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節
“等熟悉了都一樣?!贝蠡ń阋赃^來人的身份,拍了拍的劉青的手以示安撫。她嫁人之前,也是忐忑的,沒有父母在身邊,到陌生的環境,周圍都是陌生的人,也不知道婆家的人喜不喜歡,好不好相處,這一切的未知因素,都讓她緊張害怕,等日子過下去才知道,其實在哪兒都一樣,公婆性情寬厚,鄰居也大多熱情大方,雖然還生疏著,等慢慢熟悉起來,就不一樣了。 劉青認真的點頭,很是受教的樣子,又聽到她師傅道:“就算去了縣里,刺繡一事也不能落下。你出發之前,我會給你多準備些樣式,好在該教的你大多會了,咱們做針線活的,沒什么竅門,就得勤學苦練,任務我給你定下來,每次回來記得帶上你的成品,我要檢查的?!?/br> “我知道了,師傅?!?/br> 劉青中午在她師傅家吃了飯,也沒回家,一直陪著她師傅和大花姐說話,直到傍晚時分,去拜年的三房人都陸陸續續回來了,劉青這才回了自家院子。 今兒天氣這么好,家里熊孩子都走了,院子里安安靜靜,冷冷清清,正是睡覺的好時候,劉青中午本來是想回家睡個午覺的,沒想到吃午飯的時候,本來還好好的大花姐,對著一桌子大魚大rou忽然干嘔起來,把新女婿給嚇了一跳。 劉青她師傅和嚴大娘可都是過來人,大花姐這樣子,還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當下分工合作,她師傅和嚴大娘扶著大花姐去屋子里休息,大金叔則帶著驚慌失措的女婿,趕著牛車去鎮上請大夫。 至于劉青這個編外人員,剛好被抓了壯丁,幫忙照顧無人理會的牛牛。 ********************************************************* 說來也是巧,大花姐婆家條件不錯,比大花姐還富裕些,她婆家人丁興旺,各個都是勤勞肯干的,光水田都種了幾十畝,種這么多地,索性自家就買了牛。大花姐剛嫁過去,新媳婦第一次回娘家拜年,為了表示對新媳婦的重視,她公婆便破例讓她丈夫,趕了自家的牛車坐過來的。 就為這個,上午大花姐和她丈夫到娘家的時候,村里好些沒去走親戚的漢子婆子,還圍過來瞧了幾眼呢,都在夸大花姐好福氣,說了個這么好的婆家。 現在大花姐突發狀況,正好有現成的牛車,免得去鎮上接個大夫還借不到車,那就尷尬了。 大金叔路上趕得急,很快把大夫接過來,老大夫確診大花姐懷上了,她娘家自然是一片歡喜,在這個喜氣洋洋的氛圍里,劉青也不好告辭回家,才新婚就懷上的大花姐也明顯是激動又不知所措,她索性就留下來,陪著她們說了一下午的話,傍晚的時候才回自己家。 劉青她師傅家當然是想繼續留晚飯的,劉青這回說什么也不肯,掙脫熱情的女人們,一溜煙跑回自家院子。 剛好劉延寧在院中的木桌上,擺開筆墨紙硯在畫什么東西,劉大爺和早早從岳家回來的劉二叔,劉三叔,劉延林他們都圍在了劉延寧旁邊。 劉青匆匆跑回自家院子,劉延寧抬頭瞧了她一眼,忍不住搖頭笑了笑:“跑得這么急作甚?” “再不跑,師傅和嚴奶奶都要留我吃晚飯了,我看她們就不想放人,恨不得留我當他們家的女兒?!眲⑶嘈ξ牡?。 劉大爺便笑道:“那是要跑快一點,不然還要我去隔壁搶人?!?/br> 劉青笑得越發燦爛了,十分滿意于劉大爺的配合,她瞧著劉延寧架勢十足的樣子,也生起了些好奇,不由上前走了兩步,努力踮著腳尖探過去瞧:“哥哥在做什么?” “你們不是說要在院子里做一個秋千嗎,我年前陪先生去了一趟知縣府,經過后院瞧見一架秋千十分精美,索性把樣式畫下來,請爺和叔父們照著圖做?!?/br> 在院子里做秋千,是好幾個月前劉青建議的,雖然當時意見被采納了,但是那陣子有這樣那樣的事忙,劉大爺他們始終抽不出空來,計劃便一直擱淺了。 劉青還以為他們早忘記了呢,沒想到現在還記著。雖然年過不了多久,就要去縣里了,但劉青對這個還是很感興趣的,先做著,以后總有玩的機會。 想到這兒,劉青十分熱情的往里頭擠:“二哥讓一讓,我瞧瞧什么樣式的,我也有很多想法??!”圍觀群眾里頭除了劉延林,其他都是劉青的長輩,她不好把長輩擠出去,就只能挑軟柿子捏了。 劉延林也是配合,聽到劉青這么說,就往后挪了挪,劉青成功擠進來,瞧見親哥的大作后,劉青很多想法瞬間沒了,只想說一句——大神??! 沒想到親哥長得好,書讀得好,畫畫竟然也這么好,劉延寧可不像劉青以為的,真的只是畫了張圖紙。人家用水墨勾勒出來的秋千,簡約里不失精美,旁邊還露出屋檐的一角,周圍又有花草樹木的點綴,蔣氏計劃要種的葡萄,在他筆下已經形成了精致的涼棚,頭頂還有一縷縷藤蔓垂下來,像是屋檐掛著的風鈴,隨風搖曳,仿佛能聽見清脆的叮咚聲。 作為一個沒什么藝術細胞的渣渣,劉青發現自己竟然從這幅畫里,看到了意境。 真是太神奇了!劉青目瞪口呆。 劉延寧已經停了筆,輕笑著看著劉青,見她不作聲,便問道:“青青不是有很多想法?” “沒了,這樣就很好,非常好?!眲⑶嗪敛谎陲椬约旱捏@嘆,仰頭看著劉延寧,“哥哥專門學了畫畫嗎?” 小姑娘仰頭看自己,夕陽下的眼眸顯得格外清澈清亮,眸子黑得發亮,襯著一張小臉越發可愛。若不是手中握著筆,劉延寧又想捏一捏她手感極好的臉頰。 “先生偶爾會教,不過更多的是閑暇時自己琢磨?!?/br> 也就是說畫畫是自學成才了?什么叫天賦,什么叫人生贏家! 劉青心里出現一排大寫的感嘆號,都忍不住想要跪下唱征服了。 大概是劉青的眼神太炙熱,太直白,劉延寧也看懂了一二,終于忍不住揉了揉她的頭,笑道:“你先把字練好了,書畫共通,以后自然也會作畫?!?/br> 劉青眨著眼睛,故做可愛的問:“哥哥會教我的嗎?” 本來劉延寧是想一口答應的,但是看著meimei賣萌的樣子,又生起了逗弄的心思,便收起了笑容,一本正經的道:“那要看你聽不聽話了?!?/br> 劉青是想表達一下決心的,還沒開口便被一陣嘈雜的聲音給打斷了,抬頭往門口一瞧,原來是劉四叔趕著牛車,載著安氏和劉延根回來了。 因著牛車上還放了好些東西,劉大爺和劉二叔三叔便也上前了,幫忙牽牛的牽牛,卸車的卸車,屋里頭聽見動靜的蔣氏她們都跟著出來,蔣氏還問了一句:“老四家的,怎么就大根兒回來了,兩個小的呢?” 安氏笑道:“我娘非要留了他們住幾日,小六和五丫聽了,也不肯回來了?!?/br> “小孩子都喜歡去親戚家,住就住罷,趕明兒讓老四趕車去接便是了?!笔Y氏點點頭,她也是問問而已,老二家的和老三家的,也都留了小的在娘家住呢,這表示親家喜歡她的孫子孫女,她自然沒什么不高興的。 安氏又道:“我爹說了不用過去接,下回我兄弟他們過來拜年,一道把兩個小的送回來便是?!?/br> “親家公還是這么熱情?!眴柾晷〉?,蔣氏的目光轉到安氏帶回來好幾個包裹上邊,不由挑眉,“這是做什么?” “我爹知道延寧開春后要下場考科舉,特意托他去北邊跑商的朋友幫忙,捎了些野參銀耳回來,成色不是很好,勉強給延寧補身子罷?!?/br> 劉延寧也已經收起了畫,過來迎接了,聽到安氏這話,連連道:“四嬸和安家外公太客氣了,這么珍貴的東西,侄兒不敢收,四嬸還是留給老人家補身子用罷?!?/br> “自家人,這么客氣作甚?”安氏笑道,“也不是什么珍貴的東西,就是咱們這兒沒有,顯得稀罕了,我爹說在北邊,這種成色的野參,當地人自己都不愿意吃,買這么一大包都花不了幾個錢,你就當是你外公的一片心意,只管收著罷?!?/br> 安氏都這么說了,劉大爺和蔣氏便做主收下了,只是對這個兒媳越發滿意,老四媳婦的娘家,知道他們家延寧要下場考試了,這是他們整個劉家的大事,還幫忙搜羅了這些好東西給延寧補身子。 熱情的就好像他們自家子孫要考科舉一樣,這才是真正把親家當成自家人在相處的??! 相比之下,沒有一點表示,完全是事不關己的老二媳婦和老三媳婦的娘家,這態度就有點太過淡漠了,也不圖他們的東西,這么大的事,好歹也該表示一下關心罷? 蔣氏接過東西的時候,便淡淡的瞥了王氏和林氏一眼,并未掩飾眼底的微妙。 不過這會兒劉家人都湊在一起,正熱鬧著,除了當事人,也沒誰再注意到這個細節,蔣氏難得熱情的把安氏當客人一樣迎進了堂屋。 安氏也知道大家在關心什么,進堂屋一坐下,水都沒來得及喝一口,便把今日在娘家打聽到的,都倒豆子似的說了:“剛好我爹的朋友今年也回了鎮上,一聽我們打聽書院附近的屋子,我爹就去他朋友那兒問了。說是城里的房子造得小,可比不上咱們自家,書院旁邊的房子,大多是一間堂屋兩三間睡屋,灶房和茅房自然是有的,還有個小小的院子,若是住得人多,估計都轉不開身?!?/br> “不過也有好處,屋子小了,價錢自然不會太貴,反正就大嫂,延寧和青青三個人,住這樣的房子也夠了?!?/br> 劉大爺點頭,連忙問:“價格一般是多少?” “我爹那朋友說,這典屋子的價錢相差的有些大,若有認識的人,一個月半吊錢便夠了,若沒有人幫忙,花一二兩銀子也是有的?!?/br> 蔣氏吸了口氣:“相差竟這么大?” 安氏點頭,此時才笑道:“不過我爹朋友說了,他會幫咱們找屋子,像我剛剛說的這種,應該也只要半吊錢?!?/br> 劉家人聽到這里,自然慶幸起來,劉大爺連連點頭,“真是麻煩親家了?!?/br> 只蔣氏還有些不忿:“這城里頭也太不講理了罷,沒有認識的人,就這么被欺負?” 劉四叔是跟他岳父一起去的,本來應該他來解說,但是安氏覺得自家男人嘴巴不靈活,叫他平鋪直敘的一說,她娘家的功勞都沒了,這才在路上商量了,典屋子的事由她來解釋。 不過劉四叔聽了幾耳朵城里的事,自認對城里人有了個深刻的了解,蔣氏這么一問,他便點頭道:“他們城里就這樣,可不像咱們這兒,鄰里鄉親互相幫助。城里的人不大瞧得起咱們這種進城的泥腿子,若是沒個熟人在,不管做什么,都是要吃大虧的?!?/br> 劉青在心里想,這不就是傳說中的宰生嗎,看來這也是傳統了,這個時候就已經有了這種風氣。 劉家人被劉四叔這么一番話,都給震住了,他們以為就是典個屋子而已,沒想到城里的水這么深,一時間眾人都沒說話。 安氏這時便笑道:“爹娘也別擔心,我爹已經拖他朋友幫忙打聽屋子,我爹的朋友說了,他平日在錢莊當賬房先生,早出晚歸,家里也就嬸子和我大妹子在,咱們典的屋子若能在他家附近,往后也好互相照應著?!?/br> 劉大爺又猛點頭一陣,親家這位朋友能在城里的錢莊當賬房先生,想必認得許多人,兩家若能離得近些,往后自家還能受他們家照顧,就不怕孤兒寡母的,在城里受欺負了。 想到這里,劉大爺不免放心了許多,卻又忍不住搓了搓手,頗有些遲疑的道:“只是這樣一來,也太麻煩人家了……” “我爹這位朋友啊,跟我爹一樣,就喜歡有才華的年輕人,他早聽過延寧的名字,這回知道是幫咱們家延寧的忙,我爹還沒說出口呢,他朋友就打包票了,說一定會幫咱們辦妥當,過兩日我兄弟他們過來,說不定就有消息了?!卑彩线@般說著,見公婆還是沒有完全放下心來,便又笑道,“要我說啊,爹娘真過意不去呢,等下回搬了去城里,咱們做些好吃的,請他們一家吃頓飯,既能感謝他們幫忙,也能叫大嫂和青青同我嬸子親近親近,以后兩家來往也不尷尬?!?/br> ☆、第60章 初四這日,劉青起來,路過堂屋的時候,就看到桌子上擺滿了各種點心小食,比前兩日只是象征性的擺了些花生飴糖,要豐盛得多了。 劉青還詫異了一下。 正好蔣氏在灶前的屋檐下,拿著竹竿要把上頭的臘野味取下來,瞧見劉青站在門口發呆,不由笑了,催促道:“青青,你還愣在屋門口做什么,不過來洗漱?這都快中午了,待會兒你姑母和姑父過來,你要蓬頭垢面的見親戚?” 劉青這才想起來,原來是劉姑姑他們要回來了,難怪蔣氏準備的那么豐盛,前兩日都舍不得拿出來的豬rou絲,今兒都早早的擺桌上去了。 這么想著,劉青連忙收起心頭的了然,應了一聲:“奶,我這就去洗漱?!?/br> 劉姑姑他們是中午到的——說是中午,但劉青估摸著恐怕到了未時,只是沒等到人來,劉大爺和蔣氏便不肯開飯,好在點心小食多,蔣氏還破天荒的煮了一大盆茶葉蛋,吃一個茶葉蛋都能撐好一陣子了,等劉姑姑他們到家的過程,也就不算難熬。 兩位劉姑姑的婆家都有牛車,因為姐妹倆嫁同一個鎮上,都離娘家距離太遠,平日里在婆家就她們倆互相幫襯,感情比旁的兄妹還好些,每回過年回娘家,兩姐妹都是湊一輛車過來,有時是大姑家的牛車,有時是小姑家的牛車。 這回便輪到小姑家趕車。 其實永寧鎮離落水村這么遠,據說光走一趟就要大半日,劉家姑姑能趕在這個點到,恐怕在凌晨五六點就動身了,畢竟回娘家拜年,能趕過來吃午飯是最好的。 落水村這一日都很熱鬧,有陸陸續續回娘家拜年的出嫁女,也有準備出門走親戚的人家,按照習俗都會放鞭炮,此起彼伏的鞭炮聲,便在整個落水村回響。 不過劉家姑姑過來的半個時辰前,村里已經慢慢安靜下來了,各家各戶都開始用午飯了,想來劉家姑姑是回娘家大軍的最后一撥了,劉家人都已習慣,遠遠的聽見村口傳來牛車走過的聲音,蔣氏便松了口氣,眉開眼笑的道,“他們回來了?!?/br> 圍在火爐旁烤火的眾人,聽到這話便迫不及待的起身了,一堆人往院門口走,劉家姑姑也早早牽著孩子下車,腳步匆匆的往這邊趕來,還沒走近,便一臉激動的朝眾人打招呼:“爹娘,我們回來了?!?/br> “回來就好?!眲⒋鬆斂戳丝磧蓚€女兒,見她們氣色都不錯,便放了心,笑道,“你們兄弟從早上就開始念叨了,要不是實在離得遠,他們都想趕了車去路上接?!?/br> 劉大姑細心些,剛走近的時候正好瞥見院子里放著的板車,聽到這話便問:“家里買牛了?” 蔣氏點頭,摟著劉小姑最小的兒子舍不得松手,小家伙剛剛滿三歲,一團玉雪可愛,是這些孩子中最小的,因此雖然是外孫,蔣氏仍是疼極了他。 聽到劉大姑的話,嘴上抱怨道:“可不是,花了好些銀子呢,你爹和你兄弟都當寶貝似的瞧著?!笔Y氏看似抱怨,臉上的笑容可沒有半點不高興的樣子。 家里買了牛,雖然是花錢,但也有大用處,如今村里頭哪家不羨慕他們日子越過越紅火? 劉大姑笑了笑,還想說什么,剛巧大姑父和小姑父一起趕了車到跟前,車上幾個大一些的孩子,這才跳下了板車,手上都拎了些包裹,一一沖大家打招呼,劉大爺應了一聲,便道:“這一路上顛簸,瞧孩子們都累了,待會兒吃了午飯,叫他們去屋里歇一會兒,年前你們娘收拾了兩間屋子出來,被子都剛鋪的?!?/br> 蔣氏也反應過來,連忙道:“瞧我都忘了,先別杵在門口了,進屋吃飯罷,菜都在鍋里熱著,我叫你們嫂子去端,你們先去屋里坐著?!?/br> 一群人便又進屋了,劉二叔落后一步了,把準備好的鞭炮拿出來放,熟練的點燃,剛回頭,就瞧見身后站了一排的熊孩子,正眼巴巴的看著他。 劉二叔好氣又好笑,但還是板著臉道:“鞭炮沒放完,不許過去撿,炸爛了手可沒人管你們?!?/br> 熊孩子們也不失望,昨天中午,被劉二叔從外家接回來的小七,正仰著頭,眨巴著眼睛看著他爹,乖乖的道:“爹,我們等鞭炮放完了再去撿!” 這個時代的孩子沒那么多玩具,正月里放一掛鞭炮,偶爾有幾個沒燒到的,都會被眼尖的孩子們扒拉出來,便成了最受歡迎的玩具。 只是這些熊孩子有時候膽大包天,沒大人盯著,鞭炮還沒放完他們就跑到跟前去了,很是危險,因此經常要被大人教育。 雖然小家伙保證的聲音很真誠,其他熊孩子們忙不迭的點頭,劉二叔也不肯信他們的話,站在外邊看著鞭炮徹底放完了,才回得屋。 其他人已經陸續落座了,大姑父問起劉家賣茶葉蛋的事:“我們鎮上也都聽說了,說是岳父家在好幾個鎮賣雞蛋,生意很不錯的樣子?!?/br> 蔣氏便好奇的問:“他們也知道咱們家?” 大姑父笑道:“他們倒不知道,只是說松林鎮下邊的一個村,供了孫子在青山書院的那一家,我一琢磨,整個松林鎮,除了鎮上幾戶人家,底下的村子里,就只有咱們家延寧在青山書院了,這才猜測是岳父家?!?/br> 劉青聽得眼神閃了閃,看來她還是大意了,這個時代交通不發達,也沒什么通訊,可是人們口口相傳,八卦傳播得也快,連永寧鎮的人都聽說了這事,恐怕江州城也有流言了罷? 好在家里已經想到了應對的辦法,等過了元宵開張賣茶葉蛋,就不是他們劉家的生意,即便上頭派了官差過來查,也沒什么把柄,真要怕惹事,給官差孝敬點銀錢,多半就解決了。 劉大爺臉色也沉了一下,很快又恢復了笑容,想來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便點頭笑道:“原來是這樣。其實也就小打小鬧,換點錢貼補家用,你們也知道,延寧今年就要下場考試了,需得準備好些東西,家里壓力也大。不過快到開春了,地里也要忙起來,還要去鎮上賣茶葉蛋的話,咱們家人手就不夠了,因此我們商量了一下,干脆請村里人都來幫忙,他們自家養的雞蛋也不好賣,還不如都收集起來給咱們家,賺的錢一起分,往后地里的活,也能請他們幫襯著?!?/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