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節
王掌柜只能點頭,反正那些糧行的人對東家有意見又不是一天兩天了,不差今年這一茬。 李菻善從軍中回來,到鋪子里接人,王修晉立刻結束了和王掌柜的溝通,降價的事,他相信王掌柜能辦好。其他糧行只要不發傻,也不會死抗著現在的價不降,此事倒是讓王修晉有了一個新的念頭,要不要成立同行業的商會,有些事大家可以坐下來聊。而朝廷也應該建立一個物價的管理部門,有效的調節市場上物品的售價,不能說做到價統一,差價也要控制在一兩之內。 前一件事,王修晉可以做,后一件卻不能由他開口,他若是開口提議,恐怕就會有人跳出來,說他意圖插手朝廷上的事,哪怕這事件好事,也會被一些人加以利用。別人當他身為皇商有多風光,可誰知他做每一件事都需要想得比旁人多上數倍。 第372章 仔細想想, 王修晉都覺得自己活得累,經歷了三個時代, 王修晉深刻的體會到不管在什么時候,人都不可能恣意的活著??偨Y了兩世的人生, 如同小老頭一樣, 在內心發表一番感慨后, 王修晉開始考慮關于建立商會的事, 翻開紙張,反復思量了許久之后,王修晉才緩緩下了筆。一氣呵成的把建立商會的優缺點寫在紙張上,寫完這個, 再想物價的事,王修晉并沒有寫下, 這事還是和父親先說說, 如果可行,交由其他人去做,他犯不著事事沖在前頭。 李菻善看著王修晉,從打回來之后, 王修晉坐在桌前, 不是沉思,就是在寫什么, 寫過之后,還帶著欣賞的目光打量著,也不知紙上寫的是什么, 讓他反復的看,時不時的還會長嘆口氣,嘆氣的樣子,不像是心中有郁氣,反倒像是……自我滿足后的感慨。李菻善覺得王修晉特別的有意思,相處這么多年,他仍是時不時的能從王修晉身上看到新鮮的東西,一點兒都不膩煩。 小床里的婭佑咿呀的叫個不停,揮舞著有力的手臂,想要引起兩位父親的注意,奈何兩位父親,一位正沉浸在商海的思緒中,而另一位則只是單純的望著心中人發呆。 雅昶跑進來的時候,就見父親和小爹兩人之間有著旁人無法加入的氣氛里,雅昶邁進屋子的腳遲疑了一下后,還是穩穩的踩下,“父親,小爹,我回來了?!闭局敝?,雅昶向雙親請安,眼神掃向叫得更歡的meimei,沒有人陪著玩的meimei真可憐。 王修晉抬頭看了一眼兒子,點了點頭,然后繼續想著關于物價的事,說服父親,不能只整虛的,弄個框架給父親,父親絕對只會回他兩字……不行。想要說服父親,就必須把事情想全面,應對父親的時候不能有遲疑,若有個遲疑,父親那關便不能過。 李菻善招呼兒子進屋陪女兒玩,他則起身走到王修晉的身邊,看著王修晉手里寫的東西,挑了下眉,他只能看出王修晉想建立一個私下的衙門,可加入的只有商人,李菻善覺得不太靠譜,“這個,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小心有人給你扣上一頂意圖造反的帽子?!?/br> 王修晉聞言挑眉看向李菻善,他是從哪里得出的結論?居然說他的商會意圖造反。王修晉快速的把寫的東西從頭到尾的看了一遍,并沒有任何的地方不妥??!再抬頭看向李菻善,王修晉滿臉的疑惑。 “內容上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衙門,還有里面加入的人,這個衙門里全都是富商?!崩钊H善直接點了其中的重點。見王修晉仍是一臉不解,不由得嘆了口氣,平時見王修晉挺聰明的,怎么現下去想不通他指的涵義?!吧倘擞绣X?!崩钊H善加重了“錢”的力度。 王修晉似乎懂了,隨即卻有些哭笑不得,錢??!這玩意多了,也不是什么好事,他能心甘情愿的把錢拿出去,上交國家以表忠心,其他人卻不會如此,除非是到了必須舍錢保一家老小平安的時候,不然讓他們把錢拿出去,估計和要了他們的命沒啥區別。 嘆了口氣,王修晉把關于費了好多腦細胞寫出來的東西燒掉,算了,這事就不用想了。不過物價的事,還是要辦下來,如今的物價還真是混亂,他聽說大家府上買雞蛋是論個按兩買,一兩一個雞蛋算是便宜的,當時他還問過管家,管家說早些年,將軍府也是如此,讓王修晉相當的詫異。若不是管家的頭上沒有“貪”字,王修晉都快覺得管家和人設套圈李家的錢。 物價的穩定能夠抑制住一些想要投機取巧的人鉆空子,也能讓市場透明話,能夠壓制一些想要抬高價炒貨的jian商,這個的出臺,也會讓王修晉得罪一大幫的人,不,應該說一網打盡,把大小商人全都得罪了。王修晉卻不在乎,反正他得罪的人不少,也不差多加上一些,身為皇商,總歸要做些真正的有意于商業發展的事。 物價衙門的事,王修晉想了三天,之后才去尋的父親,兩人在書房里坐了一下午,待王修晉出來的時候如同霜打的茄子,而王大人則捋著胡子一臉的笑意。 兒子帶著孫子和孫女離開后,王夫人才進了書房,“幺兒尋你做什么,離開時臉色可不怎么好看?!蓖醴蛉藫男鹤邮遣皇怯龅搅耸裁词?。 “他??!腦子閑不住,總想一些得罪人的事,然后自己不出面,搞出爛攤子推給別人,偏偏他的爛攤子,還實拍吸引人,讓人不得不去替他收拾干凈?!蓖醮笕私舆^夫人遞上來的茶,輕泯了一口,“他啊,就會坑爹?!?/br> “誰讓老爺有這個能力,若是沒有能力,修晉便是想坑,也沒處坑去?!蓖醴蛉耸遣粫杻鹤佑峙鍪裁磥y攤了,她只會站在兒子那邊,在她看來老爺子就是欠兒子,兩兒子打小也沒受過他的教導,如今有這般的成就,著實不易。都說大兒子是沾了老爺的光才會做到知府的位置,要她說,王家有現如今的地位,都是沾了小兒子的光,若是沒有小兒子,老爺就算再有才,這會兒估計也是在村里面窩著,搞不好兩兒子連親事都說不上,而女兒……怕是也不會有如今這樣的好親事。 王大人無奈的笑了,就知道夫人偏疼小兒子,覺得對不起小兒子,其實他內心何嘗不是這么想,兒子的腦子極其靈活,想出來的事一出一出的,還都是讓他特別心動的,奈何他不是謀臣,再好的良策,最后也只能便宜了他人,小兒子不在意這些,可,他心里特別的堵得慌,如果沒有先帝糊涂的指婚,小兒便能參加科舉,現在說不定成為皇上的幾位謀臣中的一位,微不可見的嘆了口氣,替皇帝,替兒子,也替自己。 物價的事,王修晉心中沒啥譜,那日父親沒說行,也沒說不行,讓他七上八下的,覺得特別的不淡定???,要忙的事,仍是要繼續,比如說秋收。王掌柜帶著糧鋪的掌柜和其他幾家糧行的管事坐下來,把東家的意思說了下,其他人互相看了一眼,降價不是不行,只要收上來的價低了,他們自然不會死抗著價不動。 幾位專門收糧的供貨商表示,他們走訪了一些村子,村民并不想降價賣糧,源頭上不降價,他們總不能賠錢賣。其他糧行的人點頭,他們都不是開善堂的,賠不起。跟著王修晉時間長了,王掌柜的看著這些直哭窮的商戶,除了冷笑,再無其他的表情,就好像他不知道糧行里賺有多大似的,還賠不起,他又不是外行,不懂里面的道道,“幾位是否當在下是行外之輩?” 在坐的幾位管事臉上表情一僵,他們差點忘記王掌柜以前是什么出身了,這位以前便是糧鋪的掌柜,怎么可能會不了解,如今糧行生意好做,也不會愁糧會壓成陳米賣不出去,百姓手里有錢了,就沒有買糙米的,全都是精米,以前哪會想到。糙米返倒成了稀罕物,價格比起以前還有了一點點的提升。放在以前誰會想到,在沒災沒難的時候,糙米的價格還會看漲。除了百姓手里的錢多了之外,每年朝廷也會補一些錢,每賣出去一定數量的糧,就會補錢給鋪子,雖說數量不大,卻也是以前不曾有過的事。細數下來,當著王掌柜的面哭窮,著實尷尬。 幾位管事臉上尷尬的表情看起來有些滑稽,不好接王掌柜的話,卻也硬著頭皮,不能開口說降價,這事他們當真是做不了主,他們不像王掌柜,東家放了很多權給他,可以讓他做主。他們很是羨慕王掌柜跟了位好東家,卻忘記起初的時候,他們中的不少人,對王掌柜跟著一位少年東家,沒少背后笑他傻,現在卻是拍大腿后悔,當初怎么挑中的不是他們。 王掌柜與這些人周旋了幾次,最終定了下來,每家都會降些,至于降多少,都沒有表態,但有了降價的說法,就讓王掌柜松口氣。東家說的直接放話,若是東家來表態,沒有問題,但這話他卻是不能說的,他若要這么說了,就是給東家找事。 對于其他糧行表示會降價的決定,王修晉只是點了點頭,他這會兒有了更頭疼的事,原本準備動用關系讓大哥進京為官,卻不想出了岔子,秋后出使海外的幾位官員中,大哥的名字赫然在列,王修晉都不知道自己該做出什么表情了。 王大人也接到了消息,相比王修晉臉上滿滿奇怪的表情,王大人反倒淡定了許多,找人問明出使海外何時出發,要準備的東西,能帶上幾人。反復確認之后,王大人便開始準備,首先是陪同的人選,其次是要帶的東西,還有就是讓兒媳婦帶著幾個孩子回京等等事宜。 第373章 遠在奉城的王修柏接過圣旨, 心中千回百轉,著人給了傳旨的親隨塞了個荷包, 想要宴請親隨吃頓便飯,被親隨婉拒, 親隨不停歇的返回京城。王修柏拿著圣旨回到家里, 這事得和家里的好好商量, 皇上下旨讓他去海外, 就不可能推托,必須去。只是……皇上沒說讓他卸下知府的官位,他走了奉城誰來打理,還有家里的, 是要留在奉城,還是要回城京。 夫夫兩人商量之后, 決定留在奉城, 按說帶著孩子回京住在大宅中,不會有人說出什么,但王修柏的媳婦表示他是男人,帶孩子留下, 誰敢打他的主意, 除此之外,還有這邊的產業, 小叔子把海上養殖的產業都給了他們,他們總不能扔下了不管,去歲海上養殖便賺了不少, 今年總不能低過去歲,而且在奉城,有很多百姓就靠著養殖賺錢,他若是離開,會引起不必要的事端,多少人看著海上養殖賺了錢,眼紅,想要分一杯美羹,如果搬到臺面上做事,他絕對不會攔著,小叔子話的意思便是有錢大家賺,大梁那么大,錢是賺不完的??善陀幸恍╁X,不走正路,非要搞些下三爛的手段,他怎么能放心的進京。 至于孩子們,他也不放心,養在身邊能夠注意著他們的言行,當真送進京,父親忙著衙門的事,母親身體又不大好,怎么能勞煩他們。兩人下了決定后,王修柏便開始打包行李,出海要帶的東西,列出一張單子,衣服從厚到薄各兩套,里衣帶了數件,說是不讓帶人,伺候的仆人還是要帶上的,不然換洗的衣服誰來洗。除了常服外,還有官服也要帶著,這次是正式的官員走訪,官服便是身份的象征,也不知海外的人對他們的官職了不了解。 衣服裝滿了一個藤箱,又開始收拾一些吃食,住在海邊,晾曬的海干貨怎么能缺少,各種各樣不同滾味的海干被包好裝進箱子里,王修柏此行還有一個任務就是看能不能把海干貨賣到海外去。奉城的海干貨比起其他等地有著很大的不同,那就是滋味多。 過年在京城的時候,他們聽王修晉提過,可以在曬海物的時候,可以放一些調味,添加調味的時候絕對不能放鹽,海物本身就很咸了,若是再放鹽,能齁死幾個。入夏之后,他們便請婦人在曬干時,先試著曬了些,還別說,曬出來的味道很不錯。 于是在第二批曬干的時候,帶著各種調味的海物明顯多了一些,兩口子給京城送了一些,其他的全數賣了,賺了不小的一筆,兩人也不小氣,拿出大頭發給做工的人,對于他們來說,錢多了并不是什么好事,哪怕錢的來路很正,卻也會讓一些有心人士做文章。 在王修柏進京后,才收到來自京城王家的信,王修柏媳婦沒有因為王修柏已經回京便沒有回信,而是非常認真的給長輩寫了回信,在信里寫明沒能一同回京的理由。 王修晉從知道大哥要出海外后,便在忙,忙著給大哥找位會海外語的先生,他雖然也會一些,但在交流上絕對是有問題的,而他上輩子學的東西,大概是第二次出生的時候落在娘胎里了,王修晉給大哥請的先生,要比王大人請的那位強上不少,是地道的海外人士,純外教。 這位外教不單單教王修柏,此次出海外的幾位官員,全都要跟著他一起學。用皇帝的話說,不能因為他們是蠻夷,就忽略了對方的語言,在交流上一定不能有問題,不能明明對方說著罵人的話,卻因為不懂對方的語言,還當對方說著玩笑的話。 派去海外的官員,沒有那種清高孤傲的官員,此次出行文武官員各占一半,而主官是皇上的第十個兒子,前年剛大婚,去歲得子,平時不顯山不露水,此次得了皇上的重用,行事卻很低調,并沒有因此張揚膨脹起來,連學習海外語都與大臣同坐在一起學習。 因海外語先生是王修晉請的,十皇子便言等王知府進京后一同學習,若是其他幾位大臣,王修晉絕對會讓他們等著,可說話的是十皇子,不管他們有沒有交情,關系遠近,對方的身份擺在那里,王修晉哪敢讓對方等著,只說到時請先生尋時間給長兄補上落下的便是。 十皇子并沒有因此而讓先生開始授課,而堅持等著王修柏回京。王修晉不好說什么,只能在心里叫苦,他和十皇子接觸不多,也摸不清對方是什么性格,又不開去問四皇子或是五皇子,若是去了,便要注意說放的語氣,一個不對就會讓人覺得他是在告狀了。 好在王修柏并沒有讓人多等,很快便進京了,不等喝口茶就被拖到了學海外語的地方,聽著另一位官員帶著暗諷的話語,王修柏連眼皮都沒抬一下,過來的路上小弟便講明著急的原因。兩位武將年紀不大,一位還是妹夫的好友,見著他便開口叫大舅哥,又惹得另一位官員瞪了幾次眼。 對海外來的人是不是用心教語言,王修晉還特意留下聽了一上午,看著對方頭的標簽一直很正常,王修晉才趁著幾人注意力都很集中時,悄悄的離開了。 王修柏白天跟著十皇子和幾位官員一起學,晚上又跟著父親請的先生學,在出發前,最基本的一些交流便不能難倒他。大船是從海港出發,此事出發的大海有十艘,有四艘大船帶著大量的武器,其他幾艘船全都裝滿了貨物,精美的瓷器,各種茶葉,織布,成衣,還有毛線織制出來的東西,各種動物外型的布偶,大梁的油,大梁的糧食,大梁的自行車,還有大梁的海貨,還有各種畫報,堆滿了每一個艘船的船倉。 十皇子帶著四位官員出發時,皇上親自送到京城門口,而四皇子將送這些人到海港。王修晉陪著雙親送大哥到城門,遠遠的看著四皇子,只是點了點頭,此地并不是聊天的地方。目送大批人馬出城,王修晉有些擔心大哥此去的安危。古時,沒有什么定位儀,更沒有海上搜救隊之類的存在,他們也只能干著急,到大哥平安歸來之前,他們的心怕是會一直懸著。 送走出海的人,王修晉又開始忙碌自己的生活。和李菻善扯著海貨看著書,時不時的關系兒子的學業,或是逗逗女兒,小日子似乎照舊。 秋收之后糧價果然降了一些,各個糧行用不同的方式降價,像是買十斤送一斤的方式,當時王修晉聽到這個降價手段時,還特意跑去看看是哪位想到的主意,這樣的促銷手段在后世非常普遍,但在古代是相當的少見??上б姷饺撕?,發現對方只是一位非常精明的古代人。 有了一家買十送一,其他幾家也紛紛亮出了各種招式,讓王修晉感嘆,便是他這個后世穿來的人,看過諸多的銷售手段,也不如老祖宗們的腦力大開。 王家精鋪的糧價自然也跟著降,相比買十送一的方式,王修晉直接價了每斤的錢數。對識字會算的人來說,其實兩邊的價是一樣的,但對于不會算的人,便會覺得買十斤送一斤似乎更便宜。王修晉并不在乎糧會不會賣不出去,他有很多接盤的地方,糧在多也夠逍耗的。 王修晉已經做了把今年會虧很多的打算,萬萬沒想到,他家的糧一直沒掉了購買的人,雖不至于像一些,排隊都排到門外去了,但也能稱為絡繹不絕。好奇之下,王修晉問了一位過來買糧的人,那人知道這位是糧鋪的東家,之前還在心里感嘆皇商很是親民,他每次來鋪子都能看到皇商,有時幫忙收個錢,有時會隨意的走到人前,和對方攀談,就像現在這樣。 “我兒子說糧鋪的價和其他糧行里的假是一樣的,還認真的給我們講要怎么算,我婆娘說若是兩們是一樣的價,就沒有必要選擇其他的糧行??!”漢子樂呵的回答王修晉的問題,末了又接了句,“我們是沖著皇上的名頭來的,相信皇商是不會騙人的?!?/br> 王修晉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面上仍是十分淡定的微笑。 糧價的平穩,帶動了其他的地方的糧行,此時,一位大人提出可以建立一個專門穩定貨物價格的衙門,可以預防一些不良商人哄抬高價,像一些戰事發生時,一些醫館,藥材商會抬到藥材的價格,有這樣的衙門在,可以制止,嚴重者可關門,家產沖功,誅五族。輕者,罰數數倍。 這位提起物價衙門的人,說完之后,還用眼神得意的掃了一位王大人,這個活若是被他得著,一天三遍的去小吃部,到時讓他們求著他吃飯,而不是他過去吃飯還要和普通百姓一樣要著人去排號。 第374章 朝堂上, 靜悄悄的,半晌無人言語, 站在殿中央似乎能聽到他人的呼吸聲。得意的大臣因為皇帝遲遲沒有言語,讓他臉上原本得意的表情越發的僵硬。是哪個環節出了錯, 給他拿回折子的人說, 折子里的內容絕對能受到皇上的獎賞, 而他很有可能會加官進爵, 可現在,加官進爵連想都不敢想,不引得皇上大發雷霆發作他,他便知足。 按說像是這樣的提意, 不管行不行,都會有人應聲的, 要么反對, 要么贊成,像現在這樣及其安靜的情況很少見,不怪提議的大臣跟變臉似的,臉從得意到現在的蒼白。直至大臣被朝堂的寂靜弄得心慌腿軟, 皇上才淡淡的開了口, “眾卿以為如何?” 大臣聞言松了口氣,臉上卻不敢再其他的表情, 不過若仔細看他的眸子,便能發現他眼中的得意。 其他大臣有了皇上的話,才小聲的討論, 武官干脆不參和。王大人老神在在瞇著眼,與誰都沒有交談,便是幾位因殖民之事自認和王大人走得近的大臣,如何詢問,王大人都是一副不欲與人交談的樣子。幾位大人中的一位出列,“臣以為此法當行,但還有一些不明之處需問清?!?/br> 王大人聞言挑了下眉,眼皮抬了一下看向那位開口的大臣。然后再淡淡的掃向還沒有收回眼中得瑟的大臣,也不知這位拿到折子后,有沒有深入的研究過,若是沒有,怕是要丟人了,提出疑惑的大臣可是出了名的喜歡刨根問底。 “允?!被噬祥_口應許。 心存疑惑的大臣立刻連連拋出問題若干,起先,提出建議的還能對答如流,之后卻是節節退敗,直到被問得啞口無言。提問的大臣卻是總結出一句,“臣以為,此議是他人所想?!彼脑捯袈湎?,提議的大臣立刻跪下,哭訴是筷想的?絕對不可行,這個時候若說不是自己想的,那是妥妥的欺君之罪,認也不認,大臣面色慘白。 提問的大臣說的結論是猜測出來的,若是猜對了,說明他看人的眼光準,若是猜錯了,便尋個挽回的臺階,可他哪想到還真被他猜著了。也不知對方從哪里得到的提議,這個建議著急不錯,但落實還需要問得更透徹才行。 “行了?!被噬系拈_口,“這個提議是誰想出來的,朕略有所知,朝會之后再議?!被实垲D了一下,“你可知罪?” 朝堂里的鬧劇,王修晉不知道,等到晚上李大老爺回到府里才提起此事,王修晉聽完直砸舌,比起只被皇上打了十廷杖會不會死,王修晉更好奇那人是怎么知道物價的事,是父親故意放出去的?還是王家出了內賊?若是先一種,他只能說父親的法子有漏洞??扇羰堑诙N,王修晉就有些坐不住了。 想要回王家看看,但時間不對,只能等到明天。這一夜,王修晉都睡得不安穩,人在擔憂的時候,總不會往好的方向想,思緒就像是會自己引導一樣,越是心焦腦子里出現便越發的不好,當天亮的時候,王修晉眼底發黑,早晨匆忙請安之后,便去尋父親問個清楚,怎奈散朝后,王大人被留在宮里。 王修晉想了想,還是直接回家,把家里的下人過一遍便知有沒有不開眼的。王修晉的做法簡單粗爆卻很有效,事實證明王家還真跟個鐵桶似的,除了有幾人是皇上安的釘子外,其他人都是老實本份忠心的,如此看來,此事便是父親主動漏給他人的,可惜那位是個二百五,拿了好處還不好好研究,于是落了個廷杖的下場。 想通關鍵,王修晉便沒再多想,他更關心的是物價衙門的事能不能成。這個衙門權利可大著,歸誰管,還有成立后的很多細節問題,都是要反復討論再討論的,這么一塊大肥rou,想要咬上一口的人自然不在少數,王修晉能看到,一幫老jian巨滑的大臣怎么可能會看不出。王修晉淡定的等著物價衙門的設立,他覺得此事肯定能成,就是時間上還不能確定。 比起王修晉的淡定,想要分食的人卻不淡定,每一位都想咬上一口,而且吃像還不怎么好看。王大人主動說都察院只負責監督不會插手,每個月每年都會清查衙門的記錄,若沒有記錄……王大人沒往下說,但大家都不自覺的摸了摸脖子。他們看都察院的人,就像是看到要命討命債的一般,不管有沒有犯錯,都會不自覺的心虛。 王大人表態了,想要咬肥rou的人,只等著皇帝開口,他們猜測著皇帝會派人在設立的總衙門里安排一位皇子,或是皇上親信的人,其余的位置會分給大臣們,可不想皇帝開口便是,物價衙門還是交給與大臣和商人都沒有什么關系的緝事廠管好了。到嘴的肥rou飛了是什么感覺,大臣們真切的體會到了,以前他們視皇商為眼中釘,現在則是緝事廠的親隨取代了皇商的位置,一躍成為大臣們看著不爽的no.1,恨不得讓緝事廠徹底消失,可惜不能絕了親隨的身份,只能暗自磨牙。 王大人沒想到最后會是這樣,連王修晉也沒想到,皇帝盡然把這么一塊大肥rou全都握在自己的手里。不過細想想,也沒有什么想不通的,肯定是那些大臣表現的太過積極才會讓皇上對大臣看著不順眼,原本皇帝就對文臣有著一些小情緒,這情緒隨著一件又一件事的發生而越存越多,一但爆發,恐怕文臣又將迎來一次大清楚,而眼下這幫文臣,一個個卻拎不清,好似大梁沒有他們便會滅亡一般 ,擺不正自己的角色,而追其原由,大概是歷朝歷代對文官的重用遠超于武將。 王修晉對朝廷怎么分食肥rou沒有興趣,他只想知道衙門何時成立,統一定價的標準是什么。細想想,讓親隨掌管物價的事,遠比握在某位皇子或是大臣手里強。 在年底前物價衙門確立下來,衙門和都察院比臨,在各大城設有分衙門,主管當地的物價設定。下面的衙門用的人仍舊是親隨,此舉自然又引得一些官員咬牙切齒,卻也只能如此,近些年來,皇帝大權在握,經常不和大臣商量便下決定,讓一些史官記下以剛愎自用來形容皇帝的性格。 皇帝對史官的記錄并沒有說什么,也沒把史官發配,不過也沒讓他們好過,把史官送去修書籍去了要,皇帝要紡一各地學堂的教書內容,從各種書籍里挑出精華留下,正確的給孩子為人為官的觀念,可不能再培養一批只知朝廷撈油水的官員。 一同編書的還有今年科舉的前二十名,這些人還沒體會完風光,就被派去修書,沒有人有怨言,便是不來修書,他們也不可能會立刻派官,比起做別的事,修書他們還是能勝任的。 今年科舉,王掌柜的兒子仍是沒中,王掌柜決定不再讓兒子參加科舉,想要光耀門楣也得看看是不是那塊料,這些年兒子都沒有靠自己的能力賺過錢,現在是時候讓兒子走出去,好好尋個做事。 除去王掌柜的兒子,新樓學堂里也有兩人參加了科舉,一路順利的過關斬將,直升入殿試,最后雖無緣三甲,卻也占據了四五的位置,這樣的成績,王修晉很知足,以后他們每年都會有些人參加科舉,成績不會差,拿狀元是不可能的,參加科舉并不是為了在朝為官,他們只想縮在新樓學堂里做先生。 參加科舉在新樓學生的眼中就是一次檢驗成績的測驗板,不管平時成績的好壞如何,都要能過科舉試一下。至于之后,是決定為官,還是另尋其他的事情做,沒有人給他們出主意,全憑個人決定,但新樓參加科舉的學生,都選擇了回到學校,給小孩子們啟蒙授業。 一年又到了頭,年前李村一些人跑到將軍府來,他們尋管家引去墓給長輩燒紙。王修晉和李菻善也在年前給家中老輩燒紙,王修晉借著給李家長輩燒紙的時候,給前世的父母也燒了些,就是不知道他們能不能收到。 年底,除了置辦年貨之外,王修晉還要給女兒準備抓周的東西,女兒現在已經一歲了,說話有些不利落,卻把人全都記全了,每每開口都能把人叫準,說短一些沒有問題,若說長句子,就說不明白了。 王修晉把每一種適合女兒的東西全都帶回家,務必要讓女兒抓得高興。至于女兒抓到什么,以后會做什么,全都不是現在考慮的事。上輩子小時候,老師問夢想是什么,當時他當時還說要做科學家呢?結果高中他文理分班的時候,他選擇了文,所以在王修晉看來,抓周并不能決定什么,只是對孩子未來寄予美好的希望。 第375章 年前, 王修柏的媳婦帶著孩子回到京城,陪著長輩過年, 同時還帶回了三車的海貨干,各種口味的, 給小叔子和小姑子每種都包了大包的, 王修晉很是喜愛海物, 連海產干都特別鐘愛, 不過曬干海產特別的咸,王修晉便是喜歡也不會吃太多,李菻善就也由著王修晉吃了。 王修柏的媳婦除去海產外,還帶了幾串手鏈, 兩條是珊瑚磨成的串子穿的,兩串是顆粒大小一樣的珍珠穿成的, 粉粉的珍珠非常的圓潤, 很是漂亮。珊瑚制的串子是給婆婆和小姑子的,而珍珠的側是送給小侄女和小叔子的小姑子。 對哥夫送的禮物,王修晉代小姑子和女兒道謝,也因為這份禮物, 王修晉才發覺小姑子穿戴的過素, 小姑娘的身上居然沒有幾件首飾,太不應該了, 他家底頗豐,怎么著也應該小姑子打扮得花枝招展?;氐綄④姼?,王修晉便把想法和李菻善說了, 李菻善挑了下眉,“小妹的首飾不少,她不喜往身上穿戴而已,若不信大可招她來問問?!?/br> 王修晉沒啥不信的,李菻善沒必要騙他,而且小姑子可以說是李菻善一手帶大的,感情很深厚,不過,王修晉仍是準備年后給小姑子多打一些首飾,小姑子不喜歡帶繁瑣的樣式,就弄些簡單精致的,再漢子般的小姑娘也是愛美的。 晚飯的時候,王修晉把手串給了李霖芾,李霖芾笑著道謝,看著像是很喜歡的樣子,但王修晉能感覺到,李霖芾只是道謝,并沒有多歡喜。心里有些犯難,李霖芾喜歡什么樣的首飾?對女孩子的喜好,王修晉摸不透,也只能任性的決定,把能想到的樣式都給李霖芾試個遍,總能找出李霖芾的喜好。 除夕的白天,依舊是去宮里赴宮宴,王修晉和男妻們扯著話,聽著誰誰家的八卦。宴席開始后,聽著坐在他身邊的官員念著物價衙門的事,說什么親隨如何如何,王修晉偷偷的翻了個白眼,把念親隨當政的時間用來反思皇帝為何寧可用親隨也不愿意用大臣,比做復讀機有用。 出了宮,王修晉便忍不住向李菻善吐槽文官的碎碎念,李菻善只是聽,眼里泛著笑意,手緊握著王修晉的?!坝质且荒??!?/br> “是??!時間過的多快,又是一年過去了,明天便是新的一年開始,要有新的目標才行?!崩钊H善難得的抒發情懷,王修晉覺得他應該配合,不過看著李菻善的樣子,莫名的覺得十分搭,這么一想,王修晉便忍不住想要破壞,“問你個問題,什么東西越洗越臟?” 李菻善非常認真的思考,王修晉等著李菻善回答,答案是很容易讓人忽略的,李菻善未必能想到。果然,如王修晉所想,李菻善沉思了一會兒后搖頭,王修晉笑著說出答案。李菻善想了想后點頭,“皇商聰慧?!?/br> 王修晉直接翻了個白眼,對李菻善的打趣直接無視,“再來一個,青原上有一群羊,狼來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