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節
劉辯提及此事,曹嵩的眼睛亮了起來。 曹騰是宦官中名聲較好且一向與人為善的那一類,若不是天下又亂,曹嵩自己心中惴惴,便是他被罷了太尉一職,也能憑借著曹騰的面子,再謀一個官。 聽聞劉辯說天子最近對他的養父多有提及,曹嵩仔細思索以后,確定最近當又有大事發生了。 曹嵩也不蠢,仔細想了一下史道人和劉辯之間的關系,就能確定他們今天的相遇不是偶然的。 劉辯費盡心思地見他們,不管怎么說,他有心交好,曹嵩他們也不能不領情。 曹cao的想法就更簡單了,這個時候,雖然大漢已經日落西山,但是劉氏家族這么多年的統治,都讓大漢正統的思想縈繞在每一個人的腦子里。 劉辯是嫡長子,他與曹家交好,無非是想保證自己的地位,而有著一個大將軍做舅舅,劉辯的未來還是很可觀的,他有心交好,又做得隱秘,只要曹家的人沒有蠢到到處宣揚自己和史侯有關系,沒有多少人會知道他們兩邊有聯系。 而從劉辯對曹cao當年五色棒立威的事件大加贊賞來看,他的脾氣和曹cao還是很合的。 只這一點,曹cao便對劉辯有不小的好感。 曹嵩后來便不怎么來史道人的道觀了,但是曹cao來,他也不阻止。 劉辯后頭出宮就變得光明正大了,行蹤都有人報給天子,除了偶爾去幾趟史道人的道觀——平日里去那里的達官貴人也不少,倒也沒人發現劉辯是在和曹cao進行接觸——剩下的就是去太學,聽聽太學的課,還去看了熹平石經。 總而言之,劉辯就是沒有去天子最擔心他去的地方,大將軍何進的府邸,那天子也不阻止他出門。 他常去太學又讓人覺得他好學,平日里遇到人也都是一副好脾氣,不少人都夸贊史侯溫文爾雅,禮賢下士,不愧是嫡長子,不知不覺間,天子為了扶持幼子上位而說的長子“輕佻無威儀”竟被人完全否決了。 沒有太監愿意在這方面觸劉宏的眉頭,十常侍、蹇碩之類的,要么是沒空打聽,要么是不關心,竟無人告訴劉宏外頭對史侯的風評都變了。 作者有話要說: 感覺自己完全不知道在寫什么……我藥丸??! 不能把作業拖到最后一天才做啊,尤其是不熟悉的方面,否則,蠢作者就是例子啊qaq 第68章 萬年 劉辯比劉協年長, 所以他有一個劉協沒有的優勢,那就是他的年齡足夠他自由地出入宮闈。 而劉協就沒有那么幸運了, 比劉辯足小了五歲的他,不管怎么論, 都還年歲尚小,天子根本不可能允許他隨意出宮。 也就是說,仗著自己的年齡,劉辯比劉協多出了一樣刷聲望的利器。 天子劉宏一向偏心,他是認為長子沒有幼子聰慧的, 就算出去, 也博不到什么好名聲。 但是, 誰知道中間會不會出什么差錯呢? 劉辯在宮外的行動, 天子自己沒有去打探, 但是他卻另外遣了一個劉辯不能拒絕的人去。 就在五月底, 劉辯的宮中迎來了大漢這一代唯一的一位公主, 劉辯的jiejie,萬年公主劉慕。 先帝孝桓皇帝劉志無子, 只有三個女兒;這一代的天子劉宏不同, 他有兩個皇子, 卻只有一個女兒, 于是他早早地將女兒封為了萬年公主。 萬年公主比劉辯大三歲, 算算年齡,也可以開始相看夫婿了。 公主的夫婿一般是從列侯之中選取的,只可惜, 洛陽的列侯,多是宦官及其子弟,有許多列侯都躲回自己的封國或者祖籍去了,還沒有瘋狂到要買賣女兒婚事的劉宏只能勉力挑選,好在萬年公主的年紀還不大,公主晚些出嫁也不會有人說嘴,而且漢室的歷史上,也不是沒有最后嫁給聲名不顯的普通人的公主。 舉個例子,在劉辯的記憶中,孝桓皇帝劉志有三女,三位公主的夫婿中,只有長女陽安公主的夫婿在后來的史書上有明確的記載,因為陽安公主的夫婿是不其侯、輔國將軍伏完。 也怪天子劉宏自己,封了不少的宦官為侯,以至于連徹侯的名聲都隱隱敗壞了,萬年公主也不愿意在這些人里選擇夫婿。 劉慕不是何皇后所出的嫡女,索性她只是一個公主,何皇后也不至于容不下她,只是宮中都知道,萬年公主不常去皇后的長秋宮的。 劉慕是劉宏的愛女,而劉協是劉宏的愛子,順理成章的,萬年公主和董侯的關系很好,與史侯的關系卻也就是那樣。 偏偏是這樣的關系,劉慕卻來了劉辯的宮里。 她待劉辯很親熱,一來便套近乎。 后世有一句俗語,叫做“無事獻殷勤,非jian即盜”,現在雖沒這句話,但是劉辯也知道,劉慕來他宮中不可能是單純探望的。 劉辯也不客氣,很快就問出了這個問題,劉慕回答得很快,道是劉辯近日常在太學流連,也不知是否有見到什么青年才俊。 若是劉辯重生之前,怕是只會認為自己的這位jiejie心慕才俊,想讓他幫忙介紹一二,但是現在,劉辯只想冷笑。 她分明是得了天子的示意,來探劉辯的口風的! 劉辯裝作恍然未覺的樣子:“父皇說,阿姐的年紀還小呢,不著急。以我看,太學里配得上阿姐的人,不多?!?/br> 太學之中,太學生人數不少,且孝桓皇帝之時,太學生群起響應朝中大臣,因此同樣成為宦官的打擊目標,黨錮之禍中受害之人不少。 且熹平石經完成后,天下來抄經、觀經的人絡繹不絕,綿延于途。 劉辯這樣的說法,似是將太學中的才俊們一竿子打死,要是他的話傳出去,難免會有人不喜,認為史侯不禮待士人。 劉辯也不傻,說完之后,又一個個舉例,某某人才學極佳,可惜身體不好,當為能臣,但是做姐夫就免了;某某人極通經義,在治學方面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學習,但是看他的樣子,也是個“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性格,事業心強,不適合當劉慕的夫婿。 劉辯一個個說過去,基本上太學中有名的青年才俊都被他點了個遍,可是偏偏他說的話有技巧,劉慕是公主,歷來漢家的公主尋夫婿條件就高,劉辯不贊同他們當自己的“姐夫”也情有可原,更妙的是,他把每個人的優點都點出來了。 聽得劉辯把一個個人明貶暗褒地說了個遍,劉慕笑了出來:“按你的說法,是這些人都不適合做我的夫婿了?不知弟弟你可有什么好的人選沒有?” 好的人選? 劉辯當然有??! 他是從后世重生回來的,后來的三國時期也是他自己親身經歷的,之后幾十年間風云變幻,成名、不成名的英雄豪杰他大多都認識。 但是,先不論那些人的年紀適不適合做劉慕的夫婿,只說劉慕和劉辯的關系,在劉辯登基之前,他就不愿意為劉慕介紹一個強有力的夫家。 除非等到天子劉宏駕崩、劉辯正式登基之后,他或許會為了拉攏大臣,順便顯示自己和劉慕的姐弟情深,而為劉慕選擇一個好夫婿。 這個時候,劉辯當然只能對劉慕做出一個無能為力的表情來。 劉慕也不生氣,劉宏貴為天子,給劉慕擇夫都耽擱了那么久,劉辯說不出人選來實在是太正常了,反而若是他一口就說出某些人的名字來,那才不正常。 劉慕來找了劉辯之后不久,就到了六月份,這個月發生的唯一一件大事就是太尉被罷。 四月份的時候,擔任太尉的曹嵩被免職,五月份,永樂少府樊陵就通過重金買官當上了太尉。 誰知官印都沒焐熱,一個月后,樊陵就被免去了太尉之職。 樊陵被免職,創下了一個記錄,那就是,他正式成為在位時間最短的三公。 若不是太尉之職至關重要,縱使它同其他的官職一樣是明碼標價的,但是能擔任太尉一職的官員之前也都身居要職,劉辯真的要懷疑,自家父皇頻繁地更換太尉,是又想出了什么來錢的新主意了! 當然了,同曹嵩這個太尉被免職一樣,樊陵被罷官的原因也是因為黃巾賊。 益州黃巾馬相攻殺刺史郗儉,自稱天子。 黃巾余孽在全國各地陸續作亂也不是什么新聞了,但是這一回,黃巾賊居然公然自稱天子,可謂是觸動了劉宏那根敏感的神經。 劉宏動不了大將軍何進,那就只能拿太尉出氣,要劉辯說,樊陵這個太尉被罷得不冤。 明眼人都看出太尉一職現在就是個燙手山芋,就他上趕著想建功立業。 黃巾賊是這么好消滅的? 后世所謂的漢末群雄,除了本身就掌著兵權的那些,其余的哪一個不是依靠收編黃巾余部壯大自己的實力抑或是收獲“第一桶金”的? 太尉位屬三公,從古至今,沒有一位三公在任的時間如此之短。 兔死狐悲之下,不少人覺得天子對此番的黃巾余孽死灰復燃的事件大發雷霆,遷怒太尉,實在是太吹毛求疵了。 再這樣下去,誰敢再當這個太尉? 也有明眼人看出,太尉不過是替罪羊,要緊的是大將軍何進。 就在底下人議論紛紛的時候,天子那里傳出風聲,要在西園設校尉,分兵權,與大將軍分庭抗禮。 在其他人還在猜測這到底是個□□還是確有其事的時候,劉辯卻放下心來。 從上次萬年公主來見過他以后,天子的行事依然同他記憶中完全相符,就是平日里他們見面的時候,天子多關心了他的學業與交游問題,其他方面完全沒有什么出格的。 也就是說,事情的發展,到現在和劉辯的記憶還是相符的。 天子將于西園設校尉,劉辯盡力交好的曹cao將會成為其中之一。 雖然西園八校尉皆受天子心腹蹇碩的牽制,但是在關鍵時刻,各自為政的這幾人,將會成為重要的籌碼。 劉辯對未來的魏武帝的治軍水平很放心,曹cao已經是而立之年了,無論是行事手段還是為人處事都已經鍛煉出來了,劉辯相信他是不會中途掉鏈子的。 果不其然,八月,天子就命人在洛陽招募壯丁,設立西園八校尉。 其中袁紹、曹cao,皆因家世入選。 在開始動手之后,天子又接連任免、遷換了除太尉之后的三公之職,也就是司徒與司空,三公都被天子給換了遍。 再加上驃騎將軍的任命,可以說,天子一套組合拳下來,大將軍何進在朝中的經營被削弱了好幾層。 劉辯老神在在。 他上輩子已經為此惶惑不安過了,何進是他的外家,在他登基之前是他的臂助,但是登基之后,就不一定了,天子現在對何進的勢力動手,自己來做這個惡人,也省得劉辯后頭的活兒了。 不過,劉辯現在還沒有登基,天子這樣下他的外家的面子,相當于光明正大地扇他的巴掌,他可不想像上輩子一樣,等著天子熬不下去了,憑著運氣繼位。 他定要天子名正言順地讓他下旨移居承光殿! 作者有話要說: 蠢作者沒有存稿了orz這一章是現碼的qaq 不過好在已經想好了大綱,要不然一定會卡死的哈哈哈哈 第69章 畢嵐 天子設西園八校尉,其中地位最高的就是上軍校尉, 小黃門蹇碩。 蹇碩是小黃門, 品階當然沒有中常侍高, 但是他侍奉于天子身側,比之地位日高而不用在天子身側時常隨侍的中常侍們, 他更受天子的信任。 南宮嘉德殿現在事實上的宦官之首應當是深受天子信賴的蹇碩。 對于蹇碩如此受寵, 許多中常侍是有所不滿的,天子的信任是有限的, 蹇碩受到信重, 那總有人在天子心中的地位會受到威脅。 通過長秋宮里的張姑姑的牽線搭橋, 在蹇碩被任命為西園八校尉之首的上軍校尉之后不久,劉辯見到了畢嵐。 就算是宦官, 只要是能在天子面前長久露臉的, 都不會長得很差。 如今大漢的官員選拔主要還是舉孝廉的方式, 而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就是被推舉的孝廉最起碼也要五官端正, 不能有明顯的傷痕。 道理很簡單, 從古至今大家都是看臉的,大漢這時候還好,劉辯的記憶里, 魏晉時期, 名士風流,成名的一個個都是清俊不凡的美男子,長得丑簡直就沒有活路。 官員是這樣的標準,長時間在天子面前伺候的宦官, 就更是要符合五官端正的標準了。 要是宦官長得丑,出現在天子面前,傷了天子的眼該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