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節
第135章 永圣 元祚二年, 秦王俊因品行不端, 太上皇親下旨意,命革其官,又因有疾,因此被送回大興城中的□□修養。 楊儼代替皇帝親往探視, 不過和其他人不同, 楊儼早已知曉楊俊真正的病因。 雖然知曉病因, 但是楊儼卻在考慮是否要將真相揭露出來。 皇子封王,其王爵的名號乃是大有深意。 親王的爵位名都是以春秋戰國時代的諸侯國為名的, 極有古蘊,與郡王不同, 而在諸親王之中, 默認以秦、晉、齊、楚四個封號最為尊貴, 而其中,實際上以晉王的王號最尊。 雖然晉王最尊,但是和漢王以及蜀王相比,秦王的王號也不弱。 說起來, 蜀王楊秀或許是楊堅五子中王號最差的一個,如果單從王號來看的話,楊堅只是希望這個兒子安安分分地度過自己的一生,同建立在蜀地的蜀漢等國一樣, 偏安一隅,安逸卻難成大器。 但是最后,楊儼還是決定要救下秦王。 首先, 楊儼不是那種鐵石心腸的人,楊俊與他之間的利害關系并沒有楊廣那么大,更何況他這么做,便是對楊俊有救命之恩,日后他這位叔叔必為他所用。 在楊儼前世的記憶中,趙郡李氏有一些人與他相友善,曾經委婉地提過一段話。 后來的大唐宰相房玄齡之父房彥謙,在開皇八年定陳、眾人都認為天下將迎來長久的太平的時候,和親近的出身趙郡李氏的友人說過這么一段話:主上性多忌克,不納諫諍。太子卑弱,諸王擅威…… 楊堅讓自己的另外嫡出四子出鎮天下各處,雖然是為了安定大隋天下,但是也埋下了諸王與太子相爭的種子。 楊廣等人長年出鎮在外,大權在握,和他們作為太子反而更容易受到天子的掣制的長兄相比,他們私底下更容易發展勢力。 這一世雖然明面上楊勇這個太子比起弟弟們要強勢不少,但是這只是換湯不換藥,私底下依然暗流涌動。 若不是楊儼釜底抽薪,直接用讖語廢了自己心計最可怕的二叔楊廣,怕是楊勇之前的太子之位,即使有他的加成也不一定保得住。 楊廣的可怕是楊儼深有體會的,前世他一直將這位當成了演義、影視劇中的暴君廣,沒有太過重視,知道被楊廣的心計所傷,他才恍然明白,楊廣亡國的原因,不是因為他是“暴君”,而是因為他是一個聰明過頭的人,而多年的隱忍一朝解放之后,他便不愿意再忍下去了。 可是這一世,楊廣依然是那個還在隱忍的晉王,楊儼不能對他放心。 秦王楊俊是中毒,而且是在他身邊的王妃積年累月下的毒,調養的方向錯了,自然救不了他。 雖然楊儼十分懷疑宮中的御醫是真的看不出來秦王楊俊是中毒還是在那裝傻充愣,但是他已經準備挑明了。 民間多奇人,楊儼為了表示自己對叔叔的關心,特意讓手下人尋來的“神醫”很快就找出了秦王的病因,告知了崔家詳情之后,王妃很快就“病逝”了,這個速度也是讓楊儼嘆為觀止。 大概是因為秦王妃的前例在,原定許配給楊昭為河南王妃、就差完婚的崔氏女——這位是秦王妃的親侄女——很快就因為大婚之前生病被測出與楊昭命格不合,只能遺憾地另許他人。 秦王楊俊漸漸好起來,但是元祚帝楊勇卻沒熬過去。 元祚二年,帝崩。 楊儼的幾個弟弟都還只是郡王,雖然是皇帝的兒子,但是誰都知道楊勇登基不過是為了給楊儼一個名正言順的繼位理由而已,元祚帝屬于過渡階段的皇帝,實際上他的地位就和從前當太子的時候一樣,那元祚帝的這幾個兒子自然只能被封作郡王。 當然也沒關系,他們大可等到楊儼繼位了之后再受封。 但是沒有人想到,楊勇雖然有疾,但是這個駕崩的速度也實在是過快了。 天子駕崩,諸王宗室并勛貴大臣都要來吊喪,楊儼作為嗣皇帝——楊勇駕崩之后,在場見證的一些重臣就請太子嗣皇帝位,以安天下了——正式登基,但是因為上頭有一個太上皇壓著,自然要對叔叔們好一些。 而且太上皇楊堅已經升級了,作為先帝之父、新帝之祖,他應當被尊奉什么名號也成了難題。 北齊的高緯曾將皇位傳給兒子,又令兒子退位,被尊為無上皇,但是那只是特例,而且北齊為北周所滅,直接禍首就是后主高緯,大隋用昏庸無道的北齊后主定的名號,實在難以令人肯定。 “太上”二字,乃是至高無上之意,“皇帝”本就有至尊至貴的意思,退位之后,將其尊為“太上皇帝”簡稱為太上皇,則意為更尊貴的皇帝,可以說,太上乃是華夏自古以來最尊貴的名詞之一,太上皇之外,還能有什么名詞,令其比太上皇帝更為尊貴? 除了劉邦的父親、那位沒有當過皇帝而被尊為太上皇的、農民出身的劉太公外,在現今大隋能查到的歷史上,最早被尊為太上皇的人,是秦始皇的父親莊襄王嬴子楚,在始皇帝更易帝號后,追尊父親為太上皇;而后便是北齊后主高緯,那位因為即將亡國而退位給幼子的昏君;還有一例,就是被大隋奪了皇位的北周皇帝,宣帝宇文赟為了享樂同樣退位給了年幼的長子,但是他自稱天元皇帝而不是太上皇帝,尊號便不足以參考。 最后想出來的方法是在太上與皇帝之間再加一個圣字,全稱是太上圣皇帝,簡稱太圣皇。 而獨孤伽羅的尊號就簡單得多了,原本她應當被尊為太皇太后,但是為了與楊堅的尊號相匹配,她被尊為太圣后,當然也能稱其為太皇太后。 楊儼登基后,最先要做的就是封賞宗室以及諸皇親,他的親外祖云定興早就沒了,就是云氏外家,他也不甚親近,既然是被當作元氏的嗣子培養,他當然要尊元氏。 前世的元氏突發心疾病亡,但是這一世的楊勇不幸出了意外,而且在此之前他們的裂痕也漸漸有所彌合,因此元氏活到了楊勇當皇帝的時候,又被楊儼尊奉為皇太后。 至于楊儼的生母云昭訓,因為是庶妃,則是以原平原王、現魯王楊裕太后的身份受封的。 漢王楊諒同楊儼是從小一同長大的,叔叔之中,就數他對楊儼最親近,因此楊儼登基之后也對他大加封賞。 不過除了楊諒的態度稍好,楊儼的幾位叔叔其實都是不服他的,他實際上是庶出,和元祚帝楊勇同樣是帝后嫡出的諸王怎么會服氣? 雖然按照嫡長子繼承制的原則來看,嫡長子歿,有子,則當以其子為嗣,有嫡立嫡,無嫡立庶,楊儼得位的正統性是明確無誤的,可是楊堅與獨孤皇后向諸子強調了多年的嫡出還是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為了自己的白蓮花人設,楊儼忍了。 這么多年都忍過來了,如今登上帝位,他更加可以慢慢來,不著急了。 為了表示對先帝的紀念,楊儼登基之后,依然使用元祚年號。 元祚四年,有人出首,密告蜀王楊秀似有反意。 太圣皇楊堅尚在,自然不可能對自己的兒子做什么,畢竟手心手背都是rou,便只是讓人羅織罪名,先行將楊秀廢為庶人,押解回京。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楊儼不僅沒有對皇叔落井下石,反而屢屢為其說話,之后為了表現自己的寬容,雖然沒有將楊秀釋放,但是卻在元祚六年敕封其為燕王,論起王號的尊貴程度,自然在蜀王之上。 楊秀有膽氣,容貌瑰美,又擅長武藝,可以說同樣是一個出色的人物,只是心漸漸地大了,縱然有才能,也不能為之所容。 他覬覦皇位,觸犯的是楊儼的利益,但是楊儼反而有了借著這個機會將其余宗室趕出九州之地、鎮守他方、開疆拓土的理由,而楊秀,就是他的試驗品。 朝中有侍郎裴矩,便上奏折,道“高麗之地,本孤竹國也,周代以之封于箕子,漢世分為三郡,晉氏亦統遼東”,指出占領遼東大部土地、世襲遼東郡公的高句麗乃是大隋奪回故地的敵人。 楊儼將楊秀封為燕王,本就有其意,裴矩這么快就上奏折,當然是因為他是一個聰明人,早就有這個想法,如今又聞弦歌而知雅意。 楊儼便稱“可奪孤竹國之土者,舍燕王其誰”,不僅將楊秀放了出來,還令其統帥十萬大軍出征。 實際上的人數是十萬,那么對外宣稱的時候,便成了三十萬大軍。 糧草、軍備等,楊儼這些年一直在準備,自然很是充足。 事實上,大隋自楊堅在位的時候就對的高句麗不滿,常有沖突,只不過現在準備撕破臉皮了而已。 元祚八年,隋軍攻占高句麗的大部分地區。 楊廣最后把大隋玩沒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三征高句麗失敗,而最重要的第一次,就是在大幅度占優勢之后功敗垂成,他后世旅游的時候還聽過被韓國人尊為“英雄”的乙支文德的事跡,此人數次詐降大隋,最后令大隋數量龐大的軍士葬身他鄉,還被做成了京觀,對楊儼來說,這簡直是難以忍受的奇恥大辱。 于是隋軍這次接到的唯一一個強制的必須執行的命令就是趕盡殺絕,不接受投降。 高句麗人雖然死戰,但是最后依然被大隋擊敗,然后,他們就沒有然后了。 元祚八年,高句麗覆亡,遼東之地盡歸隋土。 天子楊儼以此地為燕王楊秀之藩國燕國,使其能于國內稱孤道寡。 此后其余的宗室也漸漸或主動或被動地請仿周世之事,入夷狄之地開疆拓土,使夷狄是膺、荊舒是懲,大隋天下也因此愈發廣闊。 元祚九年,圣后獨孤伽羅薨逝,同年,太圣皇楊堅駕崩。 次年,改元永圣,一個新的盛世,正在慢慢地形成。 作者有話要說: 這一卷的正文完結,然后開啟番外到武俠世界裝逼233333 第136章 無責任番外:當正史遇見武俠(上) 永圣二十二年, 海內統宇, 天下承平日久,終于大治。 以軍功晉爵者在九州外有封地者不計其數,永圣帝也不禁其在封國內稱孤道寡;科舉晉身的人才無數,世家、寒門開啟了爭斗, 反而形成了微妙的平衡, 長此以往, 困擾無數帝王的世家心病,終能解決。 九州之外, 諸侯國林立,大隋奉萬國之力以治中國, 天下人因此稱之為“永圣之治”。 至尊永圣帝踐祚御極三十載, 有莫大功績, 可惜人不能與天斗,縱然他英雄一世,保養得再好,也已經露出老態。 永圣帝楊儼第二世穿越, 第三世重生,已經活了三輩子,自然不懼一死,只是他有穿越又重生的際遇, 此番垂垂老矣,又貪心地慨嘆自己沒有攜帶著什么長生不死的秘籍穿越。 不過他人還算清醒,沒有效仿前人令人出海尋仙或者求仙問道。 然而合該楊儼有一番機緣, 是年,天降流星,有人從流星中尋出一精鐵所鑄之書,進獻至尊,而這神書,講的是氣運之道。 楊儼雄心勃勃令大隋大幅度向外擴張,縱然底下有諸侯國,但是他們實際上依然是大隋臣子,與擴張前那些都是大隋敵國或無關之國是不同的。 諸國氣運集于大隋一身,終于造就了這凡人界千年難得一見的龐大帝國。 而這,也給了楊儼修習氣運之道、博取永生的機會。 永圣二十四年,楊儼修習了神書上的第一法訣后,將剩余八法通傳天下,有資質者皆可修習,大隋位面從歷史位面開始向玄幻位面轉型。 永圣三十年,大隋一統亞非歐三洲,氣運如火,其色轉為赤色,于黑白紅黃青五色國運中位列第三,但已經有絲絲縷縷的黃色出現。 運朝如仙俠世界的超級靈陣,楊儼等人能依靠法訣吸收天地靈氣,但是在這個靈氣不甚充足的世界修仙,進益甚快得歸功于運朝帶給他們每個人的氣運。 根據楊儼的猜測,他穿越的這個世界其實和真正的正史世界還是有區別的,屬于那種有神仙道法殘留的平行世界。 雖然這個世界有靈氣,如今也出現了功法、以及氣運修行法,但是不提如今的靈氣濃度不高,只說日后,天下全數一統之后,又能支撐他們修行多少時日? 于是乎,楊儼將目標轉向了其他的世界。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余,楊儼以及朝臣如今興起了新的野心,自然開始同心協力想要找出其他的方法。 于是乎,與大隋位面相近的其他有靈氣的位面就遭了殃。 永圣四十五年,大隋發現了第一個高武位面,而這個世界,在修習了功法之后的楊儼記憶中,有一個很清晰的名字——大唐雙龍傳。 與大隋最近的世界都是一些與它背景相似的歷史位面或者以這個時代為背景的武俠等位面,而這些位面中,大唐雙龍傳的武力等級顯然不弱。 但是,面對著大隋位面的大舉入侵,雙龍位面很難有招架之力。 大唐雙龍傳位面,隋帝楊廣大業十二年,天下亂起,氣運無雙的兩個主角寇仲、徐子陵開始逐漸在這個亂世嶄露頭角。 而就在這一年,高句麗不明不白地亡國了,僅剩當世三大宗師之一的弈劍大師傅采林帶著部分人狼狽逃往中原。 隋帝楊廣傾大隋舉國之力都未能完成的事業,居然在不明不白的情況下被人實現了,自從弈劍大師來到中原后,便有無數人想要探究這個秘密。 很快,他們就將見識到隱藏在黑暗中的龐大勢力的能力。 大業十三年四月,李密率瓦崗軍逼圍東都,歷數帝廣十大罪狀;五月,唐國公李淵于晉陽起兵,然而天子楊廣卻在江都之地醉生夢死,全然不見早年的英明神武,大隋天下,風雨飄搖,仿佛頃刻間便要散盡。 大業十三年十一月,李淵攻入長安,擁立留守長安的楊廣之孫代王楊侑為帝,改年號為義寧,遙尊楊廣為太上皇,并受楊侑之封,晉位唐王,長子李建成為唐王世子,次子李世民改為秦國公,四子李元吉為齊國公。 然而就在這一年的年末,無數隋軍自高麗而出,掃蕩天下快如雷霆之勢。 聯想到當年葬身高句麗的隋軍,知曉這個消息的人都不由得心中發寒。 很快,那些隋軍就退回了高麗之地,似乎更加坐實了他們是當年那些大隋亡魂的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