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節
丞相饒有興致地登臺遠望,一片暗沉色澤中卻有一人穿著華麗盛大,如此引人注目,他想裝作不知道都不行。 于是乎,在家宴的時候好歹還知道穿得樸素一點裝裝樣子的崔氏就這么被發現了,曹cao稱之為“亂家之源”,她回府就被賜死了,她的叔叔崔琰也不能說什么。 也正是因為崔氏,曹植被認為連自己的家宅都不能管理好——曹cao的禁令就那么擺在那里,曹植卻對自己妻子的行徑熟視無睹,縱是他自己簡樸依舊又有何用,能保證親近之人同他一樣嗎?——魏公曹cao嚴令訓斥了他。 以小見大,曹丕這邊似乎發現了整垮曹植的好辦法。 只要曹植沒有被立為太子,他們就還有時間慢慢磨,一點一點,總能把他整垮,等到曹cao徹底對這個兒子失望的時候,縱是楊修智計再卓絕、曹植的才華再高,也是回天乏術了 用司馬師記得的后世某名著的話來說,那就是“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千里之堤,毀于蟻xue,看起來,曹四公子的倒霉歷程很快就要開始了。 當然了,一件件小事在現在還不能抵消曹植的榮寵,不過是讓人看到了希望罷了。 而后隱隱有消息傳出,曹丞相對繼承人幾番猶豫,還是不能下定決心,不少人都說,若不是當時臨淄侯的夫人拖了他的后腿,只怕當時他就已經被立為魏公世子了。 雖然這些消息都只是流言,但是總是有幾分可信度的,這氣氛陰沉得,害得司馬師都不敢隨便登曹丕家的門了。 到了后來,因為植公子恃才傲物,丞相命英才作賦,可是他卻看不上自己的那一幫對手,干脆就沒有作——估計是因為有名的幾個都被吩咐了差事,當時沒去參加。青年才俊也是很看重工作的好不好!能有正經的工作,誰還見天兒地在那里吟詩作賦啊——令曹丞相大為不滿。 一年之中連續兩次傳來臨淄侯惹怒魏公的消息,很多墻頭草又猶豫了,現在看來,臨淄侯似乎也不算太保險。 與此同時,依靠著夫人甄氏走孝敬后宮卞夫人、曹丕同時討好父親曹cao和母親卞夫人的路線,在孝道方面,這對夫妻反而更被稱贊。 雙方的差距逐漸拉小,爭斗也到了白熱化的程度。 作者有話要說: 感覺已經耗盡了自己的洪荒之力,終于把時間調回來了orz 第90章 女王 曹丕雖然和他父親曹cao不同,不是很好人妻, 但是也不是潔身自好的那一款, 后院的有諸多美人,只是甄氏誕育了他的長子曹叡, 再加上貌美有寵, 才會被晉為夫人。 司馬師再一次到曹丕府上拜訪的時候,見到那個在曹魏后期的歷史上權傾朝野、在司馬氏代魏的過程中“出力”甚大的女人,郭女王。 郭女王的名字相當的霸氣,若不是她生于三國亂世, 這個時代的英才又比比皆是, 說不定, 她的名聲能與后世的隋文帝皇后獨孤伽羅以及則天大帝比肩。 不說她日后如何,只說現在, 她為人柔順, 雖是曹丕看中她的顏色而納的新寵, 但頗有膽色和謀略,若不是知道最后曹丕會廢了甄氏,甚至沒人會認為最后成為母儀天下的皇后的會是這個女人。 看到她, 司馬師只覺得,那句“以才侍人者長,以色侍人者短”真的是太有歸納性了。 曹丕的后院和前院當然是隔開的,除了作為正室的夫人甄氏能比較輕松地見到外人之外,其他人都不行。 所以司馬師雖然在曹府待過不短的時間,但是曹丕后院的那些美人們, 除了一個甄氏,其他的他一概都沒有見過。 這也是大戶人家應有之義,門閥士族,相互之間聯姻,可沒說過要把女兒嫁給別人做妾室的,所以說,一般情況下,那些妾室都是上不得臺面的人家出來的女子,這就叫做身份寒微。 但是皇家人又不一樣,從前漢宮選后,無論什么樣的家世,只要女子貌美便可入宮,反而是家世極高的女子在少數。 門閥世家也不是各個都愿意送自家的女子入宮的。 與后世滿清只愿意在八旗中選后妃以鞏固滿清貴族的統治不同,漢人的皇帝一般不講究什么后宮制衡前朝,有后宮干政的,但是次數極少,一般都是武則天這種彪悍型的女子。 正是因為后宮與前朝的干系不大,漢族皇帝的后宮才是他們的一言堂,寵幸誰都是他們說了算,就連性格懦弱的惠帝劉盈,他縱是在母親的威逼之下娶了外甥女,也一直沒碰過她,呂后也無可奈何。 郭女王從前也是官宦人家的子弟,只是家世不足以稱為世家,后來因戰亂而家敗,更是不足為道。 曹二公子起初是看上了她的容貌,入他的后院,只要容貌足夠好看,家世稱得上是清白,那也就夠了。 但是后來,在這種風雨飄搖的時候,只要她人足夠聰明,那總有出頭的機會的。 男子雖然看重女子的德行,但是那也得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這女子的容貌依舊,男子對她的寵愛依然。 否則的話,色衰愛弛,總是品行再如何為人稱頌,也逃不過最后一個失寵的結局。 若是曹丕和甄氏的感情極為穩固的話,那么依靠現在甄氏賢良的名聲,最后還能有一個好結局,但是在司馬師的記憶里,最后因為曹丕寵愛郭女王日隆,甄氏只不過稍稍流露出怨望之意,就被她的夫君賜死了。 郭女王后來被曹叡尊為郭太后。 曹叡雖然是曹丕的嫡長子,但是在他的母親甄氏被賜死,郭女王又登上皇后之位以后,他的嫡子身份就搖搖欲墜了。 若不是郭女王自己沒有親生孩子,只能籠絡他,而曹叡為了重新得到父親的歡心又去悉心尊奉郭女王為母,還不知之后的魏國會如何發展。 不過正是因為曹叡不是郭女王的親子,曹叡之后的曹芳更不是曹丕這一支的子嗣,等到高平陵之變后、司馬師掌權的時候,司馬氏對她多有攀附,她也樂見其成,可以說,在司馬家代魏之初,能夠成功地排除一干宗室站定腳跟,同郭女王的支持有很大的干系。 但是在現在,曹丕連魏王太子都還不是,只是丕公子的時候,作為他的愛妾,郭女王看起來只是個甚為本分的美貌女子。 司馬師和郭女王的見面還是因為曹叡。 甄氏現在還是正室夫人,曹叡還是得寵的嫡長子,他的脾氣自然不太好。 郭女王近來頗為得寵,甄氏在她面前都吃了虧,曹叡不忿,當然要為母親出氣。 要是放在晉代,世家大族里要是出現寵妾滅妻的主人,要么就是妻子忍氣吞聲,此后與丈夫分道揚鑣,要么,就是夫人先下手為強,辣手摧花,只可惜,現在不是晉代世家門閥權傾朝的時候,而且曹丕的身份、曹家的身份,又與普通的世家不同。 于女色上,曹丕就如同一應的皇家之人一樣,不能以尋常禮儀評判,尤其是在這種亂世之時。 亂世人命賤如草,女色亦然。 曹叡引司馬師來見郭女王,心中不忿,原是想要和司馬師一道惡作劇懲戒她一番,只是司馬師可不愿意做這樣的事。 他的心智不似尋常孩童,可不是用無心之失這種借口就能向曹丕解釋的。 如果只是被曹叡引到后院去見到了郭女王,這也就算了,還能用無意來解釋,要真出了什么問題,那就是百口莫辯了。 曹丕對自家后院的掌控顯然不弱,等到曹叡滿不樂意地和司馬師一起在郭女王那里用點心的時候,甄氏才匆匆趕來,而她來了以后不久,曹叡和司馬師就見到了曹丕。 司馬師:真是厲害了,我的丕公子! 改用一下武當張真人的臺詞,那就是不壞不壞,來得真快。 索性曹叡還是講幾分義氣的,沒把司馬師供出來,兩個人又串了供,說是因為覺得郭女王院子里的花開得好看,一時失了神,才不慎跑到她那里去的。 曹丕雖然對曹叡最近的心思心知肚明,但是看他今日沒有做出什么出格的舉動,也就只是訓斥了一番,讓他不要過于放縱自己,而司馬師難得有假來拜訪,司馬懿又隨著曹cao出門了,他比司馬師年長,可不能帶壞人家。 即便是從司馬師這個外人的角度來看,也能看出來,曹丕對兒子還不如對看得順眼的親族、友家小輩好。 曹cao雖然對自己的那些養子很好,待遇都要比上親兒子了,在張狂的何晏那里,就連曹丕都要吃癟,但是那好歹也是養子,更何況,曹丕沒有成為太子,還不是曹cao諸子里最得寵的,最被他看重的兒子。 而曹叡是曹丕的嫡長子,曹丕對他的態度卻漸漸的有些冷淡,可見他們的父子關系出了問題。 曹叡自己恍然未覺,但這是因為曹丕還沒有年齡足與曹叡相爭的兒子的緣故。 曹叡現在也有幾個庶弟,但是因為年歲未足,和司馬昭都不能玩到一起去,更談不上對他有什么威脅了。 但是未來,曹叡的這些弟弟們是會長大的。 而曹丕冷待長子,也未嘗不是因為長子在曹cao那里更為得寵,父子之間相處的時間不多,感情疏淡的緣故。 說起來,若不是曹丞相又一次點兵出征了,曹叡還真沒有時間想著怎么對付自己父親的小妾——而對于要安邦定國的男子來說,與父親后院的女子計較,且這個女子并沒有威脅到他的性命、地位,這就有些過了。 曹cao出征,去討剛在蜀中那邊站穩跟腳的劉備去了,司馬懿隨行,臨行前托付二公子看顧一下他家,這才有司馬師這日出現在曹丕府上的情況。 司馬懿有七個兄弟,他們兄弟八人號稱“司馬八達”,司馬懿行二,前頭有個哥哥司馬朗。 司馬氏兄弟之間感情還算好,但是年齡相差得大了,后輩子孫又沒有住在一起,不同兄弟之間要么中立要么有下寶支持的對象,要么干脆就只是做個小官,反正司馬師覺得自家和大伯府上的往來不算多,大概是因為已經分家了的緣故,住得也不算近。 至于為什么司馬懿要把司馬師托付給曹丕,他就真的說不準了。 曹cao領大軍出征,無論疆域擴充了多少,只要能勝,對他們來說那就是好事。 只是當年赤壁之戰的時候曹魏元氣大傷,孫劉兩邊的聯盟又還算穩固,實在不能輕易動手,眼看著,在曹cao這代一統天下的希望已經愈發渺茫了。 建安二十年,張魯降,曹軍得漢中之地,因劉備力拒,還師。 在曹軍征漢中的同時,因為劉備已經得了益州,所以孫權遣諸葛瑾討還荊州,劉備不給,孫權大怒之下遣兵,連下三郡。 劉備腹背受敵之下,將三郡之地以東的地盤盡給孫權,專心應付曹cao。 孫權得了劉備的承諾之后轉攻合肥之地,被曹氏大將張遼襲擊,若非手下大將搭救,怕是已經命喪黃泉了。 前頭的戰報傳回來,除了具體的戰爭成果之外,就是一句出自于曹丞相之口的名言“人苦于不知足,既得隴右,復欲得蜀”。 卻說司馬懿在曹cao得漢中后進言,讓他盡快進攻蜀地——因為劉備用詭計破劉璋,之后又在益州未穩之時起兵與孫權相抗——被曹cao用這句話懟了回來。 司馬師作為司馬懿的兒子,當然要擁護自己的老爹。 在他看來,司馬懿說得還是很有道理的,蜀中民心未附,總比以后讓劉備把這里經營成大本營再來攻打要好吧? 在劉備腹背受敵的時候,試一試總能行吧? 就算不試,那邊的孫權還不是轉眼就攻打了合肥? 當然了,要司馬師來說,曹丞相如今懸而未決,讓三國鼎立的形勢持續幾十年,未來對司馬家的基業大有幫助,但是對曹氏自己,就有所損害了。 若是曹氏早早的滅掉孫氏和劉備,怕是未來司馬家的晉升不會那么容易,手中也不會握有那么多的兵權,但是現在,怕是要和歷史一樣,有得磨了。 雖然司馬師和曹丕、曹叡都處得很好,但就是因為這樣,他才對未來司馬氏代魏沒有什么愧疚之心。 歷史上的魏明帝曹叡沒有自己的親生兒子,只能過繼宗室子以繼承大統。 而他的繼任者齊王曹芳,甚至都不是曹丕這一支的后代,而是曹彰的后代。 曹芳之后,繼承皇位的是曹丕子嗣里的庶支,但是掌控權力的卻是大將軍曹爽,曹氏內部早就不太平了。 要司馬師來說,曹丕、曹叡乃至于曹芳的時代,司馬家都還是曹氏的忠臣,他沒有一點心虛的。 至于未來如何,最起碼,他的后人不會像歷史上的晉朝一樣,對曹魏多有貶損,對于曹cao、曹丕,他都會讓人好好尊奉的,至于曹叡,只要他不像歷史上那個專門挑司馬師殺雞儆猴、讓他蹉跎十數年的話,對于自己的小伙伴,司馬師是不啻于好好輔佐他的。 作者有話要說: 期末復習階段的更文,總感覺在這個時候碼字有一股罪惡感orz 第91章 撥亂 建安二十一年, 七月,鄴城。 建安二十一年四月的時候,天子劉協加封魏公曹cao為魏王,邑三萬戶, 位在諸侯王上, 諸子皆為列侯, 可謂名為漢臣,實為天子。 可是魏王依然未曾決定諸子中誰為太子, 曹植雖面上看著烈火烹油般的光鮮,可諸多小事疊加起來, 他已引起父親強烈的不滿了。 這日, 丞相曹cao漫步出府,打消了原定的登銅雀臺觀景的主意,只在鄴城之內隨處看看。 因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丞相也沒往平民居住的地方去, 那邊比之世家貴族聚居的地方,還是要亂上不少的。 而且曹cao要視察自己手下諸官吏的話,更是不必往平民居住的地方去。 曹cao行步走過的人家門口, 正門多是禁閉, 只有側門處有幾個門房, 警醒地盯著外頭, 見著曹cao帶著幾個同樣換了服飾的護衛,也沒盯著亂看。 還沒靠近曹丕家外頭,就聽到了小孩兒各自打鬧的聲音。 細眼看去, 小孩兒里頭只有一個司馬師是見過曹cao的面的,其余的人都是生面孔,但他們都聚在曹丕家外頭,騎著竹馬,滿頭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