后,才挽回了一絲絲的頹勢。 世家見聲望不再衰落,甚至因為世家光明磊落處罰自家弟子,并且將書籍改為原作者的行為而受到贊譽,聲望再次回到大晉以來的巔峰,風頭無二。 然而就在世家以為可以扳回一城,再不濟可以把控江南士林的風向,與朝廷抗衡談判的時候,朝廷卻忽然頒布了指令——廣納賢才編著字典。 士林徹底沸騰。 音注之法是與他們無關了,他們頂多能搖搖旗,吶吶喊,助助威,但是現在字典的編纂就不一樣了! 這可是能夠流傳千古的,中原第一本字典! 不光是那些年輕的學子,就連一些常年隱居的老前輩都出來想要參加一下,更不必提那些身在江南自詡文采無雙的士林子弟了。 世家的聲望隱隱崩散,畢竟就算這邊炒的再熱,與他們無關的名聲又有什么用呢? 而如果說這是對世家的第一重打擊的話,那么接下來字典中,朝廷欲以比劃來查字的方法就給了世家第二重打擊。 世家的音注是什么樣的?是以許多簡單的比劃來注音的,而如今朝廷的字典不用比劃來注音,而是來查字,這豈不是釜底抽薪? 在字典這根胡蘿卜吊在前面的情況下,自然沒人反對這種方法,即使這是個大工程,但是大工程在此時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畢竟越大的工程需要的人數就越多,自己能進的可能性就越大呀! 他們此時只恨自己的名望不夠高,哪里會嫌棄建立這種方法費時費力呢? 這種與比劃查字的音注方法被徹底拋棄,世家的聲望徹底淡去。 然而這還不夠,就在世家竹籃打水一場空,懊喪不已的時候,新的政策下達了。 建立學校。 而且不是一所兩所,而是全大晉,全規模的學校的建立。 不僅由朝廷來承擔建造學校的費用,而且廣納賢才來當校長和夫子,最主要的是,校長和夫子都有品級,由國家來發俸祿! 而且束脩也是前所未有的低廉,幾乎相當于只承擔書本的費用,就能去進學! 這種廣泛授學的行為簡直可怕。 “他們怎么能?!他們怎么敢?!” 跳腳的世家憤怒的咆哮著,“這種行為與玩火自焚有什么區別?民智一開,他們知道會造成什么后果嗎?” 不怕自己的統治被推翻嗎? 可是世家的咆哮毫無作用,之前因為沒有被選上編纂字典的人有了新的出路,那就是——教書! 在此之前,夫子這種職位都是由那些屢試不第,放棄科舉的秀才來擔任的,但是現在,學校的夫子卻是由朝廷委派,有正式品級的官員,即使只是八品九品的小官,但是有了朝廷的承認,就是進入了仕途。 而如果表現得好,完全可以平級調任,到時候就是縣丞品級的官,和原本需要科舉補缺才能當上官的途徑,快捷了不知道多少倍。 簡直可以說一步登天! 更何況,雖然沒有明說,但是這隱隱的行為中,明眼人都知道發生了什么變化。 有了朝廷專門的學院來教書,那么以后的科舉呢?該當如何? 就不說了科舉的內容變化是否與學院教授有關了,就說考試的學子,是不是也從書院中選拔? 這簡直就是完全掌控了下一任的官員,而他們這些做夫子和校長的,豈不就是未來高官的座師? 哪怕幾百幾千學子中有一個人得幸高中,那就是他們未來的依靠,有這層關系在,何愁未來不期? 心潮澎湃之下,一些聰明的人紛紛去應聘夫子,有把握的去應聘校長,而至于那些嘲笑他們和屢試不第的秀才一樣、完全放棄了自己的人,他們也在心里嘲笑他們。 傻子! 而世家是傻子嗎? 不,能和大晉周旋這么多年而找不到把柄的世家,怎么可能會是傻子? 那些紛紛去應聘的人知曉的道理,他們又怎么會看不透? 就是因為看透了,所以才絕望。 如果這樣……如果以后這樣,他們因為“知識”而獲得的尊榮將再無一絲一毫,從此世家將完全受制于皇帝,讓生則生,讓死則死。 再無還手之力。 或許他們還能在其他方面有所建樹,但是現在,大晉還有什么方面是短板嗎? 沒有了,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已經沒有了。 他們或許能在商業方面做大,或許能進朝堂做個官,或許能在進入兵部以兵法立足當個將軍,但是……這到最后,都是受制于人,只要皇帝稍微有惡意,遇到些許的變故,就完全沒有還手之力。 這對于世家,這么多年臥薪嘗膽,就為了可以恣意妄為的世家怎么能夠接受? 有些世家想著算了吧,投誠就投誠吧,趁著家底還在,不如效忠皇帝贏得一席之地,雖然不能再擁有自己的自由和地位,但是現在大晉這么好,安安分分的似乎也能過得去。 但是另一些世家呢? 他們在考慮了許久,也糾結了許久之后,最終,還是為自己的野心付了賬。 他們對著潛入而來的倭人,輕輕點了點頭。 第80章 很多事情, 有了最艱難的第一步, 之后的無數步就能輕而易舉的踏出。 正如世家們對著倭人, 最開始的最艱難的一個頭點下后, 之后的出賣就變得很簡單了。 最開始, 還只是大晉處流傳出來的書籍和文化,和將知識視為最寶貴的大多數人不同, 在世家的眼里, 知識可以說是最不值錢的東西了。 于是小到大司農刊印的種田良方, 大到最新研究出來的音注之法——當然, 這是世家比劃注音版本——統統都成了他們之間的交易品,互相以示誠意的禮物。 和世家的觀念不同,倭人比世家更知道知識的珍貴, 甚至比大晉的百姓更癡迷這些他們向往的文化, 所以在拿到的第一時間,就已經派整個倭國中原文化最厲害的人對這些書籍進行解讀。 當知道這些書籍居然都是真的,并且是大晉最新最前沿的文化的時候,倭人都被世家的慷慨震驚了。 他們以為世家會對此留一手, 來作為彼此合作的保障, 哪里想到自己拿到的居然是全本? 倭人對世家的贈予如獲至寶, 最開始的種子、種植方法等等消化完畢后, 倭人就看到了音注之法。 這個音注之法對于倭人其實并沒有什么用, 倭人和中原人之間的語言并不一樣,甚至和中原發展了許多年不同,倭人至今的文字還凌亂不堪, 不成系統,甚至因為在海上流浪,在各個海島居無定所的原因,他們連像樣的文化都發展不起來,所以在得到音注之法、感覺音注之法與倭人語言的互通之處后,倭人忽然想到了一個十分絕妙的方法。 那就是將這些音注作為他們的文字! 是的,將這些音注作為自己的文字,如果需要兩個音就兩個音注疊加在一起,這樣的話,他們倭人的文字創造起來就十分簡單了,最重要的是,這樣可以壓中原一頭! 如果中原的音注起源于他們倭國的話,那么豈不就證明他們比中原文化更為源遠流長? 想想看,他們中原學習了這么久的東西,居然是他們倭人的文字,簡直只要想一想,就覺得激動的不行。 從此再也不是只有他們倭人從中原那里搶東西了,而是他們中原不要臉的學習他們倭人的文化。 世家顯然沒想到,他們就已經足夠厚臉皮,居然有人比他們更無恥,還在為倭人即將到來的行動而激動。 是的,倭人答應近期就上岸,給晉朝造成壓力,只要時機足夠,就立刻沖進腹地,擾亂江南。 只要江南亂了,那么就是他們世家重新崛起的時候。 是的,這些世家想了很久,在皇權穩固,軍隊強大,世家的權利被壓到無限低,并且還會繼續更低的時候,只有亂世,才能重新鑄就世家的輝煌,讓他們回到那個與皇權共治的時代。 那個時代,哪怕是皇帝,也沒辦法在他們的阻撓下發出任何他們不喜歡的政令,而世家品評中,即使是皇家,也品評不上第一流的世家,只能在二流之末而已。 皇子娶不到世家最尊貴的女兒,皇女想嫁到世家也只能嫁嫡次子,世家勢大,第一流的世家,比皇上還要更尊貴。 這樣的生活,才真正的屬于世家,而不是現在龜縮一地,一丁點異動都不敢發出,族中子弟就連踏馬上街都不敢到路邊,生怕撞到路人。 只要想到以后這樣的生活繼續下去,族中后輩將無限的被壓制,作為一個給別人治理江山的工具,被他人予生予死,他們就心中火燒。 怎么能,怎么敢,如果這樣,如果這樣,他們死后,怎么有臉去面對列祖列宗,如何對他們說,他們將他們留下的偌大家業守散了,現在世家沒入了三流。 他們不敢,不想,不甘……所以,他們必須要行動。 只有亂,只有亂了起來,才能讓整個江南重新進入無序的混亂狀態,只有那時,他們養的私兵才可以不起眼的出現,他們建造的塢堡才能成為人們的庇護,他們才能與大晉共治江山,在中原得到屬于自己的棲息之地。 這是他們最終的目的。 所以,為了這個,他們可以不惜暫時的出賣江南,反正,最后他們總會將江南收回來的,只是讓他混亂一會兒,相對于大局來說,這一點點犧牲并不足為道。 只是就在世家準備一切就緒的時候,倭人卻遲遲不動? 此時正是秋季,也是倭人常??圻叺臅r機,也就是看中這個時候,所以世家才會選擇和倭人合作,但是沒想到就在條件談妥的時候,倭人卻不動了。 倭人不急,他們現有的東西已經足夠消化一陣了,甚至他們還在試圖按照書籍種植作物,本就在最炎熱的沒有冬季的地方,四季種植對他們來說根本不是事。 只是倭人等得,世家卻等不了。 所以即使倭人并沒有兌現自己的承諾,并且追加要一份江南布防圖的時候,世家雖然憤怒,卻也暫時忍耐下來。 在他們眼中,這些倭狗根本不足為懼,只要他們將江南穩定下來,這些倭狗都會變成死狗,暫且讓他們囂張一下,用不了多久,他們就囂張不了了。 所以即使不滿,但是世家還是在三天之后,通過自己種種隱秘的布置,拿到了江南的布防圖,并將它送給了倭人。 相對于蠻狄西域,倭人更為狡詐陰險,接連敲了兩次東西,世家卻絲毫不推諉,這種急切的態度讓倭人察覺出什么。 常年在海中勾心斗角,倭人比安逸的世家對于戰爭的嗅覺更為敏銳,就在世家還在想著如何借由此事擴大自己的勢力的時候,倭人已經聯想到了大晉內戰。 這是倭人最喜歡的大晉打開方式。 還記得十幾年前中原內戰的時候,就是那一次,倭人徹底的借由劫掠成了氣候,從零零散散的土著野人搖身一變成了中原的心腹大患,與其他幾個敵族并列。 而這一次呢? 如果中原再次內戰,他們能得到什么? 金錢?糧食?財寶?奴隸?還是……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