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節
楊廷也未曾想過, 自己竟然會有這般惡劣的一面。 換在從前,若有人對他道, 有一日他會低下頭顱只為哄佳人一笑的話, 大約只能得到嗤之以鼻的一笑。 誰不知道岫云楊郎是霧里花、天上月,一枝可望不可即的高嶺之花,得之偶爾垂顧已算是承天之幸。便如王二娘這等豪門世家出來的美嬌娘, 不也沒得著一個好么? 而如今馬車里那個開懷大笑的二傻子,仿佛是另一個套著英俊皮囊的陌生人。 林木牽了韁繩,任馬兒隨著馬車在這長街上慢悠悠地走, 嘴角彎著,心中不由想起從前那個少年老成的小郎君。 那時先夫人尚在,小郎君還是個喜娃娃,愛笑又淘氣,笑時便漂亮得跟個瓷娃娃似的, 兩只眼睛忽閃忽閃如天上的月牙兒, 誰都不舍得與他長時間生氣。 阿娘常常道,“小郎君這聰明勁兒跟先夫人小時一模一樣,是天上文曲星降世……”林木不大同意。 先夫人可不大聰明,被一個男人哄得團團轉, 最后還鉆了牛角尖丟了性命, 哪里有郎君半點的睿智? 是以,郎君最后會歡喜上蘇二娘子,林木自忖還是能推斷一點出來的。 蘇二娘子是個與先夫人截然不同的女子,先夫人耽于情愛, 又苦于情愛,如一枝柔弱的菟絲花,沒了攀援的鐵木便活不下去。 蘇二娘子卻不然。 縱然她美得驚艷世人,可吸引郎君的,還是那骨子里的獨立與爛漫自在的野性,給她一點水、一點光,便可以扎根下去、爛漫生長,她本身便是一棵枝冠繁茂的大樹,倔強灑脫—— 有愛,很好;沒有,也成。 郎君過去不說,可自先夫人去世,便沉默了許多,沒娘的孩子,吃得再好穿得再貴,可也是溪邊飄零的浮萍,何況老爺又是那般一個人…… 林木收回飄遠的思緒,城門衛朝他露出了個諂媚的笑,驗過令牌無誤,連車隊都沒檢查,徑直從直行道放了過去。 一行車隊如卷煙塵,不一會便行遠了。 蘇令蠻掀簾看向城門外另一條排得老長的隊伍,不免想起前年來時的場景,她在馬車上等了將近一個多時辰才讓放行,而某人不過是一個照面便直接進去了。 楊廷聽她描述,眸也未抬,顯然已經習慣了這般的待遇: “世上哪有事事公平?有人生來貌美如花,有人生來貌似無鹽,高矮胖瘦、貧窮富貴,本就不公平?!?/br> 蘇令蠻惘然道,“從前我也想過,為何事事不順,阿爹不喜,又胖得討人嫌,誰都能嘲諷上兩句。甚至嫉妒過阿婉,畢竟她也與我一般,胖乎乎一團,卻偏偏過得自在,爹娘寵愛——自怨自艾了一陣,后來便想明白了?!?/br> 這世道本就不公。 強行講求公平,不過是自己去與自己過不去。小草有小草的過法,日子壞到底的時候,將自己當做一顆石頭,悶著頭便也就過去了。 楊廷眸光放軟,摩挲著她發頂,思及頭一回見她時的場景,喉頭發澀,輕聲道: “都過去了?!?/br> 蘇令蠻彎了彎嘴角。 馬車一路行到了吳氏在城郊買的別莊,難得蘇覃也在,四人熱熱鬧鬧地吃了一頓饗食,蘇覃便被楊廷神神秘秘地拎去書房不知說些什么,吳氏感懷,沒忍住又掉了幾滴淚: “阿蠻,阿娘沒想到,”她道:“你們今日會來?!?/br> 蘇令蠻也沒想到。 她現在過繼到了國公府一脈,回門自然也還是去國公府邸,沒料到出了蘇府楊廷竟提議再來這兒一趟,畢竟養育多年,按情理也該來瞧一趟。 對著這個在外人面前該叫“五嬸娘”的親生母親,蘇令蠻過去郁結了多年的怨怪突然淡了許多,不過兩年,阿娘鬢角竟也生出了白發,漸漸生出了些老態。 “老家那,有什么消息過來么?” 吳氏自失一笑:“左不過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聽了糟心。不聽也罷?!?/br> “阿娘不若便在這定居罷,反正理由都是現成的。阿覃現下在青山書院得了掌院先生青眼,又有王爺這層關系在,國子監廩生的資格是唾手可得,想來明年便能進了。族里也不好多計較什么?!?/br> 吳氏搖頭,見蘇令蠻還欲再勸,從袖中取了封信箋遞給她,“你且看吧?!?/br> 蘇令蠻一看,卻是吃了一大驚。 “大舅舅……沒了?緣何如此?為何之前不與我說?” 大舅舅正是年富力壯的年紀,怎會突然心梗而死? 吳氏為難道,“阿蠻正值新喜,阿娘怕驚了福氣,便沒告訴你?!?/br> 蘇令蠻看下去,卻見其內寫道,鎮表哥因著不舉,后雖然行了,卻到底心里有了陰影,竟學人家逛起了小倌館,后更在府中正大光明地養起了兔兒爺,再不肯碰女子,大吵之下,大舅舅突發心梗而死。 吳家亂成一團之際,大jiejie自請和離,族中因著她守活寡了兩年,也做主幫她退了親。 “你便不來,再過上兩日,阿娘也得回去一趟,不論如何,你大舅舅總還是好的,雖說有些私心,到底不壞?!眳鞘弦娞K令蠻面露復雜,不由道: “阿娘回了老家,正好幫你看著那邊,就是阿覃這兒,就得有勞你這個jiejie平時多關照關照了?!?/br> “阿娘放心?!?/br> 蘇令蠻捏了捏眉心,這事若追究起來,終究還是她這“不舉藥”惹的禍,陰差陽錯……一時心里窩得慌,大舅舅…… 吳氏自然不曉得這里頭有她摻和的一腳,見阿蠻這般神色,只當是傷懷了,道: “你大舅舅身體一向康建,誰也不曉得竟會就這么去了,天意難測,阿蠻,也莫太過傷心?!?/br> 蘇令蠻郁郁寡歡。 楊廷來時,便見到一個xiele氣的新婦子,他捏了捏她腮幫子,低聲道:“怎么了?” 蘇令蠻將事情原委講給他聽,楊廷默了默,才道: “種什么因,得什么果。你大舅舅當初兒子沒教好,讓他不僅沒責任擔當,后又忤逆不孝,才得了這么個苦果,阿蠻,你也不過是里邊的一個受害人罷了?!?/br> 蘇令蠻心里卻不會因著這么一番勸誡開懷。 畢竟大舅舅幼時也是給過她一段快樂時光的,只是時光匆匆溜走,誰也沒想到當初那個青蔥少年郎,會變成如今這般模樣。 誰也不知道,究竟是哪一步出了錯。 楊廷不欲見她傷神,轉而提到了另一件事逗她開心,“冀州牧過陣子會回京述職,阿蠻你那個閨中密友……”他搓了搓額,想不起名字,“也要一道過來了?!?/br> “王爺是說阿婉?” 楊廷哪兒會記得一個不起眼的小丫頭名字,若非當初經常能看到她與阿蠻在一塊,恐怕根本不會想得起,胡亂地點了頭:“就是她?!?/br> “真的?” 蘇令蠻驚喜地瞪大了眼睛,楊廷點頭,“真的?!?/br> 她直覺不大對,冀州牧三年一任,羅太守才去了兩年,何況官員述職早在年前便結束了,怎會現在回來,而且還是攜家帶眷的,楊廷笑而不語,蘇令蠻揪著他問,半天才將那劉生之事說了一遍。 “所以,阿婉他爹述職是假,是請罪來的?” 蘇令蠻心里那點惻隱被擔憂一沖,登時淡了許多,楊廷道:“這事里邊緣頭大著,冀州牧這位置許多人盯著,他回來得個先手,也免得太被動了?!?/br> 楊廷不欲將朝堂之事說得太明白,只隱晦道,蘇令蠻見他神色,便也不再問,心里有點回過味來,富陽縣之事,首罪在縣令,繼而是郡守,最后才到冀州牧,隔了三層,最多也不過一個失察之罪,絕不至傷筋動骨。 而且如若她沒記錯,羅太守該是阿廷這邊的人,看其神色,應該是沒甚大礙的。 心下一想通,神思便不由放到了羅婉兒身上: “也不知阿婉如今瘦些了沒?” 楊廷見她面色轉了些過來,心下才舒了口氣。哄人可當真是不大易,可他偏偏見不得眼前這人皺一皺眉,否則心里總像有根絲牽著不舒服。 城門下閘,長安早就宵禁了,兩人便在吳氏這睡了一晚,第二日一道早又匆匆去了居士的百草莊。 “師兄?!?/br> 麇谷如今露著真容,蘇令蠻總不大習慣,總覺得那個一笑臉皺如菊花的老居士才是真的,居士卻沒這自覺,下意識要去撫一撫阿蠻的腦袋,卻被楊廷拎著移開了。 “信伯,別來無恙啊?!?/br> 麇谷沒好氣地翻了個白眼,蘇令蠻這下又覺得親切了。 “怎么?還不能摸了?阿蠻再是你媳婦,也還是老子小師妹,跟親閨女似的?!?/br> 兩人孩子氣地斗了幾回嘴,蘇令蠻顧左右而言他:“師傅呢?” 因著準備婚事的關系,有小兩月沒來百草莊了,這回來也算是另類的“回娘家”,居士吹著胡子道:“莫找了,師傅云游去了?!?/br> 結親那日遠遠瞧了眼阿蠻,便閑云野鶴似的放了句話,人先走了。 “對了,阿蠻,師傅給你留了樣東西,”麇谷似想起什么,說風就是雨地跑走了,不一會又從屋中取了一個方方正正的錦盒過來,見楊廷那眼睛斜他,道: “看什么看?沒你的份!” 第181章 情繾綣 楊廷嗤地一笑, “阿蠻與我夫妻一體,哪分你的我的?” 麇谷被他不要臉的勁酸倒, 一把將盒子塞到蘇令蠻懷里, 趕人:“走,走,帶著你家這二皮臉走!” 蘇令蠻第一回 在麇谷這得了這待遇, 上馬車之時還有些怨怪,楊廷手枕在壁上,“信伯不過是……觸景生情罷了?!?/br> 蘇令蠻頓了頓, 握著錦盒的手緊了緊,蔣師姐失望遠走,居士便在這百草園等,他們兩人這一生…… 好似又顛了個個兒。 以前是蔣師姐盼他回頭,如今卻換了居士, 守著這百草莊, 再不出長安。誰都知道,麇谷居士那不醫婦人的規矩破了,若碰上合眼的,也肯出手了。 蘇令蠻正想著, 手卻被一股溫柔握住了, 楊廷認真地看著她,“阿蠻,你我之間,萬不可如此?!?/br> 蘇令蠻莞爾一笑, “阿廷,你這性子,與居士可不同?!?/br> 論霸道,居士可沒他一成。 去歲時,她便感受得分外明顯,自訂了親,但凡哪個郎君有傾慕之意,他便要想法子整上一整,雖說俱是些無傷大雅的惡作劇—— 楊廷點頭,“是極,若換作是本王,見了那場景,必是先把jian夫打死算完?!?/br> 蘇令蠻:“……” 到得府中,楊廷便去了外書房,孫氏取了對牌、賬簿子來交接,一個著意交好,一個恭謙有度,兩廂都對對方印象不差,不一會便其樂融融起來。 侯府人口簡單,連蘇令蠻在那,不過兩個正經主子,下人連著蘇令蠻陪房在內,灑掃、廚房、采辦等處統共六十七人,比起動輒幾百人不止的人家,實在是省心。 不過半日,便將人都理全了。 各處管事、下仆,清一色的男兒,偶爾幾個粗使丫鬟婆子,也都是老老實實的模樣,蘇令蠻一時還看不出好歹來,便先維持了原樣,兩家陪房則一個派去了廚房,一個派去了采辦,當著副手,畢竟一個是入口之物,一個是銀錢往來,孫氏一直笑瞇瞇地看著,并未提出異議。 楊廷回來時,見蘇令蠻拿了本賬簿子在那噼里啪啦地打,心下驚奇,“阿蠻這算盤用得不差?!?/br> “阿娘在定州時,便教過了的?!?/br> 說起來,大家女子也是大不易,不僅容顏德工要好,還得會管家理事,少時學到大,到了夫家管家理事也便罷了,還得賢惠大肚能容,幫著開枝散葉,做不到,便是一頂“不賢”的帽子扣下來,從前吳氏便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