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節
第87章 曹cao 這一年多的時間內, 曹丞相也不是一直領兵出門在外的,還是在短時間內回來過的,但是戰事頻繁, 他和沒回來也沒什么兩樣, 司馬師就沒怎么受到影響。 但是建安十八年,曹丞相在鄴城又待了很長一段時間,這回他有心思詢問兒子中間發生了什么事了, 司馬師就這樣入了曹丞相的眼。 自從西漢的王莽、東漢的董卓亂政以后, 漢初劉邦定下的賞給大臣的三大特權就基本上成了權臣標配。 所謂三大特權,指的是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 當然了,因為三項特權都有,基本上就能斷定這是一個像王莽一樣有篡逆之心的賊子了, 所以曹丞相的吃相還是算好看的, 只得了兩項特權。 建安十七年, 天子劉協賜予丞相曹cao參拜不名、劍履上殿的兩大特權。 那次曹丞相跑到了許昌去,司馬師待在鄴城,當然沒能馬上收到消息, 同樣的, 他才會認為這年余的時間,曹丞相就沒回來過,其實這都是司馬師小朋友的錯覺。 大軍出征在外, 縱是大戰,也不會耗上兩年的時間,真當中間的糧草是變出來的嗎? 建安十八年,丞相曹cao進魏公,加九錫、建魏國,定國都于鄴城。 雖然司馬師一直稱呼曹cao的勢力為曹魏,有時候還會產生鄴城這里就是魏都、曹cao已經是魏王了的錯覺,但是實際上,一直到建安十八年的五月,曹丞相才完成了第一步,進魏公,同諸侯王。 大漢只有列侯和關內侯這些侯爵,“公”這個爵位已經超出臣格了,只不過是因為曹cao不愿意馬上就稱王——這樣的吃相太難看了,他又得被討伐一遍——所以才勉強弄了個魏公作為代替。 雖然鄴城在被曹cao從袁紹手中奪下來之后早就變成了曹氏的大本營,但是現在,鄴城的魏都之名才是名副其實。 魏公曹cao回到鄴城以后,就接見了自己留守的一眾大臣以及曹丕。 司馬師小朋友是在他老人家把一群人都接見完了以后被帶過去的,到魏公的府邸的時候,只見到曹丞相已換了一身裝扮,衣物的規格與他從前所見的已有不同。 從前曹丞相也有違制的時候,就好像春秋戰國、禮崩樂壞之時的那些士大夫、諸侯違規享用天子規制,但是如今真的晉了魏公,曹丞相又本分了起來。 依司馬師看,這是因為他老人家需要用如今的規制提醒自己,上面還有需要奮斗的目標,不要輕易滿足。 司馬師如今五歲,年歲未足,有著尋常稚童一般的可愛,比之大人,又頗顯機智,換而言之,就是“仿若成人”。 恰好,曹cao也有一個天才兒子,十三歲病亡的曹沖。 司馬師的容貌雖然與曹沖不同,但是同樣玉雪可愛,再加上他這般年紀卻有這般心智,和當初的曹沖極為相似,令曹cao忍不住就產生了移情心理。 但是千萬不要當曹老板產生了移情心理就是板上釘釘的好事。 當初荊州劉表座下有別駕名為劉先,劉先有一個外甥喚作周不疑,周不疑是荊州神童,入許昌后,和曹沖成了好友。 神童之間心心相惜,本是好事,曹cao也很看重兒子的這個朋友,但是,等到曹沖去世了之后,他看周不疑怎么看怎么不是滋味兒。 倒不是說曹丞相產生了“為什么我兒子死了你還活著”的想法,畢竟人家只是朋友,又不是基友,這年頭,夫妻都不講殉葬了,曹沖死后,曹cao也只是給他尋了一位同樣早夭的世家貴女冥婚而已。 但是呢,因為周不疑的才華顯露太盛,又正值好年華,雖然有曹丕為他說情,曹cao還是派人弄死了這個天才,更是對勸阻的曹丕說出了“此人非汝所能駕馭也”的話、 周不疑和曹沖神童惜神童,曹cao認為,曹沖若在,他能駕馭得了周不疑,但是曹丕恐怕不行,對于曹丕來說,這可是□□裸的打臉了。 當然了,文藝青年曹丕同學也承認弟弟曹沖的才華比自己高,一直到他后來登基之后都是這么承認的,所以說,他還不至于被父親打擊到心若死灰的地步。 要是司馬師不知道這個典故的話也就算了,但是為了打擊他過早成名養成的自信,司馬師他爹司馬懿可是鄭重地告誡過他要韜光養晦,還把周不疑的故事講給他聽了的,完全不怕兒子會被嚇出什么心理陰影,大概是因為有心理陰影總比沒命要好吧。 但是真的見面了以后,曹cao卻對司馬師和顏悅色的。 司馬師仔細思考了一下,就知道曹cao為什么會這樣了。 他從小就與曹丕一家往來甚密,曹叡、曹丕對他的觀感都很好,而且只從表現來看,司馬師雖然是個聰明孩子,但沒有到目無法度的程度,而且對曹cao、曹丕都很是崇拜。 比起周不疑這種不一定能為曹cao所用的人才,司馬師有己方人員身份加成,倒是幸運了很多。 曹丞相又仔細詢問了司馬師,當時他為什么會斷定已經被劉璋弄死的張松是劉備入蜀的關鍵人物。 千萬不要和曹cao說什么這是因為故事梗概里沒有別的人物出場,小孩子對于不起眼的人物的注意力,若是他們不感興趣的話,不會比大人還要高的,也就是說,這個理由根本就不能成立。 司馬師總不能回曹丞相一句直覺吧? “師聞張松貌極陋,劉玄德甚為禮遇、收其心,張松必誓死以報。士為知己者死,劉備知張松,若丞相重貞侯,劉璋棄張松,若袁紹不用貞侯,故有此遭?!?/br> 所謂的貞侯,就是指郭奕他爹郭嘉,郭奕對司馬師小朋友也是很有好感的,這個消息曹丞相應該了若指掌,郭奕也常常和司馬師說起自己的老爹,所以司馬師小小年紀知道貞侯郭嘉不稀奇。 曹cao聽罷,感慨了一番:“不意汝有此見地也!” 說罷命人賞賜了司馬師一番,又讓曹丕來把司馬師領回去。 看曹丕和他爹在司馬師走后單獨相處的那幾分鐘時間里沒出什么問題,司馬師就放下了自己的心。 曹老板應該不會對他這個小鬼頭動什么殺心了。 路上曹丕莫名其妙地又問了一次司馬師的出生年月,問完以后恍然大悟的樣子。 等到回府把事情都和司馬懿說了以后,司馬師才知道這是為什么。 曹沖的卒年和司馬師的生年是同一年,他這回去入了曹丞相的眼還得了賞,大概多少是因為移情作用吧。 曹丞相和曹丕的地位又是不同的,很快,在某些人的有意傳揚下,司馬師的天才之名終于響徹了整個鄴城,還有向外擴散的趨勢。 司馬師:唉,這就是成名的煩惱嗎? 晉朝看見美男子就往他的牛車、羊車上扔東西的習俗現在就有了,大概是因為東漢末年貴族們都開始使用牛車的原因,路上的行人也好看見容貌了。 司馬師現在出門都要多帶幾個人,好歹要攔著那些過于熱切的百姓,他出名之前也就算了,估計是因為出名之后別人越看他越可愛,像個玉人——雖然玉人這個稱呼,晉朝的衛玠才是原版,但是現在衛玠不是還沒出生嗎?在靈泉水的加持下,對玉人這個稱呼的爭奪,司馬師起碼不會一敗涂地——一路上總有人往司馬師的車上扔蔬果。 這是一件好事,最起碼他們家的菜錢和水果錢省下了不少。 這個時代已經出現了火鍋的雛形,但是并不流行,而且和后世的火鍋還是有區別的。 在司馬師的強烈訴求下,在寒冷的冬天,他終于吃到了味道接近于后世火鍋的火鍋。 這時候已經有了火鍋用具,但是形態接近于后世的四川火鍋的吃法,但是現在的辣椒都還沒有傳進來,這種原產于美洲的香料要到明代才傳入中國,所以現在所謂的辣子,就是后世俗稱的花椒,而且被用于藥用,就像茶一樣。 所以司馬師“發明”的還是清湯鍋,熬煮用的也是牛骨——豬rou性寒,中國古代的貴族一般不好吃豬rou,像是宋朝蘇東坡這樣還用豬rou發明了一道菜的官員屬于鳳毛麟角——頂多在里頭加了少量的花椒和其他香料調整了一下味道。 作為一個穿越者,最先改善的居然是吃食,司馬師對自己也算是服氣了。 建安十八年的冬天,曹丕帶著兒子和夫人一起跑到司馬家府上來蹭飯。 這個時代的食材做法都是每個家族的秘方,就是火鍋這樣簡單的料理,在經過司馬師的改進,接近后世的味道之后,也已經成了司馬家獨有的秘方,輕易不會外傳。 曹丕也做不出把人家的秘方搶來自己做的事情,就只能慘兮兮地來蹭飯。 結果,他來了以后不久,曹丞相就“微服私訪”到了司馬家。 大老板來了,難道能不給人吃飯嗎? 牛rou不是輕易能買來食用的rou類,就連吃火鍋最好用的涮羊rou在這個時代也不是那么容易得來的,司馬師表示曹丞相你為何想不開來我家搶飯吃啊qaq! 要知道,曹cao提倡節儉,他們家吃這一頓也不容易好么!真當現在是魏晉風流的時代,世家大族想風花雪月就風花雪月嗎?! 曹老板估計是來突襲兒子,但是最后遭殃的卻是司馬家……的飯。 司馬師:冷漠·jpg 作者有話要說: 豬rou性寒,真的不能多吃啊orz 這個理論居然是從古代文學老師那里聽來的,寶寶也是很服氣了。 據說養豬的場地必須要有三個部分,石槽 睡覺的地方,供豬奔跑、活動的空地,最后一個就是水槽。豬是一定要泡水的。就算沒有水槽,豬也會刨開土層,撒泡尿進去,然后泡在里面。 因為豬除了跑、吃以外就是在水里泡著,所以豬rou性寒,中國古代的貴族一般都不吃豬rou,除了這個rou有莫名的氣味以外——古代沒有發明騸豬法的時候——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吃多了容易生病。 貴族們認為和他們常吃的禽rou、牛rou比起來,豬rou“不潔”。 后來,“豬rou不潔”這種原本是中國古人的認知的說法就……咳,這個我就不說了,大家自由心證吧。 第88章 蔡琰 曹丞相估計是覺得司馬家的飯挺不錯的, 后來又一次跑到曹丕府上的時候,還特意詢問了司馬師一番。 司馬師:想讓我家把秘方進獻給你嗎丞相?火鍋的鍋底你還是自己熬吧,秘方什么的, 不存在的, 呵呵。 曹丞相想要知道火鍋的做法還真不是為了他一個人的口腹之欲,而是因為他已經準備點兵南下征孫權了。 曹老板果然是一個cao勞的人。 大軍出征在外,很大的一項支出就是兵馬的糧食問題。 糧草是給馬吃的, 但是人呢?人該吃什么? 士兵們要打仗, 賣的是力氣,不僅要吃飽,還要吃好,他們得有rou吃才能更有力氣。 曹軍出征估計得在冬天出發了, 越往南方走,那濕氣一重,反而比北方更陰冷一些。 司馬師還是司馬子元的時候, 他是南方人, 總感覺南方的冬天要比北方難熬一點。 但是后世是因為北方有暖氣, 要不然,冬季北方的溫度可比南方要低多了。 而且現在這個時期還處于小冰河紀,作為王朝殺手的小冰河紀會使氣候愈發嚴寒, 即使司馬師這輩子是富貴人家, 炭火充足,依然頗感寒冷,行軍途中那些軍士的感受更是不必言說。 不管怎么說, 冬日行軍,保暖是一個大問題,火鍋比之尋常的飯食,一是吃起來方便——雖然現在的火鍋和后世的有所不同,但是先秦之時就隱隱有流傳了,行軍途中也用不著什么rou湯,但用白水煮沸了涮鍋,總也能飽腹——二是吃起來確實暖和。 其實普通的士兵也用不上那么好的待遇,估計曹丞相是為軍中大將計,要不然,火鍋在這個時代,還是屬于富貴人家的吃食——真當那么多rou是好弄的?——曹丞相沒必要來詢問他。 只有軍中大將,本身就有大量的配額和賞賜,喝酒暖身容易誤事,換成火鍋,又暖了身子,又可以少喝酒——就像一部電影里的臺詞說的,酒越喝越暖,水卻是越喝越寒——如此看來,曹丞相連這細枝末節也考慮到了,且當是上次在司馬家吃了一頓才有此想法的,可稱是極細致了。 建安十八年的年末,魏公領大軍征孫權,次子曹丕、四子曹植均留守鄴城。 次年正月,大軍行至濡須口,孫權率七萬大軍御之,雙方相持月余,曹cao無功而返。 回軍之后不久,曹丞相便攜著妻子兒女往家鄉祭祖去了。 時間已到了建安十九年的時節,曹植寵愛愈隆,已改封了臨淄侯。 大漢高等爵位之中,侯爵又有區分,是為縣侯、鄉侯與亭侯。 臨淄乃古齊之都,臨淄侯所統轄之地廣大,幾近一郡國大小,是為侯爵之中的高等爵。 反觀二公子曹丕,至今仍未受封,只是身上領了五官中郎將和副丞相的職務,可是官職與爵位又有不同。 丞相曹cao已是魏公,按理來說,曹丕也當有爵,但是偏偏沒有,說他要被立為世子吧所以故意不加封其余的爵位,四公子曹植的臨淄侯難道是擺著給人看的嗎? 司馬師也不細想這些事,曹丕有他父親等人的幫助,行事又不行差踏錯,順著路子走下去,總能比過曹植的。 他已經正式開蒙讀書,這個時代沒有科舉,只有世家大族才有書籍,私學不是沒有,但很多先生原本也是世家大族里出來的,若是名聲不大的話,司馬師倒只用在自家學習就夠了,也不用出門拜師。 如今太學雖在,但亂世兵戈之下,已然衰頹,況且小兒發蒙,還用不著去太學,那樣太大材小用了。 司馬家藏書不少,司馬懿本人就是飽讀之輩,況且他現在還只是丞相屬官,說穿了,包括楊修等人在內的一干丞相屬官,都是曹cao的私人手下,和朝廷乃是兩個體制,若不然,曹cao豈會如同天子一般隨意征召人才并賜予官職?不過是因為這些官職與朝廷無關,稱不上損害天子顏面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