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節
第112章 顧命 司馬懿征遼東之前和曹叡兩個人分析過各種情況, 最后他表示一年左右就能搞定困擾了大魏這么多年的遼東問題。 司馬懿帶兵出征之后, 司馬家頂門立戶的又成了司馬師。 曹叡讓司馬師撫養皇子之后,并不是說對這個兒子不聞不問了, 還是經常到司馬家來看他, 但就是不把他帶回皇宮去養。 養在司馬家的小皇子也確實很健康可愛,健康狀況與他的兄長、出生一年就夭折了的安平哀王曹殷相比更是稱得上極好。 曹叡原本對司馬家的態度還是猶豫不定的,前頭故意以周公作比、屢次試探作為曹魏老臣的司馬懿,后頭又改變了態度,對司馬懿極盡贊美, 說什么“司馬懿臨危制變,擒淵可計日待也”,還有什么“吾得司馬懿二人,復何憂哉”。 淵指的就是公孫淵, 計日可待姑且可以算作是曹叡對司馬懿的信心,但是“得司馬懿二人, 復何憂哉”, 也就是“如果能給我兩個司馬懿, 那我還有什么好憂慮的呢”, 這就真的是對司馬懿的極大夸贊以及曹叡對司馬懿的信任了。 但是有曹叡的兒子在司馬家養著, 司馬師敢保證這把感情牌還是能打好的。 事實上,和歷史上一直屬意末代曹魏之帝曹奐的父親燕王曹宇做大將軍的魏明帝不同, 如今的曹叡不需要身邊的心腹游說,就準備重用司馬懿,托付其后事了。 有趣。 司馬師勾起了嘴角, 經過確認那個在宮中依然頗得圣寵,在曹紹出生之后就顯得更加煊赫的夢仙子是穿越女以后,他把很多與歷史不符的事情的改變與那個女人的存在畫上了等號。 說來也是可笑,作為穿越者的司馬師只能讓自己生活得更好,大幅度地改變歷史居然要通過一個對改變歷史沒有太大的興趣的女子之手。 不過沒關系,反正這被改變的歷史,走向也是按照司馬師原定的規劃來的。 景初二年,司馬懿平定遼東,殺死公孫淵及其子公孫修,并釋放了被公孫淵軟禁的公孫恭。 公孫恭好歹還背著曹魏的平郭侯之位,而且誰都知道他沒有子嗣,他在位的時候都已經被手底下的人聯同侄兒背叛了,更何況是他不在位的時候。 公孫恭沒有威脅性,正是因為他沒有威脅性,才能讓曹魏毫無顧慮地拿他刷自己待人寬厚的聲望。 司馬師冷笑著不說話,真要是待人寬厚的話,浮華諸士現在都還蹉跎著呢。 不過等到他試探著和曹叡提了這個問題之后,曹叡居然真的就準備網開一面了,他還特意下了圣旨。 曹叡的原話太官方了,但是大意很清楚,浮華士人的毛病就是不務實,和大魏官方提倡的經學不符。 不過沒關系,現在他可以稍稍解禁,大魏除了文職之外不是還有武職嘛,這個時代依然是文武不分家,有很大一部分的人任了文職之后又能任武職。 晉朝也有這個毛病,世稱王右軍的王羲之官任右將軍,然而大部分對他的印象都是一個書道大家,一個文化人。 雖然也有一部分經學傳家的老派書香門第,就是只任文職,但是被浮華案牽連的小年輕們想有這樣的自由都不可能了。 以軍功晉身,其實是個快速起家的方式。 很快,曹叡就下旨,司馬師轉為軍司馬,為其父司馬懿屬官,秩比千石。 曹叡算是以司馬師為例,向一群人展現了他們的出路,一時之間,貴勛之后入行伍的情況明顯多了起來。 不過雖然是三國時代,但是這個時期幾方都還算是相安無事,司馬懿手下統領的大軍算是大魏如今征戰最多的大軍了。 即使是想掙軍功,也不是那么好掙的。 司馬師作為他爹的屬官,終于和他爹一樣長年領軍在外不著家了。 沒有了長時間的靈泉水供應的小皇子曹紹底子還算不錯,雖然不如司馬師在家的時候看起來白嫩,也是非常健康的一個孩子。 景初二年,曹叡在又一次看過了兒子之后,終于放心了,宣布要封剛剛年滿三歲的曹紹為韓王。 又三月,景初三年正月,轉封韓王紹為晉王。 雖然七歲以下的孩子依然有很大的可能會夭折,但是曹紹這么個大胖孩子,看起來就不是短命相,曹叡自然對他寄予了無限的希望。 曹叡的希望都寄托在自己的親生兒子身上了,作為他的養子的秦王曹詢和齊王曹芳地位就有些尷尬了。 雖然司馬師知道未來,知道未來他們司馬家很牛,但是只看他爹司馬懿這位太尉常年領兵在外不著家就知道了,他們家依然是外官,也就比太守之類的外官稍微好一點,實際上也差不了多少,如果不是命運捉弄的話,司馬氏真的不會變成晉朝皇族。 雖然司馬師心中有一些想法,也在做一些籌備,但是真的不算顯眼。 如今整個曹魏最有權勢的人,不是曹叡的那些心腹愛臣——譬如秦朗、曹肇之流——也不是曹魏的宗室,而是中書監、令劉放與孫資。 這兩位從曹魏初建之時就在中央任職,從曹cao的時代開始就掌握皇帝的詔令與書信,如果非要拿人作比的話,大概只有漢末的十常侍的權力能夠與之相比。 而他們又偏偏很謹慎,除了當時因為兒子——三豫里的劉熙和孫密就分別是他們倆的兒子——牽扯到了浮華案的風波里弄得有點灰頭土臉外,旁的錯處幾乎抓不到。 司馬懿與他們也很友善,不過倒不是因為司馬懿自己結交朋黨,司馬懿自己是個常年駐外的領軍外臣,他讓曹叡疑心的地方不是所謂的有不臣之心,而是每個皇帝對名氣大的將領的防備心理,疑心病近年來越發重的曹叡可以作證,司馬懿真的是個孤臣級別的好大臣。 所以說,司馬懿和劉放、孫資兩位大人的關系好,還是那兩位自己結交的。 要不是司馬師自己確實有想法把晉代魏變成現實,只怕要吐槽老曹家近在眼前的禍害都看不見,也真的是藥丸了。 話說回來,曹魏皇室最信任的兩個大臣居然分別和他們的對頭是同樣的姓什么的,只能說歷史就是這么的神奇。 司馬師之所以要提到這兩位,不過是因為久未聯系的劉熙和孫密某日突然致信與他聯絡,話里話外讓他們三家以后要好好聯系的意思真的是把有問題這三個字兒都寫在面上了。 景初三年都已經到了二月份了,曹叡已經擺脫了病逝于正月初一的魔咒,司馬師還以為他會為了親生兒子繼續堅持幾年呢,想不到就堅持了個把月。 主要是那位明明應該像史冊上記載的那樣因為神水對曹叡沒有效果而被憤怒的曹叡宰了的夢仙子還活蹦亂跳,司馬師就以為曹叡的死期會有很大的改變。 不過如果他的身體條件很差的話,短短三月就將曹紹由韓王轉封為晉王的原因就很明顯了。 晉王的王爵號比韓王的王號要貴重一些,雖然這兩個都是一字的王爵,然而晉的逼格就是比韓要高一些,總而言之,就是提身份鋪路唄。 曹紹過了年才勉強滿了四歲,和秦王曹詢、齊王曹芳的年齡差不算太大,但以幼童的年齡階段來看,差距還是很明顯的。 曹叡養著這兩個孩子也算是廢了心思了,朝中唯一能肯定的就是這倆娃肯定是宗室子,但是具體是誰的孩子,還真的說不準,只是說有模模糊糊的猜測。 曹叡明旨詔司馬懿入京,順帶還提了如今職務在一眾朝堂大佬面前根本不能看的司馬師,讓司馬懿帶著司馬師一起來。 雖然不知道曹叡會不會像歷史上那樣,選個顧命大臣還幾番更改,但是司馬師和他爹司馬懿還是選擇了晝夜疾馳,回到洛陽。 可憐司馬懿這個年紀也算是老骨頭了,還要奔馳那么久,可見是真的豁出去了。 到了地方,曹叡的意識還算是清醒。 他選定的顧命大臣的人選比歷史上最后確定的單純就是曹爽和司馬懿要多一點,還加上了秦朗、曹肇這個他一直很寵信的心腹。 和正史上的曹叡兩次確定的托孤人選相比,少了原本就請辭的燕王曹宇,還少了一個后臺背景沒那么硬的夏侯獻,但是四個顧命大臣的數量已經夠多了。 最后只剩下一個司馬師,既不是托孤的,早年雖然也和曹叡是好基友,但是浮華案后就形同陌路了,在曹叡的九龍殿之中,真的有些尷尬。 孰料曹叡命人將秦王與齊王召過來之后,又讓一女子將曹紹抱了過來。 雖然司馬師不認識那個女子,但是看她的衣飾就知道,這位是晉王曹紹的生母,皇后郭氏。 曹叡之前已經交托好了一切事務,立二王之中年幼的齊王曹芳為太子,囑托顧命大臣們要幫助幼主穩固曹魏的江山。 交代完了,又向司馬師伸出手,等到司馬師握住了,另一只手朝曹紹招了招,等曹紹也伸出手之后,就將他們兩個的手放在一起:“晉王年幼,昔年將其托于卿家,如今還望子元你多加看顧?!?/br> 司馬師了然,用力地回握了曹叡的手之后,才抱起曹紹:“臣定不負陛下所托?!?/br> 那邊的司馬懿抱著曹叡在臨死前才確立的太子曹芳,這邊司馬師抱著曹叡的親生子曹紹,場面相似,內里卻是不同。 曹叡又氣息奄奄地喚道:“太子,太子,朕今以晉王相托,日后定要善待太后與晉王!” 曹叡已經改了稱呼,不稱郭氏為皇后而稱其為太后了,真的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時候。 曹芳自然應是,而九龍殿中的一眾人也都紅了眼眶,紛紛跪倒在地。 又過了一會兒,曹叡大抵是又迷糊了,忽然叫人將置在邊上的“神水”端來與他。 司馬師離得最近,便伸手去端,就著跪著的姿勢把水端給他,曹叡伸手非要自己拿著,不料大半碗水都傾倒而出,落到了司馬師的肩上,前襟也濕了一大半。 曹叡看著司馬師肩膀,喃喃了句“天意”,但是殿中寂靜無聲,一群大臣站得離他也不遠,自然都聽到了,除了少不更事的幾個孩子之外,其余人聽到都變了臉色。 司馬師穿著深色的袍服——畢竟皇帝都這個狀態了,穿得太喜慶也不好,但是過于素淡的顏色也不好——水打濕了之后,顏色趨于黑色,黑色的肩膀,是為“黑肩”。 周朝有周召二公世代相傳,周桓王時期的周公即名為黑肩,桓王愛幼子克,在臨終前將此子托付給周公黑肩,讓他在太子姬佗繼位之后“大力成全”周桓王所希望看到的“兄終弟及”,讓王子克成為周王。 等到周莊王登基三年之后,周公黑肩就準備實行先帝的遺命,拱立王子克為周王,弄死周莊王。 當然,最后周公黑肩是失敗了的。 面對著殿中一群人的目光,司馬師只淡定地回了一句:“臣德薄,僅堪為穰侯!” 作者有話要說: 話說每次看到周公黑肩因為周桓王的遺命要立庶子王子克、弄死正經的太子周莊王的時候,蠢作者就深深地覺得你周藥丸不是沒有原因的233333 第113章 所迫 司馬師回了一句“為穰侯”,曹叡的眼睛里驀地迸發出亮光來。 殿中的其他朝臣眼觀鼻鼻觀心, 即使是司馬師的親爹司馬懿也沒有說話。 穰侯這個侯名并不屬于曹魏的侯爺, 而是先秦時期秦昭襄王的舅舅魏冉的封號。 雖然魏冉最后的結局不算太好,但是在正值壯年且無子的秦武王舉鼎身死之后, 作為秦昭襄王的母舅、宣太后的弟弟, 他還是為鞏固昭襄王嬴稷這一支出過大力的。 司馬師以穰侯自比, 就差明著和曹叡說,等到齊王曹芳無子而崩之后,他定當會扶持曹紹繼位了。 穰侯和周公黑肩相比, 一個成功一個失敗, 可以說, 司馬師以穰侯自比,反而比之前曹叡所用的周公黑肩作比要更加令其安心。 可以說,曹叡立曹芳為太子是滿心的不情愿的, 他還有自己的親生兒子, 要是他能再撐兩三年, 晉王曹紹年歲再大一點,他定然會立親子為儲君, 但是很可惜, 曹叡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 再也撐不下去了。 若是他執意立曹紹,大權徹底落入輔政之臣的手中的這種可能性暫且不提,怕就只怕年幼的曹紹什么時候就悄無聲息地沒了,和漢殤帝劉隆一樣幼年夭折, 空有皇帝之名,卻一點都不安穩。 曹叡臨死前又細細囑托曹芳一定要像他本人孝敬文德皇后郭女王那樣孝敬他的皇后,太后是曹叡親子的生母,可以說只要曹芳遵循孝道,曹紹一定會有足夠的保障的。 大概是臨死前人不清醒,曹叡將之前公孫家族的遼東地盤以及周圍的好地盡數封給了晉王曹紹還不算,還任命司馬師為晉王太傅,令其攜晉王赴封邑,多加看顧晉王。 最重要的一點是,晉王的一應待遇,“從漢初諸侯王舊例”。 也就是說,和曹魏如今的“徒有國土之名,而無社稷之實,又禁防壅隔,同於囹圄”的宗室諸王們不同,曹紹的待遇和西漢初年推恩令之前的劉氏諸侯王是一個待遇的,在自己的封國內稱孤道寡,除了地位沒有皇帝高以外,諸侯王在自己的封國之內基本上就等同于皇帝,官吏多是諸侯王自己任命的,財賦多半也都入的是諸侯王自己的庫房,說得夸張一點,就和當初孫權尚未稱帝自立的時候名義上是曹丕的臣子,但是實際上,在江東那地方,他就是無冕之王是一樣的情況。 說得更明白一點,就是曹叡拆了曹魏的一部分土地,將那里變成了曹紹的地盤。 作為曹叡的獨子,曹紹不能成為皇帝,卻也能成為宗室諸王中有著獨特地位的無冕之王。 曹叡這樣的舉動是對剛被封為太子的齊王曹芳的不信任,但是沒辦法,臨死前有些人會愈發清醒,但有些人往往會在臨死前做出清醒狀態的時候悔之莫及的決定。 曹叡在諸葛亮等大敵皆死后就放松了自己,在他看來,曹魏一統天下只是時間問題。 若不是曹叡后來大肆地修建宮殿,并納了無數的美女入宮,怕是天下一統的時間還能再早一點。 在放飛自我、為了生孩子——當然,有很大的原因也是他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而不顧民力廣納美女的曹叡看來,曹紹的地位自然是很重要的。 養子再親,有自己的親生兒子親嗎? 在這里,就不得不提一句曹叡這種思想的來源——魏文帝曹丕同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