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節
可以說,裴光庭是典型的武氏派系的代表,可惜他已經撐不了多久了。 裴光庭一死,武氏派系的力量就削弱了,而李璧要做的,就是讓這個派系的力量更加削弱一點。 不管實際如何,明面上看起來總要這樣。 而且宮中的武氏也不僅僅是武惠妃這一系一家獨大,二十九郎李璿就是前些年才入宮的武賢儀所生,而武賢儀是武周時期高平王武重規的女兒,和武惠妃算是堂姐妹。 雖然按照常理,武惠妃的子女和武賢儀的子女歲數相差極大,武氏派系的人押寶的話,大多應該壓在武惠妃身上,但是只要塑造一些支持武賢儀、想要走冷門的“蠢貨”的形象的話,武氏派系的人也不是那么齊心的狀況就表現出來了。 李璧也不求李隆基能全信,心中有一點苗子留下來就好。 削弱武氏派系的事情在緩慢進行,拉太子下馬的事情也在有條不紊地準備。 和讓李隆基對武惠妃身后的力量放心相比,其實拉皇太子下馬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畢竟天子對這個兒子是如此的忌憚。 如果真的讓武惠妃來動手的話,最后天子應該只會留下一個被女色和jian臣所惑的罵名,真正說他心狠手辣、對親子下手的人絕對沒有罵武惠妃的人多。 但是為了母家以及自己日后登基的名聲著想,李璧就只能讓阿耶擔負這個罵名了。 皇子們開元二十年大規模改名的時間才過去了大概兩個月,五月份,信安王李祎大破奚、契丹,俘虜眾多,歸至東都——開元十九年的十一月,天子就宣布駕幸東都了——天子御應天門受其獻俘之禮。 因為名義上,抗奚、契丹的大軍主帥是忠王李玙,所以在封賞信安郡王李祎的同時,皇三子忠王李玙也得到了加授司徒的封賞。 而在信安郡王獻俘之前,天子的胞妹金仙長公主沒了。 雖然長公主已經出家做了女冠,但是她到底是長公主,還同天子是一母同胞,自然是大加哀悼。 姑母去世,諸王并太子都要表示哀痛,天子偏要揪著太子的表現不放,說他對姑母去世沒有哀痛之情——其實這也是正常,誰會對沒有太多接觸的姑母有多深的感情呢,何況天家本就屬于親情淡薄的那一類,更重要的是,由于同樣出家做女冠的上仙公主的關系,有許多人都認為兩位長公主可能也是偏幫武氏一系的——這已經是不祥的預兆了。 六月,天子在東都待得好好兒的,又命人在西京長安進行整修,從廣花萼樓筑夾城至芙蓉園,以方便天子在宮城和內城之間行走游覽。 夾城不管怎么修,怎么看也和東宮扯不上關系,可是偏偏有人在宮中的東宮那里發現了巫蠱娃娃。 這就很尷尬了。 從開元十三年起,太子一年中有大半的時間都和諸兄弟一起住在十王宅那邊,哪里來的時間在宮中埋下巫蠱娃娃,詛咒天子? 但是不管怎么說,東宮發現了巫蠱,第一嫌疑人就是太子。 后又有人在太子別府中發現大量的兵器,與太子交好的鄂王、光王以及駙馬都尉薛銹府上都有少量兵器存儲,天子大怒之下,當即便下令將太子、鄂王并光王囚于鷹狗巷,外人輕易不得與之相通。 這還是親兒子,駙馬都尉薛銹的處置方法就簡單粗暴了,直接定義成謀反未遂,雖然沒有直接賜死,但是也判了流放,并且令唐昌公主與之和離。 這事情出了之后,朝中有不少人都認為這是構陷,明相張九齡更是不愿意奉詔,不愿擬定廢太子的詔書。 在這樣的情況下,諸臣紛紛請求徹查,而應當最希望太子被廢、能揣摩上意的武氏派系的官員數量卻少得可憐。 更有甚者,明言后宮之中有女子禍國,請陛下三思而后行。 李隆基:嘿,我這暴脾氣! 事實證明,李璧讓人示弱向天子賣慘的策略挺成功的,最起碼廢太子這一次,李隆基發現朝中武氏派系的人一點都沒他想象的多,恰恰相反,太子的力量果然是根深蒂固,就連宰相都不愿意讓他輕易廢太子,甚至因此拒不奉詔。 李隆基:這就別怪我下狠手了。 就在朝堂上風起云涌,李璧想著什么時候再添上一把火,或者什么時候再賣個慘之類的,就聽見李淵他們和他說了一個不知道算好消息還是壞消息的事情。 李隆基頭上的氣運削弱了。 上一次的氣運削弱還是開元十三年封禪的時候,而那次封禪確實挺勞民傷財的,所以表現在了國運和皇帝本人的氣運上。 而現在李隆基正要廢太子,結果他的氣運就削弱了,難道李瑛是真正有天神護佑的真龍天子? 李璧身邊的這幾條真·真龍天子表示:完全不是你想的這樣。 雖然大唐的國運確實在削弱,但是原因根本就不在李瑛身上,他這個太子純粹就是倒霉催的炮灰,更何況,他們都是知道劇透的人,下一位天子明明就是如今的忠王李玙,李瑛這倒霉催的,怎么可能運道這么好? 最后追根溯源,才發現了氣運削弱的真相——開元十八年,和親吐蕃的金城公主請天子賜《毛詩》、《禮記》、《左傳》、《昭明文選》等書籍,朝中對是否同意傳播大唐這些重要文化內容爭論不休,有大臣這些經典都是“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最重要的是,《左傳》之中記載了“以臣召君之事,取威定霸之謀”,不能輕易流傳,但是最后,裴光庭力排眾議,天子最后拍板,還是將書籍賜給了吐蕃。 吐蕃與大唐之間自太宗時文成公主和親以來,就有舅甥之盟,但是依然頻有沖突,后來又嫁公主和親,以穩定兩邊的關系。 雖然看起來,裴光庭在駁斥主張不可將那些經典以示人的大臣的時候,說出了一番類似于漢族文化傳播的話,說讓吐蕃學習了中原正統的文學之后,才會有歸屬感,被他們的文化所馴化,但是那是由己方主導的,輕易地將這些經典傳出去,倒真的是養虎為患了。 如果說李璧身邊的這些阿飄先帝們,尤其是太宗李世民,當年賞賜吐蕃也很大手筆,什么鐵器、耕種之術都給文成公主陪嫁帶了過去,但是等到他下了地府之后,看到了未來,對當年所做的決定就后悔了。 舉個例子,后世明末的時候,據說后金的汗王們還拿三國演義當戰爭手段學習書目,可見知識的重要性。 然而他們學了漢族的文化之后,不僅沒有歸化,反而利用學到的知識采用各種手段想要入關。 根據李璧從小學會的教導,對于傳播文化、教化異族這種事情,其實也很好辦,就拿吐蕃舉例,他們想要學習漢族的經典是吧?沒問題啊,只要他們銷毀他們的文字與經典,下一代只學習大唐的文化典籍,自小以諸夏子民自居,那他們想學什么都沒關系。 而這種情況,在吐蕃以及諸多異族既想從大唐這里得到好處,又不想歸順大唐的時候,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想要解決這種情況就只有一種方法,那就是滅了他們,然后讓他們的后代自小接受華夏的教育,認定自己是大唐的子民。 當然了,在目前李璧離皇位還有一步之遙的情況下,這還只能是他美好的想象。 但是托大唐的氣運又削弱了的福,李淵他們終于又有上身的機會了。 李璧身邊的這些阿飄皇帝中,高宗李治、中宗李顯和睿宗李旦這三位對皇位的態度是比較放得開的,鑒于睿宗他是主動退位成太上皇的,還是李隆基的親爹,種種因素加成之下,上身名額就落在了他的身上。 李旦:當年我自己退位給兒子當太上皇,現在又幫我兒子立太子,可把我給牛逼壞了。 李隆基:突然并不是很想有你老人家這爹了。你當年都直接退位、讓位給我了,你當年明明很疼我的,現在居然要幫我立太子! #我爹死了這么些年,似乎變成了一個假爹# 當然了,想要上身,還要挑一個好時機。 開元二十年八月朔,日食,天子以太子失德為由,徹底將其廢為庶人,同樣被廢為庶人的還有鄂王李瑤、光王李琚。 不過大概是知道太子他是冤枉的,被廢的唯一一個原因就是皇帝不想讓他繼續當太子,所以太子李瑛的子嗣們依然有著皇孫的身份和郡王爵,只是被交由皇長子慶王李琮撫養。 就在一群人紛紛猜測是不是慶王有可能被立為太子的時候,天子提出要立武惠妃為后。 大臣們:抗議! 如果天子真的堅持要做什么事的話,大臣們是阻止不了的,于是乎,廢太子后半月,天子立惠妃武氏為后。 阿娘如愿以償被立為皇后,雖然是有先帝上身這樣的緣由在,但是李璧看得很開,權當阿耶對阿娘一直是真愛,上身只不過加大了他對此的堅持罷了。 既然連皇后都立了,那么太子就更不用說了。 開元二十年十月,令立皇九子夏王李璧為太子,并為其改名為李一,大赦天下。 作者有話要說: 武惠妃為皇后,嗯,雖然歷史上她確實也當了皇后,但是死后追封和活著的時候當還是有區別的吧,這里為了阿一當上太子,也是給她開了掛了。 下一章本來應該寫阿一怎么當上皇帝的,但是突然一想,可以直接在番外里提一句就好了,所以下一章就是番外啦! 第154章 番外:論歐羅巴要如何從大唐的魔爪中掙脫(上)【論壇體】 歐羅巴論壇》》匿名板塊》》交流灌水 主題:如何擺脫整個歐羅巴只是大唐帝國的人口中的中洲西域、蠻荒之地的尷尬境地?如何從大唐帝國的魔爪中解救我們的歐羅巴? 如題。 最近搬來一個因為父母工作調度而來到我們這兒的唐國人, 中洲天域來的就是不一樣哈,和他相處了兩天, 感覺一點優越感都剩不下來了。 這位仁兄還好, 有問題的是同樣和本寶一樣是我們歐羅巴土生土長的歐羅巴人種的某兄臺,為了跪舔新來的唐國大佬, 把咱們歐羅巴貶低得是一文不值。本寶愛族心切,所以特上論壇求助, 如何幫助歐羅巴的年輕一代擺脫唐國的控制, 成功獨立? #0 樓主 一個愛族的歐羅巴小伙兒 樓主, 醒醒吧,歐羅巴千年前就亡了。 #1 = = 樓主, 你真的是認真的嗎?千年之前,歐羅巴沒變成中州的西域的時候,也沒有統一過啊, 反正帝國官方發布的歐羅巴國家體系一覽表我是從來都沒有看全過。 實在是太亂了! 天域那邊, 從三皇五帝時代一直到帝國時代, 從來沒有像古歐羅巴一樣的亂世??! 所謂的擺脫大唐魔爪, 是讓我們回到一輩子只洗兩次澡、生病依靠放血來治療的“輝煌”的古歐羅巴時期? #2 = = 樓上一看就是個帝國死忠, 吹起帝國來這么賣力。 來人啊, 把我的帝國神威大……泡面端上來, 友軍咱們來交個朋友。 #3 = = 你們怎么能這樣呢? 就沒有一點自己和唐國人不是一個種族的意識嗎? 恕我直言, 你們這樣下去,咱們這個種族很危險??! #4 樓主 一個愛族的歐羅巴小伙兒 樓主,都告訴過你歐羅巴早亡了, 你可以早點醒醒了。 咱們本來就不是一個族的好么! 如果按照大唐帝國官方出版的《歐羅巴民族來源詳解》的解釋的話,咱們這一塊兒的血統特別的復雜,上溯不知道多少年,一個村級或者縣級、最多州級的面積就能被分為不同的國家的土地,很可能兩戶關系很好的鄰居祖上就是生死大仇,血統來源也很廣泛。 如果當年不是元皇帝命人西征、出海,逐漸將原本的歐羅巴變成了大唐帝國中洲西域,恐怕現在根本就不會存在歐羅巴族這個種族??! 簡單的來說,咱們歐羅巴族的構成和中洲南域那一塊兒的印度族有點像,他們那一塊地區原本名為印度,上面生活著諸多種族,等到帝國的人過去后,為了方便,強行將他們變成了一個“種族”,也就是印度族,但是實際上,他們的構成非常復雜,南域那邊天天演大戲,印度族互相之間內斗死傷無數,如果知曉他們本身不是同樣的血統來源、只是被強行劃分成一個種族的話,那這樣的事實就很容易理解了。 #5 我愛學習,學習使我快樂 膜拜樓上的學霸。 我連咱們西域這邊的歷史都沒有學好——雖然除了天域歷史外,其他地區的泛歷史都是選修課,本來也不需要學得多好——樓上的學霸已經在研究南域的歷史了,果然是牛就一個字,只用說一次。 #6 = = 樓主大概是受到了的刺激太大了,又年輕氣盛。 小年輕不就是對現實有超多的不滿,認為在自己想象中的理想環境中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嘛! #7 = = 頂樓上! #8 = = 話說你們就一點沒有歐羅巴人的民族榮譽感嗎? 雖然咱們祖先的血統是不同的,但是這么多年下來,也該融合了,大唐帝國將歐羅巴變為西域、將原本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種統一變成歐羅巴人已經近千年了??! #9 樓主 一個愛族的歐羅巴小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