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節
作者有話要說: 阿簡吶~一戀傻三十年~ 傅寧遠想走霸道總裁路線,無奈是個瞇瞇眼孩子像~ 日常表白小天使~~ 歡迎收藏砸評~~ 第29章 祭女墻 時近立夏,天氣已經有些微燥熱,傅成蹊不知從哪掏出一把折扇,故作倜儻地搖了起來。 本這莫小公子生得極俊俏,縱然戴著眼罩也掩不住那一臉風流相,倒是平添了幾分不羈的意味。 而一旁的白簡行,一副禁欲清冷的好相貌自然沒得說,配上那一頭銀白的長發,甚是打眼,擦肩而過的人無不偷偷多瞧上兩眼,更有駐足凝視竊竊私語,甚至還有面皮厚的姑娘欲上前搭訕,都被白簡行冷若冰刀的眼神嚇退了。 傅成蹊看他一臉不解風情的冷漠,咧嘴笑道:“阿簡啊,以后要學著點憐香惜玉,不然就算生得再俊俏,也要光棍一輩子的,難道你打算做和尚?” 白簡行冷冷地斜了他一眼,不打算理會。 傅成蹊覺得有趣,似自言自語道:“倒也不著急,你還小,以后會明白的?!?/br> 兩人閑閑地走了一陣,傅成蹊肚子傳來一陣咕嚕聲,得,這莫小公子的殼子又不爭氣地餓了。 傅成蹊摸了摸兜里,糟糕,又忘了帶錢袋,眼睛咕嚕一轉,望向一旁的白簡行,咧嘴笑道:“阿簡,你帶銀子沒有?” 白簡行毫不遲疑地點點頭。 傅成蹊嘴咧得更大了:“那你餓不餓?” 白簡行淡淡道:“還好” 傅成蹊突然一步跨到白簡行面前,拍著自己的胸脯道:“阿簡,你摸摸看?!?/br> 白簡行被他這突如其來的舉動驚得微微睜大眼睛,眼底的動容稍縱即逝,片刻便恢復平日的云淡風輕,他當然決不會真伸手去摸,微微皺眉道:“怎么了?” 傅成蹊嘻嘻笑道:“哈~前胸貼后背了?!?/br> “……”白簡行似微微嘆了口氣,一個沉甸甸的錢袋落在傅成蹊懷里。 * 兩人進了樂福樓,挑了個臨窗的位置坐下。 從窗外望去,景致極好,京華山水繁華盡收眼底。 一落座,店小二看兩人姿容俊美氣度不凡,立馬殷勤地沏了茶。京城果然與滄北縣不同,這茶色清亮澄透,落入青花白瓷杯里,碧綠的一汪,看得人心曠神怡。 這樂福樓的烤鴨名揚天下,據說是秘制飴糖腌制,以果木烤之,肥而不膩,脂香四溢,傅成蹊久居深宮也未能一嘗,想到今日終能如愿,歡喜非常。 傅成蹊不禁感嘆,坐了龍椅得了天下又有什么好稀罕的,倒不如做這江湖玄門中人,事事隨心所欲,不被這許多規矩捆綁束縛,倒是自在快活。 點了一只烤鴨,小二眉開眼笑地打著簾子去后廚準備,傅成蹊喝了一口茶笑道:“午飯先嘗嘗這名滿天下的烤鴨,待晚上,師兄帶你逛京城的夜市嘗小吃怎樣?” 白簡行淡淡答了聲好,側著臉望向窗外,滿城風絮,梅子黃時,明明是水秀山明的好景致,白簡行卻皺著眉頭,一副無法釋懷的模樣。 傅成蹊瞧他這副樣子,以為白簡行還對他身上有鬼靈殿下氣息的事耿耿于懷,也不敢提,只東拉西扯些別的事轉移他注意力,什么京城的風物人情,特色小吃,花魁名妓等噼里啪啦說了一堆。 臨了,只得白簡行淡淡問了句:“大師兄對京城很熟么?” 傅成蹊聞言怔了怔,訕笑道:“我不也是聽說的么,哈哈~” 這話卻半分不假,京城這些事兒都是當年宮人告訴他的,他與荊寧偷摸著出宮,也都是直奔酒樓喝到天明,第二日趁眾人未發覺匆匆趕回宮中,哪里有閑情瞎逛。 想到這一茬,傅成蹊定定地瞧了眼坐在對面的白簡行,銀發垂肩,腰懸長劍,此情此景,兩人臨窗而坐,倒是與當年舉樽共飲有幾分相似了。 白簡行感受到了對方的目光,略微有些不自在地垂下眼,長長的睫毛顫了顫,不言語。 正在此時,小二將一大盤脂香四溢的烤鴨端上桌,鴨子已經工工整整的片好,皮色紅亮,配以荷葉餅、蔥段黃瓜條、甜面醬,一應俱全,脂香中透出淡淡的果木香,甚是撩人胃口。 傅成蹊不禁食指大動,用濕手巾擦了擦手,便拿起一塊荷葉餅,將片鴨、蔥段、黃瓜條、面醬等依次仔仔細細包入餅皮內,盛到白簡行碗里,咧嘴道:“阿簡你嘗嘗罷?!?/br> 此時白簡行面上的愁云已消了一大半,聞言拿起筷子將包好的烤鴨放入口中,一口不大不小,仔仔細細的嚼著,眼底掠過一絲微不可查的歡喜。 傅成蹊就這么一直盯著白簡行,看他面有歡喜之色,自己也眉花眼笑道:“喜歡不喜歡?” 看白簡行點了頭,傅成蹊才心滿意足地伸出筷子,忽而聽到隔壁桌傳來一陣大笑:“萬沒想到,一向以儒雅正直聞名京城的姜三公子,死相竟這般齷齪,當真天道好輪回?!?/br> 一人哂笑道:“所以說,那些看起來一副正人君子面孔的人,皮子底下不知藏著多少骯臟心思,怕是比尋常人更甚?!?/br> 另一個看起來有幾分斯文相的書生唏噓道:“當真長了見識,這世間竟真有yin病縱欲而死之人,難以置信?!?/br> “嘿,我看你是讀書讀呆了,你沒看到姜三公子死得那個慘狀,眼圈烏黑面色慘白,全身上下只得一條褲衩子,橫躺在廟口,眾人去探已經沒了氣兒,身子底下冰涼浸濕一大灘……穢物……” 聽那些人的話越發粗俗不堪入耳,傅成蹊瞧了眼白簡行,只見他頗為不自在地望向窗外,面上的從容搖搖欲墜。 “阿簡,要不我們走罷?”傅成蹊雖然舍不得這一盤子沒怎么動的烤鴨,卻更不忍心讓不染俗塵的白簡行聽這些市井污言穢語。 白簡行點點頭,正當兩人欲起身離去時,忽而聽得那書生道:“姜三公子之死,是否與傳說中城西河神廟那片祭女畫墻有關?” 傅成蹊聞言立刻來了興致,望了眼白簡行,四目相對,彼此會意,復又坐了下來,側耳傾聽。 另一人唏噓道:“都說那畫墻所繪精妙絕倫,人物栩栩如生,畫中少女更是姿容絕色,眉目似能與人傳情,嘖嘖?!?/br> 書生道:“這畫墻中人都是祭祀河神冤死的少女,定是死不瞑目化作魑魅魍魎,專食人精魂奪人性命” 另一人道:“這祭女畫墻也是個傳言而已,是真是假誰曉得喲,我倒覺得是姜三公子與哪家小姐在那河神廟里行那茍且之事,遭遇不測,姜家人為了保住所剩無幾的顏面,才出此下下策,用魑魅魍魎當借口罷了?!?/br> 書生道:“你這么說倒是有幾分道理,可也沒聽過姜三公子與什么女子有糾纏……我認為還是河神廟有古怪?!?/br> 旁邊一老者道:“嘿,姜三公子若沒有yin*欲,魑魅魍魎又奈他何?” 眾人聞言齊齊點頭稱是。 傅成蹊將一塊包好的烤鴨放入嘴里,細嚼慢咽,喝了一口茶,笑瞇瞇對白簡行道:“阿簡,今晚想不想去城西逛逛?” 白簡行也喝了一口茶,道:“正有此意”,他面上雖仍是一派云淡風輕,傅成蹊卻捕捉到他眼底泛起那抹歡喜。 祭女畫墻,聽起來的確有趣。 * 入了夜,傅成蹊與白簡行蕩到西城。 西城槐柏街是京城著名的小吃街,月色愈濃,街市上的燈火就越繁華,販賣小吃糕餅的攤販都推了車,陣陣食物的甜香撲面而來。 中午吃的那點食物早就消化得徹徹底底的了,傅成蹊不禁食指大動,拉著白簡行的衣袖東瞧瞧西看看。 白簡行雖仍然冷這一張臉,卻也沒抱怨什么,跟著傅成蹊流連在琳瑯滿目的小攤前。 “阿簡,你想吃什么?”傅成蹊問道。 白簡行淡淡道:“都行,全憑師兄定奪?!辈唤浺忾g目光卻向左側一瞟,片刻斂回。 傅成蹊心里好笑,這小子連饞都饞得這般不動聲色,于是拉著他的袖子走到那個販賣荷葉甄糕的小攤前,熱氣騰騰,陶甄里盛著色澤鮮亮誘紅的棗泥豆沙,隱約可見油亮剔透的糯米糕,濃香撲鼻,誘人非常。 京城小吃眾多,而傅成蹊嘗過的統共不過兩三樣,其中一樣便是這荷葉甄糕。那時荊寧從城西辦完事回宮,順路偷偷給他捎了一份,兩人躲在書房里,一道兒將甄糕分食得干干凈凈,傅成蹊印象深刻極了,驚嘆這民間的小吃當真新奇有趣。 一晃眼,卻已經是十六七年前的事了…… “兩位公子,我這荷葉甄糕可是地道得很,用料講究,棗泥紅豆沙都是自家熬的,細軟幼滑,甜而不膩,十幾年的老字號了,二位來一碗?” 傅成蹊瞧出白簡行歡喜,便毫不猶豫掏出銅錢買了一份,軟乎乎熱騰騰的一大塊包在散發著清氣的荷葉里,傅成蹊拿在手里拋了拋,待沒那么燙手了,才遞給白簡行:“這甄糕甜糯得很,趁熱吃最好?!?/br> 白簡行道了聲多謝師兄,便就著荷葉咬了一口,當真綿軟糯甜,久食不膩。 看他吃的歡喜,傅成蹊笑瞇瞇道:“阿簡若喜歡京城,以后我們也可常來逛逛,橫豎滄北縣到京城,快馬不過半日的路程?!?/br> 白簡行遲疑片刻道:“這荷葉甄糕,我好像吃過?!?/br> 傅成蹊道:“想必滄北縣也有罷,我倒是記不大清了?!?/br> 白簡行眉頭微蹙:“不是滄北縣,也不是別處——”眉頭擰得更緊了:“好像就在——記不得了?!?/br> 心底有什么東西呼之欲出,片刻又煙消云散,無跡可尋。 作者有話要說: 槐柏樹街確實有,不過不是吃小吃的…… 下一章夫夫又可以打怪了~ 日常表白小天使~日常歡迎收藏評論~ 第30章 本心之境 夜已黑透,兩人從槐柏街向西行了六七里路,才漸漸聽到水聲,空氣越發潮濕,暮靄漸濃,山中夜霧繚繞,蟲鳴狼嚎此起彼伏。 京郊的西月河畔,有一處破敗的廟宇,沒有半點香火,清冷的月光浮在河面上,越發顯得廟宇破落凋零,這正是傳說中的河神廟。 傅成蹊一路打聽,得知這祭女畫墻的來歷也很是傳奇。 相傳許多年前,西月河畔有一村落,連續三年年年鬧水患,耕地房屋都被暴漲的洪水沖了去,村民生活處境十分艱難。 村民不愿背井離鄉,離開祖祖輩輩生活的土地,于是建了河神廟祭祀朝拜,日夜香火不斷,卻仍然不見好轉。 一日村里來了一位據說仙風道骨的高人,他說,要解水患,必須讓河神看到村民的誠意,不然一切都枉然。 村民問,如何才能體現他們的誠意?高人說,得讓河神娶親,沖沖喜。 待河水暴漲之時,挑選個姿容端莊秀麗的少女,為她穿上嫁衣抹上紅妝,用紅綢將手腳捆住扔進河里,名曰河神新娘。 誰家愿意把自己的寶貝女兒送給河神獻祭呢?一時人心惶惶,被選中的人家也無辦法,即使連夜逃跑,也會被村民搜山綁了回來,強行獻祭。 村里人為了安撫獻祭人家的父母,在河神廟里建了一堵祭女墻,將歷代被獻祭少女一一畫在墻上,將她們奉為神女,受香火供奉。 傳說這項祭祀整整持續了十九年,祭女墻上便繪有十九名少女的畫像。 即使過了一百多年,河神廟破落不堪,祭女墻上的畫像依舊色澤鮮艷,栩栩如生,絲毫不見敗落褪色,反而越發艷麗動人。 至于少女獻祭有沒有為那個村落帶來安寧,后來就沒再聽說了。 只是那個村落無聲無息地消失在西月河畔,原本的村民也都突然間沒了音信,人間蒸發了般。傳聞村里出了許多可怕的事件,村民陸陸續續地死去,幸存下來的人們也不敢再待下去,背井離鄉隱姓埋名。 有傳言說,祭女墻里住著十九個冤死少女的魂魄,是她們報復來了。 * 這只是最初的故事,后來因這祭女墻畫工精細色彩艷麗,十九名少女躍然壁上,眉眼間似有眼波流轉與人傳情,引得許多風流人士來此探訪觀摩,許愿祭拜,并將此當做一樁別致的風流韻事。 還有人傳言,這祭女墻里別有一番天地。如若你是有緣人,甚至能被祭女喚入畫墻中,與畫中少女共赴巫山云雨。 可想而知,這些‘風流之士’都是帶著怎樣一種齷齪獵奇的心思來欣賞這祭女墻的,又對它許下了什么不可言說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