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節
孫權將陸胤緝拿下獄。 陸遜就像一條被孫權盯上的大魚,只因孫權忌憚陸遜的實力,不便直接下手。如今,隨著吾粲、顧氏兄弟、陸胤一個個被捏,孫權終于要收網了。 “吳郡四姓”,哼!繼張氏、顧氏之后,也該輪到你陸氏了! “楊竺,交代你的事辦得怎么樣啦?” “臣列舉了陸遜二十條罪狀,都寫得清清楚楚?!睏铙眠f上一篇彈劾狀,這上面所列的罪名都是些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說法。 “好!”孫權看畢,滿意地點了點頭。他心里盤算著:當陸遜看到這些罪狀后會做何反應?若換作別人,自知死路一條,大概會舉兵謀反都說不定,可陸遜斷然不會,陸氏家大業大,族人多在建鄴,對他來說,家族安危遠比他的命重要得多。 想到這里,孫權喚來一名使臣,吩咐道:“你拿著這封罪狀書,去武昌找陸遜問個明白,讓他自己看著辦吧!”這樣的手段在中國歷史上屢見不鮮,君主給臣子下罪狀書,結果無非有兩種——要么逼死,要么逼反。孫權正是料定陸遜不會反,才敢使出這樣的手段。 使臣來到武昌后,使盡渾身解數責難陸遜,然后回建鄴復命。 “陸遜有什么反應?”孫權詢問道。 “他什么都沒說?!?/br> “再去質問他!” 就這樣,孫權幾次三番派出使者前往武昌責備陸遜。 陸遜心里拔涼拔涼的,他年已六十三歲,忍受不了這樣的屈辱,沒幾天便氣病了。陸遜病得越來越重,事實上,他心底里早已放棄了活下去的念頭,他盼望能馬上病死,因為對他來說,這已算是最體面的死法——至少沒讓孫權直接下手,也沒落到自殺的地步。 五十年前,陸遜的族祖父陸康在孫策的圍攻下破城身亡,諸多陸氏族人也死于此役。雖說當初孫策是在受制于袁術的情況下和陸康開戰,但陸氏對孫氏的仇恨卻是實實在在的。 “比起陸氏的繁盛,仇恨又算得了什么呢?”這是年幼的陸遜最后一次聽到陸康的話。 此時此刻,陸遜不知是在夢里見到了陸康,還是在訴說臨終遺言?!氨绕痍懯系姆笔?,仇恨又算得了什么呢?”他閉著眼睛,反復念叨著。 “陸氏的繁盛……” 陸遜的兒子陸抗伏在父親的床邊,痛苦地點著頭。 公元245年的春天,江東最大豪族陸氏的大佬,就這樣以莫須有的罪名被孫權逼死了。 陸遜死后,孫權又拿出這封罪狀書質問陸抗。陸抗強壓怒火,不卑不亢逐條辯駁。在《世說新語》中描述江東“吳郡四姓”中的陸氏以忠著稱,可是,沒有人能真正理解陸氏背負的“忠”有多么沉重。 孫權聽完陸抗的辯駁佯裝懊悔,“我起初聽信讒言,辜負你父親的忠義,今天,我把這罪狀書燒掉,以后再不想看到了?!闭f罷,他強擠出幾滴眼淚。 陸抗垂著頭,面無表情。他知道孫權的眼淚根本廉價得一文不值。所有屈辱和仇恨自己都必須忍下,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換來陸氏的安泰。多年后,陸抗成為吳國末期的名將,后面還會講到他的故事。 這個時候,陸遜的侄子——陸胤仍被關在監牢中飽受嚴刑拷打。 “說!你從誰那聽到魯王要當太子的?” 一定不能做出背叛太子的事。陸胤咬緊牙關,誓死沒有出賣孫和。最后,他實在忍受不住折磨,遂大聲喊道:“我招供,是楊竺告訴我的,全都是楊竺說的!” 楊竺泄密?!孫權當即將楊竺下獄。楊竺被屈打成招并處以死刑。 陸遜之死,標志著“南魯黨爭”第一回合結束。陸遜死后第二年,孫權拜步騭為丞相、呂岱升任上大將軍、全琮升任右大司馬,以上三人全是支持魯王孫霸的重臣。貌似局勢已經了然,孫權是有意拿太子黨開刀,力挺魯王黨。但先別忙下結論,繼續往下看,身為太子黨中流砥柱的諸葛?。ㄖT葛瑾的兒子)升任大將軍,駐軍武昌,接替陸遜鎮守荊州,而同是太子黨的朱然也升任左大司馬。 孫權內心到底是偏向太子黨還是魯王黨?吳國群臣被搞得云里霧里。我們對這幾位獲得升遷的重臣身世稍加分析即可一窺究竟。 諸葛恪,徐州瑯邪人;步騭,徐州淮陰人;呂岱,徐州廣陵人。顯然,孫權在大力提拔江北士族。 有點疑問的是朱然,表面上看他是江東人,但考證他的身份可以知道,他原本姓施,只是后來過繼給江東丹楊郡的朱治為養子(丹楊朱氏和吳郡朱氏并非同族),另外,在昌黎所作的《太學博士施士丐墓銘》中又記載施然(朱然)祖籍非江東。所以,朱然的身份也確定了,他過繼給朱治前是江北人,即便過繼后也不屬于“吳郡四姓”中的朱氏。 可全琮卻是江東吳郡實打實的豪族,他排在孫權提拔的名單里,一是因為他非陸遜一黨,二是因為他老婆孫魯班的關系。由此可以看出,孫魯班在“南魯黨爭”背后的巨大能量。 至此,吳國一些明眼人總算恍然大悟,原來孫權并非在太子黨和魯王黨之間畫線,而是一門心思要整垮以陸遜為首的江東豪族,同時力挺那些非江東籍重臣。 往后的幾年里,“南魯黨爭”依然會繼續下去,孫權也沒有停止他的殺戮,我們會在后面繼續探究這場吳國政治浩劫的始末。不過現在,我們還是把目光轉移回魏國,因為那里正在醞釀著一場更加夸張,而且是天翻地覆的巨變。 正始年:曹爽亮劍 曹爽伐蜀失敗后,懷著滿腔怒火回到朝廷,他與司馬懿的暗斗日趨升溫,終于不可避免地到了白熱化階段。曹爽不再顧及輿論,他將采取一系列極強硬的手段把那些阻擋他的人踢出局。在這場對抗中,不存在正義與邪惡之分,兩派都有jian佞小人,也都有品行高潔之士,所有人無不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奮斗。當然也有人,僅僅出于個人好惡,或是學術流派等原因被卷了進去?,F在,讓我們來看看魏朝司馬懿和曹爽兩大派系的權力架構對比,順便,也讓雙方的重要角色露露臉。 司馬懿派 vs 曹爽派 尚書令(尚書臺首席) 司馬孚 吏部尚書(人事部長) 盧毓 河南尹(京畿郡行政官) 王觀 洛陽令(京都縣行政官) 李勝 中護軍(皇宮外禁軍統領) 司馬師 中領軍(皇宮內禁軍統領) 曹羲(曹爽弟) 武衛將軍(中層禁軍統領) 曹訓(曹爽弟) 散騎常侍(皇帝近臣) 司馬昭、鐘毓 曹彥(曹爽弟)、丁謐 藩鎮統帥 王昶(荊州、豫州) 夏侯玄(雍州、涼州) 由此可見,雙方大致勢均力敵,不過這只是表面上的,在司馬懿的背后,有強大的士族集團作為后盾,但曹爽背后,卻只有少數被他拉攏的政壇新銳(大多是“太和浮華黨”)。不言而喻,曹爽派系的政治資望遠遜于那些老牌士族。曹爽看得很明白,因此,他沒有將矛頭直接指向司馬懿,而是采取迂回策略將司馬懿的政治盟友逐一肅清,這很類似前面孫權對付陸遜的方式。 曹爽首先盯上了朝廷最大的行政機構——尚書臺。不過,他為了避免和司馬懿的沖突過早激化,并沒有碰尚書令司馬孚,而是將目標鎖定在吏部尚書這個重要職位。吏部尚書相當于今天的人事部長,負責官員考核、升降、調動,只要能控制吏部,就等于控制了魏國官吏。當時擔任吏部尚書的正是盧毓??杀R毓是魏國老牌士族,早年在官吏任免問題上敢跟曹叡公然叫板,又跟司馬懿沆瀣一氣勸曹爽退兵,曹爽自然指使不動。 這天,曹爽奏請朝廷,提議讓盧毓晉升尚書仆射。尚書仆射是尚書臺二把手,反正曹爽動不了尚書令,索性把盧毓和司馬孚歸到一堆。而且從吏部尚書到尚書仆射算升遷,這樣盧毓和司馬懿自然說不出什么話??蛇@么一來,吏部就空了出來。接著,曹爽舉薦何晏繼任吏部尚書。這才是他的真正目的。 這位何晏大有來頭,他是漢末遭宦官刺殺的大將軍何進的孫子。何晏父親早亡,母親尹氏后來被曹cao納為夫人,他便自幼跟在曹cao身邊。曹cao很喜歡何晏,一次,曹cao問他:“我想收你為養子,你改姓曹,好不好???” 年僅七歲的何晏聽罷,什么都沒說,只是蹲在地上畫了個圈,然后默默地站在圈里。 曹cao不解:“你這什么意思?” “這是我何氏之廬!”何晏一本正經地答道。 “是個不忘本的孩子??!”曹cao對何晏更加喜愛,讓何晏改姓也沒再提。 何晏成年后,娶了曹cao的女兒金鄉公主為妻,成為皇族的女婿。十幾年前,他卷入“太和浮華案”中遭罷黜,而后,他依附曹爽東山再起??赡芤恍┤藢侮逃兴私?,無論在《三國志》還是在《晉書》中,都有關于他卑劣齷齪言行的記載。不過在下面的故事里,讓我們先把那些對何晏的固有觀念暫時忘記,盡可能挖掘歷史的真相,還原一個全新的、更加真實的何晏。 何晏任吏部尚書后,削弱中正官(負責品評士人的地方豪強士族)的權力,擴大吏部職能,這正是此前夏侯玄在《時事議》中所倡導的,也是當年魏明帝曹叡和盧毓爭論的焦點。何晏一邊打壓老牌士族,一邊盡其可能提拔新銳士人。自九品中正制建立以來,魏國士族在九品中正制的滋養下已經變成一只巨獸,而曹爽、何晏則希望變革官吏任命制度,將這只巨獸再度束縛起來。如今,士族的權力首次被成功壓制。 曹爽通過何晏掌控官吏任免權,得以起用新人、打壓舊臣。 其中,曹爽親信丁謐、李勝、鄧飏、畢軌相繼被安插進尚書臺做了尚書,以此跟尚書令司馬孚相抗衡。順便補一句,這四位中,除丁謐、畢軌不確定外,李勝和鄧飏確鑿無疑就在“太和浮華黨”名單里。按說曹爽應該不算個文青,為什么他能籠絡到大批“太和浮華黨”成員?想必,這要歸功于他兩個親戚——著名文青曹羲和大名士夏侯玄的關系了。 有了這些親信控制尚書臺實權,尚書令司馬孚被徹底架空。由此,曹爽得以大刀闊斧地布下他的棋局,他開始向整個京畿地區擴張勢力。 開篇曾講過,全國十幾個州的最高行政長官是刺史(州牧已被取消)。不過,在這十幾個州里卻有一個特例,那就是京都洛陽所在的司隸州。司隸州的最高行政長官不叫刺史,而叫司隸校尉。司隸校尉與其他州刺史有明顯區別,他手握一千二百人的武裝力量,主要職責是糾察、彈劾、逮捕京官。司隸州下的河南郡,因為囊括了洛陽在內的京畿地區,其最高行政長官也不叫河南太守,而叫河南尹,大致相當于今天的北京市長。無論是司隸校尉還是河南尹,恐怕是全天下權勢最大的地方行政官了。 曹爽要想控制京畿政權,自然不能放過司隸校尉和河南尹這兩個職位。 考慮到尚書臺已經被牢牢控制住,此后不久,他又讓尚書畢軌轉任司隸校尉。 畢軌一上臺即瘋狂彈劾尚書仆射盧毓、散騎常侍鐘毓、河南尹王觀等眾多朝臣。隨后,盧毓被調離尚書臺,轉任廷尉、光祿勛,鐘毓被直接轟出朝廷任魏郡太守,王觀轉任少府、太仆。由此,這幾個跟司馬懿一條心的老牌重臣都被踢出權力核心。 接下來,曹爽又讓李勝當上了河南尹。李勝摒棄舊法,倡導新法,將河南郡七百余名官吏中的一大半全部裁撤替換。 經過這一輪角逐,曹爽完全控制了官吏任免權和京畿行政權,那些魏國舊臣大多像皮球一樣被曹爽踢來踢去。司馬懿逐漸陷于被動。 曹爽沒有停止腳步,他的目標又瞄向了魏國最大的幾個軍事重鎮。 正始七年(246)夏,幽州刺史毌(guàn)丘儉遠征遼東半島,大破高句麗部族領袖王位宮(王位宮是人名)。順便提一句,中原人的足跡也隨這次遠征延伸到了今天俄羅斯濱海地區。以下是為冗筆,高句麗約在公元前100年出現于史料記載,長期活躍在遼東半島。毌丘儉摧毀高句麗丸都城,王位宮逃竄到沃沮(今朝鮮境內),又過了七十年,高句麗重建丸都城,反攻遼東,直到唐高宗時代,這支在歷史長河中存在了七百余年的少數民族被李、薛仁貴征討滅亡。最后,約三十萬高句麗人遷移到中原被漢族同化,另有十余萬高句麗人流落到今天的韓國境內,融入朝鮮民族。 毌丘儉打了大勝仗讓曹爽相當振奮。要知道,曹爽、毌丘儉跟曹叡都是從小玩到大的哥們兒。曹爽敏銳地抓住這個契機舉薦毌丘儉任豫州刺史兼豫州都督。原本,刺史管政務,都督管軍務,不該一人身兼二職,可曹爽卻打破了這一慣例。刺史加都督,完全等同于州牧了。 另外不得不講,曹爽把豫州撥給毌丘儉可謂冒了極大風險,別忘了,豫州原屬司馬懿的嫡系親信——荊豫都督王昶掌控。曹爽這么干,等于將王昶管轄的一半領地生生剝奪。為避免王昶造反,曹爽先行征召王昶的兒子王渾、侄子王沈做了自己幕僚,由此握住了王昶的命門。 從此,魏國南戰區被分拆為南(荊州)和東南(豫州)兩個戰區。四個軍事重鎮統帥中,雍涼都督夏侯玄、豫州都督毌丘儉均屬曹爽派系;荊州都督王昶屬司馬懿派系。而立場莫測的揚州都督王淩則官拜司空,失去了兵權。但因為王淩在淮南根基穩固,暫時沒被召回朝廷,繼續以三公的身份鎮守邊境。 曹爽雖暫時動不了王淩,但還是把手插進了揚州。曾被王淩彈劾罷免的廬江太守文欽,因為跟曹氏同鄉(祖籍兗州譙郡)受到曹爽保護,重新當回了廬江太守,另一名“太和浮華黨”成員諸葛誕則被曹爽任命為揚州刺史。根據刺史多會升遷到都督這個慣例,曹爽極可能準備讓諸葛誕將來接替王淩做揚州都督。 總之,在藩鎮重臣的配比上,曹爽壓過司馬懿。而毌丘儉、文欽、諸葛誕這三個被曹爽竭力提拔的人,在很多年后也的確不負曹爽所望,成了與司馬家族抗衡的重要力量。 到這個時候,早年“太和浮華案”中的涉案者——夏侯玄、諸葛誕、鄧飏、李勝,以及疑似涉案者——何晏、丁謐、畢軌諸人,除司馬師外,全部投奔至曹爽門下且個個官運亨通。司馬師又做何感想呢?他曾單純地認為大家同是士大夫(雖然“單純”這個詞用在司馬師身上有些不太合適,但誰沒有過年輕的時候呢),應該擁有相同的理念,直到今天,他終于看清,“浮華友”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全成了自己的政敵。司馬師心里只有說不出的恨。 何晏曾說過一句話:“深不可測,能通達天下至理者唯有夏侯玄;細致入微,能把握天下事務者唯有司馬師?!碑敃r,夏侯玄是當之無愧的名士楷模,何晏拿司馬師與夏侯玄相提并論,可謂推崇備至。 然而,司馬師再也不會在意那如同浮云一般的虛名了,那些年,和他一起名聲響徹京師、一起遭到罷黜的“浮華友”,從此以后勢不兩立! 司馬師獨自游走于洛陽的市井,他看起來仿佛漫無目的,但事實上,他卻是一個目的性極強的人。幾年來,他揮金如土,靠財力和權力扶助了很多走投無路的人。有些人感恩戴德,成為他門下的食客。在這些食客中,又有一部分人,或因知遇之恩,或因救命之恩,即便為他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 這樣的人稱為死士。 正始年:老臣的立場 就在曹爽不遺余力排擠舊臣、起用新人的時候,司馬懿則把那些被曹爽踢飛的同僚一一籠絡到自己身邊。 在曹爽的眾多幕僚中,孫禮地位很特殊,他是曹氏三朝老臣,曾受曹叡之托輔佐曹爽,可他與曹爽的關系處得并不融洽。 孫禮經常在曹爽面前說司馬懿的好話,更勸曹爽與司馬懿和睦相處。 若不是考慮到當初曹叡親口跟自己說過——“孫禮為人耿直坦誠,只是說話不太招人愛聽,你得多擔待”這樣的話,曹爽簡直懷疑孫禮是司馬懿派過來的jian細。 孫禮不會說話的毛病讓他的仕途頗多坎坷,無論在哪個位子都坐不穩。早在正始初年,他被曹爽外派任揚州刺史。當時正值芍陂之戰,孫禮與揚州都督王淩共同抵御吳將全琮。而后,孫禮被召回朝廷擔任少府,沒多久,他離開朝廷出任荊州刺史,緊接著,又轉任冀州刺史。 正當孫禮準備前往冀州赴任之際,司馬懿好意叮囑:“冀州境內的清河郡和平原郡因為地界糾紛已爭執了八年,之前歷經兩屆刺史都不能解決,這回就看你的本事了?!?/br> 孫禮早有準備,他回答:“清河郡拿祖墳的位置說事,平原郡又抬出當地宿老反駁,但我認為那些都不足以成為地界劃分的依據。當年先帝(曹叡)年幼時被封為平原王,正好有一幅地圖明確劃出平原郡的地界,這才是最合理的官方證據?!?/br> 司馬懿欣然稱贊。 旋即,孫禮埋頭鉆進府庫翻箱倒柜,找到了這幅有些年頭的地圖。他拂去厚厚的塵土,果然見平原郡的地界清晰地標注在地圖上。孫禮得到了答案——“有爭議的地方應歸屬平原郡?!睜巿贪四甑牡亟缂m紛眼看就要徹底了斷,他心里無比暢快。然而,曹爽先前傾向把有爭議的地方劃給清河郡,而孫禮的裁定結果卻與曹爽相悖。這事把曹爽惹得很不高興。 一根筋的孫禮根本不理會曹爽,他拿著地圖前往冀州裁定二郡疆界。不難想象,他遭到了清河郡官員的集體抵制。 “大將軍許諾過,這塊地屬清河郡!” 孫禮發現自己的政令根本推行不下去,便犯起牛脾氣,上奏朝廷道:“我用官方地圖作為證據裁定郡界,地方官員都敢抗命,我還有什么臉再拿朝廷的俸祿!”隨后,他也不等朝廷答復直接辭官卸任。 曹爽見孫禮這么不給面子,索性判處孫禮禁錮五年不得為官。孫禮的仕途戛然而止。 不過,孫禮沒有苦等五年。剛過一年,他就重新被朝廷起用為城門校尉。 孫禮很詫異,自己明明被判五年不能做官,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來,是司馬懿拼命求情才讓孫禮的刑期提前結束。過了沒多久,司馬懿又舉薦孫禮當上了并州刺史。孫禮總算咸魚翻生。 孫禮即將遠赴并州,臨行前,他來向司馬懿辭行。他本該為重返仕途高興,但他見到司馬懿后卻是滿臉怨氣。