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嫩美女在线啪视频观看,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岛国三级在线观看,久99视频精品免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躍馬大唐在線閱讀 - 第578節

第578節

    總之,李光弼下定決心,無論如何要在長安城和王源死磕,哪怕是城破之后,也要拖入巷戰,利用長安坊市之利,拖垮神策軍。

    面對李光弼的這些舉動,有一個人很不開心,那便是鄭秋山。他對李光弼甚為不滿,吃了那么大一個敗仗,居然還死挺著不自己請辭相國之職,不主動請辭大元帥之職,反而沒事人一般的繼續腆臉呆在位置上。這個人的臉皮也太厚了。

    鄭秋山不斷在李瑁耳邊吹風,請求李瑁降罪于李光弼,奪其一切職務投入大牢論罪。同時,他建議李瑁做好遷都洛陽的準備,長安太危險。一旦神策軍到來,到時候想走都走不掉了。

    李瑁也處于矛盾之中。一方面,李光弼確實讓他很生氣,居然敗的如此徹底,李瑁在得到消息之初恨不得將李光弼凌遲泄憤。但回到長安后冷靜下來之后,李瑁卻又意識到將一切歸咎于李光弼似乎有失公允。況且這一路走來,正是李光弼的全力輔佐,鞠躬盡瘁大事小事的謀劃,才有了如今的局面??梢哉f若沒有李光弼的話,自己恐怕將束手無策。即便在這樣的時候,李??吹降睦罟忮龆家琅f在積極的備戰,積極的為保衛長安而忙碌。自己實在是不忍心治李光弼之罪。

    另外,大敵將至,這時候需要有一個能夠扛起責任的人來主持場面。自己自認是沒這個能力的,鄭秋山恐怕也不成,即便他有這個本事,李瑁認為也不能冒這個險。長安城的得失便是朝廷能否延續的關鍵,這時候李瑁心中還是傾向于讓李光弼主持大局才能安穩。而且鄭秋山這時候提出要自己遷都洛陽,簡直是荒唐之極。若長安都守不住,洛陽又能如何守的住呢?可以說其實長安便是自己的底線,丟了長安,其實一切也都將結束了。

    帶著這種矛盾的心理,李瑁遲遲難以做出處罰李光弼的決定。鄭秋山越是在耳邊吹風,甚至讓鄭貴妃在枕邊吹風,也沒能讓李瑁下定決心。反而在得知神策軍大軍攻克金州的消息的當晚,李瑁召見了李光弼。

    君臣二人在萬春殿的暖閣里談了一宿,當李光弼清晨離開時,有人看到李光弼的手上纏著布巾,透著隱隱的血跡。他們不知道發生了什么。

    那是李光弼為李瑁又斷了一次指頭。上一次李光弼在借回紇兵馬攻長安時,曾和統帥回紇兵馬的乞扎納力爭吵,以斷一指之威迫的乞扎納力讓步。而這一次,李光弼再斷一指向李瑁發誓,他將拼死守住長安城。也正是李光弼的斷指之舉,讓李瑁想起了那一次李光弼的斷指舉動,最后將長安成功拿下。也讓李瑁對李光弼重拾信心。他決定再給李光弼一次機會,讓他全權負責長安的守城之戰。

    鄭秋山對這次召見極為在意,可惜他沒辦法在場,只能派人盯著萬春殿中亮了一夜的燈光,卻干捉急沒辦法。直到李瑁上朝,頒布罪己詔,將通州之戰的主要責任攬于自己身上,并且當殿用刀割下了一縷頭發表示懲罰自己的行為后,鄭秋山才明白,李光弼就像是一塊擋在自己面前的又臭又硬的石頭,實在是搬不開了。

    李瑁的罪己詔和割發代罪的行為也讓滿朝文武大為震驚。割發如割頭,李瑁此舉顯然便是要告訴文武群臣,他依舊力挺李光弼。群臣豈能不明白其意。之前所有人都以為李光弼要完蛋,所以在言行之中也有了怠慢。李光弼下達加固城墻修建工事的這些命令時,不少官員也都消極應對甚至陽奉陰違。但此時,這些人都后悔不迭。他們是了解李光弼的,他這個人可不講情面,之前是倒了霉所以沒發作,但現在重新得勢,怕是要秋后算賬了。

    然而李光弼卻沒有如他們所料想的那樣開始報復,在殿上,李光弼推心置腹的說了一番話,大意便是:朝廷已經到了最危急的時候,這時候必須上下一心眾志成城。任何不利于團結,不利于御敵的行為都不能再做了,否則便真的完蛋了。所以他李光弼不會計較之前眾人的態度,不會去打擊報復,他感謝陛下的信任,也痛恨自己的無能。但從現在起,希望全體官員朝廷上下都團結一心,應對眼前的危機,以前的事一筆勾銷。

    這番話說的情真意切慷慨激昂,也讓眾人的頭腦變得清醒了起來。是啊,神策軍就要兵臨城下了,現在還考慮其他的亂七八糟的東西干什么?唯有全力守城一途,方可有生路。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叛離了太上皇的,這時候便是想再叛回去也是不可能的。長安城破了,所有人都是個死,所以還胡思亂想什么?

    李光弼又不點名的斥責了鄭秋山提出的遷都洛陽的提議,他告訴李瑁和眾臣,此時此刻,只有堅強面對,絕無妥協之策。陛下若去洛陽,長安民心軍心必散,長安守不住,洛陽又怎能守???與其如此,還不如死戰長安。長安城中兵馬糧草充足,城墻堅固,敵軍雖然強悍,但長安城必是他們折戟之處。

    李光弼的一席話從某種程度上讓李瑁君臣的心再一次的鼓舞了起來,在一片烏云籠罩之中,李光弼的清醒和冷靜以及展示出來的氣勢像是一股勁風吹散了陰霾。更何況,李光弼拿出了具體的防御措施,具體到一坊一市的防守,一宮一街的布置。利用長安城的地形做出了極為合理的布置,更是讓這陰霾盡去的天空中升起了燦爛的陽光。

    這之后,全城大行動,每個人都全力投入到這個防守的大計劃之中。幾乎全城動員起來,加固工事,搬運物資,街巷之中坊市之間也修建起一層層的工事。幾座宮城也開始加固宮墻。全城都陷入一種瘋狂之中。

    ……

    王源和高仙芝的大軍于十月下旬才慢吞吞的抵達了長安西城外。大軍在西城外的曠野上扎下了營盤,卻并沒有急于攻城。

    沒有急于攻城的原因有很多,一則彈藥的補充還未完成。短短月余時間,虎蹲炮只增加了三十門,爆破彈也只有數百枚,這是完全無法應付長安這座堅城的。手榴彈等物資也只有區區幾百枚,雖然兵工廠已經加班加點的趕工,但畢竟產能和效率就在那里,并不能滿足需要。

    另外一個原因便是,王源并不想進行強攻。抵達長安城下之后,當看到長安城的防御規模的時候,王源便相當的吃驚了。短短月余時間,長安城的城墻又高了不少,箭塔又多了不少。城墻高度厚度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這幾乎已經不是一座城池了,就像是一座高大的城堡一般。若是強行攻擊的話,也不知道要死多少人才能攻進去。

    王源不想死太多的人,倒不是婦人之仁,而是他見了太多的死亡。如果這場大戰再死個幾十萬人的話,戰后的恢復不知道要拖后多少年。當今大唐,經過安祿山反叛和內戰之后,傷亡人數恐已有上百萬之數。大批的青壯年受傷或者戰死,于國于家都是極為不利的。

    當王源得知在揚州城的一場暴動之后,百姓們殺了崔氏兄弟和沈子芳,且將三人的人頭不遠千里送到自己手里的時候。這種不能再讓百姓們死傷太多的想法愈發的強烈。王源也知道這種想法是不對的,但他一想到長安城中的兵馬大多都是被強征入軍的老百姓的時候,這種心魔便揮之不去,無法釋懷。這也迫使他積極的思考,如何才能以最小的死亡完成這最后的一擊。

    長安城雖然四城緊閉,早已斷絕了進出的通道,但王源還是得到了城中的一些消息。城內的細作有一萬種辦法將消息傳遞出來,這對斥候們而言不是難事。由此,王源也知道了長安城中眾志成城守城的一些情形。

    王源驚訝的是,李光弼在經歷了通州之敗后居然還主持著大局,李瑁居然沒治他的罪,這簡直不可思議。得知這個消息的高仙芝等眾將也表示驚訝,在他們的想法里,李光弼怎么可能還在掌控大局。

    對神策軍而言,這不是好消息。通州之戰后,王源在內部會議上分析了原因。他認為李光弼在此戰中雖有失誤,但應對還是得當的,實在是神策軍的手段太強,而李光弼手下的兵馬素質實在堪憂,否則李光弼不至于如此慘敗。王源決定速戰速決,不愿意拖延太久的原因便是不希望在數日的鏖戰中讓那些新兵們適應戰場的殘酷。有時候一場戰斗便可以讓一名新兵在心理上成熟起來,這在人數占優的對決中便以足夠。李光弼能想出那種圓形防守陣型,足以說明他不是泛泛之輩??上У氖?,自己擁有虎蹲炮這種神器。王源捫心自問,若自己不是穿越而來,沒有想辦法開掛的話,自己定非李光弼的對手。

    那么現在,李光弼依舊主持著城中大局,且鼓動起城中的士氣誓死守城,李瑁在這種情況下依舊信任著他,這說明李光弼在李瑁的朝廷中的地位之重。甚至可以說,長安城中之所以到現在還有這么積極的態度,完全是李光弼一人的作用。他便是如今長安城中的定海神針,沒有他長安城怕是一片混亂了。

    對于王源的這番評價,高仙芝表示極大的認同。兩人一致認為,要想順利的攻下長安,或許先要做的是另外一件事,便是讓長安城中重新陷入混亂,讓李光弼無法主持大局,這或許才是關鍵的一步。

    經過數日的思考和商議,王源和高仙芝商定了計劃。

    十一月初十日,神策軍兵臨長安城下的第十九天的上午,神策軍毫無征兆的發動了攻城作戰。

    說是攻城作戰,其實也不能完全說是在攻城。而似乎是一種炫耀。從上午辰時開始,總數六十六門虎蹲炮在城下一字排開,對著長安城中進行了一場狂轟爛炸。往長安西城傾瀉了數百發的炮彈,將西城三排民坊盡數籠罩在內。數十發炮彈竟然遠遠的打到了皇城西側的掖庭宮內,將掖庭宮內的兩座殿宇轟塌。

    李瑁嚇得魂飛魄散,緊急起駕往東搬遷到了他不愿意居住的興慶宮中暫住。要知道皇城距離城西七里之遙,對方的炮彈居然可以轟到皇城,那么長安還有什么安全的地方?理論上來說,若是對方在四城都布置了攻城大炮的話,城中便再無安全的所在了。長安城最中間的位置都在轟炸范圍之內。

    好在炮擊持續了不是太久。一個時辰后,炮擊停止。城西一側房舍被炸塌了幾百間,人倒是死的不多,但帶給百姓們的恐慌是極大的。西城的百姓們拖兒帶女的往東城跑,不愿再住在西城了,因為那里可一點也不安全。

    李光弼意識到王源是要故意制造城中的混亂,要讓百姓們的恐慌打亂守城的節奏,他派出兵馬嚴禁百姓流竄,不許他們滿城亂竄,以維護穩定的秩序。同時公告百姓,即便對方又如此火器可轟擊城內,但他們攻不破城墻,那便不必驚慌。

    可是仿佛是為了打臉一般,午后時分,外邊的虎蹲炮又是一輪齊射。這一次轟擊的是城門和城樓。半個小時下來,城門被轟的稀巴爛,四層高的城樓被轟的倒塌下來。幸虧各處城門洞都已經用土石封死,城門破了倒也無礙。但半空中的城樓倒塌下來的場景,還是讓守城的所有人都心驚膽戰。他們開始懷疑在對方如此兇狠的手段下,這些工事還能不能經受的住。

    但神策軍的轟擊是有技巧的,他們沒有朝著城墻轟擊。以長安城目前的城防,轟擊城墻即便是爆破彈也未必奏效。徒耗虎蹲炮耐久和彈藥罷了。

    第1100章 造勢

    這樣的轟擊陸陸續續持續了一整天。城里打幾炮爆炸彈,城墻上的箭塔上轟幾炮鐵彈。一天下來,炸毀了五六百間房舍,干塌了西城三座城門樓和城墻上的三十多座箭塔。城中的緊張氣氛在蔓延,流言也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大肆的滋生和傳播起來。

    “神策軍可真是厲害啊,難怪李相國會在通州大敗。神策軍手中有這等攻城武器,誰能擋得???一炮轟下來,房子都轟塌半邊,我的老天爺,太可怕了?!?/br>
    “這便可怕了?我可是聽說了,神策軍還沒動真格的呢。聽說那王源手中還有一種叫做‘轟天雷’的玩意兒,比之今日的這些打進城里的玩意兒厲害百倍。豐州城下,王源只有幾萬人,跟回紇人的十萬騎兵打,你道為何輕易取勝的么?便是用的那玩意。聽說‘轟天雷’一炸便是幾百人尸骨無存,天崩地裂,無堅不摧呢?!?/br>
    “……照你這么說,豈非城墻再堅固也是無用?他們豈非隨隨便便就打進來了?”

    “可不是如此么?本來就沒用。那轟天雷可開山裂石,城墻根本抵擋不住?!?/br>
    “那李相國為何還逼著大伙兒去修城墻,修工事?這不是白費氣力么?”

    “李光弼這么干是有原因的。聽說這當中是有內情的?!?/br>
    “什么原因?說來聽聽?!?/br>
    “……我也是道聽途說,未必是真。我只這么一說,你只這么一聽,轉了頭我可不認?!?/br>
    “放心便是,我不會亂說的,到底是什么原因?”

    “我告訴你呀,李相國和王源之間有深仇大恨。當初太上皇在成都的時候,李相國便跟王源之間斗得不可開交。王源率兵馬離開成都出來平叛的時候,李相國便在成都到處跟人說王源要謀反篡位,連太上皇也信了他,差點命人拿了王源??赏踉词呛蔚葮尤??怎會輕易束手就擒,后來率兵回到成都,揚言要找李相國算賬,李相國見勢不妙便逃離了成都。后來便擁立了新皇即位,跟王源唱對臺戲。你想想,這兩個人之間能和好么?所以現在各為其主,打的不可開交。但其實無論是太上皇還是新皇當皇帝,那又有什么干系?”

    “……你的意思是說,那王源現在擁太上皇復位,也是被李相國給逼的沒法子是么?他們是死對頭,不是你死便是我活是么?”

    “可不就是這樣么?你現在知道李相國為何要死命的逼全城百姓加固城墻工事了吧,那是因為他知道王源是沖著自己來的,若被王源攻破長安,第一個死的便是他,所以他不得不死守……”

    “這……你說的這些好像沒什么根據吧,你說李相國和王源之間有深仇大恨,這我倒是可以信。但你說王源起兵攻長安便是為了殺李相國,這恐怕有些牽強?!?/br>
    “你這不抬扛么?我剛才已經說了,這一切都是道聽途說,我豈能保證這些都是真的?他們這些高高在上的人之間的事情,我這等市井小人物又怎能知曉的清楚?或許根本就是沒影子的事,又或者一切都是真的,誰能知道呢?總之不管是真是假,咱們老百姓倒霉,朝不保夕,還天天累得跟狗一樣。罷了,不說了,咱們說的話你可別瞎傳出去,我可不想去蹲大獄,你可莫害我?!?/br>
    “放心放心,我閑的慌么?到處說這等事?!?/br>
    以上這段對話只是城中市井之間流言的某一個版本而已。似這等流言,在長安城中像是雨后春筍一般的滋生出來,很快便在大街小巷之間流傳開來。各種各樣的版本的對話,其實其核心的內容便是,王源此次攻打長安的目的便是為了李光弼而來,他并非對新皇不敬,而是因為李光弼在新皇面前給他栽贓陷害,逼得他不得不走今日這一步。所以王源的目標便是要抓到李光弼,殺了李光弼。更離奇的是,王源手中握有一種叫做轟天雷的大殺器的消息也傳的有鼻子有眼。據說這轟天雷無堅不摧,城墻再堅固其實也抵擋不住。一切的加固城墻修建工事的行為都不過是在徒勞罷了。

    所有這些流言的起源,便是長安城中混入的神策軍的細作之口。王源要實施的計劃的第一步便是在城中散布這些莫名其妙的消息。散布自己和李光弼不共戴天的各種傳聞,散布自己完全有能力拿下長安的流言,大肆宣揚那種并不存在的轟天雷的厲害。配合著這些流言,本就已經人心不穩的長安城中,變得更加的人心惶惶,到處都彌漫著一種焦灼和驚恐。

    這些流言和傳聞其實是很有漏洞的,譬如李光弼和王源之間的恩怨,很多人都知道并不是那么回事。特別是那些從成都回到京城的官員和百姓,他們都知道,其實李光弼的時候并沒有發生流傳的那些事情。李光弼確實和郭子儀在成都待過一段時間,但那段時間平安無事,根本沒有什么和王源之間鬧翻的事情。不過李光弼忽然離開成都跑去朔方河東一帶倒是有的。新皇在李光弼的擁戴下登基也是實情,但事實卻并非是和傳言的那樣,其中大有出入。

    謊言重復了一千次便是真理。在外有大軍壓境,炮彈在城里落下炸響,每日超不保夕的時候,百姓們根本無暇去分辨求證這些謊言的真假。這些流言一旦滿城傳開來,很多百姓便都信以為真,以為真相正是如此了。很多百姓開始暗中的詛咒李光弼,怪他為一人的恩怨連累了整個朝廷和全城的軍民。詛咒他早點去死,免得連累了大家。

    仿佛是為了讓這樣的流言變得更加的可信,神策軍在城外空地上進行了一次規模龐大的爆破行動。在城頭數萬守軍和百姓的注視之下,西城外那座雄偉的被稱作躍馬臺的土山包,在一聲巨響之后被夷為平地。要知道那座躍馬臺可是一座高五六長,方圓數十步的巨大土臺。上面綠樹蔥蔥,還有一座巨大的亭臺。甚是雄偉的一座土山,居然在那一聲巨大的爆炸之后被夷為平地。這一下子便證明了對方手中確實有那種叫做轟天雷的攻城利器的存在。躍馬臺都能被夷為平地,城墻跟躍馬臺相比要矮小了許多,那還能抵擋的住么?

    他們不知道的是,這一切都是神策軍的手段而已。為了將這座土山夷為平地。王源事前命人將土山內部基本挖空了。然后將百余只炸藥包貼著山包的頂部安置,引爆之后自然是天崩地裂,山包塌陷,徹底夷為平地。事實上在引爆之前,因為挖空泥土的行為,導致躍馬臺上的涼亭差點倒塌,還是用巨木在下邊撐住了才沒有露餡。為了挖開土包,一千多士兵硬是挖了三個晚上,將挖出來的泥土全部用沙包裝運至營后堆積,不讓城頭看出破綻??芍^是為了配合城里的流言,王源也算是下了血本了。

    軍中新補充了幾百只炸藥包,王源曾經想過要通過在城墻下安置炸藥包的手段炸塌城墻的。但他發現這個想法很好,但實施起來卻是不可能的。要在城墻下放置炸藥包,達到炸毀城墻的目的,或許在其他的城池可行,但在這里絕對不行。挖地道通向城下是私心妄想,光是那十幾丈寬,數丈深的護城河便不可逾越,更別說要想炸塌城墻,必須得挖透城墻根部的地基,將炸藥防止在城墻地基之下才可。那可不是一般的工程量,有那手段,何不干脆直接挖穿城墻,還費那個勁作甚?所以寶貴的炸藥便成為了王源演戲給城中軍民看的手段,給城里火熱的流言再加一把火。

    這個消息也確實迅速的讓城中的流言達到了沸騰的狀態。原本不太信的人因為轟天雷的存在也開始相信整件事情。高明的撒謊者一般都是謊言夾雜著真話,一旦真話被證實,人們便會連謊言的部分也都認可了。這便是人的一種普遍的心理。

    滿城風聲,自然不可能不被上層得知。李光弼對這些流言也早有耳聞,但他卻無暇去處理,因為時間緊迫,他現在一門心思要做的便是抓緊將長安城防加固,抓緊訓練新兵,抓緊準備守城的物資,一刻也不能耽擱。他知道,城外的神策軍是不可能一直駐扎不攻的。隨著即將進入寒冬臘月之中,天氣的嚴寒也逼著神策軍做出選擇,他們要么在下一場大雪來臨之前撤走,要么便會在那之前發動攻城。更有可能發生的是后者。

    李光弼不在乎,但不代表其他人不在乎。鄭秋山從城中開始流傳這些流言的時候便已有耳聞,數日后城中這樣的流言越來越沸騰的時候,鄭秋山終于去見了李瑁,告知了城中流傳之事。

    李瑁聞聽此事后將鄭秋山狠狠的訓斥了一頓,斥責他道:“眼下眾志成城防守長安之時,你拿這些市井流言來跟朕說,那是何意?你該去全力協助李光弼辦事才是,而不是背地里說他的壞話?!?/br>
    鄭秋山滿臉羞愧的退了出來,氣的心中大罵。但他沒有放棄,他覺得這件事必有蹊蹺。若流言是真,那李光弼便是拖著大家一起下水,他有責任讓陛下明白這一點。

    一日后,當城外的轟天雷爆炸的消息得到證實之后,鄭秋山再一次進宮,詳細描述了轟天雷將那座躍馬臺夷為平地的經過,并找來十幾名親眼目擊此事的將領加以證實。李瑁這時候才感到有些緊張。這轟天雷威力如此之大,那這城墻工事修建了又有何用?長安城豈非危在旦夕么?李光弼為何無動于衷?難道當真是因為他絕無退路?不得不死撐著?

    一旦心中有了疑惑的苗頭,接下來便是源源不斷的猜疑。李瑁本就是個疑心重的人,只是對于李光弼,他一向并無猜忌??墒抢罟忮霰鴶≈?,即便依舊信任李光弼,但和以前相比,心中早已生了些疙瘩。此時更是越想越覺得猜疑。鄭秋山又在旁不斷的添油加醋,著實加了一把火。但即便如此,李瑁還是沒有表態,他并不完全相信這件事。但問題是,那轟天雷如果屬實,長安城的安危確實堪輿,這件事需要問問李光弼,看他如何應答。

    李瑁立刻召見了李光弼,先是詢問了城防的進展和對戰事的展望,李光弼條理清楚的回到了李瑁,這些本就是他在心里千遍萬遍想好的事情,自然是胸有成竹。

    然后,李瑁話鋒一轉,問到了轟天雷的事情。

    “兄長,城里瘋傳神策軍有一種叫做轟天雷的攻城利器,可轟破城墻。這是不是真的?”

    只這一句,李光弼便知道李瑁已經知道了城中的那些流言了。李光弼正色道:“陛下,此時此刻,如何能被城中的那些市井傳言所左右?所謂的轟天雷純屬子虛烏有之事,陛下不要相信。長安城只要城防堅固,上下齊心,眾志成城,絕無被破之虞?!?/br>
    李瑁皺眉道:“可是聽說神策軍在城外試射了一發,夷平了躍馬臺啊,難道沒有這件事么?”

    李光弼道:“有,躍馬臺確實被夷平了,但臣并不認為那便是什么轟天雷。臣從未聽說過他們有轟天雷這種攻城火器,城中流傳的所謂轟天雷在和回紇之戰中轉敗為勝的事情也是假的,臣親自做過調查,那是他們用一種叫做‘手榴彈’的火器殺敵,而絕非是什么轟天雷。那東西威力不大,對我城防無損?!?/br>
    李瑁哦了一聲又問道:“你怎知他們沒有轟天雷?萬一他們真的有呢?”

    李光弼皺眉道:“陛下,切不可聽他人胡言亂語。王源若真有那個叫什么轟天雷的玩意兒,為何不直接攻城?反而在城外的躍馬臺上用?威懾我們么?用意何在?如此明顯的破綻,陛下怎么會想不明白?這些相信這等荒謬傳言之人豈非愚蠢透頂?”

    李瑁變了臉色,李光弼言語甚是不敬,話中之意豈非是映射自己也是愚蠢之人?

    李光弼也立刻意識到這一點,忙補救道:“陛下,臣的意思是,此時此刻,陛下不能去信那些傳言,現在必須上下一心,切忌心浮氣躁,更不必去管那些流言蜚語。待此戰之后,臣必將查出是誰在背后推波助瀾散布謠言。此刻臣確實無法分身去查,臣現在一門心思都在守城之事上?!?/br>
    李瑁沉吟半晌,淡淡道:“你去辦事吧,朕明白了?!?/br>
    李光弼感覺到李瑁情緒中的冷漠,但他此刻也確實沒法去解釋清楚這件事,他確實將所有的精力和時間都放在守城之事上,他認為,只要能守住長安,便是最好的解釋。

    十一月十六日,李光弼被李瑁召見后的第二天午后,神策軍大營中一騎快馬在城頭數萬士兵的注視之下來奔到城下。城頭弓箭手立刻彎弓搭箭對準來人,那士兵卻高舉雙手對著城頭上高聲喊叫。

    “城上的人聽著,我家王大帥有一封書信呈上壽王,煩請轉交?!?/br>
    城頭守將聞聽忙命弓箭手收手,但見那送信士兵彎弓搭箭,將一封掛在箭支上的信箋射上城來。那封信密封的死死的,蓋上了王源的印璽,還加了漆封。寫著壽王親啟的字樣。

    守將不敢怠慢,忙拿著書信下城來趕往興慶宮中呈報。不久后,這封信便擺在南熏殿李瑁的書房的桌案上。

    李瑁拿著這封信看了一眼,臉上微有慍怒之色,那信封上寫的是壽王親啟,那便是王源沒把自己當皇帝來看待了,這廝當真可惡之極。

    因為擔心安全問題,信封由黃安代勞拆開,辨識無異之后,方交到李瑁手中。

    李瑁展開信箋,只看了一眼,臉上便露出驚訝的表情來。

    “臣王源叩請陛下圣安?!边@第一句完全出乎李瑁的意料之外,王源自稱為臣,稱自己為陛下,和信封上的稱呼完全不同,不知他到底是何用意。

    “臣王源叩請陛下圣安,臣有言告于陛下曰:臣出身市井之間,本為草芥之民,庸庸之輩。然受皇恩浩蕩,皇家恩典,方有寸進之榮。旦夜之間,早晚之時,臣皆捫心自問,暗自告誡自己,臣今日之所得,皆來自于皇家恩賜,臣有寸功,非臣之功,乃皇家恩賜之功。臣該竭盡全力,報效朝廷,方可報答皇恩之浩蕩,圣人之恩典?!?/br>
    “呸,你便是這么報答我李唐皇族的?!崩铊汉莺莸倪艘豢?,但還是繼續往下看去。

    “自天寶四年以來,我大唐入多事之秋,外有強敵,內有jian佞,國祚不穩,朝堂難安。乃至于天寶八年,安祿山叛亂而起,更是河山動蕩,天下烽煙,百姓流離,四海難平。當此之時,臣自蜀地起兵,為報效朝廷之恩,立誓殺盡叛賊,還大唐社稷之安。這之后臣想盡辦法,以綿薄之力力圖蕩盡敵寇,不負皇恩。然臣萬萬沒想到的是,臣于前方征戰,但在朝中卻屢受猜忌抹黑,污臣清白之名。乃至于誤會叢生,猜忌遍野,賊未滅而朝自亂,實乃臣料之未及也。臣一片清心昭昭若明月之懸,無奈烏云蔽月,攻訐其多,臣百口莫辯,心憂若狂?!?/br>
    李??吹竭@里,咬牙罵道:“無恥之極,你還喊冤?你若清白,天下還有清白之人么?”

    “臣知道這些話陛下必是嗤之以鼻,但臣今日只將心里話說出,至于陛下信不信,非臣所能左右。臣知道,當初在成都,陛下便對臣多有猜疑,乃至于陛下獨往靈州不顧朝廷禮法悍然登基為帝,走了一步錯棋。若當初陛下和臣多加接觸溝通,今日之事斷不至于走到如今這一步。斷不至于兩朝對立,父子兵戎相見。斷不至于安賊叛亂已平,天下卻依舊紛爭不休。臣見情勢若此,實乃心憂如焚,夜不能寐?!?/br>
    “無恥!世間怎會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李瑁破口大罵道。

    黃安忙道:“陛下,若是王源那叛賊言語無禮,陛下便不要去看他的信便是。奴婢拿火盆來,咱們燒了它?!?/br>
    李瑁擺擺手,繼續低頭看信。

    第1101章 心亂

    “臣今日和陛下推心置腹,臣也將說出心里話。陛下當初于靈武登基之事,惹來天下紛爭,陛下是有過錯的。但臣以為,最大的過錯不在于陛下,而在于李光弼。臣知道,陛下登基之事必是李光弼在旁慫恿。恕臣直言,李光弼此舉并非是為陛下著想,而是將陛下推到了一個危險的境地。若非他慫恿陛下登基,又怎會有其后發生的諸多紛爭。陛下若有奪位之意,大可光明正大,而非以如此手段。強行登基,便讓陛下成為天下之敵。這也是為何后來諸王起兵討伐陛下的原因。那李光弼居心叵測,看似忠心為陛下,實則他是為了個人私利行投機之舉。身為受皇家恩典的臣子,他的行為恰恰是不忠之舉。此人不過是利用陛下投機上位而已,其心險惡?!?/br>


<u id="0bgj4"></u>
  • <wbr id="0bgj4"><source id="0bgj4"></source></wbr>
  • <sub id="0bgj4"></sub>

    <wbr id="0bgj4"></wbr>
      <wbr id="0bgj4"><legend id="0bgj4"></legend></wbr>

        <sup id="0bgj4"></sup>
        <wbr id="0bgj4"></wbr>
        <wbr id="0bgj4"></wbr>
        白嫩美女在线啪视频观看,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岛国三级在线观看,久99视频精品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