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節
“娘,我今日來是為了上一次的事情。上一次不是和吉哥商量過了嗎,想要咱們兩家住到一起去。因為我家寬敞一些,所以請您和弟弟一家住到我家——這可不是沾您女婿的光,實際上也沾不上什么光,只不過咱們兩家成年的男子漢都少,在一起多少能互相幫襯?!?/br> 王家外婆其實是不愿意住到女婿家里的,但是王氏說的話又很有道理。這時候能夠相信的都是血脈至親,而外頭的人都需要防備。趙王兩家人的情況是明擺著的,實在是太單薄了一些,想要多一分安全只有住到一起去。 而自家的房子不算小,但是想要住下兩大家子的人也著實窄了一些,去到太平巷子那邊住是順理成章的。 最后在王氏殷殷期盼的目光中,王家外婆緩緩點頭。 答應是答應了,但是事情卻不是這么容易的。畢竟這可是要搬家啊,即使住的時間不會很長,但需要計劃的東西也有很多。 王家外婆是家里的長輩,而且一貫思慮周全,哪怕是一直當家的兒媳婦也十分信服她,這種關鍵關頭她便道:“一切都由娘來打算吧!” 王家外婆點點頭:“咱們搬過去住雖是急事急辦,但也不可以草率,怎么著也要有一個章程,不然到時候丟三落四說不定還要誤了事兒!”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王家的糧食,當初在趙吉和王氏的提示下王家囤積了糧食。雖然沒有趙家囤積的多,但是吃到現在依舊很是富余?,F在整個揚州的糧食都很金貴,住到趙家自然沒有吃他家的道理。 與糧食同樣重要的還有銀子和各種之前的事物,不過這些想來十分小巧易于攜帶,倒是不用費太多心思。 其次就是換洗的衣裳之類,說起來,衣食住行,穿衣還要排在吃飯之前呢!不過行李需要盡量簡便,所以王家一家五口,三個大人帶兩個孩子,所有人的衣裳不過一人帶上三套而已。加上夏日衣裳單薄,打了一個大包裹裝就已經足夠。 只有王氏的侄兒剛剛周歲還在尿床,于是準備了一包尿布另外帶著。 最后就是一些生活用品了,這樣東西可多可少。多起來一輛大車也裝不下。但是要是精簡的厲害,懂得做出取舍只帶最必須的,那一個人一個小包袱也是綽綽有余。君不見那些出門在外的人,往往包裹也不多,可是也是夠用的。 這樣看起來,除了那個大包裹衣裳,和食物,其他的東西帶過去也很方便。于是王氏先把王家人的小包裹拿了三個在懷里,又讓侄女兒拿了兩個。 “弟妹,你抱著我小外甥和他的尿布。大弟,你背著那個大包裹——咱們先走一趟。娘,你在家等著,待會兒咱們再回來,你給咱們開門就是?!?/br> 說著五人就出門往太平巷子去,這一路還要經過甘泉街。王恒看了寥落的甘泉街一眼:“往常甘泉街這里何等熱鬧,現在卻是這個樣子?!?/br> 其實甘泉街也有熱鬧的時候,就是早上那一會兒。等著限量買糧食的人堵在糧店那邊,不仔細看還以為是往日的甘泉街呢。 王恒也就是感嘆這么一句而已,感嘆的時候腳步可沒有停,很快就離開了甘泉街。 趙家人都知道王氏是去接娘家一家人了,這時候都在家等著。王氏在外面叫門的時候立刻開門把人迎進來,王氏也沒有坐下休息的意思,指著東廂房趙芹芹的屋子道:“這是芹姐兒的屋子,她已經搬到她隔壁蓉姐兒一屋去了。大弟你和弟妹兩人就住這間?!?/br> 然后又指了指西廂房趙鶯鶯的屋子:“玉姐兒,那是鶯姐兒的屋子,你和鶯姐兒年紀最相當,平常也最要好,在姑姑家就和鶯姐兒??!” 王玉兒微微福了福身,謝謝自己姑姑。趙鶯鶯則是過去,笑著拉了拉王玉兒的手。在長輩眼里這就是兩個女孩子相處十分和睦,這就更加滿意了。 王氏又道:“我和我婆婆商量過了,她的屋子寬敞的很,到時候娘來了就和我婆婆一起住在正房的西屋?!?/br> 這是之前和方婆子商量過的,而且方婆子和王家外婆兩個人在做親家之前就是老交情了,自然沒有不可以的。 安排好這些,東西也放下了。然后王氏、趙吉、王恒夫妻兩個一同出門往小三巷去。這一次要帶的東西只有糧食——王家的糧食是比較多,但是有五個成人來拿,肩扛手提加上一兩獨輪小推車,一次也運過來了。 王家一家安頓下來,趙家這個原本有些空蕩的宅子一下多了很多人氣??蓜e說,在現在這個萬事需要謹慎的時節,這樣能夠倚靠的親戚搬過來同住,還真是讓人安全感大增。 之前家里還是趙鶯鶯四個孩子守夜呢,現在...現在當然也要守夜。不過有王玉兒加入進來,原本的趙芹芹就不用了——她才多大,之前讓她守夜本就是無奈之舉。 更重要的是,真的有什么事兒,孩子們可以找的人也多了兩個。雖然依舊應付不了真正的大場面,但是就是憑空讓人覺得安全了很多。 只不過在兩家人和和睦睦,你尊敬我我友愛你的氛圍里,總有一些不順心的事情。這些事情不是來自于趙家和王家,而是來自于看起來絲毫不相干的張家。 不是別的張家,就是張牛張虎張大姑的張家。 也不知道他們從哪里得來的消息,知道王家一家搬進了趙家。立刻像是抓住把柄了一樣找上門來,還把趙家的門拍的再次砰砰作響。 “好啊好啊,這世上果然是有了媳婦忘了娘!三弟你可以收留老婆娘家一大家子,怎么就硬生生撇下咱們這些同母的兄姐?難道你就看的到你老婆的意愿,看不到娘的意愿?” 王氏冷哼一聲,回道:“可別說什么‘收留’,咱們不過是親戚之間為了互相幫襯暫時住到一起的,我娘家帶著糧食、日用和銀子過來,用不著我家一分一毫,這自然是不一樣的?!?/br> 張大姑冷笑:“說的好聽,誰知道是真的是假的!” 王氏卻不再解釋了,王家舅媽聽外面說的難聽起來,擼起袖子就要反駁一二,卻被王氏拉住了:“弟妹可別理外頭,越理越來勁,不理他們一會兒也就散了?!?/br> 王家舅媽卻很不樂意:“說話太難聽了!” “要是在意他們說話,我家日子也就不用過了?!蓖跏峡嘈?,私底下把這件事和娘家人說的一清二楚。 “清官難斷家務事,吉哥就更不要說了。我想說當初要是沒領人進來就好了,但是我婆婆她又是這樣,幾個能如何呢?!?/br> 王玉兒來到趙家之后倒是頗為高興——她娘不準她隨便出去和巷子里的女孩子玩耍,說是要把她養成一個淑女。她每日在家又沒有一個姐妹陪伴,實在是太孤單了?,F在有趙鶯鶯三姐妹可是太好了,就算只是做女紅,那也比平常得勁! 這時候聽到外面的動靜咋舌,看向趙鶯鶯,趙鶯鶯也只能苦笑:“家家有本難念的經?!?/br> 第80章 “怎么了?”王玉兒迷迷糊糊從床上爬起來, 這會兒天剛放亮——這可是夏日的早上! 趙鶯鶯輕手輕腳地穿衣梳頭,待把頭發梳的光溜溜才道:“我起身了, 你要是還困, 就再睡一會兒?!?/br> 王玉兒本身是還想睡的,但是看到趙鶯鶯已經起床了,就不好意思再賴在床上。便跟著穿好衣服鞋襪, 她梳頭發的時候趙鶯鶯正好端了一盆水進來:“我已經洗漱過了,你用這水洗臉吧!” 正要走, 王玉兒便在后頭叫住她:“鶯姐兒,你做什么去!” 趙鶯鶯跨過門檻道:“我去幫我jiejie做早飯!” 王玉兒聽到話之后立刻歇了氣, 她家教導女孩子也算是嚴格的了, 她從六歲起就開始學針織女紅, 到如今已經很成樣子了, 許多十七八的待嫁女孩子還沒有她強呢。至于在家灑掃洗抹之類的家事, 如今也漸漸學起來。 只有這廚房, 到現在為止她根本沒邁進去過。一則是家里有長輩料理,她年紀又還小, 不用為未來嫁人打算。另一個則是廚房里要動刀動火,不到年紀的女孩子擺弄, 實在是太危險了。 她倒是有心跟過去,但是又怕她娘說她,之前就有一回是這樣呢! 趙鶯鶯對于自己表姐的反應微微一笑,然后什么都沒有說,就進了廚房。之后的早上, 趙家王家兩家人就吃上趙蓉蓉趙鶯鶯一起做的早飯。 王家人很有眼色,既然是說定了來住,便立刻把糧食托付了一半給王氏。王氏并沒有矯情推辭,誰知道這個饑荒要打多久,家里糧食算富余,但也不能不防著一些。何況就算她有心大方,也不看別人肯不肯。 這個別人,既是指趙家,也是指王家。趙家不必說,從自家嘴巴里拿出糧食?以王氏對丈夫和婆婆的了解,只這一次應該不會說什么,但是心里肯定會有疙瘩。特別是婆婆,這一次家里可是才拒絕了接濟她的親生兒女。 王家的理由也有,那就是不愿意占親家便宜——自家又不是沒有,何必欠人人情呢。至于說只拿一半,倒不是信不過王氏,只是不知道會在趙家住多久。估摸著這一半應該也夠了。 王家舅媽在飯桌上吃現成的有些不好意思,便道:“昨晚剛剛搬過來,倒是有些睡不著,誰想今日起身遲了,倒是勞煩大姑一個做飯了?!?/br> 王氏則是笑著擺手:“弟妹可別謝!這做飯的也不是我,是我們家蓉姐兒和鶯姐兒——你是知道我的,常常要坐在織機前面織綢,平常的家事,以前是勞累我婆婆,現在則多是蓉姐兒鶯姐兒兩個來擔當?!?/br> 這次王家舅媽才算是吃驚了,看向趙蓉蓉和趙鶯鶯,連叫了幾聲才道:“我的老天爺,我倒是知道蓉姐兒這個年紀該學著廚房里的事兒了。但是這多是跟著娘親嫂子學而已,至于自己當家,那還差得遠呢!” 又看看趙鶯鶯:“還有鶯姐兒,這才多大啊,居然就進出廚房了——果然是大姑教的好?!?/br> 說著贊了又贊,并教導女兒:“玉姐兒,你看看,這就是表姐表妹的樣子,你多學著一些?!?/br> 玉姐兒小嘴一撇,絲毫沒有給她娘圓謊的意思,當即道:“我倒是想去廚房呢,您讓嗎?” “這孩子這孩子......”王家舅媽頗覺尷尬,好在在做所有人都不會沒眼色地去追根究底。 吃完飯,趙蓉蓉趙鶯鶯收拾碗筷,這一次王玉兒也很有眼力見兒地跟上。趙蓉蓉和趙鶯鶯抱著碗盤和剩飯剩菜回廚房的時候,她麻利就拿過了抹布。 這一次王家舅媽總算舒了一口氣,笑著道:“讓玉姐兒和她表姐表妹多處處,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多好的榜樣啊?!?/br> 這對姑嫂正說著一些教養女兒的閑話,忽然外頭又傳來了叫門聲。昨日王家舅媽已經見識過了,所以不再驚異。只是皺眉小聲道:“我才知道有這般不要臉的人家,大姑家也是倒霉?!?/br> 她沒有大聲說,因為方婆子也在,若是聽到了,難免會覺得不舒服。 王氏嘆一口氣,沒有說什么,但是心里未嘗不是這樣想的。 “也不知道他們怎么又那么多空閑和精力過來,聽說城南聚集的外鄉人,要么下大力氣找活兒或者乞討,就是為了想辦法糊口。要么就是呆著不動彈,這好歹省些力氣,沒有那么容易餓?!?/br> 這個抱怨有沒有說完的意思,就是說這些張家人實在是太不通了。趙家這里明顯沒有油水可以壓榨,卻還跑的這么勤快。耽誤了糊口的時間,有浪費了精力,還不如就躺在草棚里不動彈呢。 這是王氏的想法,王家舅媽也能懂。不過外面的張家人顯然不是這么想的,所謂沒有油水,不過是沒有下死力氣壓榨而已! 三兄妹中的老二張虎是心態最平靜腦子最清楚的一個,他也曾全國自己的大哥和小妹:“這件事我看就不要指望趙家了,人家趙老三就沒有把我們當成過親戚,娘說話又不管用。這般來說,如今的境況,他們怎么可能幫我們!” 張大姑的想法則不同,她恨聲道:“怎么不可能?我就天天過去一趟,我就不信哪一日我餓暈在他家門口了,他們家還能不管!就算他趙老三不管,娘還能不管?娘說話是不管用,但偶爾也能起些作用。你們可別忘了你們是怎么進的城,一開始趙家老大和老二還不是不愿意做保人,后來還是娘說話呢?!?/br> 張大姑的丈夫劉莊已經帶著大兒子出去找活干了,他們正當壯年找活兒容易,幾個小一些的孩子,除了長女照顧草棚這邊,其他的都去討飯。 張大姑看在眼里,同時也清楚這有多難!現在的揚州城人滿為患,最不缺的就是人。原來外來的找工只是難而已,但是有門路就簡單了。但現在呢,早就不是那樣了,何況現在他們還沒有門路。 而且現在的做工的是什么價錢?價錢只有春天來揚州城做工的時候一半。同時糧價又是那樣,一個壯勞力辛辛苦苦一整天,好一點兒的時候也只能養活自己而已。 至于說孩子們去討飯,如今的情形講不得體面不體面,但是關鍵是那養不活孩子??!現在的揚州城正是地主家也沒有余糧了,自家尚且吃不飽,拿什么來施舍給乞丐?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就只能靠著各個城門附近施粥的粥棚每日靠搶才能有的薄粥了,但是那個做不得依靠——那只會讓人一天天在饑餓中虛弱,很多人就是這么悄無聲息慢慢餓死的。 所以張大姑選擇了趙家,不要臉又怎樣?這時候能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有的時候她來的時候能趕上做飯,趙家雖然有高墻,但也不是那種深宅大院,廚房飄出的味道在大門口還是聞得見的。只聞味道她就知道今日趙家吃的是什么,有米粥,有臘rou,肯定切了醬菜,只不過聞不到而已。 糧食的香氣,rou的香氣——其實糧食的香氣在草棚那邊也聞得到,她家也帶進城了一些糧食,麥麩、碎秈米、各種各樣有些壞的豆子,每日按著分量煮一些,糧食煮開了味道其實差不多。 只不過草棚那邊臟亂的不行,要不是官府怕發瘟疫,每日派大量的糞車過去收集馬桶,又嚴令警告災民注意干凈,恐怕早就臭氣熏天。然而就算是這樣,一大群人那樣密集地生活,氣味總是不會好聞的。 在這樣的環境中,氣味混合著糧食的氣味,使得糧食的氣味都變樣了,更加像是家里養豬的時候調配的豬食...... 張大姑今天倒是沒趕上做飯的時候,只不過她隔著大門門縫看到了趙蓉蓉趙鶯鶯兩個小姑娘端著碗盤和剩飯剩菜走了過來——廚房在門邊的倒座里。知道這是在收拾碗筷了。 已經餓了前心貼后背的肚子似乎更加痛苦了,她想得到趙家和他們‘親家’在吃什么好東西,狠狠咽了咽口水。 “嗚嗚!趙老三,你個滅絕人倫的東西,你沒有一點兒心肝??!我可是你親jiejie,如今快餓死了,你卻連門都不開。若是你家真沒吃的也就罷了,偏偏你能接你家丈母娘小舅子一家過來吃喝!” “啊啊??!趙老三,你不給人活路??!趙老三,你能眼睜睜看著你姐死在你家門口?” 女人的哭叫聲越來越大,就算是這段時間和趙家一樣緊鎖門戶的鄰里也聽見了。有些正好白日無聊的還打著傘站在自家圍墻底下,想要聽的更清楚一點兒。 王氏因此氣的漲紅了臉——街坊鄰居在春天里漲價進城之后都知道自家和張家的關系了,鄰里之間本就不能指望有什么機密。與此同時的,也知道張家是什么樣的人了,所以她本來是不怕張家人胡說的。 但是現在不同了,因為她娘一家人過來住。知道內情的曉得人是帶著錢糧過來的,只不過得一個住的地方,為的是兩家方便互相照顧。不知道內情的,首先就會覺得趙吉確實不好,幫助岳家也不幫助有親緣的jiejie哥哥。然后又覺得自己娘家不好,竟然來占這個便宜。 現在是什么時候,現在可是糧食最珍惜的時候,和平常走親戚理所當然的吃住在親戚家完全不同。 要是王家真占了這個便宜也就算了,但是她娘家沒有??!可不是白白擔了虛名! 王氏本來是不打算回應著女人了的,這時候卻也忍不住了:“要哭喪到別處去哭去,我家自有jiejie,只不過人嫁在了鎮江,哪里來的冒充的!” 說完之后又覺得和這女人沒什么好說的,真是白白生氣。王家外婆也在一旁勸慰女兒:“別管她說話了——說起來可憐,也只是在掙一條活路罷了。至于說傷了咱們兩家的名聲,其實心里清楚的人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至于不清楚的,那種人少打交道還好一些?!?/br> 見女兒依舊臉色不好,王家外婆看向高墻之外,聲音沉著:“不用多想了,這段災情里的事兒沒人會拿出來說嘴的——這段日子為了自家的活路,這種事情發生過太多了。不要說這種外門親戚,就算是正兒八經的大姑小姑回娘家了又如何,還不是有不讓進的。到時候要是有人提你家,那是等著被人罵!這種事已經成了多數人家的痛腳了?!?/br> 王家外婆到底見得多,走過的橋比王氏走過的路還多,這一番話說的切情切理。王氏聽了心立刻平了不少,剩下的那一點兒焦躁則是坐在了織機前面,反復織布的時候也漸漸消磨了。 王家外婆這些話說的確實是真的,這些日子大家的日子難??!既有趙家和王家這樣住到一起的——不過能這樣順利,恐怕兩家都不缺糧是原因之一。也有親戚朋友來求幫忙,連門都沒有進的。 王家外婆在小三巷的時候也記得要關注外面現在有什么信息,順便的也就摸清楚了很多事情。譬如說她家隔壁的古家,已經分家的兩兄弟住著,平常也算友愛的了,這些日子卻常常摔盆子吵架,有的時候淺眠的王家外婆晚上都能聽到動靜。 ——有什么事兒非得晚上睡著了起來再吵嚷?在這些日子里,只能是糧食和銀錢了。銀錢一般都收在臥室里的隱秘角落,實在是不可能,所以只有吃的。 沒有圍墻作為阻隔,又仗著一家親兄弟,總不會為了一口吃的送去告官或者打一頓,所以晚上小偷小摸一些糧食成了常有的事情。光是王家外婆都聽見了好幾次,親兄弟最后落到互相像是防賊一樣,也是可嘆! 還有就是剛剛王家外婆和王氏說的正兒八經的大姑小姑回娘家也被趕走的事情,這也是很近的街坊家發生的。只不過王氏沒看到,是另一家鄰居隔著院墻和她小聲說的,說起來這樣說些消息,也是這些心中極不安穩的日子里,他們唯一的消遣了。 “造孽啊,打鐵的老李家看見了嗎?你這里可能看不見,可是昨日我家孫子搭梯子站在圍墻上看的真真的!他家嫁到高郵的女兒香蘭回來啦!說起來香蘭也是命苦,十八歲嫁人,誰想到不過一年就守了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