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為什么女孩子力氣不如男孩子大? 這是上天的意思,娘親也不知道呢。但是娘親知道,我們女孩的智慧,一點也不比男子差。而女孩子可通過刻苦的鍛煉,獲得和男孩子一樣的大力氣,只是必須要很努力很努力才行。 小嘉彥懵懂地看著娘親,就聽楊璇問道: 嘉兒想不想變得很強,打得過男孩子。 想!小嘉彥毫不猶豫地應道。她的好勝心就是在那一刻被點燃的,至今未曾熄滅。 于是四歲時,小嘉彥開始在娘親的指導下習武。最開始只是枯燥地打基礎,日復一日的訓練,對于孩子來說是一種折磨。 娘親對她的教導松弛結合,訓練時十分嚴格,訓練結束,韓嘉彥表現得好,就一定能得到她喜歡的吃食或玩具。比如她兒時最愛吃的各式甜食糕點,還有娘親親手做的一些木制小機關。 娘親還會為她制定每一個階段的目標,每當達成,母親就會帶著小嘉彥去郊外游玩兒。那是小嘉彥最喜歡的事,她喜愛汴京的四季風景與人文風物,春花秋月、夏雨冬雪,一切都是那樣的壯麗美好。 母親告訴她,汴京很大,但大宋的疆土更大,比汴京要大數百倍,東南西北風土各異。在大宋之外,還有遼與西夏,在遼與西夏之外,甚至還有更為廣袤的世界。 小嘉彥的心一下被放得寬闊廣大,她開始做夢,夢見自己遨游廣袤的山川大地,乃至宇宙星河。 嘉兒,有朝一日,你要用你的雙腳丈量整個世界,不必在意一時一物的得失,你所見過的一切,將會組成你的一生,你要過得絢爛多彩,無拘無束,無悔無愧。那一日大相國寺開放日,娘親帶著她登臨資圣閣頂,抱著她俯覽汴京城全景時,對她如是說道。 這話韓嘉彥一直銘記于心,從不曾忘懷。 韓嘉彥五歲識字,六歲發蒙讀書,都是楊璇親自教授。她的啟蒙讀物便是史書,從太史公《史記》開始,一邊識字通句,一邊聽母親講述過去的故事。 時間的縱軸從平坦廣闊的地域橫軸之上拔地而起,她的世界開始變得立體起來。她知道了自己腳下的這片美麗的大地,曾經還生活著那樣多的人,經歷過那樣繁多的故事。 兩千年王朝興替,多少人匆匆走過,多少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在這片熱土之上上演。她每每讀史,總是情緒起伏跌宕,難以自持。 在這橫軸與縱軸的框架下,母親允她讀任何書,任何感興趣的,只要她想看,母親就會想方設法借、買甚至抄來給她看。那些兒時的有趣讀物,逐漸充實了她的識海,讓她知曉了很多稀奇古怪的事理。 韓嘉彥正式接觸并研讀四書五經等正統典籍,已然是九歲以后的事了。她無比懷念與母親在西榆林巷的時光,那是她人生之中最無憂無慮的時候。 無煩惱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以至于上天吝嗇將其賦予人們,只有童年的短短幾歲可得此福分。九歲的韓嘉彥終究迎來了她僅次于隱瞞性別的第二個煩惱認祖歸宗。這個大煩惱至今困擾著她,糾纏著她,也許畢生都無法解決。 九歲那年她和娘親被長兄接回了韓府,她逐漸明白了娘親將自己扮作男子的用意,也漸漸通曉人心的險惡與陰暗。 剛入府時,便吃到一記下馬威。待客廳內眾家人齊聚會面,都要來瞧一瞧新入門的楊璇與小六郎。 仆人端來的茶點是韓嘉彥最愛吃的乳糖,放在她手邊的茶臺上,而與她隔著茶臺坐于下首的是韓忠彥的長子韓治,比她要長五歲,當年已然有十四歲了。 這糖端上來后,韓嘉彥本忍耐著沒去吃。卻不曾想韓浩拿起一塊遞給她,她剛要感謝,對方手卻一松,那乳糖落在了地上。 哎呦,瞧我真不小心。不過想必六叔也不愛吃這糖,奶娃才愛吃。 韓嘉彥至今還記得當時全家上下看他的眼神,譏諷鄙夷中暗含著打量、審視,人人的臉上都掛著做出來的假笑,只為迎合郎主韓忠彥的決定,但他們內心深處的不滿已然掩藏不住。 這不是韓嘉彥唯一一次受辱,在那之后,韓嘉彥又有幾次與府里人發生沖突,母女二人被仆從下人為難,區別對待。娘親屢次妥協,最后只得分開用度,以不支取府內分文的態度,獲得了一個相對隔絕的安寧小院。 但不久之后,韓嘉彥就被送去了相州老家,與娘親分別。 她與娘親是極不受韓府上下歡迎的,將她們接回來,是韓琦臨終前的遺愿。韓琦養外室這件事,在韓家人看來,是老郎主身上一個巨大的污點,讓他們面上無光。韓家人極講究出身清白,而楊璇來路不明,且傳為妓/女,始終為人詬病。 身為一家之主的韓忠彥也很不情愿,在韓琦過世一年多之后,才不知出于什么樣的考慮決定遂行父親的遺愿,接回楊璇母女。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她不是兒子,也就再也沒有踏入韓府的機會了。 所以韓嘉彥戒了最愛的甜食,時時以此告誡自己身處于怎樣一個動輒得咎的環境之中。她發奮讀書,立志考取功名,只為掙出一個名堂來,讓韓府上下再也不敢輕視她,讓娘親再也不用于府內受氣。 她曾問過娘親為何一定要讓韓府將她接回去,承認她這個第六子的存在。娘親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