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節
不是李源自己小心眼兒,隨意揣度對他很好的天子阿耶,而是當今天子他防備兒子是放在明面上的。 諸王并太子共同居于十王宅這片坊區,置一太監對諸王進行監管,太監除了安排年幼的諸王的日常所需外,還有向天子報告諸王種種情狀的任務。 李源前些日子向天子說了王毛仲的壞話,又留了個由頭,以待讓他日后疑心太子并鄂王、光王,現在當然是要把之前留的伏筆用起來的時候了。 王毛仲有兩位妻子,俱都封了國夫人,后頭那位李氏還是當今天子親賜的。 既然能讓天子賜女,又封為國夫人,王毛仲的圣寵先不提,只說他和發妻虢國夫人之間的關系,肯定會因為這件事有了嫌隙。 說來也是可笑,兩位國夫人在王毛仲面前不知如何,只說互相攀比爭鋒,是常有的事,就連去參加宴會,都不愿讓別人壓了自己一頭。 不過論起出身,元配虢國夫人是王毛仲未完全發跡前娶的,雖然也過著富貴生活,但在別人看來卻是一副暴發戶的做派,因此像有賞花宴這種風雅之事,都是后頭那位李氏夫人出面參加的,不過在很多人看來,她也樂意彰顯自己的出身比虢國夫人高。 說起大臣后宅之事,只要不是特別拎得清、或者后院清清白白的,總會有一些腌臜事,而且身居高位的官員和貴族,后宅的事情總會讓人多關注一點,不過人家可能治家嚴格,只傳出來一些風言風語,但是像王毛仲這種做事不收斂,后宅方面兩位夫人并立尤其吸人眼球的,外頭多的是風言風語。 唐昌是公主,被賜給王毛仲做夫人的李氏其實也能和李唐宗室扯上關系,近來安業坊公主宅花期正盛的消息傳得連宮內的十七娘都想著出來看阿姐的時候順帶賞花,更不用說其他人。 李源是夏王,身份本就高,在談話中,只要他想引導,話茬基本上都握在他的手里。 通過唐昌,與王毛仲的夫人李氏,讓天子注意到王毛仲,同時加深他對駙馬及太子的懷疑。 五郎鄂王和八郎光王一向同太子交好,而他們兩人作為皇子,在臣子中的名頭竟一點都不弱,還分別傳出了善文、善武的名頭。 李源實在是想要冷笑,這兩位哥哥大概當年是過過母親是寵妃的好日子,被寵得有些看不清形勢了。 朝中有諸多大臣同情太子李鴻的處境,認為當今天子防備子嗣,諸王不出閣,這沒什么,在則□□之前,只有受寵的皇子才會延遲出閣就藩,但是現在的皇子受封之后都是沒有實封,遙領職務的,出閣與否真的沒那么重要,對大臣們來說,李唐直系宗室的力量削弱其實還是一件好事,要不然被卷到奪位大戲里,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但是太子他不一樣??! 作為儲君,太子除了一個名頭,其他的一應待遇居然和諸王沒什么不一樣? 什么都不學,什么實事都不做,天子是想讓太子依靠自己的靈光一現來治理國家嗎? 若真的是這樣,怕是大唐要完了! 天子對太子防備太過,隱隱有當年武周時期,作為則天皇帝的親子的皇嗣卻生活得戰戰兢兢、終日惶惶的狀況,大臣們對此憂心不已,與太子交好的光王、鄂王在這種時候傳出才名,未嘗不能看作是朝臣中一部分擁護儲君的人對他們的支持。 可是這群人也不想想,越是這樣,只會讓天子的防備心更重。 毫不夸張地說一句,李源實在是這一輩里最得寵的皇子,然而縱然是他,也只敢傳出一個仁厚的名聲,什么文武雙全,有天子昔日風范,縱然有第一回 ,后頭的夸贊,他也是要盡量掐滅在搖籃里的。 這群人不知死活,但是李源卻不想拉他們。 太子妃薛氏和皇家也有親緣關系,論起來,李源當喚她表姐,不過李唐皇室這么多代開枝散葉以來,和皇家有親緣關系的人不在少數,除了有親戚關系外,太子妃能入選,和她的家世還是有關系的。 太子妃的“薛”能和關中四大士族的薛扯上關系,她的同胞兄弟就是唐昌公主的駙馬薛銹,而她的母親是先帝睿宗的第七女鄎國公主,父親駙馬都尉薛儆有個駙馬叔叔,有個駙馬哥哥,還是淄川郡王的外孫,基本上從全方位和李唐皇室有著血緣的聯系。 唐昌公主的駙馬和太子等人交好,而且因為父母的關系,他是能接觸到甲兵的。 被劇透了一臉的李源表示機會太好,不坑太子阿兄簡直對不起給自己劇透的阿飄祖宗們。 為了完成祖宗們的愿望,他就只能請太子二兄退位讓賢了。 至于為什么非得把王毛仲和他們綁起來,也是因為時機,以及王毛仲掌北內禁軍,他的事情發生之后,天子一定會詳加思索,依照天子的腦補能力,能聯想到哪個地步,就連最開始挖坑的李源都不能完全確定呢! 王毛仲的兩位夫人,前頭已經說過了,平日里素來是爭鋒相對的,但是在某些時候,李夫人比較出風頭,尤其是這一年,她又懷上了麟兒,更是得意,等到月份穩了,像是宮中參宴這樣的時候,她是一定會出席的。 到了年底,她便誕下孩兒來。 而這孩子誕生之前,李氏在宮中感覺身體疲乏,又因宮中景色甚好,王毛仲竟開口向天子“借亭子”,與妻子納涼。 于是那日李氏便“霸占”了宮苑那處所在,讓一部分嬪妃怨聲載道。 王毛仲此時還是備受天子信任的霍國公,孩子洗三之日,天子派了最為信任的內侍高力士前去宣旨賜官,給王毛仲的幼子加封為五品官。 王毛仲前頭幾個兒子,也都是這樣的待遇,稚齡便得五品,能與太子、諸王同游,王毛仲這幼子出生,不過是循兄長的慣例罷了。 可惜王毛仲猶不知足,又因厭惡內宦,對著來宣詔的高力士,竟擺出一副譏諷的面孔來:“這孩子難道做不得三品官嗎?” 他這話一出,縱然來賀的已經有一大部分是與他交好或者中立的朝臣,也忍不住在內心“呸”了過去。 霍國公你真以為這天下是你家的?小小年紀封三品官,多大臉??? 還在襁褓之內的嬰兒就被封了五品,已經很了不得了,若是寒族出身,又沒有門路,有些人一輩子頂天也就是這么個品階,王毛仲居然還嫌官低,真是讓人恨不得將唾沫星子全噴他臉上去。 王毛仲這話主要還是為了譏諷高力士說的,因為時下受天子寵愛的宦官,如高力士,就受封的是三品的將軍,王毛仲的意思應當是他那幼子年紀雖幼,但起碼是個健全的孩子,哪里比不上高力士這個閹人?當然,除此之外,也有他不滿前頭時候向天子索要兵部尚書一職不成,確實也嫌五品的封賜太低,想為兒子再討賞的意思在。 朝臣們都在心中大罵王毛仲無恥,被王毛仲雙重攻擊、原本兩個人就不對付的高力士還能忍得下去? 且他在帝王身邊這么多年,早就找好了時機,又不知將底下人彈劾王毛仲的奏疏壘了多少,回去之后,便在天子面前一陣哭訴,直要叫王毛仲求生不得。 王毛仲很快就倒霉了。 幾天前他還在風風光光地準備幼子的洗三,幾日后,兒子、親家、舊部紛紛倒霉,悉數被貶,最后沒過一個月,終于輪到王毛仲被貶官了。 雖然李隆基是李源的親阿耶,他還是要客觀公正地說一句的,睚眥必報不足以形容,喜好斬草除根才是正理,縱使后頭可能會后悔,但是對于那些徹底遭了他的厭棄或者得罪了他的人,他前頭將人貶為小吏,想要借路上惡劣的環境將其磋磨致死,后頭就能派人加急趕到,直接將人賜死了事。 霍國公王毛仲的敗亡來得莫名其妙卻又迅如雷霆,朝中人膽戰心驚地等著看至尊有沒有后續的動作,只有在他身邊伺候的高力士知道,天子在拔了王毛仲這根釘子后,說了什么話。 “唐昌的駙馬,同八郎和二郎的關系很好,同他們底下的人也走得近?前頭處置王守貞和王守廉的時候,朕恍惚看到一句,有人參他也同這兩個逆臣之子走得很近。東宮那邊,你近日多看顧一些,沒的讓什么人都同太子他們混在一起?!?/br> 王守貞,王毛仲長子,官太子仆;王守廉,王毛仲次子,官太子家令。 作者有話要說: 科目三沒過……emmmm,我大概已經廢了qaq 兩章的字數補不起來,不過時間太晚了,只好先發出來了——最近兩天有個小表弟來我家,霸占了我的房間,現在碼字有點不太方便hhhh,提心吊膽——剩下的看劇情補字數好了,這一卷完結就在最近幾天了,平常章的字數補不完的話,就補番外好了 第153章 廢立 開元十八年到開元十九年這一段時間, 原本看似穩如泰山的天子寵臣王毛仲風光不再,已經非常戲劇性了,但是這件事萬萬比不上開元二十年發生的大戲。 情節和王毛仲事件一樣離奇, 結果卻更加讓人目瞪口呆。 這一年,皇子們改了兩次名,一次是大規模改名, 一次是小規模改名,事實上,第二次只有一位皇子被改了名, 那就是武惠妃所出的夏王。 二十年開年之后,天子的子嗣將滿三十之數——這里單指的是皇子的數量,當然, 其中包括部分早夭的,若是加上公主,那早已超過了——不知他老人家怎么想的, 又大張旗鼓地宣布要給子嗣改名, 選了一個吉日,便開始籌備這事兒。 到了最近的吉日,太子改名為瑛,其后的皇子依次按照新的字旁的字取了名, 名字特別引人注目的皇子, 除了長子慶王李琮外,還有九子夏王李璧、十五子安王李璉、十八子壽王李瑁、二十五子陳王李珪。 《周禮》有言,六器禮天地四方, 而這六樣被稱為六器的玉禮器,分別是禮天的璧、禮地的琮、禮東方的圭、禮南方的璋、禮西方的琥、禮北方的璜。 最受寵的夏王改名李璧,對于他這樣的特殊待遇,皇子們經歷了這么多次以后,都已經習慣了,頂多就是在心中默默憤恨一下不患寡而患不均,對天子阿耶的偏心表示不滿。 慶王李琮身為長子,卻沒有被封為太子,天子對他心中還是有愧的,因此于諸子之中,一直對他另眼相看,得名李琮,也是他受寵的佐證。 璉乃是宗廟中盛黍稷的器皿,瑁則是古禮中天子用以合諸侯的圭的玉,二者都有著特殊的意義。 相比之下,太子改名為瑛,取玉光之意,不僅和其下的數位兄弟名字意思相重,論貴重程度,更是不能與受寵的幾個兄弟相比。 太子李瑛:孤知道孤被阿耶厭棄和排擠了,但是孤能怎么辦?孤也很絕望??! 但是很快,李瑛就不用過這種提心吊膽的生活了。 開元二十年,侍中兼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裴光庭病重,已經漸漸不能理事,因此天子開始謀求他的繼任者。 吏部侍郎、通過宮中宦官的門路和武惠妃搭上關系、和上司裴光庭也私交甚好的李林甫就這么進入了武惠妃的視線。 因為裴光庭的妻子是武三思之女,所以他也算是武系一脈的人,對于朝中這些天然能作為兒子助力的大臣,武惠妃向來是很關注的。 裴光庭撐不住了,而作為李唐宗室兼吏部侍郎,李林甫其實有這個資格去競爭裴光庭的職位,不用李林甫說,武惠妃就已經準備開始動手了。 夏王李璧:我那女中豪杰的阿娘啊,我求求你先安分一段時間吧。 不過轉念一想,武惠妃想幫李璧擴充朝中的人脈,那么在廢太子的事情上,她的注意力就會被轉移,事實上,廢太子的事情都是李璧在自己行動,除了身邊那幾位隨身祖宗,沒有人發現他的動作。 要是等到武惠妃下手干涉廢太子一事,先不說她的行動目標太大,會不會最后鬧到人盡皆知的地步,只說這么一來,武惠妃肯定會被朝臣們蓋章是個毒婦——雖然現在她在朝臣那里的印象分本來就不怎樣——不管怎么樣,她所出的子嗣,在她活著的、沒能晉位為皇后的時候,是沒有可能了。 為了在廢掉太子之后推動阿娘晉位皇后,順帶以嫡子的身份登上皇位,李璧也真的是拼了。 當了將近二十年的太子,李瑛的目標是很顯眼的,更別說上頭的天子對他本來就有防備,要是真的想廢了他,分分鐘就能腦補出一堆的理由。 王毛仲倒霉了,他的幾個兒子因為掌管宮禁,又因為官職的原因和太子有所接觸,被天子認定相互之間一定有不為人知的秘密。 再加上唐昌公主的駙馬薛銹也和太子、鄂王李瑤、光王李琚過從甚密,就算他們沒能參與朝政,只是偶爾發發牢sao,依然被李隆基記掛上了。 武惠妃和高力士之間是有舊的。 這種有舊,并不說是寵妃和權宦之間的關系,而是他們的出身來歷。 武惠妃是武家人,而高力士在被賜給李隆基之前,是武三思府上出來的。 武惠妃找高力士辦事,想讓他幫忙把李林甫捧上裴光庭坐的位置,高力士謹小慎微,不愿意冒險,但是有求于他的人換成和他的關系一直很好,行事也更加隱晦的夏王李璧,高力士咬咬牙,準備拼一把。 高力士不愿意幫武惠妃干涉朝中官員人事調度,是因為這種事情主要還是李隆基自己決斷,他擅自干預只會失去李隆基的圣心,但他也不是什么都沒有做,他還是透露了一些有用的消息給武惠妃與李林甫的,比如天子接受的推薦人選與可能性最大的人有誰。 也就是說,只要沒有太大的危險讓他失去圣寵,高力士是愿意拼一把的。 朝中官員調度,那得看天子的意思,高力士還得再揣摩一把,但是皇太子的廢立,高力士在李隆基身邊這么多年,早就摸清了他的心思,夏王如此受寵,他拼一把也不妨事。 更何況,前些日子他看得真真兒的,天子大概是和夏王父子情深沒看出來,高力士可看出來了,夏王在給王毛仲和光王他們挖坑,王毛仲倒霉了,后頭光王和太子他們也討不了好。 天子本身就屬意夏王,夏王自己也有雄心壯志,更何況,夏王前頭還賣了他一個人情,若是只需要開口提幾句,高力士很樂意做這個順水人情。 高力士和王毛仲不和,想坑王毛仲很久了,要不然也不會處心積慮地積壓別人彈劾王毛仲的罪狀,等到天子厭棄了王毛仲之后一齊拿出來的。 他的性格穩妥,能下定幫助夏王李璧奪嫡的心思,就證明太子李瑛的處境真的不好了。 不過別看太子的處境不好,似乎他下臺之后,天子就要立愛,立夏王李璧為儲,但是實際上,現在的諸位皇子都是庶子,最有可能被立為太子的,其實是長子慶王李琮。 不過慶王他有一個缺點,雖然是長子,但是早年在苑中狩獵的時候面部受傷,破了相,除非他所有的兄弟都沒了,否則這位有所不足的皇長子,是不可能被立為皇太子的。 縱然現在事別經年,李琮面上的傷已經不算顯眼了,但是他依然存有瑕疵。 在慶王李琮之后,最有可能的是母家勢力不顯的三子忠王李玙,也就是后來成功登上皇位成為唐肅宗的李隆基第二任太子李亨。 太宗李世民和高宗李治都是立愛的典型——雖然太宗他最寵愛的本來就是名正言順的嫡子嫡女——所以認為夏王李璧哪里都好的他們理所當然進入了思維的誤區,還是被兒子推翻成為太上皇、陰溝里翻過船的高祖李源以及思維方式和李隆基很相似的則天皇后指出了問題所在。 李隆基對李璧的寵愛是真心的,但是他對武家依然是防備的,李璧是他的愛子、本身也沒干涉多少政治,這不假,但是他的背后依然留存著武氏一脈的政治資源。 按照武則天來說,李隆基對李璧寵愛非常,但是他依然有可能為了平衡天子和太子之間的關系,放棄立李璧為儲君。 李璧:這特么就很尷尬了,阿耶不會那么套路吧? 李隆基看如今的太子李瑛不爽,是因為朝中有諸多人支持太子這個正統,而且因為太子被冊立的時間很早,那些支持太子的大臣大部分都是如今的朝中重臣,對于天子來說,這已經很大程度上威脅到了他的權威,他需要換一個沒有那么多人支持的太子,最起碼,也要將現在這個嚴重威脅到他的太子更換掉。 這才是真相,而且這也能解釋為什么同樣是李隆基的寵妃,為他生育了四子三女、還是和他有血緣關系的武惠妃,榮寵比不過沒有子女,家族完全需要李隆基提攜的楊貴妃。 正是因為楊貴妃及她出身的楊家太弱小,只能依靠天子的寵愛來晉身,這才給了李隆基寵愛他們的底氣,否則的話,怕也只能是武惠妃第二罷了。 為了彰顯自己的頹勢,在拉太子下馬的時候,堅定阿耶立自己為儲的決心,而不是給他人做嫁衣裳,李璧修改了一下自己的計劃,就開始行動了。 如今病重的侍中裴光庭是武三思的女婿,李璧遇見他的妻子武氏還得稱一聲姨母,武惠妃想讓高力士在裴光庭的繼任者方面為李林甫美言幾句,出面和高力士接洽的卻是裴光庭的妻子武氏,她和出身武三思府上的高力士才是有直接的利害關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