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節
小兒發蒙,所選用的書籍大多大同小異,但是若是孩童聰慧的話,也可多看些其他的書。 這年頭還實行的是舉孝廉的制度,所舉的孝廉,世家大族其一,寒門地主其二,剩下的極少數才是普通人出身。寒門雖有個“寒”字,但總起碼也是地主階級,家中小有資產。 所以舉孝廉的制度發展到如今,又與世襲制沒什么兩樣了,這也是為什么東漢以來,世家門閥逐漸抬頭的原因。 沒有后世科舉的煩惱,官職也近乎世襲,教導的書籍內容反而更加豐富,世家公子還得每人學上幾門技藝,以示不同凡俗。 前些日子,祭祖回來,曹丕言說自己那邊新得了幾本書,讓司馬師將消息轉托給司馬懿,誰成想,司馬師竟然將看過的那幾頁背下來了,頓時大感驚奇。 司馬師前世倒沒有過目不忘這個技能,大概是靈泉水的又一功用。 司馬師回來將那幾頁背給司馬懿聽,次日司馬懿就帶他往曹丕府上去了。 自從他正式啟蒙之后,去曹府的頻率就不似幼時那么高了,終于和同時代的其他孩子有了一點共同點,但是小孩兒進學總不能整日拘著學習,所以一日之內,總有許多的時間玩鬧。 這個時代的常見玩具——并非益智類的——有兩種,一種是鳩車,另一種是竹馬。 竹馬很好解釋,所謂的“郎騎竹馬來”里的那個就是了,做工精細的甚至會真的加上馬頭以及其他部位,做得粗糙一點就是單純的竹竿,只不過小孩以騎馬的姿勢進行活動,甚至互相碰撞、競爭。 雖然看起來單調,但是對于孩童的肢體協調、小腦發育有很大的幫助。 鳩車則是一種幫助孩童學步的工具,鳩車的形狀像鳥形,是一種兩輪有長柄的玩具,小孩兒可以奔跑著推行,在此過程中鍛煉走步能力。 而且鳩車是模仿鳩鳥飛翔和行走時的不同形態制作的,如果強力牽曳,則尾部翹起,若放緩慢行,則尾端摩地,很有些趣味,算是孩子們極喜歡的一種玩具。 不要小看這些玩具,古人要是寵溺起孩子來,七八歲的孩子指不定就和一兩歲的嬰兒沒什么太大的差別,孩子整日被抱著走路——尤其是富貴人家的子孫——對他們的生長發育以及身體健康狀況都沒有太大的好處,這些玩具可以有效地避免這些情況的發生。 司馬師是個有成年人的記憶的小孩兒,早早就開始自己走路,也穩當得很,但是饒是如此,他還是沒能逃過這些玩具的魔爪。 他的弟弟阿昭是個原裝貨,而且在司馬師的教導下非常兄控。 在司馬昭小朋友的幼年期,兄控的表現就是非常黏著司馬師這個哥哥,就算是玩玩具也要拉著哥哥一起玩。 再加上因為司馬師靈泉水的供應,建安十九年,司馬昭三歲的時候,張春華又懷上了。 張春華與司馬懿總共育有三子一女,除了司馬師與司馬昭兩兄弟之外,三子司馬干應當在二十年后才出生,剩下的一個就是在史書上沒有記載明確的生卒年的大晉南陽公主。 如今司馬懿和張春華夫妻倆的感情還如膠似漆,照顧弟弟的重任就落到了司馬師的身上。 大概因為有長子珠玉在前,再加上司馬昭小朋友也有靈泉之助,看起來也是個聰明伶俐的,所以他的教育經過調整,初步與司馬師有一定程度上的重合。 再者為了鍛煉他的身體,司馬昭已經開始用鳩車玩鬧了,司馬師不僅要全程監督,還要全程陪同。 司馬懿帶著司馬師出門,司馬昭雖然也很聰明,但那是普通孩子的聰明,所以他原本是不想帶著次子出門的,但是司馬昭鬧著要和哥哥在一起,再加上司馬師在一旁的勸說,司馬懿最后沒有辦法,才同意了。 不過湊巧的是,曹丕府上今日來的客人也帶了孩子過來,司馬昭倒也不是沒有玩伴。 客人容貌猶有風韻,又帶著書卷氣,很有女性的柔美,只是年齡已不小了。 她帶了一個女孩兒來,原來她是受甄氏之邀上門拜訪的,不過現在看來,恐怕是甄氏得了曹丕的吩咐才邀請的人家。 小女孩兒姓董,和司馬昭在一邊說著話,由甄氏幫忙看著,司馬師坐在父親身邊。 在客人自我介紹的時候,司馬師還挺吃驚的。 他重生在這個時代,見到的歷史名人不少,但是名人也得分名氣大還是小,他面前的客人,絕對屬于名氣極大的那一類。 蔡邕長女蔡琰,字昭姬,后世稱為蔡文姬。 這個時代,蔡文姬還被稱為蔡昭姬,昭改為文是因為在晉朝要避司馬昭的諱。 卻說曹丕這幾本書是從曹丞相那里得來的。 這原本是蔡邕家中三千本書中的幾本,但是幾經戰亂后,蔡邕家中的藏書全部亡佚,只有蔡琰腦海中還能夠背誦她從前記下的三百本,后來她將之書寫下來送給了丞相曹cao。 蔡邕收藏的原本已然丟失,蔡琰默寫下來的這一批也算是孤本,曹丕是因為他是丞相的親子才有機會得到,但是他事務繁忙,天長地久,也不知要抄到什么時候才能看完。 而在此期間,也不知他能從別人那里得多少書來。 原本他告訴司馬懿自己得了幾本書,就有交換的意思,但是司馬師小小年紀過目不忘的天賦一出來,他倒有了別的想法。 司馬師是小孩子,負擔本就比他們這些大人輕,也已經習字了,看起來都有模有樣的,他完全可以讓司馬師一邊習字,一邊抄錄,雖然有用童工之嫌,但是這也是一種解決方法嘛! 也不用再去丞相府借書了,曹丕厚著臉面,與蔡琰說了情,想讓司馬師到她那兒待一段時間,好把這些書都記下來,今天蔡琰來就是考察來的。 說起來,還是司馬師占了便宜。 蔡邕無子,從小把蔡琰充作男孩兒教導,而蔡邕當年又是天下聞名的大儒,在曹cao那邊也有幾分香火情,讓蔡琰教導司馬師,百利而無一害,而且這樣,司馬懿也輕松許多。 蔡琰的丈夫董祀當年犯了錯,若不是蔡琰求情,他就只能做個亡魂了,之后夫妻感情十分的好,曹丕和司馬懿這邊承了情,也會在別的地方找補回來,絕不會虧待她。 而且蔡琰收了司馬師,也能讓蔡邕的學問不至于失傳。 至于女子教人,這時代倒不是很嚴苛。 蔡琰問了司馬師幾個問題,又考校了一番,便同意了,于是乎,司馬師的第一個師父就這么新鮮出爐了。 作者有話要說: 話說回來,蔡文姬后來和司馬師還有拐彎抹角的親戚關系。 司馬師娶了三個夫人,最后一任就是蔡琰的親meimei的女兒,也就是蔡琰的外甥女。 文中時間線可能有細微的變動,蠢作者就讓它bug下去了orz 第89章 白熱 司馬師拜了蔡琰為師以后, 因為又多了一個地方要去, 所以往曹丕府上拜訪的頻率又低了不少。 蔡琰與其丈夫董祀的府邸不算很大,但勝在有古韻,尤其是蔡琰居住的地方, 更是如此,想來她費了不少的心思。 令司馬師驚喜的是,在董祀府上, 胡床很是常見。 這個時代的胡床類似于后世的小馬扎、折疊椅,是椅子的前身, 由胡地傳來,故有此名。 正是因為是胡地傳來的,所以各家各戶也不是都用這東西, 講古禮的人家還是要求踞坐的居多。 但是蔡琰不同,她在胡地待了十二年,還生育了兩個孩子,不管怎么說,她對自己的孩子還是有感情的, 被曹cao贖回來的時候, 還作了《胡笳十八拍》表達自己對幼子的不舍。 所以說, 在蔡琰嫁人之后,在她的丈夫董祀的府上, 也偶有胡床之類胡地傳入的東西存在。 若是蔡琰剛嫁給董祀的時候,一個青年才俊怎會對一個嫁了兩次人、被胡人擄走十二年的女子動心?更別提她還對胡地的生活多有懷念了。 但是后來董祀被問罪,若非蔡琰在曹cao面前給他求情, 只怕他已經死了,此后夫妻二人感情愈深,董祀對妻子無有不應,府上的擺設也都按照蔡琰的喜好重新大規模整頓了一番。 這日司馬師練完字后,又聽蔡琰口述,寫了幾竹簡的書,而后就開始研究經義。 這個時代,對于“經”也沒有太過于統一的標準,各家治學的人觀點不點,也會影響這家人對于經義的解讀。 蔡琰的經義學自于蔡邕,而蔡邕當年又是名望甚隆的大儒,所以說,還是比較有權威性的。 而且蔡邕的藏書甚豐,加上董祀家中的藏書,司馬師很是看到了一些自家沒有書籍,學起來也不怕沖突。 午間用飯的時候,司馬師就聽到有人議論,說是外頭傳來了一個消息,蔡琰的心情就不好了。 好在這家的仆人調教得當,知道主人家的消息不能隨便泄漏,也沒人再碎嘴地說些什么。 不過司馬師總覺得午飯用完了以后,蔡琰看他的眼神有點不對。 回到府上,他和母親說起這事,才得到答案。 曹丞相前段時間在許昌收到了多年前伏皇后請求父親出手除掉曹cao這個“逆賊”的證據,消息敗露,皇后被廢,就連其所出的兩位皇子都受到牽連。 等到消息傳到鄴城這邊來的時候,已經塵埃落定了,不僅皇后幽死冷宮,就連兩位皇子都沒有幸免。 鄴城這邊的人都是魏公曹cao的心腹,蔡琰因為是曹cao贖回來的,當年夫君董祀獲罪被免以后就一直定居在鄴城,收到消息的時候已經晚了。 估計她是想到了當年董卓強征其父蔡邕為官,其后王允用董卓之尸燃燭點燈,蔡邕哭董——畢竟蔡邕雖然是被強征的,但也受了董卓的恩惠,而且人死如燈滅,王允辱尸不只是對董卓的報復,其實還是對士人集團的挑釁,當然不被認可——如今曹□□死伏皇后,她卻因曹cao之恩回到歸國,不能置喙曹丞相如今的行徑,和當年實在是頗為相似。 鄴城之中,對天子一家的慘事,卻沒有過于強烈的反應。 現在大家都被綁在曹cao的船上,只有曹公好,一切才是真的好,對于漢天子,新長成的一代可沒有那么多的尊奉之心??! 說起來,現在大家反而對曹公的家事更為關心。 天子劉協立不立太子大家無所謂,就算立了,大家能知道天子已經很不錯,沒有人想知道太子是誰。 但是曹公的繼承人到底是誰,就有很多人想知道了。 現在曹氏內部的奪嫡反而與天子立太子一樣,更為引人注目。 曹丞相的幾個女兒也到了適宜的年齡,想要擇婿,但是沒有還沒有確定把人許給誰。 不過原先就和曹丕有些不對付的丁氏兄弟被他壞了好事——據說曹cao原本想把長女許給丁氏兄弟里的長子丁儀的——這下子就徹底地倒向曹植那邊了。 除了丁氏兄弟外,曹植那邊最惹眼的就是楊修,他的才華可是曹cao都要絕口稱贊的。 曹植在曹cao那里正得寵,而他手下的人也不俗。 不說楊修了,就是丁氏兄弟,父親也和曹cao有舊,本身才華又不俗,據說曹cao將長女嫁給夏侯惇之子夏侯懋之后,曾經感慨,說丁儀縱是眼睛全瞎了,有這樣的才華,他也愿意將女兒嫁給他,更何況丁儀不過是兩眼小了一點罷了,曹丕真是壞了一門好姻緣??! 但是,和曹氏親上加親的夏侯氏對曹丕卻是更見親善,很是感念他親上加親的一番言辭,至于個中得失如何,那就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楊修給曹植出了好些主意讓他在曹cao那里固寵,要不是世間嫡長子繼承制的威力巨大,而曹丕和曹植的資質相差并不很大,頂多擅長的方面有所區別罷了,怕是曹cao早就下定決心要立曹植為魏公世子了。 曹植的天賦與得寵程度,比之曹沖還是有所不及的。 但是榮寵日盛,人們越是把焦點都集中在曹植身上,就越容易找出他的毛病來,更何況,曹植的毛病也并不是那么難抓。 司馬師還是個小朋友,才不要攙和到大人們斗來斗去的世界里,但是聽到曹植倒霉的消息的時候,還有些欣喜。 倒不是說他對曹植有什么不喜的地方,而是因為曹植的正妻有點過分了。 曹cao提倡節儉,即使是親兒子也不能違背他的命令,更不用說鄴城中的一眾僚屬了。 司馬家有一次全家赴某家舉辦的宴會的時候,就見得臨淄侯曹植的夫人打扮得光彩照人,而且看她在席中的表現來看,平日里在府中也過得甚是精細。 這樣也就算了,畢竟是人家的事情,總不能手伸得太長管到別人家去吧? 雖說魏公已經規定了不能太過奢華,但是曹植是他最寵愛的兒子,上趕著去打他家兒子的報告,縱是曹植夫人真的違令,告密的人也討不了好。 但是誰讓曹植的這個夫人崔氏太過嬌縱了呢? 縱是以世家的力量來看,出身清河崔氏的曹植夫人家世也算是很不錯的了。 可惜被慣得嬌縱了些,雖是無心,言語卻是失當了,縱是司馬師都聽著有些不舒服,更何況其他人。 夫人,你已經不是待字閨中的女嬌娃了,聚會的對象也不是你的一幫好姐妹或者“仇敵”,說話能不能不要那么刻??? 與會賓客,總有些睚眥必報的人物。 帶著夫人赴宴的臨淄侯本人喝得酩酊大醉,正和人把酒言歡,根本就沒把這事兒放在心上。 結果曹植頭一次倒霉,就倒霉在這夫人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