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節
這時再將小碗放在冰箱里冰鎮一會兒,吃起來那味道可美了,涼涼滑滑,又香甜。 除了姜汁撞奶,易弦還做了櫻桃果凍和紅豆涼糕。 取一塊用豬皮和骨頭熬成的明膠片或者一些寒天粉,溫水化開,分成兩份,一份加上櫻桃汁,另一份加一勺蜂蜜和幾片薄荷葉。 先把櫻桃汁倒進小碗里,倒到碗的一半就行,然后放進冰箱冷藏。 一個小時后取出來,碗里的果汁已經成固態了,這時再放一顆櫻桃,一片小薄荷葉,把另一份加了明膠的蜂蜜水倒進碗里,再次冷藏。 再次取出來,小碗放在盤子上倒扣一下,就得到一個雙色的果凍,一半暗紅,一半晶瑩清澈,能清楚地看到果凍里鮮紅的櫻桃和碧綠的薄荷葉。 紅豆涼糕其實也算是一種果凍。 把熬好的紅豆糖放溫,加入明膠片或是寒天粉,攪勻,冷藏,出模,切成小方塊,或是用花朵鐵模壓成花朵的形狀,涼涼甜甜,紅豆沙沙的。這個涼糕不會太涼傷胃,又有營養。 薩沙每次看到易弦整治這些精致吃食,都主動向何田道謝,“沾了您的光了?!?/br> 有易弦助力,燒窯進行得很順利。 誰料到,到了封窯那天,何田剛從窯頂下來,突然刮起一陣涼風。 她皺眉,深吸一口氣,“要下大雨了?!?/br> 易弦和薩沙對視一眼,同樣憂愁。 果然,不一會兒,烏云滿天,風雨大作。 這時他們能做的,只有等待。還有祈禱。 “看來祖先們不想讓這手藝外傳??!”易弦拍拍薩沙的肩膀,惋惜地看著他。 薩沙不服氣地瞪他,“那怎么傳給你了呢?” 易弦冷哼,推開薩沙,摟過何田,在她毛毛躁躁的腦袋上親一下,“我是外人么?” 薩沙氣得悶聲搖頭。 雨過天晴后,大家的心情并沒隨著天氣晴朗起來。 到了開窯的時候,何田憂心忡忡,站在窯爐口愣愣出神。 易弦拉拉她的手,“要不,我來開?” 何田搖搖頭,自己揭開了封窯的磚塊。 她還不忘告訴薩沙,拆窯的時候要怎么樣做,怎么把陶器一件件取出來。 封住窯爐的磚塊全都拿開了,何田走進窯爐,拿起一件陶器,輕輕撫摸,再用力壓一壓,哈哈笑了。 出乎意料,又或者其實合情合理,這窯陶器都燒成功了! 薩沙的激動得原地轉圈跑,握著拳頭哇哩哇啦亂叫,何田和易弦則是感到欣慰和放松。 取出的陶器一件件擺出來,何田又拿了干草,教薩沙如何捆扎杯盤碗盞瓶瓶罐罐。 至此,她的教學才算完成了。 插入書簽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也祝大家用餐愉快。 到下周,這篇文就要完結了。在這提前感謝各位的支持。因為沒法回復留言,我在圍脖上發了個文集中回復了一些文下一直出現的問題。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不用特意關注我也能看完全文的。 下周一我會開始更新新文。之前已經做過幾次廣告了,女主是個有些亞斯伯格癥的霸道女總裁,在學生時代邂逅了男主,然后把人始亂終棄后,她拉黑男主,跑路了。 這個女主,很難放在什么混亂守序、善良邪惡的九宮格里的任何一格。 她只對歸納在自己“范圍”內的人有同理心,對于其他人,甚至包括她自己,都是比較麻木和冷酷的。 這么說好像也不太合適。 仔細想了想,我覺得我自己也很難形容下篇文的女主是個什么樣的人。很難簡單地定義她是好人還是壞人,那她所做的事也很難被定義了。 但其實我相信我們每個人也都是這樣的。不過沒人花時間花心思分析我們的心理,記述我們的故事而已。 像我之前所說的,我已經厭煩了寫善良、無辜、總是被動等待的女主,所以新文的女主仍然是個主動性很強的人,快意恩仇,淑女報仇十年不晚。 總歸還是希望大家能來看吧。 就這樣。 再次感謝大家長久的支持。 第125章 藕粉涼糕和炸藕餅 薩沙在何田易弦建起了溫室和養殖區之后, 才帶著他做好的這批陶器下山回家了。 就像易弦當初說的, 為了學更多的東西,他巴不得多留幾天呢。 何田易弦蓋的溫室, 像薩沙原先設想的一樣,為了讓盡量多的光照進來,只有半截是墻, 用的是他們一起做的夯土磚。 第一次做磚的時候, 何田他們就做了幾種不同的,有的是全用夯土,有的在里面加了干草和薩沙這次帶來的一些麥稈, 還有的加了干草和羽毛。 幾種磚曬干之后,分別進行了耐火和隔熱試驗,對比試驗結果之后,再做磚, 他們就在泥漿里加了一定分量的麥秸稈和羽毛。 因為察普兄弟也來幫忙,所以這個溫室雖然是何田家目前所有建筑工程中最大的,但是很快就建好了。 溫室的上半截墻用的是白油布。 這種白油布在春季集市薩沙也見過, 是一家山寨廠商做的,大概是急于擴大市場,每樣產品都比原先一直來了十幾年那家廠的油布要便宜很多, 何田他們買的這種,是最便宜的那種, 當然了,也最單薄。 同樣大小的油布, 都是折四次,最厚也最貴的那種會比這種高出快一倍。 但是這個油布還是挺結實的。 把兩層油布縫在一起,中間縫出五十乘五十厘米的方格,每個方格四邊留出大約三指寬的空隙,格子里填上些羽毛,依然透亮。填的羽毛還都挑的是顏色淺的,大多是野雁野鴨肚子上的毛。 方格之間的空隙是給土墻中的木框架留著的,一面墻的油布做好之后,兩人抱著油布站在梯子上,把油布的縫隙套在方木框上,一點點拉下來,這面墻就做好了。然后,再在兩邊釘上平行的三道木格加固。 溫室的房頂也是這么做的。 為了方便除雪,溫室的房頂也做成了斜坡式的,但是,另有玄機。房頂分成了四片,轉動固定在內墻上的絞盤,正對絞盤的這片房頂就會像吊橋的橋板一樣被拉起來,當它向上傾斜,覆蓋在上面的雪如果沒凍得太硬,應該很容易就會刷刷地落在地上。 從溫室里面看,這個機關更為清楚,四片房頂的三角形框架上有手指粗的麻繩,還有不知從什么機器上拆下來重新利用的金屬輪。 到了這時,薩沙對易弦是徹底服了。這不就是給溫室房頂做成了羽毛被嗎?薩沙上一次來的時候就問過何田,掛在樹下晾曬的那些袋子是干什么的,何田說是羽絨和羽毛,羽絨,是最貼近禽鳥皮膚的那層細軟絨毛,填進被子或是衣服里,又輕又暖和,大點的羽毛就用來做其他填充材料。 這會兒,都用上了。 不過,他還是問,“你們屋子外面的露臺怎么沒安絞盤???” 易弦立刻拉下嘴角了,“本來安了,但是輪子不夠了,只好又拆下來安在這兒了?!?/br> 何田趕快說,“金屬輪子安在露臺上風吹雨淋的,不太合適,我們再做個竹木的多好。是吧?”說著對易弦甜甜一笑。易弦那張臉啊,變得可真夠快的。本來是陰沉jian險臉(薩沙視角),一下就變得和煦多情了(依然是薩沙視角)。 嘖。這么會賣弄美色,難怪能騙著何田這么老實又能干的姑娘跟著他敗家呢! 溫室里面還建了一道矮墻,把空間分隔成一大一小兩部分,離屋子更遠的,比較小的部分,是何田和易弦為家中的禽畜準備的。薩沙猜測,他們可能會再一點點加些細節,比如用木欄或是竹欄把不同動物分隔開,再做上小門之類的,沒準再留出一個區域堆放牧草和飼料。嗯……最好弄成兩個,堆在養殖區兩邊,又能更保暖了……薩沙盤算了一會兒,發現自己又在為人家cao心了。 還真用不到他cao心,何田和易弦什么小細節都想好了,矮墻蓋好后,上方用竹子和草繩做了圍欄,確保雞鴨不會飛到種植區。 除了分隔區域,這道溫室中的夯土矮墻白天吸收了陽光,夜晚就會緩慢釋放出熱量,溫室中的植物、禽畜都會更暖和。 至于種植區,也分成了好幾份呢,苗圃也沒像小溫室那樣全是方方正正的,方正的長條塊全集中在溫室兩邊,靠近浴室窗戶的修成了幾個半圓形和橢圓形的還有隨意彎曲的,苗圃之間的地還又鋪了一層切碎的干樹皮和小石子,隨著苗圃的形狀蜿蜒。 在浴室出水口,玄武巖混凝土做的大石頭池也放好了,一半埋在地下,一半露出地面,這個池子故意做得粗糙,如果不是薩沙親眼看著它被做出來,會以為這是個天然石頭鑿出來的。這池子也跟天然石頭差不多一樣重了,他和察普哥推著一路骨碌過來,再四個人用草繩、木棍扛起來,費了不少勁才安置好。 池子里面暫時是空的,不過,可以想象,不久之后肯定會種上水生植物,再養幾條魚,池子里的水還可以用來灌溉。 想到這兒,薩沙看看現在還空蕩蕩的溫室,想象一下,以后溫室兩邊方方正正的苗圃里會種上蔬菜,中間那些不規則的苗圃大概會種上各種供觀賞的花卉和植物。哦,再搬進來兩個水缸,養上荷花,水池里也是…… 他不由有點羨慕何田和易弦,“你們倆可真是會過日子?!?/br> 說“會過日子”可能已經不太恰當了,應該說,是“會享受生活”。 最令薩沙驚訝的,是何田他們還做了兩道夯土墻,放在了他們的新屋子里。 這種利用方法,真是聞所未聞。 何田和易弦的解釋是,夯土是高熱質量材料,又能調節室內濕度,在房間天花板上安上軌道,建兩道活動墻,白天推到房間中間變成一條直線,把房間分割成兩部分,陽光通過窗口直曬在上面,晚上把兩道墻推成l型,隔出一個更小也更溫暖的臥室,土墻再慢慢散發白天吸收的熱量,那不就更暖和了嗎? 到了夏天,還可以把兩道墻都給折疊起來,推到房間兩個角落,屋子又通風又涼爽,土墻還在調節濕度,就算下雨了,不燒地暖也不會覺得屋子里潮濕。 薩沙聽完,覺得,真有道理啊。而且,土墻最怕的就是水,還怕長草,放在室內,這問題都解決了啊。 于是他就陪著何田易弦一起做起了“活動土墻”。 說是兩道活動墻,其實是十二片活動的墻板,每片五六厘米厚,四周包了一圈打磨得十分平滑的杉木木框,木框上安了滑輪,在天花板上裝軌道里運轉順滑,所以就算把幾片土墻一起推動,也不會覺得沉。 而且,到了何田易弦這兒,薩沙才知道,夯土墻,也能做成美美的。 他們倆試驗過之后,在做土墻時還鑲進去了兩道彩色的小石子作為裝飾,每片墻板上的石子線條都不一樣,合在一起時,能看到兩道彩色的弧線上下翻飛纏繞。 這兩道彩線剛好和目光所及的高度水平,線條流利靈動,使灰黑色的土墻墻板的厚重感消失了。這些彩色小石子,全是他們倆撿回來的火山玻璃。 尤其是陽光直射在墻面時,半透明的彩色石子就發射出極為瑰麗的光點,投在地板上,家具上。 除此之外,他們還在墻板底部做了三十四厘米高的樹葉拓紋,這墻就更漂亮了。 夯土墻現在折疊在屋子角落,現在放的,是用竹子和花紙做活動墻。 這個更風雅了。每扇竹子花紙墻板和活動土墻的大小是一樣的,但是薄了很多,竹子框只有一指的厚度,就剛好能安上軌道輪軸的厚度,墻面由兩條細竹篾分成三格,兩端的格子三四十厘米高,中間是長長的格子,說是活動墻,看起來更像屏風,手工做的紙是牙白色的,上面壓了疏疏離離的竹葉和花瓣,淡雅清新。 易弦說是用來遮陽的,但是薩沙覺得更像是用來裝飾的。 陽光照在紙墻上,壓花紙上的竹葉花影就投在地上,朦朦朧朧的,非常好看。 薩沙知道自己很可能一時用不上這些技術,但仍然把這些細節都記在了筆記本上。 他知道紙是怎么做出來的,何田還送給他了一本她做的筆記本,可是他還是想看做紙的過程。 不過,很遺憾,何田說今年不再做了。要想學,等明年再來吧。 告辭時,何田把一個小木箱交給他,囑咐他轉交給三三。 木箱里裝的是她今年繅成的絲和一封信。 除了這個,何田還讓薩沙帶給三三和三保一竹罐的藕粉和一罐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