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節
四月初一,太子與一群近臣組織了一場擊鞠,不料中途,他的寶馬突然失控,徑自將太子從馬背上摔下來,在高速運動中墜落,太子當場便陷入了昏迷,鮮血染紅了一片草地。 雖然是農歷,但是在楊儼看來,這一天似乎正是一個黑色的愚人節。 楊儼作為太子長子,自然是時時刻刻在東宮侍奉昏迷的楊勇,對于內情也知道的更多,楊勇的情況怕是不容樂觀。 雖然在楊堅與獨孤皇后的嚴厲要求下,宮中的御醫已經在盡全力救治,但是為了保住小命,不讓太子病情生變后他們被天子、皇后遷怒,這群人依然先透露出了太子殿下可能“不豫”的消息。 楊堅下令嚴查太子墜馬一案——因為是在擊鞠時發生,此案后來又被稱為擊鞠案——只是線索都已經被人抹掉了。 為太子養馬的童兒足有十數人——這便是楊堅與獨孤皇后對楊勇另一個不滿的地方,認為他過于奢華,只是楊家的皇族如今都是這么個模樣,只有晉王楊廣才好一些,原本晉王的做派該得到天子與皇后的贊許,但有了讖語在前,楊堅看次子的行為與他子不同的時候,并不認為是此子天生便儉讓,卻道他學王莽未篡漢時裝出的一副恭謙樣子——雖每匹馬都有專門飼養的人,但是每個人都有嫌疑。 擊鞠案后半月,有兩人自殺身亡,線索斷掉之后,剩下的養馬人也統統被楊堅降罪,最終橫死。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與擊鞠案有關的人員,都受到了嚴密的偵查,只是太子楊勇依舊未醒,而且因為天子楊堅的震怒,導致外面關于太子現狀的傳聞越來越邪乎。 有傳聞說太子殿下已然命不久矣,陛下此番才會如此震怒,若是太子薨逝,怕是又得有一大批人陪葬;又有傳聞說太子同從前一些擊鞠的時候受傷的倒霉蛋一樣,落下了殘疾,怕是難以治愈,一國之君,豈能容有疾之人充任,縱是天子,遇此意外也就罷了,只是如今這位還只是東宮,別看天子震怒,只怕等那位醒來的時候,儲位就不保了。 如此傳聞,連楊儼這個在這段時間內幾乎足不出戶的人都知曉了,更何況是楊堅這個天子。 他近日對有關太子的一切風吹草動都很關心,這些消息自然早早就收到了。 長子受傷之后,楊堅與獨孤伽羅夫婦已然忘記了對他的一切不快,轉而化為nongnong的愧疚與憐愛,朝野之中肆意傳播有關楊勇的不利消息,已是讓帝后二人厭極。 楊儼侍奉受傷的父親,熬得近乎形銷骨立,被楊堅盛贊“真吾孫也”。 又有一應賞賜,在太子纏綿病榻期間流水般地送入東宮,有許多都是給楊儼的,這也是告誡外頭的大臣,東宮的圣寵依舊,還有長寧王在,輕易垮不了。 不幾日,楊勇醒了過來,楊堅大喜過望,楊勇因為傷勢有些心如死灰,楊堅與獨孤伽羅也都只是耐心安撫他,并無他話。 楊儼在楊勇醒來后便撐不住,被楊勇吩咐著回去先好好休息一下。 睡了足有七八個時辰,楊儼才醒來。 醒來之后,他未曾叫人,只是從里衣內特意讓人縫制的小口袋里掏出一張紙條,上書幾個蠅頭小字“太子手足皆廢,足可行,手不可用”,看罷,他便和著房間內的一壺已經冷掉的茶水將紙條咽下去了。 他阿耶此番的情狀,倒比他知曉的還慘一些。 他之前在東宮正殿知曉的情況已經是美化過后的版本,說是太子只是雙手輕度殘廢,若是潛心醫治,說不定還有復用的可能,現在看來,果然是早就得到消息的阿翁讓御醫改口了。 不過縱是如此,楊勇殘廢,這也已經是無可更改的事實了。 楊勇的身體因擊鞠而致疾,這個消息是瞞不住的,很快,朝中就大致得到了確切的消息,一時之間,宰相高颎等太子黨凄風苦雨,中立派或者與太子有隙、轉而支持其他皇子的人則覺得自己得到了機會。 很快,就有人上書,太子有疾,無以振國威,難以理國事,請廢之,更易儲君。 最先出頭的自然不是哪一位皇子的人,這年頭,看不清形勢又心急想吃熱豆腐的人多的是,隨隨便便在朝中攏撥一下就能找出幾個出頭鳥來。 楊堅大怒,嚴責了上奏疏的人,只是這種口子,一旦開了,打著為大隋江山的名義的人多的是,更有一些悲觀的太子黨,認為太子已廢,倒不如現在趁早讓他退下來,日后還能得個好。 李世民的廢太子李承乾,少年的時候因病致殘,人家那還是足疾、同手沒什么關系呢,朝中請廢太子的人就一批接著一批,李世民廢了好大的勁兒,更加宣揚自己對太子的寵愛,才把朝中的風氣給壓下去。 可是楊勇這回可真是倒了大霉,手足皆廢,而且手的傷勢還比腳更重一些。 做太子與天子的,有足疾,那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是手都不能用,如何批閱奏折?若是交付給親近的人,也只能培養出一批近臣、權臣出來。 很快,除了依舊留在大興城中的漢王楊諒,另外三王也趕回了京城,一時之間,押寶的人不計其數,不過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認識:縱然天子再怎么憐惜東宮,太子楊勇這一脈,也已經廢了。 楊儼:你們真的當我是死人嗎? 群臣and宗室:雖然有點過分,但是確實就是當你是死人??! 如今五子皆嫡,太子楊勇雖然是長子,但是出了意外之后,縱然是最擁護嫡長制的老頑固,都不能說他是天命的儲君,其他的皇子不能奪宗; 。 因著都是嫡子,楊儼的幾個皇叔都有機會,晉王楊廣的機會最大,漢王楊諒最得寵,勝算也不小,另外兩位皇子那里也有人投機,一時之間,你來我往,好不熱鬧。 相比之下,太子一脈雖然是正統,但是失勢的架勢已經很明顯了,作為皇孫的楊儼也沒有他爹從前康健的時候引人矚目了。 而在朝中人紛紛投機的時候,楊堅卻皺著眉頭,面上的表情寡淡,詢問一向疼愛的長孫:“金鱗兒可知曉自己在說什么?” “阿翁為天子,阿耶為太子,則我為第三天子也。阿耶有事,兒服其勞,不亦可乎?” “……然?!?/br> 作者有話要說: 殘疾的太子取例自李二鳳同學的太子高明【李承乾】小朋友,不過為了讓金鱗兒提前掌權,對晛地伐下手狠了點orz “第三天子”是一個典故,取自唐憲宗李純幼時,其父為順宗李誦,當時是德宗太子。李純被祖父德宗皇帝抱在膝上逗引作樂,問他:“汝誰子,在吾懷?”他回答說:“是第三天子?!?/br> 而且這個典故莫名符合蠢作者的狀況設置,順宗李誦在當太子末期,也就是他爹病重那段時間,突然中風,失去言語功能,導致德宗末年,皇帝和皇太子同時病重,而作為皇孫的憲宗李純,和歷代的苦逼太子相比,日子當然是很舒爽的233333 第134章 元祚 開皇十年, 群臣請更易太子的呼聲愈高, 天子極力拖延,方將時間拖到了次年,答應給群臣一個交代。 太子乃是儲君,儲位不穩, 難以定人心, 楊勇的現狀如此, 縱然楊堅要保他,也難抵天下悠悠眾口, 況且楊勇遭此大禍,心性大變, 不愿再棧戀權位, 面對一個自己都已經放棄的太子, 楊堅又能如何? 開皇十一年,百官大假之后的第一次大朝。 按理說和只有重臣參加的常朝相比,大朝所議之事就不那么重要的,但是開年的第一次大朝卻是要總結上一年的種種, 并做出本年度的規劃以及其他安排,有時候還會宣布重要的決定。 但是這一次的大朝,宣布的消息未免有些過于驚悚了。 第一條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消息,是太子楊勇依然沒有被廢。 以及帝王明言, 再有言廢立太子者,立斬不赦。 眾人公認太子已經近乎是一個廢人了,原想著至尊拖延時間歸拖延時間, 但是廢太子卻是遲早的事。 然而楊勇這位搖搖欲墜的東宮儲君現在看來,為帝王所力保,竟有些穩如泰山的味道了。 另一則消息,則是命長寧王楊儼代替太子出鎮洛陽,旨意中還特意言明“長寧王儼,朕之長孫,特所鐘愛,又仁明孝友,可堪重任”,楊儼出鎮洛陽的一應待遇“從太子例”。 而這樣的做法,則讓群臣們想起了史書上記載過的幾個皇孫為儲的例子。 如今太子未廢,至尊看起來卻要大力培養長寧王楊儼,更是讓他們認定了自己的猜想。 而這,恰恰是楊堅想讓這些人知道的消息。 楊儼年幼,出鎮洛陽之后,太子楊勇也很快離京與他作伴。 實際上處理政務的人還是楊勇,他將自己的見解與處事手段都教授給長子,雖然雙手已廢,不能理政,但是培養自己的繼承人,也沒人能說楊勇的不是。 這就是楊堅與楊儼之前商量好的,再過一段時間,等到楊儼長成,他就會被封為皇太孫。 皇太子不能理政,但是有皇太孫這個保障在,大統的名分一定,那就亂不了。 開皇十五年,長寧王楊儼大婚,對象是清河崔氏的女子。 秦王楊俊和王妃的不和已經有所體現了,不過沒人會想到王妃最后會如此喪心病狂,竟會活生生地毒殺親夫,最后禍及親族。 不過清河崔氏作為一大郡望,在唐時劃定天下世家門閥的時候,便有北方豪族之首的稱呼,又有所謂“言貴姓者,莫若崔盧李鄭王”之語,可見其家勢大。 清河崔氏與博陵崔氏祖先互為同脈兄弟,但是在此后的歲月中,各有交鋒,清河崔氏貴極一時之時,有人評價與自己同等級的郡望家族,曾經不屑地說道“博崔”、“趙李”不足道,所謂的博崔,指的是博陵崔氏,趙李,指的是五姓七望里與隴西李氏相對的趙郡李氏。 清河崔氏與隴西李氏、范陽盧氏世代聯姻,博陵崔氏則與趙郡李氏交好,在此后的歲月中,雖同為郡望家族,卻互有不服。 博陵崔氏已有超越清河崔氏的苗頭與本錢,不過在目前的大隋朝堂之中,倒還是清河崔氏的人占著上風。 秦王妃崔氏的侄女、未來楊昭的元妃河南王妃是楊儼前世就見過的,她們家的勢力楊儼并不是十分看重,他現在所娶的是清河崔氏第一房的一個嫡女,還頗為得寵,可以說清河崔氏第一房一脈已經開始在楊儼身上下注了,本錢不算小。 楊儼的圣寵不衰,這些年來,儼然就是至尊為天子、太子為第二天子、他為第三天子的架勢,而太子已廢,若不是楊儼本身依然是庶子,直接立為太孫難以服眾,許多人認為楊勇這個太子能否繼續安居東宮尚未可知。 將皇孫作為繼承人傾力培養的楊堅依然精神矍鑠,只是到底已經年老,氣力開始不濟。 若是楊勇依然是那個生龍活虎的太子,在這個時間段,他和楊堅的矛盾已經慢慢地凸顯,只等到最后爆發,不是楊勇篡逆,就是楊堅廢太子。 可是誰讓楊勇廢了呢? 楊勇廢了,楊堅選定的繼承人不是他另外幾個嫡出的兒子,卻是和年輕力壯的叔叔們相比顯得過于年幼的皇孫。 楊堅巴不得楊儼這個皇孫的勢力再強大一點,為著孫兒考慮,在自己在位的時候,楊堅卻是開始防備兒子們了。 這就是年齡的優勢了。 而楊堅的在位時間還有將近十年,足夠楊儼長成,而楊儼長成的時候才到青年,楊堅只會欣慰自己終于再一次成功地培養了一個繼承人,而不會防備他。 開皇十五年年末,寒冬臘月到來的時候,太子楊勇突然害了病。 自從前些年因傷致殘后,楊勇的身體就一直不好,一入冬便容易犯病,因此他宮中換上了許多細心的侍女。 為了表示對太子的關心,這些侍女,獨孤皇后與楊堅都是要看過,再敲打一番,讓她們安心侍奉太子,不要起什么別的心思。 說實話,自從某次遇見一個心大的侍女,居然敢勾引他的時候,楊儼就知道了,即使楊勇是個已經殘廢的太子,但是他依然是太子,是個香餑餑,而且還能成為勾搭宮中其他皇族的跳板。 楊儼和他那些弟弟被引誘也就算了——卻說楊勇不幸落下殘疾之后,便無有子女誕生,但是那時候的子嗣總數也已經不少了,男丁加上楊儼正好是十人,與楊儼幼年所說的“夢”相符,更讓楊堅對此深信不疑了——楊堅居然也栽在了上面。 楊堅偷腥被獨孤皇后抓jian、皇后打殺了宮女導致楊堅老臉掛不住離家出走那都是開皇末、仁壽初的事情了,而且也不是在大興城發生的,在著名的妻管嚴皇帝、當今天子楊堅居然因為寵幸的宮女被皇后仗斃而氣惱地出走,讓大興城中的一眾朝臣都驚呆了。 原本他們吃驚的是至尊居然貴為天子都只有皇后一人,后來他們不吃驚這個了,只吃驚至尊與皇后的感情如此之好,居然也免不了男人的劣根性,連從前的妻管嚴都不見了,真是讓人側目。 和前世楊堅見到了美貌的小宮女一時色迷心竅不同,這一世的楊堅是因為想要看看太子身邊的侍女們伺候得好不好,結果不知怎么的就與一個侍女看對眼了——當然了,這只是官方說法,具體的,楊堅怎么會和太子身邊伺候的小宮女攪在一處,外頭眾說紛紜,宮中人也不能盡知原因——之后的發展倒是和前世沒什么兩樣,大隋著名的模范夫妻終于因為這件事而撕逼了,皇帝陛下離家出走了。 前世這件事發生之后,沒過兩年,獨孤皇后就郁結在心去世了,之后楊堅受不了喪妻的打擊,以及在獨孤皇后去后肆意地放縱自己,過了兩年也同樣沒了。 如今楊堅事發,也在人的幫忙、勸說下與獨孤皇后和解,只是獨孤皇后這時候依然“年輕氣盛”,女子的歲數在容顏老去之后便顯得分外重要,別看前世的事情與今生相比只晚了五年,但是前世的五年后與今生相比,獨孤皇后的脾氣已經軟和多了。 獨孤皇后一向好強,楊堅這般作為之后,她就病倒了,而且很嚴重。 楊儼作為皇孫,自然要為祖父母的感情問題出一把力,便時常借著自己知曉的一些他們年輕時的舊事帶他們回憶從前。 楊堅與獨孤伽羅何須他幫忙回憶從前? 這對夫妻的感情在這個時代可是一直為人稱頌的。 夫妻裂痕似乎漸漸消弭的時候,又是外地的豪紳,類似當年洛陽的高德一般,上書了,不過他們不是請至尊為太上皇,而是請更易太子。 上書的人這回來自于揚州,正是晉王楊廣做總管的地方,少不得讓人多想。 眼見著又一場儲位之爭似乎要開始,縱然楊堅意在太子這一脈,皇室也少不得亂上一段時間,便有個石破天驚的消息傳出來了。 楊堅在年末最后一場大朝的時候宣布自己要退位做太上皇,讓太子繼位,驚倒了一片人,讓他們連個年都沒能好好過。 次年,也就是開皇十六年的二月初二,禪位儀式正式舉行,楊堅退位為太上皇,楊勇繼位,年號由其欽定,改為元祚。 祚,有帝位之意,元祚這個年號,便是楊堅告誡眾人楊勇之地位不可犯。 不過雖然楊勇登基做了皇帝,太上皇卻依舊理政,只是多了許多的時候陪太后獨孤伽羅,而楊儼得到的好處就是名正言順地成了太子。 太子這一脈的人自然歡喜無限,但是太上皇的其他子嗣便不怎么歡心了。 作者有話要說: 楊儼:阿翁突然退位真的不關我的事【純潔·jpg】 作者:金鱗兒的運氣真好呢,我果然是親媽23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