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節
或許天子知道這是飲鴆止渴,但是他真的在乎嗎? 開創了賣官鬻爵這種斂財手段的天子,即使他是劉辯的父皇,劉辯也不能違背事實去夸贊他。 天子劉宏晚年最信任、最放心的心腹是蹇碩,那個要殺了劉辯讓劉協繼位的人,蹇碩的想法,到底有多少是屬于劉宏的呢? 劉辯不能想象。 或許劉協最得劉宏喜愛,但是,劉辯才是嫡長子,朝中有許多支持嫡長繼承制的大臣。 雖然上輩子被董卓廢黜之后,劉辯就看清了在兩次黨錮之禍以后朝中大臣的真面目,朝中已經沒有多少敢于直言的忠義之士了,但是,在這種能用嘴皮子解決的問題上,劉辯相信,朝堂諸公不會讓他失望的。 當然,后人評價,漢朝是一個飽受外戚和宦官之患的朝代,有一個大將軍何進當舅舅的劉辯,現在要做的,是去拉攏宦官。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后頭的魏武帝曹cao還不是宦官的養孫! 天子劉宏一口氣冊封了十二個中常侍,當然,為了好聽一點,統稱為“十常侍”也沒什么問題。 張讓、趙忠是“十常侍”的領頭羊,天子劉宏為后人所銘記的一句名言就是“張常侍是我父,趙常侍是我母”。 他們的目標太明顯,阿附他們的人太多,縱然劉辯是皇子,但是也沒有什么讓他們特別看重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這兩個是徹徹底底的社會蛀蟲,劉辯即使愿意親近宦官,也想要找有用的人去親近。 發明了后世所謂的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造出了白紙——當然,實際上是對造紙術進行了改進——也就是被今人稱為“蔡侯紙”的蔡倫,雖然他也是個宦官,能被封侯也主要是因為他政治方面的選擇正確了,但是,不管怎么說,人家憑借這個功績流芳百世了??! 而權勢煊赫的十常侍中,能讓劉辯看得上眼的首推畢嵐。 畢嵐掌管的是工事,按照后世三省六部制的劃分,他屬于應該歸到工部的那種人才,他所制造的“翻車”是后世一種重要的農業用具龍骨水車的前身,用于灌溉農田頗為有效,即使是現在,翻車用于“灑南北郊路,省百姓灑道之費”,也算是造福于民了。 有缺點沒有關系,但是怕就怕缺點一大堆的同時一點優點都沒有。 畢嵐貴為中常侍,又被天子劉宏封了侯,平日里也是個大忙人,雖然劉辯是皇長子,地位尊貴,但也不是他想見就能見的。 但是沒關系,劉辯能曲線救國。 宮中宮女眾多,但得帝寵的卻沒有多少,于是宦官與宮女就結成了“夫妻”,喚作“對食”。 畢嵐也有一個宮里的宮女做“對食”,劉辯不記得了,但是他身邊的小太監王安倒是知曉一二。 王安和劉辯的年齡相差不大,當初何皇后特意選了和比劉辯大不了多少的小太監到他身邊陪他。 劉辯從民間史道人處回宮不久,王安便來他身邊陪他了,可以說,劉辯最信任的人里,就有王安。 上輩子,劉辯被董卓派人拿鴆酒毒死的時候,他身邊的一群宦官都被一道清除了,而王安是少數幾個主動赴死的宦官。 其余的,縱是搖尾乞憐,因為宦官在這大漢的“名聲”,最后還是全部被賜死了。 王安好打聽消息,那是當初劉辯剛回宮中,心中發怵,有些事情縱是何皇后也不敢隨便出言詢問,只好向王安問詢養出來的毛病。 正是因著劉辯的這個需求,王安隱隱有后世所言的“百曉生”的趨勢。 劉辯之所以選擇畢嵐,除了他是十常侍里少有的還算有才干的人以外,更是因為他對劉辯的態度不錯。 上輩子劉辯被十常侍裹挾出宮的時候,盡量給他保留天子的面子的人是畢嵐,他是十常侍里待劉辯最和善的一個。 劉辯詢問了王安以后,得了一個令他意外的消息。 與畢嵐的對食的那個宮女,是劉辯的熟人,皇后長秋宮中的風儀女官張氏。 當初劉辯剛回宮,張氏作為當時頗得皇后看重的宮女之一,被專門選來照顧劉辯,因此劉辯對她頗為親近。 后來她就被何皇后升成了從四品的風儀女官。 劉辯一直很奇怪,張氏雖然因為品階而被尊稱為姑姑,但是她的年齡并不算很老,而且天子劉宏也算是葷素不忌了,容貌姣好的張氏居然沒有遭到何皇后的妒忌,還被她信任有加地封為了長秋宮的風儀女官。 但是現在,劉辯曉得了個中的原因。 原來是因為張氏與十常侍之一的畢嵐已經結成了對食,而宮中的對食關系一旦形成,是少有更換的。 上輩子的劉辯不知內情——宮女畢竟也是屬于天子的女人,與太監結成對食,私底下也就罷了,鬧大了,就連天子的面上也不好看,因此對食多是瞞著天子與皇子龍孫的——但是這輩子,他倒是要用好畢嵐和張氏之間的關系。 何皇后會信任張氏,也是因為她既對她沒有威脅,不會心慕天子,又能和十常侍之一的畢嵐交好罷了。 王安能打聽到這個消息,毫無疑問是因為他是劉辯的太監,長秋宮的人對他的防備不深——而且這很有可能是劉辯讓他去打聽的,這消息,劉辯知道了,難道會透露給他的父皇嗎? 劉辯倒沒傻到直接去找張氏,透過她和畢嵐套近乎。 比起何皇后來,對于當時剛從史道人身邊回宮的劉辯來說,從他回宮以后便形影不離照顧她的張氏更像是母親。 因為這個,他很理解后世那些一登上皇位就把乳母封為奉圣夫人、保圣夫人之類的皇帝,戀母情結和移情作用嘛,正常。 “王安,你去母后那里報信,就說我不舒服?!眲⑥q半躺在自己的床上,吩咐王安道。 “遵令,殿下?!?/br> 這倒不是說劉辯要裝病給自己找理由,而是他真的覺得不舒服。 他本身就大病初愈,而且飄蕩了這么多年的靈魂驟然回到自己的身體里,難免有些不適應,他現在的癥狀,和后世某些小說中,主角在接受傳承之類的東西時一瞬間接收了大量的信息,靈魂難以負荷,又影響到了身體有些相似。 沒過多久,何皇后急匆匆地就趕過來了,一來就大呼小叫地喚著“侍醫”,索性她還記得劉辯身體不適,慢慢地也削弱了自己的聲音。 要劉辯說,他的母后就是不會來事,他還是親兒子呢,母后來看望他的時候,舉止也不怎么得體,也怨不得自家父皇在劉協的生母王美人死后對她多有懷念了。 但是他的母后壞也是壞在明面上,想要弄死王美人,也是光明正大地就給人下了藥,絲毫不掩飾,倒是不用擔心她是什么蛇蝎美人。 作為親兒子,在對待自己母后的方面,按照后世的說法,劉辯有些三觀不正,對此,他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作者有話要說: 話說東漢末年真的可以的,貴朝真的是很亂啊……外戚和宦官亂斗就算了,我們來談談對食…… 曹cao的父親曹嵩是大太監曹騰的養子,曹騰據說還是西漢名相曹參【就是蕭規曹隨這個典故里的曹】的后代,怎么就慘到進宮當太監了呢? 話說曹騰從小入宮以后就和一個宮女吳氏對食了,后來他被魏文帝曹丕追封為高皇帝,于是,吳氏成了曹魏的高皇后……太監做到這個份上也是很牛了,古今唯一一個被追封為皇帝的太監??! 第67章 曹嵩 劉辯生病了, 何皇后來看過他以后,就吩咐身邊的風儀女官去照顧他。 一來, 張氏是長秋宮里的老人了,照顧劉辯對她來說并不算困難, 二來,從前劉辯就多蒙她照顧,二人之間也有情分在。 大漢并沒有所謂后宮不得干政的規矩,不說東漢蒙太后之力而對朝政多有干預的外戚集團,就連西漢, 自惠帝以降, 東宮原本可是太后的代名詞, 她們對朝局的干預能力, 在孝道的金字招牌下是超乎他人想象的——這也是為什么漢武帝劉徹立幼子劉弗陵為太子前要賜死其母鉤弋夫人的原因, 就連武帝自己, 除了威嚴深重的祖母竇太后之外, 也深受母親王太后的鉗制。 張氏也曉得劉辯在宮中的處境不像面上一樣光鮮,以她的私心來說, 自然希望自己養過的劉辯能過得更好一些, 也時常與劉辯講一些她知道的朝局之事。 至于她知道的東西是不是從畢嵐那里得來的, 劉辯就不管了。 這是四月時候, 而前不久, 傳來消息,道是汝南葛陂黃巾攻沒郡縣。 二月份的黃巾余賊郭太等人都沒剿滅,四月份就又有一支黃巾興兵了, 劉辯是從后世回來的,又帶著上輩子的記憶,當然記得這一整年是亂事不斷的,但是對于一廂情愿地認為黃巾之亂已經不足為道的天子劉宏來說,這就很令人惱怒了。 當初黃巾聲勢浩大的時候,天子劉宏都沒像現在這般緊張過,生怕他們重演上次席卷全國之勢,于是朝中便要找出替罪羊來,好讓天子進行發落。 因為此事而被罷官的太尉,是劉辯的熟人——曹嵩。 曹嵩是大長秋曹騰的養子,在天子面前還算有些面子,但是在后世,他被人記住的唯一理由,只因為他是梟雄曹cao的父親。 曹嵩因此事被罷官,朝中有許多人對太尉一職虎視眈眈,自然沒功夫關心曹嵩這個失敗者。 然而劉辯不一樣,探望失意的曹嵩,這是難得的和曹cao扯上關系的好機會,更何況,曹嵩因其養父曹騰的存在,一向被人視為豎宦之后,劉辯接近他,也算是向宦官集團示好。 當然了,劉辯并不是要刻意地去見曹嵩,他與曹嵩素昧平生,無故去尋,怎不令人起疑? 好在這曹嵩同從前大漢的諸多達官貴人一樣,都信道。 曹嵩被過繼給曹騰為嗣子,曹騰有爵為費亭侯,因此曹嵩除了太尉這個位列三公的官職外,還有爵位。 曹騰沒有別的嗣子,也就是說,費亭侯的爵位鐵定是曹嵩的,這般于富貴中長大,曹嵩自然希望能永保富貴。 如何能富貴永延呢?當然是求仙問道了! 史道人史子渺被選中作為養育皇子的人,除了他頗得何皇后以及何家信任之外,就是他在別人的眼中屬于得道高人。 在劉協出生之前,劉辯是天子劉宏諸多皇子里唯一一個活下來并且能安全長大的,得益于此,史道人深受京中權貴的推崇,道觀也建得愈發華麗。 曹嵩就是那諸多權貴里的一個,劉辯只要與何皇后提一句,認為史道人有大法力可以?;蕛浩桨驳乃?,難道會不同意自年初便多災多難的劉辯出宮去史道人的道觀中看看? 劉辯成功地在宮外“偶遇”了曹嵩,令他驚訝的是,陪伴在曹嵩身邊的是一個三十來歲的中年人,看起來眉宇間有一股英氣。 這人的模樣,劉辯可謂是極熟悉了。 兩邊碰面的時候,曹嵩與他身邊的人向劉辯問了好,他開門見山便問曹嵩:“辯失禮,不知曹公身邊之人,是否為令公子孟德?” 曹嵩驚訝地看著他:“殿下如何知曉劣子身份?” 莫說曹嵩,就連曹cao也很是驚訝。 曹cao二十歲的時候被舉為孝廉,因著家世,一開頭便在京都洛陽為官,因為洛陽達官貴人橫行,曹cao為了嚴肅法紀,殺雞儆猴,處死了觸犯法令的蹇圖,于是此后仕途多有不順。 雖然在黃巾之亂中,曹cao大破黃巾,嶄露頭角,可是因為官場黑暗,之后就是數年的稱病隱居。 無論如何,按理來說,劉辯都不應該認識他。 但是,誰讓劉辯后來做了這么多年的游魂,原先是跟在劉協身邊看自己的這個好弟弟的熱鬧,后來干脆就拋棄了劉協,跟在曹cao身邊學他處事理政的手法呢? 要劉辯說,他父皇劉宏教給他的東西,還沒有他從后世的一系列帝王將相那里學來的萬分之一呢!更不用說,劉宏其實根本就沒教過他什么了。 而且,拋開曹cao以后的身份不論,只從他從前的行事來看,劉辯對他也是有好感的。 “辯不過是猜測罷了。聽聞曹公有二子,次子熟習詩書,而長子威武不凡,又平定了黃巾之亂,觀曹公身邊之人相貌,辯冒昧揣測,不意正是孟德兄!” 曹cao苦笑道:“殿下謬贊了。cao如今也不過是鄉野閑人罷了?!?/br> “孟德此言差矣。洛陽如今不法之事多矣,遙想當年,孟德兄五色棒立威,何其可敬?!眲⑥q出言夸贊道。 不意劉辯說完這句話,曹嵩和曹cao都變了臉色。 曹cao還好,他變臉大概是因為在場的人里除了他以外,還有一個曹嵩,而曹嵩,則一向講究與人為善,當初對曹cao大力清塑洛陽城中的風氣,得罪了一大批的權貴官宦可是惱怒得很。 要不是劉辯是皇子,曹嵩只怕都要和他拼了。 好不容易曹cao回歸正途,雖然看不慣如今朝中的風氣但也不再惹事了,誰知道劉辯偏偏又要提及從前。 當年曹cao惹事的時候,曹嵩位列九卿,好歹有人看在他的面子上放過曹cao,但是現在,曹嵩自己的太尉一職都被罷免了,哪里還能保住曹cao? 曹嵩拉下臉:“史侯慎言?!?/br> 劉辯笑道:“曹公莫惱,辯不過是有感而發,不作數的。而且曹公莫不是忘了,當年大長秋可是頗得父皇看重。近來黃巾余孽作祟,父皇惱怒之后,又常感嘆無人可用。辯出宮之前,母后還提及,父皇去長秋宮的時候,還對大長秋多有提及呢?!?/br> 大長秋是一個職位,擔任此職的太監不少,但是在此時此刻,劉辯口中的大長秋只會是一個人,曹嵩的養父曹騰。 雖然劉宏沒有提過,但是沒有人會跑到他面前去求證,而且幾個月后,曹cao就會由劉宏親自下令拔擢為官,擔任西園八校尉之一。 曹cao是因家世入選的,他的家世是什么?雖然為外人詬病,但是他的養祖父是頗受天子信任看重的大長秋、費亭侯曹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