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節
入夜時分,房門被人叩開。走進來的是沈青、昨日前來探信的施旭,還有最近一段時間投奔而來的其他南燕志士。 穆崇玉知道,他們是來勸他的,勸他行刺薛景泓。 照沈青的說法,一年前不行刺薛景泓是因為己方的跟腳還未立穩,根基還未牢靠,行刺薛景泓只會給其他勢力徒增機會,而現在形勢卻已經迥乎不同了。 他們在豫州得以立足,打通了豫州上下全部人脈關竅,掌握了豫州財政軍權,又通過新政籠絡豫州南燕百姓之心,這便到了行刺薛景泓的絕佳時機。 但凡派一隊死士上京拿了薛景泓性命,他們在豫州就可以立即發兵北上,趁亂拿下北渝都城,取而代之,一血當年兵敗之恥! 這確實是條上上之策,尤其是對如今兵力還不算十分強大的他們而言。與其等待著薛景泓虛無縹緲的諾言,把身家性命交給對方定奪,不如主動出擊,先發制人。 這番話,沈青已經勸了他不下十遍。穆崇玉卻始終無動于衷。 眼看著今晚又要陷入僵局,沈青不著痕跡地吸了口氣,悄然向身側的施旭遞了個眼色。 施旭會意,他重重地上前一步,把一封密函呈到了穆崇玉的面前。 “陛下,且看豫州之外,北渝人是如何對待我們南燕人的,那姓薛的獨夫嘴上答應得輕巧,暗地里卻在魚rou我南燕的百姓,退一萬步說,縱然他肯善待南燕人,他手下的北渝老賊們未必肯??!” 施旭說的并不夸張,那封密函上揭露的的確是一樁令人發指的慘案。 有一北渝高官顯貴突然在兩個月前買了大批南燕婦孺幼童入府,有數百人之多,當地人都以為是充作家奴,所以并不以為意,直到兩月以來都未見這些南燕婦孺幼童出入這達官顯貴的府邸,像是憑空消失了一般,極其詭異。 施旭手下的探子探到了這一點,又經過詳細打探,才終于發現了內情。 原來這些婦孺幼童并不是充作家奴,而是這位達官貴人的玩物! 此人以虐殺手無縛雞之力的婦孺幼童為樂,數百個南燕人被他圈進府里,全做了虐殺的玩物,故而才只進不出! “陛下,那薛景泓雖許諾了要善待南燕人,可只要北渝政權一日不倒,這‘善待南燕人’就是一句空話啊?!?/br> 施旭說得懇切,他的頭重重地叩在地上,發出令人心顫的一聲悶響。沈青站在一旁,呼吸也漸漸沉重起來,要與這夜晚微涼寂靜的空氣黏著在一起。 穆崇玉卻始終未發一言。他手捧著那封密函,不見有絲毫動搖,眼底也是如往常一般的沉靜如水,甚至沒有絲毫波折。 他的目光靜靜投在密函上飽含著血淚的控訴上,終于瞇了瞇眼,把一句話說得冷硬冰涼:“此人對我南燕人不仁,朕身為南燕舊主,當然不能坐視不管。他視人命如草芥,朕便叫他還命回來?!?/br> 沈青臉上驀地浮現驚喜之色,他的手悄然緊握成拳,然后也撲通跪倒在地,沉聲道了句:“陛下圣明?!?/br> * 密函上揭發的那位達官貴人是北渝的一個貴族,在漠北時便游手好閑,驕奢放.縱,入主中原后,因著家族的勢力捐了一個官職,現下便是在豫州之側的徐州做官。 據施旭打探得來的消息,此人家宅戒備森嚴,來回進出的家丁侍衛都異常謹慎小心,一舉一動不留一點漏洞,恐怕穆崇玉他們不好直接對其興師問罪。 論官職,這人有世襲的爵位在身,品階也要比穆崇玉的豫州牧高上半品,穆崇玉是無權問罪于他的。 要想討伐此人,只能另想門路。 十一月深秋,豫州牧以相鄰的徐州出現匪患為由,特派遣一支三千兵力的隊伍前往徐州,幫助徐州牧剿匪,一同前來的,還有新近上任一年的豫州州牧宗裕宗大人。 徐州牧得此消息,不作他想,只當是帝都那邊的諭令,命相鄰州縣的大人相助自己,于是大開城門,笑臉相迎。 穆崇玉由是得以讓自己的三千兵馬,光明正大地走進了徐州的地界。 徐州牧是個圓滑中庸之人,他雖與穆崇玉官職大小相等,卻也處事頗為妥當,盡心接待穆崇玉一行,大盡地主之誼。 穆崇玉乘其意,指揮著三千兵馬到所謂的匪患一帶游走一圈,讓事先到這兒偽裝成土匪、佯作擾民之態的陳康四和其他弟兄收了工,便凱旋歸來,“意氣風發”地坐到了慶功宴上。 觥籌交錯、推杯換盞之際,徐州牧不由得瞇起了眼,目光略帶著點陶然地打量著穆崇玉的側顏。 他酒興上來,端起一杯陳釀的綠酒搖搖晃晃地沖穆崇玉舉了起來。 “宗、宗大人生得一副好皮囊啊……”那白玉琉璃盞微微傾斜,青碧的酒沫差點要泛出來:“本官閱人無數,還從未見過如宗大人這般、生得這般好的?!?/br> 再說兩句,徐州牧那張醉態酣然的笑臉就要湊上來了。 沈青拍著桌案就要暴跳而出。 穆崇玉微微搖了搖頭,他給自己也斟了杯酒,動作溫文爾雅:“大人過獎?!?/br> 點頭示意,仰頸干杯之際,似是不經意的,穆崇玉輕聲問道:“難得匪患已除,如此大的功績,你我二人不能獨享。值此興頭之上,大人何不把徐州的一干顯貴全都邀約前來,舉杯共飲,方顯示我大渝的無上功績?” 幾杯酒下肚,穆崇玉白皙無瑕的面龐上浮現出兩片淺淡的紅暈,猶如美玉沁出了光暈。 徐州牧兩眼發直,幾乎是下意識的,便結結巴巴地答了個:“……好?!?/br> 作者有話要說: 這篇文恍惚變成了月更……啊啊我好想在開學之前結束它啊啊??! 第50章 誘敵出甕 這一場慶功宴把徐州地界叫得上名號的豪紳貴胄都請了個遍, 宴會就在徐州牧家宅的后花園舉行。 亭臺樓閣,飛檐畫角, 來往者皆華服緞帶,貴氣逼人。 戰亂時代,還能如此紙醉金迷, 可見徐州一帶果然財力雄厚,富紳云集。 曉月初掛樹梢,眾人分賓主坐定。酒筵一上, 氣氛便立即活躍肆意起來。 尤其是有不少人打量著坐在徐州牧身側、初次露面的穆崇玉, 目露探尋者有之, 更有目光大膽的,已視線灼人地將穆崇玉從頭到腳地打量了個遍,端著酒杯正躍躍欲試。 穆崇玉只作渾然未覺。他輕攆著桌子上的細腳青瓷杯, 目光從那剔透的酒液中抬起, 恰似無意地, 落在對面的人身上。 對面一桌擺在首位的筵席后面, 正是他此次要找的人, 薛元泰。 祖上立過軍功, 賞了個三等侯爵, 被賜了北渝國姓薛姓,可惜世襲到今天, 這侯爵府已大不如前。薛元泰,是個只知享樂,卻半點不知正務的紈绔。 薛元泰并不知穆崇玉在打量他, 他坐在筵席上,卻仿佛心不在焉般,坐立不寧,只坐了一會兒,便要借故離席。 穆崇玉眸光微閃,他嘴角邊勾起一抹恰到好處的笑意,舉起青瓷杯,道:“薛侯爺?!?/br> 薛元泰一怔,一雙尖細污濁的眼睛微微躲閃了一下,猶豫了好半天,才不甘不愿地轉過視線,看向穆崇玉,既而猛地一亮,卻又被那渾濁晦暗的神色淹沒下去。 穆崇玉含笑道:“薛侯爺何故如此焦躁不安?可是府中出了什么事?” 薛元泰臉上閃過一抹獰色,半晌生硬掩去,擺擺手,道:“沒什么,沒什么?!毙睦飬s泛起了嘀咕。 他本不愿來赴宴,可無奈耐不住徐州牧盛情相邀。他雖是個世襲的侯爵,心里也清楚,家道逐漸落沒,反倒要給這地方官幾分面子,不然總說不過去。 可是這家里…… 一想到家中那兩百名rou.仆,薛元泰眼神中便流露出一種既狂熱又污濁的目光。 穆崇玉看在眼里,心咯噔一沉,面上卻不動聲色:“既是沒什么急事,又何故如此倉促?眼下美景怡人,又有佳釀在前,薛侯爺莫要辜負啊?!?/br> 徐州牧正巧看到兩人相談,哈哈一笑,也湊過來道:“是啊,薛侯爺既沒什么事,今天可決不能離席,你我三人非不醉不歸才是?!?/br> 薛元泰皺眉想了半晌,最終不得不訕訕坐下,心里暗道,府邸守衛頗嚴,應是不會出什么紕漏。 如此一來,在穆崇玉的事先安排下,頻頻有人過來與薛元泰攀談敬酒,這一坐便坐到了月上樹頂,亥時三分。 終于不再有人過來敬酒,薛元泰兩眼暈暈,兩腿顫顫地扶案站起,朝豫州牧懶懶散散地作了一揖:“這筵席也該散了,本侯這便要告辭了?!?/br> 徐州牧未語,穆崇玉卻微微一笑。他抬頭望天邊月色,算了算時間,站起身,淡然揚聲道:“筵席雖散了,侯爺您的專場卻才剛剛開始?!?/br> 話音未落,只見花園兩側剛剛還安然而立的侍衛突然傾巢而動,動作快得在場諸人還未有所反應,便見薛元泰已被五花大綁,摁倒在地。 徐州牧愕然:“宗、宗大人,這是……” 穆崇玉嘴角笑意未改,聲音卻不見了溫度:“大人只當是什么都沒看見,什么都沒發生便是。這薛元泰只管交由本官處置?!?/br> 撂下這一句話,穆崇玉著身邊侍衛將薛元泰輕而易舉地帶走,便揚長而去,徒留徐州牧滿目茫然古怪地坐在原地。 薛元泰還在兀自掙扎,指著穆崇玉破口大罵,罵他目無王法,膽大包天。 穆崇玉聞此只問了一句話:“侯爺在鞭笞折磨那些婦孺孩童之時,可曾想過什么王法么?”便立即叫薛元泰消了聲。 彼時的薛府。 沈青領著那三千兵馬將薛府抄了個底朝天。一府的守衛再嚴密,到底抵不過正規訓練的軍隊。只要薛元泰不在,沈青搜查薛府可謂是輕而易舉。 只不過待找到那兩百名婦孺兒童時,卻是徹徹底底震驚了。 那是一個昏暗的地窖,地窖里陰冷潮濕,彌漫著令人作嘔的血腥味。沈青破門而入,看到里面的慘狀時,只覺得渾身血氣都往腦海處上涌,讓他怒火中燒。 每個人都被折磨得不成人形,女人不像女人,小孩不像小孩,沈青甚至不能確定,到底還有沒有活人。 在這種境遇下,活著猶不如死去。偏偏那薛元泰只以折磨人為樂趣,把人折磨得生不如死,卻又求死不能。 穆崇玉看到這被解救出來的二百人時,有一瞬恨不得手刃了薛元泰,但到底還是忍住了。他叫人挑去薛元泰手腳筋絡,拿刀刮去他身上一半血rou,才深覺出氣。 緊接著,又捆著這血rou淋淋的薛元泰在城門口警示了三天,以血書其罪行,以儆效尤。 這件事待傳到北渝朝堂上時,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從來沒有人膽敢這樣挑釁北渝貴族的權威! 有人早已把這件事的始末調查清楚,得知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地方官敢有此作為,雪花一般的奏折紛紛飛過來,把穆崇玉彈劾得一無是處,罪大惡極。 而薛景泓,卻就在等著這樣的奏折。 北渝皇宮內,雖只是十一月份,便已到了冷風簌簌的初冬。 雪絮一般的烏云從遙遠的天際蔓延過來,與煞白的宮墻連成一色,薛景泓提著宮燈踏上冰冷堅硬的青石臺階,思緒飄到很遠。 記憶恍惚是隔了幾輩子那么長,就那樣如同細水一般緩慢而無聲地滲入到他兩世以來的光陰里,刻骨銘心。 他記得,崇玉總是畏冷,從前站在這陰冷的宮墻內,總是蒼白著一張臉,仿佛被圈入籠中的雀,神色中透露著他不懂的戰戰兢兢。 后來好不容易他們兩人之間的關系稍稍和緩了,便又是江東大旱,亂民如潮,他每天批改奏章,卻還是被愈發繁多沉重的事務弄得不堪其憂。 也恰好是那個時候,崇玉對他的態度悄然改變了吧。 當初他未能看明白的事,到了今天,倒是能夠回味出端倪來了。 薛景泓自嘲的笑了笑,宮人被他遣退到一邊,他自己扶著御書房前的欄桿,慢慢走了上去。 崇玉那時雖態度淡漠,可后來,兩人也漸漸能在御書房里談論政務,縱論古今了。 就像,就像之前他們在豫州那樣。 薛景泓臉上浮現出一絲懷念的神情,他點亮燈架上的燈盞,坐在了書案后。 也不知崇玉最近過得如何?自己送去的狐裘有沒有派上用場? 他邊嘆了口氣,邊打開今日剛剛送到的信件。那上面字跡瘦勁俊逸,落筆簡潔,只寥寥數筆,勉強達意而已。 這是崇玉這一年以來回復給他的第一封信,也是唯一一封。 那上面只有一句話:“愿遵君諭,共除惡賊?!?/br> 只有八個字,卻已讓薛景泓喜出望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