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
好點的地方在于當他攢足了全部的力氣可以令琴弦微顫,但不是顫起來沒完啊,他耐著性子應付了一番琴的主人,確定這位燕姑娘膽子特別大,不會將他這根弦換下來,火燒水淹,或是扔到犄角旮旯里去,就不再理會她了。 他在努力回想腦海中關于燕如海的記憶。 當年他是見過燕如海的,就在燕如海赴任安興之前,即將離京的時候。 燕如海與周浩初是同年好友,自己愛惜周浩初之才,對這兩個難兄難弟都順手給予過幫助,三人還在同一張桌上,喝過一頓酒。 后來周浩初果然在翰林院站住了腳,一直升至從五品侍講學士。 梁王被誣造反,他冒著巨大的風險向自己示警,后來自己當真反了大楚,他又自愿留在jian相身邊以為內應,說起來,前世自己得周浩初的助益實在太多了。 至于燕如海,印象里那就是個奉行君子之道,循規蹈矩的讀書人,受五經四書熏陶教誨,慎思篤行,和他實在聊不到一起去。 依稀記得好像是有個小姑娘站在燕如海身后,很是乖巧的樣子,當時只是粗有印象,又過去了這么久,早已經面目模糊。 自己自十年之后回來,并沒有造成大的改變,燕如海既然已在任上,應該是已經見過面,喝過那頓酒了吧。 當時朝中大約無人能想到,吏部迫于無奈的一道任命,卻無心插柳,燕如海上任之后不但在安興縣站穩了腳跟,而且很快就有了名聲。 叫他一下子名揚天下的那個大案子應該快要發生了吧。 崔公爺準備近觀燕大神探如何辦案。 韶南捧著琴又逗弄了兩日,不禁大為失望。 威脅也好,利誘也罷,總之,那弦里的“東西”不理她了。 這怎么行,好不容易才找了點樂子。 “要不我給你講個故事吧?!鄙啬献灶欁缘?。 “說有一位姓裴的縣令很有本事,他的治下有個叫王敬的人要去戍邊,臨行前把六頭母牛交給舅舅寄養,一晃五年過去了,六頭牛生了三十頭小牛,王敬回來,向舅舅要牛,當年的六頭牛已經死了兩頭,舅舅不肯承認小牛都是母牛所生,只把剩下的四頭老牛還給他。王敬就告到了縣衙。你猜這個案子后來怎么判的?” 她留了個懸念,有意太監了故事的下半截。 可是崔公爺一聽就知道這小姑娘講的故事出自《太平廣記》,他十歲以前就把那長達五百卷的雜書看完了,實在提不起半點回應的興趣。 韶南兩手捧臉,盯著琴等了半天,嘆了口氣:“裴縣令精察明斷,手段確實厲害,但我思來想去,卻覺著最終的判決結果頗有值得商榷之處。牛兒子得還,那若是牛孫子呢?可惜那王敬只戍邊五年就回來了,若是十五年,光是接收六頭母牛的子子孫孫,就足以叫他搖身一變,成為縣城首富?!?/br> 崔公爺雖仍默不作聲聽著,卻忍不住暗暗好奇。 這燕如海的女兒有多大?聽聲音清脆悅耳,好似國公府里的黃鸝兒,丫鬟喚她小姐,既未出嫁,十五六歲應該差不多吧,怎的既不學女紅,也不學著管家,整天凈琢磨這些? 第45章 辛三少 如此又過了幾日,那根琴弦一直再無異動,韶南不禁懷疑附在琴弦上的“什么東西”已經走了,漸將注意力轉移到別的事情上。 燕如海拜托盧經歷等人將化名胡大勇的胡永押至歸川府,交給通判趙曦,同時奉上的還有那一包白玉琥的碎塊,京里魏國公那邊還不知會有什么反應。 蓋小山和老許頭等人急著離開,燕如海作主從抄沒的財產中拿出一筆銀兩,撫恤因公遇害的張縣令遺孤。 韶南沒去送別,在她看來,臨別該說的話已經說了,窗戶紙捅破,往后最好是各自安好,再不相見。 胡大勇出事,令檀兒櫻兒很是擔心了一番,生怕小姐不再信任她倆,打發二人回家,可韶南的態度同之前沒什么變化,姐妹倆漸漸放下心來。 案情大白,賑災糧款追回了一些,剩下的只等抄沒歐陽澤在鄴州、彰州各處的家產,應急是夠了,至少眼下修江堤的工錢不用再四處化緣。 燕如海心底大石落地,在縣衙設宴款待州里來的盧經歷、辛刑書等人。 席間氣氛甚好,盧經歷就提起了先前燕如海打發人去向通判趙曦搬救兵的事。 “燕賢弟,你將這么重要的事交給此地刑房的一位書吏做,足見信任,他人呢,怎么不叫來一起坐坐?!?/br> 燕如海笑道:“計書吏頗有才干,是吳縣令帶到任上來的。若非他有心,將既往卷宗整理得清清楚楚,我怕是到現在還摸不清頭緒。他在旁邊那桌招待二位的隨從?!?/br> 說完他揚聲叫道:“計航!” 計航聽到縣令喚他,過來見禮。 等他回到座位上,盧經歷道:“燕賢弟這也算是慧眼識人了?!?/br> 主桌上沒有閑雜人等,辛草農笑著道破玄機:“盧大人莫不是還未發現,那位計書吏來府里這一趟,來回身邊始終有位易釵而弁的少女?!?/br> 盧經歷大笑:“這等事,想也知道瞞不過辛刑書去?!?/br>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燕如海只得無奈承認:“兩位見笑了,那是小女。畢竟事關重大,我又脫不開身,只得叫她一個女孩兒家跑這一趟,小女婚事未定,我與她都不想因此招惹閑言碎語,兩位心里有數就行了,千萬不要同外人提起啊?!?/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