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節
眾所周知,曹cao好人妻,收了不少的寡婦,許多寡婦都是帶著拖油瓶嫁給曹cao的,比較典型的就是被曹丕、曹叡父子倆深深厭惡的何晏,還有為人謹慎的秦朗。 雖然曹叡對祖父的一些養子觀感不錯,但是對另外一些,還是非常認同他爹曹丕的觀點的,祖父的養子并不是他們曹魏的宗室,只不過是“假子”罷了。 “假子”是曹丕對何晏的蔑稱,曹丕時代,曹cao的養子幾乎都沒有受到重用,曹叡自然也會受到父親部分觀點的影響。 這就導致了在被立為太子的養子和身為他的親子卻只能作為藩王的曹紹之間,曹叡的心毫無疑問地偏向了曹紹。 托孤完畢的第二天曹叡就駕崩了,曹芳登基繼位,但是朝中卻并不太平。 曹叡臨死前做的選擇讓相當一部分人不滿意曹芳這個新帝,養育曹紹的司馬家一點都不太平。 司馬家兩父子是曹叡分別選擇托孤人,可以說曹叡是相當信任他們了,但是很快,顧命大臣們三比一,青壯派代表的曹爽、秦朗和的曹肇三比一,把司馬懿這個老臣給排擠出了權力中心。 輔政大臣之間勾心斗角,太后很淡定,她是晉王的生母,先帝名正言順扶正的皇后,誰敢不尊她? 曹芳就比較苦逼了,年紀尚小,對朝政根本沾不了手,輔政大臣們還在那里勾心斗角。 司馬懿被排擠出局以后,下一個被排擠的是曹爽。 但是在正始年間大權在握的曹爽好不容易把握住了曹叡托孤的機會,當然不會拱手讓給之前就頗受曹叡寵信的秦朗和曹肇。 曹肇是曹休的兒子,曹爽是曹真的兒子,他們兩個分別代表著曹□□后唯二的兩支曹魏的宗室力量對朝堂的影響。 光論父親的功績和影響力,作為曹真之子的曹爽其實比曹休之子曹肇有影響力,可是誰讓人家曹肇相貌俊美,和皇帝的關系不是一般的好呢? 體態肥胖的曹爽表示自己很苦逼。 同樣作為曹叡眼前紅人的秦朗是個謹慎的人,也不輕易得罪人,但是他和曹肇的關系更為親近,這就注定了曹爽的劣勢。 曹爽:仲達叔叔你快回來,我一個人承受不來,這個游戲還是需要我們一起來玩qaq! 司馬懿:肥拒。 司馬懿表示他有這個閑心,還不如看顧一下自己的小孫子和晉王殿下呢! 曹紹和司馬家的孩子們養在一起,看起來活力十足,身上穿的也不是曹魏服制中的王爵服,而是用料較好的常服,要是司馬家的人不說,不親近的人,只怕要把他也當成司馬家的孩子了。 升作太后的郭氏并不能常出宮看望兒子,只是常托人帶一些東西出來給曹紹,曹芳作為兄長也略表了心意。 不得不說,曹芳同學的心性還是很不錯的,他知道自己是養子,曹叡臨死前又心心念念地記掛著曹紹,便常去太后宮中探望,以舒解她思子之情。 還有傳言說曹芳這個天子,小小年紀,在讀春秋三傳中的《左傳》——《左傳》的傳揚在這個時候沒有公羊和谷梁廣,但正是因為這樣,曹芳在其余二傳之余先看左傳也沒人說什么——的時候,言道自己愿仿效魯隱公,日后等到晉王曹紹長成,就退位于他。 魯隱公是魯惠公的長子,魯桓公的兄長,以嫡長子繼承制來看,桓公因為母親的緣故地位比兄長隱公要尊貴。 惠公去世的時候,桓公尚且年幼,而年長的隱公有著賢德的名聲,因此大臣們紛紛推舉隱公為魯國的國君。 等到桓公長成之后,隱公開始給自己修建宮殿,有大臣建議隱公獨攬大權,殺死桓公以絕后患,想不到隱公反而說自己已經做好了退位的準備,正在修建的宮殿就是退位后準備去居住的。 提出建議的大臣害怕自己的話傳出去被桓公知曉,反而向桓公惡人先告狀,說隱公有害死他的企圖,于是當時尚是國君、準備退位的魯隱公被自己準備讓位的異母弟害死,桓公繼位之后,心虛不已,另找了替罪羊,但是國人依舊很為魯隱公悲傷。 曹芳用魯隱公這個例子,不少人認為天子的本意雖好,卻失之不祥。 這個時候,最先不干的是先帝留給曹芳的輔政大臣。 雖然曹肇是曹叡的心腹,但是他也是有自己的野心和想法的,從親近程度上來看,本來他更應該親近于曹叡的親子曹紹,但是誰讓曹叡命他當了曹芳的輔政大臣呢? 只有曹芳是皇帝,他們這些先帝托孤的大臣才顯得地位重要,尤其是對曹肇這種在朝中不占優勢的青壯派來說。 要是皇帝換成了曹紹,無論如何,得勢的都會是司馬師以及他的父親司馬懿。 光是為了自己的地位,曹肇就得保證曹芳在皇位上安穩地坐著。 在一群人或明或暗地使力之下,正始元年,齊王曹芳登基一年后,晉王曹紹就藩。 作為先帝親自指定的晉王太傅,司馬師拖家帶口地帶著妻兒離開了洛陽,只留下了長子司馬琛,由司馬懿進行教養。 曹紹這個晉王基本上就是自立一方的土皇帝,洛陽那邊的人再怎么樣,也不能輕易地把火燒到曹紹身上來,作為晉王太傅全權代理曹紹的各項事務的司馬師權力反而比司馬懿還要大。 但是司馬師也不僅僅是達到這種程度就滿足了。 他現在看上去烈火烹油一般的鮮亮,但實際上已經到了一個非常危險的境地之中,等到曹芳長大,無論是他的本意還是有小人想要附會上意,對曹紹和司馬師下手都是一件有很大概率會發生的事情,最后只能存在兩種結果,不是他人死,就是司馬師亡。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一整天都在外頭,白天兼職,晚上學車打卡,打開電腦已經是九點以后的事情了,蠢作者已經是個廢人了qaq 第114章 改制 司馬師不想死。 作為一個穿越者,還是穿越到一個已經經過歷史認證、能夠算是人生贏家的歷史名人身上的穿越者, 司馬師的目標最起碼要不必原主混得差。 歷史上的司馬師為他人做嫁衣裳, 成全了自己的弟弟和侄子,穿越的司馬子元覺得自己怎么著也該弄個名正言順的晉朝皇帝來當當。 但是現在的問題就和高平陵之變前, 或者說是最初被魏明帝曹叡托孤的時候的司馬懿一樣, 司馬師空有好聽的名分, 但是實權并不算太大。 要不是歷史上曹爽那一派太過囂張跋扈,有許多污點,同時得罪了朝中許多的老臣, 讓他們紛紛團結在司馬懿這位老臣代表的麾下, 恐怕司馬懿還沒有那么容易能在魏朝后期權傾朝野。 再加上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都不是庸才, 甚至可以說經歷了巨大打擊的司馬師成功蛻變,這一切因緣際會,才會讓曹魏短短幾十年內, 就被權臣司馬氏家族以晉代魏。 就連司馬家族內部, 都不乏有曹魏朝廷的忠實擁護者, 打司馬師、司馬昭他們這一脈的臉打得非常響亮,讓晉皇室都有些面上無光。 這些情況只能說明, 司馬家族最初并不是存心想要篡逆的, 就像當初在雒陽城中招貓逗狗、和發小袁紹到處調戲美女【大霧】的曹cao, 當時有誰會想到他會成為曹魏的奠基之主?雖然當時大漢已然衰落,但是沒有人會想到大漢的滅亡會如此的迅速。 所以和曹魏代漢一樣,司馬氏代魏是很有戲劇性的,不過因為兩家步驟相當程度上的一致性, 后人們紛紛評價這真是“天道好輪回,蒼天繞過誰”??! 司馬氏代魏最初的事件,來源于讓司馬懿這位重臣身份地位由輔政大臣之一轉為唯一的輔政大臣、終于實現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事件——高平陵之變,而高平陵之變最初的征兆,要追溯到曹爽與夏侯玄等實行的正始改革。 正始是曹芳的年號,景初三年年初,明帝曹叡駕崩,那一年八歲的曹芳就登基為帝了,只是依然沿用先帝的年號,到了次年,才改元為正始。 歷史上的曹爽原本是一個謙虛謹慎的人,和司馬懿之間也是有商有量,什么事情都不敢自己專斷,但是其后因為作為唯一一支能夠肆意參政的曹魏宗室——歷史上的曹肇原本是曹叡選定的四位輔政大臣之一,但是病糊涂了的曹叡最后還是選擇了曹爽加司馬懿這個神奇的組合,于是作為曹休之子的曹肇以及他這一脈在斗爭中正式出局——而被其余的曹魏諸侯們排擠,朝中擔任重要職位的都是老臣,也不是曹爽能夠輕易調動的,最后曹爽選擇了啟用包括親表弟夏侯玄在內的一系列浮華黨人,開啟正始改革,也終于把人都給得罪光了。 正始改革如果緩慢進行,或者實行者能夠注重身份,不違法亂紀、造成惡劣影響,那是相當成功的,晉朝沿用了很大一部分夏侯玄最初制定的內容,但是誰讓包括玄學名士何晏在內一眾浮華黨人,以及曹爽自己,都愛在改革的時候占便宜,別人倒下了,大部分卻肥了他們自己的腰包,被排擠的老牌貴族們當然不干了。 不看過程,只看內容的話,其實夏侯玄及一眾被壓制得狠了的浮華黨人們都是很有才華和靈性的。 現在的問題在于,這輩子,曹叡選定的輔政大臣和當初曹丕給曹叡留人的時候一樣,都是四個人,司馬懿這個曹爽、曹肇等人父親輩的大臣,當年接受了曹丕的托孤,甚至已經是第二回 當輔政大臣,可以說是相當的駕輕就熟了。 曹爽三人可以算是自己人,曹肇當初和夏侯獻兩人在宮中的花園里亂逛的時候,還發表了對中書監、令劉放與孫資的不滿,認為他們兩個把持國家機要的時日太久了,等到自己上位的時候,一定要把礙眼的老東西給除掉。 對于他們來說,司馬懿也是礙眼的老東西,雖然曹肇和秦朗都是曹叡的心腹,甚至連曹爽和曹叡的關系都比司馬懿要近,但是人家司馬懿有資歷啊,就算同樣是輔政大臣,作為毛頭小子的他們的威望依然比不上司馬懿。 司馬懿被他們一起排擠走了以后,倒霉的就成了曹爽。 這個時候問題就出來了,曹爽自己都有些自顧不暇了,怎么可能顧得上那些在歷史上原本會被他重用的浮華黨人? 不要說大家都是年輕人,即使曹爽失勢了,曹肇和秦朗這兩個人也能任用浮華黨人,這樣的事情是不可能的。 曹肇和秦朗都是曹叡的心腹,曹爽可以違反曹叡禁止選官選用浮華黨人的禁令,他們兩個卻不可以。 而且能在浮華案中全身而退,只能說明這兩位走的是傳統經學路線。 想來也是,秦朗是曹cao的養子,曹cao當時強調的質樸風,喜愛浮華那風氣的是曹丕,而早在曹cao時代,他就已經針對浮華的苗頭發表了意見,嚴厲地表示了反對。 秦朗接受的是曹cao選定的教育,當然不可能和浮華諸士混在一塊兒。 曹肇嘛,曹叡在位的這些年里,就數他混得極好,雖然是因為他“有殊色”,司馬師風聞他和曹叡有點不清不楚的關系,兩個人是貨真價實的基友,但是曹叡打擊浮華黨人的時候,就連臺風尾都沒掃到曹肇,可見此君也和浮華黨人不是一個路子的。 種種情況下來,就導致當初被劉放、孫資推了一把、混上輔政大臣之位的曹爽現在也依靠著后面這兩位老臣的部分關系勉力支撐,曹肇和秦朗那邊正和曹爽爭纏不休,曹爽要是敢拉表弟夏侯玄之類的當外援,保證分分鐘就被會被曹肇以違背先帝之意的名義吞得連渣都不剩。 所以在司馬師寫信邀請妻兄夏侯玄來晉王的遼東玩耍順便任職的時候,夏侯玄真的來了,他是一點都不意外。 夏侯玄原本已經有了一個基本的改革思路,兩人之前通信的時候,夏侯玄還說要選一位輔政大臣試一下。 要不是司馬懿被另外三人排擠的架勢明眼人有目共睹,現在基本上一直在稱病,夏侯玄第一個要找的肯定是他。 按照司馬師對自家親爹的了解,就算司馬懿知道夏侯玄的想法很不錯,也不會實行的。 用歷史上的司馬懿拒絕他的理由就是“審官擇人,除重官,改服制,皆大善……而中間一相承習,卒不能改……恐此三事,當待賢能然后了耳”,基本的意思就是“你的想法很好,但是會得罪很多的既得利益者,會違背很多人一直一來習慣的舊例,我們還是把這事兒先放放,留給后人去做吧”。 但是呢,如果不拉上那么多品性不是很好的人,由司馬師本人為主導,與夏侯玄通力合作,在晉地實行,或許是可行的。 作為晉王曹紹的封國,又從的是漢初諸侯王舊例,作為曹紹如今監護人的司馬師在遼東只要不是太出格,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而如今的“晉國”原本是公孫家族經營了三代的地盤,景初二年才剛剛打下來,雖然進行了一番人事調動,但是曹魏內部還是有很多人對此表示不放心的。 最重要的是,除了一些重要的高級官員之外,“晉國”之內,有很大一部分是原本的遼東官員,他們和曹魏內部的許多大佬沒有沾親帶故的關系,動他們也不會影響到曹魏都城那邊的利益。 原本在曹魏全國實施會動很多人的奶酪、被認為是禍端的正始改革,在遼東之地實施的話,或許會被認為是司馬師這個晉王太傅為了早點徹底抹消隱患而進行的行動。 而等到在遼東之地實行成功以后,未來這個制度大可以向全國推廣,有了經驗之后,總不會步子邁得太大,現在先小范圍試驗一下,也能及早調整可能出現的瑕疵。 晉王曹紹有自己任免官吏的權力,司馬師作為晉王太傅,和曹紹提一句,曹紹年紀這么小,自然是都聽他的。 洛陽那邊收到了夏侯玄在晉王那邊出任晉國廷尉的消息,也沒做什么太大的反應。 曹紹的事情,不好說,現在是個敏感時期,不好逼迫得太過。 而且漢朝對諸侯王的壓制越往后越嚴格,曾頒布《左官律》,規定在王宮任職的官員不得出任中央官員,曹魏的諸侯王大都境遇悲慘,雖然曹紹不屬此列,但是在曹紹那里任過要職的人還想在朝中任職,那是很難的了。 左右夏侯玄是浮華黨人,他們也不用,就由著他去好了。 晉王曹紹這樣,倒也能說成是公然違反了先帝的旨意,現在先存著,總歸是一條罪名,還能留待日后一起算賬。 司馬師:你們真的還能活到日后算總賬的時候嗎?真是天真,呵呵。 借著洛陽城內勾心斗角的時機,司馬師和夏侯玄在晉國之內轟轟烈烈地拉開了改制的序幕。 作者有話要說: 歷史上的夏侯玄和司馬懿說了自己的想法,然后司馬懿回答他你的想法很好,但是還是留待日后來做吧,夏侯玄對司馬懿一通諷刺以后就和曹爽兩個人加上一幫子浮華案里被牽連的年輕人就開干了。 夏侯玄計劃的很好,奈何豬隊友太多,加上對方是神對手,各項條件綜合一下,高平陵之變,明面上占據優勢的曹爽等人徹底撲街。 事實告訴我們,做事情不能有太多的豬隊友??! 第115章 王詔 正始二年, 魏新君踐祚, 吳主孫權派兵攻淮南、六安并樊城等處, 魏軍力拒之。 這種新君繼位的時候敵國派兵來攻都已經成為套路了, 但是認為平定吳蜀兩國只是時間問題, 當年打服吳軍十分輕而易舉、現在也依然如此的魏國人對孫權如此膽大包天顯得十分憤怒。 當年司馬師客串了一把發明家、發明火藥之后,很是建了幾回奇功, 這種威力巨大的武器的存在也是曹叡在大敵諸葛亮等人的死訊傳出后完全放飛自我的原因所在。 但是后來對面也找出了應對的方法。 要是對面來個出其不意的奇襲,火藥能及時到位嗎?要是夜襲之類的,人家不少糧草,改燒火藥, 那己方不是倒霉了嗎? 同樣的,就和火攻一樣, 火藥也不是輕易能玩得轉的法子, 提取的難度不高,但也不低,經常會發生自己炸自己的烏龍事,最主要的是, 幾方現在都已經隱隱有了默契, 就和后世美國最先擁有核武器之后也沒有大肆投放一樣, 火藥這種殺傷力太大的武器不能輕易投放使用。 魏蜀吳三國都是華夏族人, 而且三國之間經常有些降兵降將之類的,要是把人全殺了,對自己的潛在實力也是一個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