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節
書迷正在閱讀:(獵人同人)獵人之預見、盛寵婚不晚、農家童養媳、思我鈞天奏、醋王竹馬已上線、重生之時尚女王、農女王妃:古代萬元戶、超品透視、蘇醒、我真不是妖
這可都是大晉的未來呀! 更何況,他現在還有自己的書院,朝廷扶持的,可以自己做主隨意收學生! 齊老就更忍不住了,最開始還只有幾個,但是隨著發現那些天資聰穎讀不起書的孩童那么多之后,齊老就開始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都收回來了,所以越收越多,越收越多,就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整個學院里面大約三分之二都是讀不起書的窮苦人家,每年的朝廷撥來的銀兩不止要維持書院的運轉,給先生們發薪俸,還要時不時接濟一下學生,就這么多的銀子,怎么能兼顧的過來? 以至于院長齊老越來越窮,而秋山學院也就越來越破了。 李小福無奈,雖然知道先生此舉并不可取,但是面對這一片赤誠之心,李小福還是不忍說先生的不是。 可是……“貧苦孩童學習的事情,本來就該是由朝廷來做的呀,您一個人怎么做的過來?” 齊老這話可不愛聽,“不能因為做不過來,就不去做啊,要知道一個人能讀得起書,有可能就會改變以后的命運,甚至因此影響更多的人,想想你可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讓他的人生變得更加美好,這是好事,不能明知不可為就不為之呀!” 李小??嘈?,“我知道?!?/br> “更何況,這可不是朝廷的事,朝廷是可以給貧民找出路,但是縱使找了出路,想要讓孩子讀得起書也要更加久遠的時間,而且天下那么多貧民,朝廷又怎么一一管的過來?” 李小福怔了下,“先生,我說的不是貧民,而是貧苦孩童學習,這個應該由朝廷來管?!?/br> 齊老這次聽清了,忍不住詫異,“朝廷怎么管這個?” 李小福眨眨眼,朝廷怎么管? “當然是建學校呀!” 只要全國上下多建一些,總能讓更多的孩童上得起學,總比齊先生的能量大一些了。 然而齊老卻一臉懵逼,看著李小福納悶的問道,“學校?學校是什么?” 第78章 學校是什么? 是有組織、有計劃的由老師教導學生的地方。 李小福上輩子出生的時候, 雖然社會的許多機能已經倒塌大半, 學校這種地方更是沒有, 但是在李小福長大一些、基地里面的孩子更多一些的時候, 學校就應運而生。 而隨著時間越來越長, 學校就越來越多,最開始還是類似于技校那種教授技能的, 后來就是基礎而系統的學習知識的, 再后來, 學校開始分為小學、中學、大學……再加上曾經的資料和影視作品, 李小福對于學校這個東西還是十分了解的。 所以如果在大晉,也能實現這樣的學校的話,那么爹爹曾經苦惱的人才不夠將再不必愁。 至于齊先生所苦惱的大多數平民家庭沒辦法供應孩子的學習費用的問題, 也將由國家承擔大半, 至于還承擔不起的,也只能暫時擱置了。 畢竟現在大晉已經在很努力的提高大多數百姓的生活了,可是如果想要實現全民學習的話,還有一段遙遠的距離呢! 李小福將自己對于學校的構想和齊老說了一遍, “我們可以每個地方都建立一所學校, 學校里面的老師可以當地招募, 如果招募不到, 則朝廷委派, 而作為老師,也可以有朝廷的品級,由大晉出俸祿, 這樣不怕招攬不到?!?/br> 至于學校的建設,水泥不僅可以用于制作道路,還可以用來建設房屋啊,再加上磚的燒制,想要建造堅固的房子應該不難。 時隔幾年,再加上周邊敵軍,除了南海的倭人還有威脅外,其他的盡皆俯首,那么開放水泥的民用,也是時候了。 李小福的設想十分美好,是齊老想都沒想到的,畢竟在此之前,鄉野里面有一個私塾,一個老師就已經是極為厲害的了,更多的十里八鄉都沒有多少讀書人,更別提能達到教書育人的水準了。 而現在,居然要在各地開設官方的書院,由官方來派人教書,甚至分門別類,還分算學和四書五經,簡直是齊老想都想不到的。 畢竟,這是個就在十幾年前,知識還由世家壟斷的國家啊。 不可置信和興奮激動同時在心里面交織,饒是齊老見過許許多多的大場面,在此時仍然免不了惶惑,“這樣的學?!娴哪軐崿F嗎?” 天下盡有可讀之書,這樣的未來,真的可以期許得到嗎? 李小福眨眨眼,“應該可以吧?!?/br> 古往今來為什么不開民智,無非怕民智一開,造反的就多了,但是想一想,如果是愚民,或許還會因為誘惑或者不懂,而跟著一起造反,但是換做一萬個開了民智的人? 書生造反,三年不成就是這個道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都有自己的觀點,他們會考量這樣做值不值得,成功率又有多少,如果失敗,按照律法來說,將會造成什么后果,甚至還有些自視甚高的人想著你能當頭,我為什么不行? 這樣的情況下想要造反,將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而建立了學校,以后如果官員,人才,等等都從學校之中選拔的話,那么整個大晉的官員都是出于朝廷之手,這樣的一條鏈將讓大晉再無虞人才缺少的風險,只有越來越多,而不會越來越少。 甚至除了普通的學校之外,還可以有軍校呀,乃至衙門的捕快都可以建立學校,這樣的一體又獨立的結構,顯然對大晉的發展有著極大的幫助。 當然,作為軍校和捕快這種機要的學校,是一定要掌握在皇上的手中的,不然若是軍官和地方安全出現問題,那么大晉將會危在旦夕。 而這些,就是李小福給自家爹爹寫的信中的內容了,至于爹爹到底采不采納,采納后又如何施行,想必林相和藺大人方大人,以及那么多朝堂之上的官員,會給爹爹合理的建議的。 李小福無事一身輕,在書院閑著也是閑著,索性當了半個先生,先給學院的夫子們教授了新的課程,隨后又當助教給孩子們上起了課。 雖然書院中的平民孩子越來越多,但是得益于齊老的名聲,書院中家境不錯的學生還是很多的,所以學院新教授的音注和算學很快的流傳開來。 孩子們或許只是當這個好玩,感覺學起來變快了,拿著新的音注課本愛不釋手,但是孩子們的長輩爹娘,看到新的書籍以及和書籍一起的音注和算學的時候,卻是忍不住驚訝又激動。 驚訝的是居然還有這種音注之法,簡直聞所未聞,匪夷所思,是何等人物才能想出這種辦法呢? 而激動的自然是有了這種方法之后,自家孩子在學習上將會走的更快,這大大節約了孩子們的時間,其中一些字詞甚至不用先生教授,只需要標注好,孩子就能自然而然的習得。 這是何等的造化? 一傳二,二傳三,很快,這個消息乃至音注書以及算學書就在江南流傳開來,一些和齊老交好的書院自不必說,是第一批想要這本書冊的。 在齊老大方的給予之后,大家立刻意識到,這不是敝帚自珍的一家之言,齊老居然允許其他人學習這本書。 于是求書的人更多了,而早就收到指令的書店們,也順勢立刻放出一批音注書,還有與音注之法配套的四書五經,乃至三字經,都應有盡有。 面對這種火爆的場面,所有人都坐不住了,只是別人是因為不想落后買買買而坐不住,世家卻是因為知識的進一步容易學習而難以接受。 因為之前紙書的容易制作成本降低,已經大大打擊了世家在士林中的威信,雖然因為謹慎或者說無法抗衡而保持沉默,但是世家心中的怨言卻只多不少。 再加上科舉的盛行,讓想要讀書的人有了新的方法出人頭地,不再只靠舉薦,地方世家的影響力大大縮小,及至如今,已經除了名氣之外,再無以往的地位了。 只是不知是否是有所預料,世家的行動出乎意料的謹慎,對于這種壓制居然沒有絲毫的動作,以至于皇上想要找機會收拾掉這些世家都沒有找到。 可是如今呢? 紙書成本的下降以及科舉,已經很大的消磨了世家的實力,如今音注的出現,無異于對世家的進一步削弱。 及至如今,世家雖然榮光依舊,卻也只剩下榮光了。 縱使世家有著各種典籍孤本,那又怎樣呢? 最基礎的知識唾手可得,世家將再也無法站立在神壇上,扼制住眾人的咽喉,民智的開啟,只會讓人羨慕世家的榮光,想要挑戰,想要成為另一個世家,而不是崇拜。 世家真的要急了。 而當進一步的消息傳來,朝廷廣招賢良逸才,共同來創辦字典的時候,世家終于按捺不住,有了動作。 而音注,就是世家的突破口。 畢竟,誰叫這份音注,居然是西域番邦的文字呢? 縱使只是借用字形和字音,但是番邦就是番邦,西域就是西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種文字怎么可以學呢? 即使它更為簡便,更適合學習,但是中原之魂絕不屈服。 所以很快,一股抵制音注的潮流出現,以士林為首,堅決不學番邦文字,對于朝廷這種為了將西域納入版圖就用文化作為交易的行為,致以強烈的譴責! 江南本就是世家的地盤,即使龜縮了,但也仍然枝繁葉茂,根深蒂固,以至于不過短短時間,這種說法就甚囂塵上,甚至還有一個原本在秋山書院的世家探子夫子第一時間辭去先生職位,表示不與跪拜西域軟蛋的人為伍。 一些家長不明所以,聽到別人說就以為真的是這樣,怕孩子有不好的影響,居然紛紛表示不學,如果再學,就要退學。 其中有多少是世家的托不得而知,但是這股浪潮來勢洶洶,一時間,即使朝廷已經做好了世家反撲的準備,仍然措手不及。 李小福也焦灼起來,用番邦西域的文字其實只是他的習慣,因為學過,可以將一套完整而高效的體系直接就用,免了還需要討論和研究的時間。 但是李小福沒想到,這樣也會惹麻煩? 只是因為是西域文字,所以就直接抵制嗎? 因為音注的關系,甚至就連原本的算學書,都因為是西域文字而被一同抵制,看著如今的情況,李小福不禁有些沮喪。 如果不是他太過著急,先和爹爹他們討論研究好了,準備齊全后再進行推廣就好了。 只是在知道了李小福的想法之后,齊老卻忍不住摸了摸眼前這個比他還要高的孩子的頭,笑著說道,“不要自責,不是你的關系?!?/br> “可是外面……” “你是說外面那些抵制的語言嗎?”齊老失笑,“相信我,你的書很好,無論是音注還是算學,都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至于那些人……只是坐不住的跳梁小丑在表演而已,用不了多長時間,他們就再也跳不起來了?!?/br> “真的嗎?”李小福不禁有些懷疑。 “真的?!饼R老保證道。 只是還不等這些跳梁小丑表演完畢,另一道表演就已經上場了,趁著混亂的時候,世家推出了另一種音注法——以簡化的比劃為注音的另一種音注。 而讓李小福氣憤的是,世家幾乎完全照搬聲母韻母系統,連個數都一模一樣,只是改變了一下結構。 還說這才是屬于中原的音注,簡直無恥至極! 第79章 抄襲無論在什么時候都是可恥的, 更遑論這種明目張膽幾乎照搬一樣的抄襲了, 若在文壇上, 就是可以釘在恥辱柱上面的文賊, 別說是揚名, 就是從此不準再踏入仕途都不為過。 而做出這種抄襲的事情的居然是世家,在幾十年前風流雅士數不勝數, 尤為自矜高貴的世家。 簡直讓所有人都不可置信。 而也從另外一種角度說明, 世家真的是狗急跳墻了。 士林中最開始的風向還偏向于世家, 畢竟在根深蒂固的中原人眼里, 西域的一切都是蠻夷文化,毫不可取,對于世家所研究出的“中原音注”自然十分推崇, 世家新印的書籍更是被橫掃一空。 一些世家子弟還被奉為上賓, 只求教授最新的音注法,這種百家求的盛況極大的滿足了世家的虛榮心,特別是朝廷毫無作為的反應,更是膨脹了世家的野心, 看來朝廷也不過如此, 前幾年的小心真的是太過于杯弓蛇影, 自己嚇自己了。 只是一些年長的世家之人還是不放心, 畢竟十幾年前血流成河的場景還會在他們的夢里回放, 這些年大晉的變化更是印在他們的心中,這樣的大晉真的會毫無作為,任由他們得逞嗎? 他們并不樂觀。 但是新一批出生不久的世家子就不一樣了, 正在年少輕狂的年紀,又趕上了好時節,沒有經歷天災人禍,更對曾經食不果腹發展到現今吃飽穿暖的世界毫無概念,一出生就充滿了方便快捷的世界讓他們對于大晉朝廷其實并沒有多少畏懼,再加上這些年世家的削弱和憋屈,讓他們只記住了自己沒辦法如同前朝一樣隨意就可以官拜上品,沒辦法擁有前朝世家一樣的尊榮,對于如今只有憤憤不平,毫無畏懼之心。 畢竟就算是好,那也只是對平民好,相對于世家來說,他們又不會憂懼于吃不飽穿不暖,因為重新丈量土地的緣故,反倒讓他們失去了許多的利益,作為利益損失者,他們只會更為憤怒,而不是感激。 所以看到朝廷毫無作為之后,這群年少輕狂的世家子開始想著,是不是還可以搞更大的事? 于是繼音注法之后,算學基礎也遭了秧,那些年輕的世家子們新推出了一個算學集注,說是歸納先賢數算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