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節
書迷正在閱讀:每天早上親一下、欲壑難填、地下室男孩、喜歡你從見色起意開始、玉奴(1v1.H)、南疆記事:密林詭境、親了我,你要負責、在竹馬的書包里發現了姨媽巾怎么辦?、帶著系統到處蘇[快穿]、侍妾翻身寶典
從頭到尾,皇帝維護的便是“皇后”這層身份的體面與尊榮,而不是何皇后本人。 鐘意有些恍惚的睜開眼,不知怎么,就想起當初崔氏同她說的話了。 “那是初九宮宴,你祖母身體不適,未曾出席,太后便將我叫道身邊說話,那位置離皇后很近,她發作的突然——要知道,估摸著日子,皇后原該正月十五臨盆的。太后嚇了一跳,我也驚住了,趕忙扶她進了內殿,又遣人去請陛下?!?/br> “太后留在內殿,我也陪著,秦王出生后,我還看了一眼?!?/br> “你傻了不成……我好歹也是國公夫人,每逢宮宴,便能見皇后一回,再則,即便我認不出,難道何夫人這個母親也認不出女兒,那么多命婦都認不出皇后?” 鐘意扶著墻壁,怔然坐起身,腦海里忽然閃過一個近乎荒唐的念頭。 有沒有可能,初九宮宴那日,阿娘見到的……其實是第二位皇后?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第一位皇后與第二位皇后必然生的非常像,甚至于……是雙生姐妹。 鐘意也曾做過母親,她相信,世間不會有母親認不出自己的孩子,何夫人也一樣。 但她什么都沒有說,也不覺得意外,這是不是說明,何家對于先后兩位皇后的事情,其實心知肚明? 可是,鐘意不得不去想一個有些費解的問題——假如那日出席宮宴的是第二位皇后,同一時間,第一位皇后在哪兒? 從時間順序而言,她才是皇帝真正的原配嫡妻,然而出席宮宴,母儀天下的卻是另一人,這等奇恥大辱,她居然忍了,何家也生生忍了? 前世,鐘意也曾被皇帝不喜,然而那是因為李政太過偏愛她,影響子嗣的緣故。 事實上,皇帝盡管不喜,卻也沒為難過她,他的視線所及在乎天下,不會長久的拘束于內宅。 同時令兩位皇后并存,于前者而言,絕對是極為難堪的羞辱,若非真的動怒,想必他是不會這么做的。 皇后忍了,何家也忍了,是因為他們礙不過皇帝威儀,還是因為他們理虧? 如果那兩個宮人所說為真,確實有過另一位皇后的話…… 鐘意在心里梳理一系列脈絡。 皇帝登基之前,娶何家的女兒為妻,生下秦王世子睿,登基之后,又順理成章的冊立前者為皇后,后者為太子,那時候,他們的感情的確很深。 可是何家與何皇后在這段關系中,擔當了極為不光彩的角色,皇帝登基沒幾年,便發現此事,隨即娶小何氏入宮,生下了李政。 從皇帝對李政的態度,乃至于給予他生母皇后尊榮的待遇而言,他對小何氏應該是非常寵愛的。 出于某些不知名的原因,何皇后與何家都忍了下去。 后來,小何氏辭世,皇帝便將李政接到太極宮,親自照看。 而這么做的緣由,很可能是他不信任何皇后,往深處揣度,小何氏的死,很可能同何皇后有關。 同時,太子失了圣心。 順著這條思路來想,一切都能連成線了。 不,也不對。 這個小何氏,究竟是從哪里冒出來的? 何皇后的同胞姐妹,大族何氏的女郎,事先竟無一人得知? 難道何家在生下這個女郎之后,便將她送到別處教養了? 倘若真是如此,又怎么會留下何皇后,而將小何氏送走、叫她隱姓埋名? 鐘意手指輕揉額頭,思來想去,不知怎么,便想到李政身上了。 他們今生第一次見面,便是在青檀觀。 他問她:“你為何會在此處?” 難道小何氏一出生,便被何家人送到青檀觀里去了嗎? 益陽長公主也在青檀觀出家,她是不是認識小何氏? 而她與何皇后的不和,是不是因此而生? 青檀觀是道觀,難道小何氏也曾出家? 鐘意出家之后,第一次在弘文館見皇帝時,便是身著道袍,那時他怔然良久,是因女色失神,還是思及舊人? 二十年前,這座宮闕里,到底發生過怎樣的故事? 又是什么力量,將這些過往封鎖住,從此不現人世? 前世鐘意做過秦王妃,也曾做過太子妃,在這座皇城中,也是能數得上號的人物,可這些過往,她卻連一個字都不曾聽過。 不過,有一個人,必然是知道的。 益陽長公主! 鐘意坐起身,想往偏殿去尋她,頓了頓,忽又停住腳步。 她不會說的。 倘若鐘意的猜測為真,那對于皇家,對于天下,都是石破天驚的大事,她先前連那院落的原主人都不肯講,怎么會告知她那些舊事? 鐘意重新癱倒在塌上,不由自主的回想起前世今生無數次疑惑過的事情。 怨不得,皇后偏向太子睿,李政同母親兄長也不怎么親近。 而皇帝對所謂同胞所出的兄弟二人,態度也是迥然不同。 假設那些推論為真,何皇后竟能引而不發,除去維護嫡長序列之外,對太子睿與秦王政一視同仁,究竟是因她慈善寬宏,還是因為心機之深沉,遠超常人? 小何氏的死,她有沒有插手其中? 秦王政自幼頑劣的傳聞,她有沒有推波助瀾? 還有,前世自己的死…… 是否同她有關? 這念頭在心里轉過,鐘意便再也平靜不下來了。 …… 到了四月,天氣回暖,嘉壽殿前的花兒也都開了。 歸德縣主與和靜縣主在同一日出嫁,假期也逐漸近了,太后全力庇護這兩個孫女,見她們有了歸宿,既是歡喜,又是欣慰,正逢鐘老夫人入宮相見,便順勢叫人請益陽長公主與鐘意入宮,小聚一番。 鐘意入得門去,便見太后端坐上首,身側是祖母鐘老夫人,下首處是皇后,再之下則是二位縣主,倒有些怔住。 益陽長公主不輕不重的哼了聲。 引著她們入內的女官低聲解釋道:“皇后娘娘是來商討縣主出嫁當日諸項事宜的?!?/br> 鐘意輕輕應了一聲,上前去同她們見禮,含笑在和靜縣主身側坐了。 畢竟有喜事在,太后興致高漲,對著皇后,都難得的露出幾個笑臉,午間宴飲持續了一個多時辰,直到未時方歇。 鐘老夫人留下同太后說話,益陽長公主與鐘意看了天色,卻是起身告辭,正逢皇后一道出殿,鐘意便笑問道:“娘娘近來安好?” 皇后見她主動問詢,有些詫異,卻仍笑道:“還好,有勞居士掛心?!?/br> “我聽聞娘娘宮中有幾株翡翠牡丹,花瓣重重疊疊,雍容華貴,倒頗難得,”鐘意笑著詢問道:“不知是否有這個福氣,前去一觀?!?/br> “自無不可,”皇后極溫婉的應了一聲,又轉向益陽長公主,和氣道:“益陽也愛牡丹,是否要一起同行?” “免了,”益陽長公主不客氣道:“我頭有些暈,先行離去?!毖粤T,也不看皇后,同鐘意一頷首,徑直離去。 皇后被她下了情面,也不動氣,反倒向鐘意解釋,輕聲細語道:“益陽性情直爽,慣來如此,居士無須在意?!?/br> 鐘意微笑道:“娘娘寬宏,雅量非常?!?/br> 皇后笑而不語。 鐘意不是第一次進清寧宮,然而這一次,心中卻沒有了先前的贊嘆感慨,多了幾分嘆息與悵然。 皇后帶著她進了內殿,又吩咐人上茶,態度親切,隱有熱絡。 “不必麻煩了,”鐘意含笑推拒,道:“我有幾句私密之語要同娘娘講,請您屏退左右?!?/br> 皇后微怔,詫異笑道:“居士倒是吊起我的好奇心了?!毖粤T,又擺擺手,示意殿中宮人退下。 “明人不說暗話,我便開門見山了,”鐘意手指摩挲著紫檀木的桌案,道:“還望娘娘不要見怪?!?/br> 皇后笑道:“這是自然?!?/br> “娘娘,”鐘意莞爾,目光靜靜落在她面上,道:“殺死涇陽候世子的人……真的是李政嗎?” 皇后猝不及防,面上笑意霎時僵住,雖然只是一瞬,但也足夠被鐘意捕捉到。 她心里忽然有些酸澀,嘆口氣,道:“是太子,對嗎?” 第58章 舊事 在聰明人之間,那些曖昧的話是不需要的。 皇后的神情有轉瞬陰冷,隨即又恢復原態。 她沒有肯定,但也沒有否定,只道:“居士怎么會這樣想?” “陛下對太子的態度,未免太冷淡了些,即便因“不類己”,也不必表露的那樣明顯。而當年事發之際,也正逢圣駕幸東都洛陽,不在長安?!?/br> 鐘意垂下眼睫,輕聲道:“再則,我打探之后發現,涇陽候世子的名聲,其實也不怎么好,只是斯人已逝,塵埃落定,他又是苦主,也就沒人愿意,再對已逝之人口出惡言了?!?/br> 皇后靜默良久,倏然一笑,道:“居士果真聰慧,名不虛傳?!?/br> 她既肯這樣言說,便是默認了太子殺涇陽候世子一事,但鐘意半分疑惑得到驗證的釋然也沒有,反倒更覺沉郁,心中惻然。 “既然殺死涇陽候世子的是太子,”她抬起頭,平視皇后,緩聲道:“那為什么,罪名卻落到了秦王頭上?” “這都是已經過去很久的事情了,陛下那里過去了,太子那里過去了,秦王那里也過去了,”皇后神情微冷,淡淡道:“居士,你這樣聰慧的人,不該自討沒趣?!?/br> 鐘意莞爾,隨即笑意落下,長嘆口氣:“娘娘,真的過去了嗎?” “陛下不在長安,太上皇與太后并不理事,那段時間,宮中諸事便皆委托于皇后之手,”她平靜的看著皇后,道:“事實上,涇陽候世子死后,也是娘娘通傳長安,定了秦王罪名的,不是嗎?” 皇后端麗的面孔微微泛白,連酒后新補的腮紅,都遮不住半分。 可她仍然沒有說話。 “娘娘,”鐘意半合上眼,心中既酸澀,又有些難言的哀意:“對你而言,這些真的過去了嗎?將太子的罪名洗清,加之于秦王身上,你一點都不覺得抱歉嗎?” 皇后丹朱色的唇顫了顫,似乎想說什么,然而最后,卻未曾開口,她合上眼,淚珠簌簌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